小学美术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10篇《小学美术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小学美术教案 篇一

课题:《京剧脸谱》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目标:

认知: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情感,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情感: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

教学分析:

重点:观察、分析京剧脸谱的谱式和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

难点:感受京剧脸谱人物

教学媒体:

教师:课件、实物投影仪、半开脸谱图、磁带等。

学生:课本、脸谱资料。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京剧《说唱脸谱》,上课铃响,音乐停止。

上课,师生互相问好。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在录音机里播放的歌曲是什么吗?歌词中又唱了些什么内容呢?

师:对。这五颜六色的脸谱能表现某些舞台男性形象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等综合特征。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的重要表现。京剧脸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京剧脸谱

板书课题:《京剧脸谱》

一、了解京剧的角色 认知哪些角色画脸谱

课件演示京剧角色

生:戏曲表演角色主要类型之一,一般用作净、丑以外的男角色统称。

旦:戏曲表演角色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

净:戏曲表演角色类型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装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

丑:戏曲表演角色类型之一,喜剧角色。面部化装用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

师:哪些角色运用了脸谱?

生:净角和丑角

总结:对。在京剧表演艺术中有角色之分,划分为生、旦

净、丑四大类型,只有净角和丑角画脸谱。

二、分析京剧脸谱 了解京剧脸谱分类

课件演示各种京剧脸谱的谱式,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谱式的特点。

1、整脸:是一种常见的谱式。是在整个面部先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此类脸谱画法极有讲究,要求笔锋准确有力,形象传神。

如:《水淹七军》中的关羽,勾“红色整脸”,形象庄重威严。

2、三块瓦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法,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它要求对称,用笔严谨,色彩多种多样。

如:《盗玉马》中的窦尔敦,勾成“蓝花三块瓦”谱式。

3、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发展而来,特点是将主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脑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个色条来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与眼窝在构图上形成一个“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门脸”。

如:《芦花荡》中的张飞,勾“黑十字门花脸”。

4、六分脸:是由“整脸”发展而来。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约占全脸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故称“六分脸”。

如:《群英会》中的黄盖。

5、碎花脸: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故称“碎花脸”。

如:《黑旋风》一剧中的李逵,勾“黑碎花脸”。

6、歪脸: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的人物。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如:《三打祝家庄》中的祝彪。

7、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角色不同,“豆腐块”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方、有圆、有三角、有菱形,再配上不同的眉、眼、鼻、嘴以及表情动作,以表现不同的人物

解说:京剧脸谱因人物性格不同,各个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各自的个性,而决不雷同。

提问:

小结: 京剧脸谱是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色彩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心理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

三、播发《说唱脸谱》,和学生分析讨论脸谱色彩的意义

京剧脸谱的表现色彩十分丰富,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切性格特点尽情展示于色彩中。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主要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色彩不同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色彩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师生互动活动:结合京剧脸谱谱式认知人物特征(1)京剧脸谱谱式(2)京剧脸谱色彩(3)京剧脸谱人物个性

优质课美术教学反思 篇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是属于综合探索”的活动内容。本课在引导学生了解居室设计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居室设计,使学生充分认识一切设计的宗旨都是以人为核心,好的居室设计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能够通过绘画手段再现室内设计的创意与构思,直观地表现设计意图与装修效果,合理展现出富有个性与情趣的居室效果图。

学生心灵深处迫切要求创造的'基本潜能,给予他们宽松愉悦的环境,孩子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本课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抓住生活中的独特视角,分组讨论,自主联想规律,在交流中找到不同色彩的联想效果,最终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收获。并且注重生活实践,丰富创新内因,给学生最大的创新空间。本节课也体现了多元综合,既超越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扩展了学生思维的性,升华了教材的内容主题;以超越了形式,把美术同音乐等相结合,确立了多元综合教学模式,这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这节课跨越了传统的美术学习活动方式,融入欣赏、描述、讨论、评论、提问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共同分析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及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通过作业练习绘制室内设计效果图,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热情。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过切割移位的方法,感受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移位作品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进行切割。

教学难点:

进行有序的排列。

教学过程:

1.欣赏:

2.发现:这样的`'作品会产生变形的效果。

3.动手切割要点:

4.重新组合要点:

5.布置作业:根据自己所带的图片经过切割后再重组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小学美术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现代化的建筑日新月异地映入孩子们的眼帘,富有民族和传统特色的本土建筑感染他们,而神奇、梦幻的童话以超现实的形式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敞开了自由遐想的空间,所以本课要求他们在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建筑物感知、回忆的基础上,神奇化、艺术化地创造出新建筑群,从生活中来发现而又超越生活的表现。

学情分析: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基本型,会用大小不同的这些形状概括、组织成建筑。

(2)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感受他们的美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3)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创造空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城堡的外型美感,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作。

(2)贴近生活对城堡进行创新。

教具:作品,各式各样的卡纸图形,彩色笔。

教学方法:

教法:

(1)情境创设法:课始,利用直观形象的录像画面,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问法:在本课教学中,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因为没有问题,没有思考就得不到思维的发展,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3)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头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4)启发式谈话法:分析城堡的组成形状,以及生活中任何东西都能变成城堡。从而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大胆想象,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放手制作,解放他们的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的主要学法:

(1)交流合作讨论法:教师提示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仔细思考讨论合作,然后随意交流、发言,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在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纵横驰骋,把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2)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的制作与绘画练习中,我运用了课件中的学生作品及范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①“学生在优美欢快的乐曲中进入教室”这一环节去掉组织教学部分,将学生课间愉快的心情带入课内,一改以往学生一上课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的'状况。

②通过课件播放其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感知艺术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③问:刚才老师带领咱们参观这些漂亮的建筑大家喜欢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沟通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二)讲授新课,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了解。

①问:“同学们想不想和白雪公主一样住着漂亮的城堡呢?”这样的谈话、观察、自然的引入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城堡的美,诱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求知欲。

②播放课件(一些漂亮的城堡)此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鲜明的表象后,问:这些城堡漂亮吗?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对城堡的形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城堡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让生从上往下观察)此过程,其实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并让生进行直观对照、比较。掌握城堡是由各种基本形组成的这一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城堡的组成方法。

①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呢?(生观察后讨论回答)此过程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对城堡的组成方法又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体会到美术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生活中美术与生活紧密的联系。

②(出示第一幅画)它们是怎样拼贴而成的?此过程让学生探索研究、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体会到美术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生活中美术与生活紧密的联系。

③出示课件,问“你可以将任何看到的东西变成城堡吗?”此过程中,教师常常被学生的灵魂所激发,学生的视野也常常被拓展,想象的翅膀已经自由地飞翔起来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④(出示第二幅画)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此过程根据发现法、局部探求教学法设计“找一找”、“说一说”、“演一演”三个教学环节,来让学生掌握城堡的绘画方法。

(3)欣赏学生作品:欣赏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了解城堡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进行想象创造设计从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4)各小组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城堡。(师适时指导)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篇五

《舞台布景》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舞台布景。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制作工具,彩色纸、毛线等材料。不同类型的舞台美术图片,舞台场景设计的草图、舞台表演幕后情况的图片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我们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天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各种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艺术,你们看过什么舞台演出?哪一场演出你印象深刻?(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小结:各种各样的舞台表演都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舞台美术。

2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二、感受了解。

1为什么说舞台美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综合了哪些艺术手段与形式呢?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艺术享受?

2交流讨论,教师概括、小结舞台美术的特点与需要设计的内容,并以《报童》的舞台美术设计做进一步的图示说明。

三、学习舞台美术布景的设计。

(1)通过课件展示布景设计的有关图片,如西博会晚会、舞剧《大梦敦煌》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些布景是以什么作为舞台的主要形象的?为什么?在整体的设计上还考虑了哪些因素?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总结主题形象在整体舞台美术设计中的意义及其他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如灯光、道具、天幕等。

(3)欣赏几幅舞台场景的设计草图,强调草图的基本设计要点,如要突出演出主题、选择主题表达的形象、注意舞台欣赏的视觉效果、说明性地大概画出舞台设计的基本效果等。

四、布置作业,鼓励设计。

自己选定一个课本剧或童话剧,然后用草图的方式画出舞台美术的整体设计。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一位同学画出集体讨论的大概设计意图。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设计意图,展示评价。

请学生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设计草图通过投影仪放大,然后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如创意是否新颖,主题形象如何、设计是否会得到较好的舞台效果等。

七、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①通过教学课件播放舞台演出的幕后画面,如化装、做道具、搭舞台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②布置学生为下一节课的设计制作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并结束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几件演出的道具,如课本剧《龟兔赛跑》中的头饰、服装等,请两位学生上讲台进行角色装扮,并简单地按设计的台词与动作表演一个片段。(可以在课前对这两位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表演辅导)

2、揭示新课的学习要求:设计制作舞台剧表演的服饰与道具等,然后进行表演。

二、研究角色与道具。

1、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研究与讨论:从上一节课的舞台场景设计中评选出几个优胜的方案,作为小组的舞台剧目,并对剧目中的角色进行设计与讨论,如服装、头饰、道具等的制作方案。

2、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好的方案与创意进行积极的肯定。

3、欣赏童话剧《大树妈妈》、课本剧《龟梯赛跑》的服装造型、布置设计、道具制作等。

三、指导制作。

1、教师出示几件设计制作的实物,如头饰、服饰、道具等,请学生观察、研究是运用了什么材质,用哪些方法制作出来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要演示一些立体制作的要点与方法,为了节省时间,有些局部先做成半成品。上课时,教师将最关键的部分以及细小的地方,通过实物展示台进行放大演示,也可以结合一些过程图、方法示意图来说明,帮助学生掌握立体制作与局部美化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与创造。

四、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为本组选定剧目的角色设计制作头饰和道具等,并由组内同学担任角色,自己设计台词与动作,进行化装与彩排。

五、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适当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共同合理使用,开展积极的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六、展示表演,交流评价。

各小组的角色化好装后上讲台前面的空地进行表演,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如服装奖、创意奖、制作奖、道具奖、表演奖等,肯定学生积极的表现,让学生体会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

七、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在班队活动等机会继续更好地开展艺术表演活动。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六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同学学到绘画与制作的身手;能培养同学的综合能力,发挥同学在各个方面的才气;能使同学感受美;能使同学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同学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同学为本,使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同学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同学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布置、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和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考虑、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只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方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研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小朋友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方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小朋友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小朋友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同学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身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需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小朋友的个性,限制小朋友的发明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同学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无妨带领同学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同学观赏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同学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同学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小朋友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小朋友喜欢色彩,有的小朋友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小朋友只喜欢画笼统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规范,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示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发明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缺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时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时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同学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同学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区分、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同学发明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同学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同学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的:

初步学习墙报版面安排、美化的知识,并能独立构思、设计墙报版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墙报出版工作。

二、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和班级的墙报。编制若干幅墙报版面图例,供学生参考。

三、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中学生的墙报设计作品,分析墙报版面内容归纳出有:报头、、标题、图案、色彩。

2、版面设计形式:注重活泼均衡。

3、版面设计方法:墙报四周留出边框;报头放在显著地位;划分在版面的位置;文字的行距要分明;版面装饰要适当,除报头画外,根据需要可用题花、插图、补白的形式做装饰,但不要过分复杂;标题竖写或横写均可,并可根据需要将进行横排或竖排,注意“多样与统一”的关系;设计要精心,制作要细致。

四、作业步骤:

1、整理放大稿。

2、画报头,若设计有底色的墙报要先上底色。

3、按块面的大小画平行、均匀排列的线条表示其内容,并留出标题、插图、题花的位置。

4、按标题字数用方格表示,并涂上颜色。

5、画上插图、题花等装饰,使之整齐美观。

6、列举专题,供学生参考选择。

五、作业要求:

自选一个墙报主题,绘制一张墙报版面设计的色彩稿,报头绘画要精美、刊名秀丽醒目,版面编排合理,绘制精工,整体效果活泼、美观。

小学美术《向日葵》教学设计 篇八

活动设计:

《向日葵》是法国伟大的画家——梵高的作品。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学生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欣赏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使得学生对向日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梵高的油画的画法,离大班学生绘画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想通过让学生尝试运用线描的方式进行绘画,并且大班学生对线描画中的线条、花纹已有了初步的印象。

线描画的装饰性极强,在充分表达了儿童的童趣、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之外,还体现了线描画的黑白分布的巧妙配置及线条变化所形成粗细曲直的节奏与韵律之美。线描画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在这堂课里两支粗细不同的勾线笔和一张四开的白纸就是学生绘画的全部工具。线描画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察力、表现力很有帮助,还可以更好地掌握造型能力,熟悉线条的表现力。因此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学生用线描画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向日葵的造型,可以进一步感受线描画中线条和花纹的美。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向日葵图片,让学生了解向日葵的外形特征。

2、合理掌握作画布局,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装饰向日葵。

3、体验线描画的装饰美,能大胆、愉快的创作及表现。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鼓励学生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粗、细记号笔、绘画纸人手一份;展示板两块;黑板一块。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装饰向日葵。

2、难点:合理布局画面,注意花盘和花瓣的大小关系。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课件,引出主题“向日葵”。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2、请先闭上你的眼睛,(播放PPT)。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到达了神秘的地方,快看,这是哪?(学生回答)。哇,原来这里是“美丽的向日葵”家园,这里长满了许许多多的向日葵,可真漂亮呀!

二、教师PPT出示梵高作品《向日葵》,请学生欣赏作品并提问:

小朋友,请你来看看画面上的这幅向日葵,哎,你知道这幅美丽的向日葵是谁画的吗?(学生回答)

师:这幅向日葵是法国大画家梵高的作品,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到处都充满阳光,所以整幅画到处都是金黄金黄的,给人感觉很温暖,充满了生命力。

三、教师讲解向日葵画法,激发学生作画灵感。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向日葵”,看了绘画大师的作品,你想不想也来当个小画家,画一幅与众不同的向日葵?今天我们要用线描画的方式来画向日葵,你以前接触过线描画吗?你用过哪些线条?请小朋友到黑板上画一画。(引导学生说一说,画一画)

1、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在线描画中使用的线条,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线条,当有些小朋友碰到装饰线条的困难时候,可以参考一下。(教师边示范画边说名称)

2、接下来就要请小朋友们来画一画线描画-向日葵了,画前请大家注意。

(1)落笔前要请你先要想好,画几朵向日葵?一朵的话要花的特别大一点;画两朵的时候可以一朵高一朵低,或者是一朵大、一朵小;如果是三朵的话,那你要注意层次上的区别,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每个花瓣和叶子都要大一点才能在里面进行装饰。

(2)画的时候要注意步骤:首先在纸中间画一个又大又圆的花盘,再画上花瓣,接着画出向日葵的茎和叶子,最后在花盘、叶子、茎里面画出各种线条和花纹。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轮廓内随意添画图案。

(3)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不同粗细的两支笔,请小朋友在画向日葵大轮廓线条时使用粗笔,画里面的小线条和花纹时可以使用细笔,线条有粗有细,还可以动动小脑筋,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线条、图案来装饰向日葵,这样你的向日葵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四、学生自由创作向日葵,教师巡回指导。

师:接下来请我们的小画家们,来创作你自己心中“美丽的向日葵”。(学生开始分组操作绘画,过程中教师适当提醒添画、看整体布局等等)

五、作品展示,师幼互相欣赏、评价交流。

1、请先画好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供其他学生欣赏。

2、学生讲讲自己最喜欢哪一幅向日葵作品,说说理由。

师:哇,小画家们的向日葵作品都已完成了,哪位小画家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幅向日葵?(学生互相评价)

3、教师小结:

师:今天你们创作的向日葵都很美,我们仿佛又沉浸在了向日葵的世界里,可真幸福啊。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线描画的方式,创作出更加美好的事物。接下来,让老师带着你们去外面找一找,哪些东西还可以用线描画的方式创作呢?(教师带领学生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教学手段不够有效。

在设计本活动的时候,考虑到线描画教学的循序渐进,因此尝试进行点与线的变化的教学。而在线描画教学中,点与线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大点雨小点、线条粗细的对比,因此本活动本意是引导学生了解点、线的变化,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对于重点我并没有很好的把握。我运用对比的手段,出示两幅向日葵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与点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于线描画中的点与线的变化是第一次接触,以前也没有欣赏的前期经验,因此对于线描画美的感受是比较缺乏的,对比手段的运用并没有很好的起到作用。

2、时间把握不够准确。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没有较好的处理好时间上的分配。一般而言,美术活动最忌讳的是老师的讲解时间长,减少学生的绘画时间。而在这次活动中我讲解的时间较长,以致作画时间推迟。

在讲解向日葵的绘画方法时,我担心学生不会绘画,便在第一、第三环节反复介绍,轻视了学生水平。美术是美的体现,首先要让学生看到美,体会到美才会想到去创造美,而在活动中本想通过欣赏更多的范画让学生感受点与线条的变化,但是选用的范画并不能很好的体现点、线的大小、粗细变化,这样更加浪费了时间。

当然,发现失误的才会进步,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对活动进行以下调整。

1、绘画向日葵不作为重点,将活动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点的大小、线条的粗细的变化上。在重点引导\www.chayi5.com\学生感受点的大小、线条的粗细的变化时,提问可以更加细化,如“用了哪下点、线进行装饰?”、“这些点、线有什么变化?”。

2、在课前带领学生观察向日葵,感受向日葵的特征,在活动时,第一环节可以简单的说一说向日葵的特征,然后总结一下即可。对于欣赏其他范画的环节也可以删除,尽量缩短教师讲解的时间。请学生绘画时也可只绘画一朵向日葵。

小学美术《向日葵》教学设计 篇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线条与花纹装饰向日葵。

2、感受不同粗细的线条、多种花纹图案组合在一起的美。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范例、勾线笔(粗、细每人各一支)、展示板两块

活动过程:

一、观察向日葵

播放ppt图片,出示黄橙橙的向日葵世界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向日葵。

提问:你喜欢向日葵吗?为什么?

二、欣赏《向日葵》

1、出示梵高《向日葵》并提问:是谁画的,用什么画的。

梵高画的向日葵我们称它们是什么“微笑的花朵”,为什么?

2、出示线描画《向日葵》并提问:用什么画的,和梵高的向日葵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一起观察线描画里的向日葵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线条、花纹、图案。

三、教师示范用线描画画出向日葵

1、一起来画画自己喜欢的向日葵。先用粗线条在纸得得中间画一个又圆又大的花盘,再在花盘的四周画出花瓣,花瓣要一头尖尖的,一片连着一片画在花盘的四周。然后画出向日葵的茎和叶子。

2、画好一株向日葵后,我们还可以学学梵高爷爷作画的方法,多画一些,可以把向日葵画得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后面的只要画出花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不需要完整画出,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低,这样的画面才好看。

3、现在我们可以调换手中的笔了,换成细笔,然后在花盘、叶子、茎里画出各种线条和花纹。

四、提出作画时的要求,学生绘画向日葵

1、除了老师画里已经有的线条、花纹,还有其他一些线条、图案我们也可以运用的(出示不同类型的线条、图案,让学生在作画时进行选择)

2、今天老师给每位孩子准备了不同粗细的两支笔,请小朋友在画大轮廓线条时使用粗笔,画里面的小线条和花纹时使用细笔,线条有粗有细,你的向日葵才能更加生动。

五、交流展示

1、请先画好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供其他孩子欣赏。

2、学生讲讲自己最喜欢哪一幅画,说说理由。

活动延伸:

提出在区域游戏中把向日葵在进行润色,在轮廓线的外层再涂一点颜色,使画面更鲜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在上次欣赏活动后组织的一次孩子们的绘画实践活动。绘画的方式也是在前几次线描画的基础上再进行技巧方面的提升,及在用粗的勾线笔绘画的基础上再提供细的水笔进行粗细线条的组合,且绘画时对花纹图案的选择和运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多种图案组合在一起。由于在欣赏的时候孩子们孩子们在欣赏的基础上发现了向日葵画面的美,对绘画向日葵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所以在坐化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主动性比较强,连平时比较顽皮绘画时画面经常比较糟糕的戴浩天在本次绘画中都非常认真,画面布置和线条运用都比较好,因此我觉得前期的欣赏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活动中虽然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在孩子们的画面中也初步找到了梵高大师绘画向日葵的手法,即向日葵的方向不仅有前面的也有后面,左面、右面、或上下的,花盘的大小也有大有小,但是在尝试用细的水笔来绘画里面的线条时,有些孩子还是显得有些犹豫,不敢进行尝试。我觉得这也跟我再进行示范讲解时没有和孩子们交代得更清楚有关。什么时候可以细的水笔,细笔怎么用这些还是应在活动中加以交待清楚的。

尽管如此,我觉得本次活动全班四十几名孩子全体参与,而且活动环节也并没有孩子们人数的多而被拖沓下来,这本来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因为我已经好几年没有上过这么多的孩子们人数了,活动也得到了青年教师的认可。我觉得作为一名老教师所展示的活动如果能给年轻教师一些启示,让她们在观摩后能学到一些什么,这是让我最欣慰的事了,其他事情也就并不那么重要了。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十

十月的一天,有蓝天白云,我走在乡村的田野,在田埂旁、山路边见到一丛一丛的野菊花,淡淡的透出紫色、黄色,还有一种几乎嗅不到的清香,这小小的身体所散发的生命之光,给我一种创作的欲望,很想把这种对生命的感悟传递给学生,于是以《野菊花》为题给学生上了一节美术课。以下是教案设计。

课题《野菊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野菊花,了解它的造型、品性,感受它的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以野菊花为题材,利用水彩、水粉、水墨、剪贴等表现形式,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

1、过程:情景引 入→观察欣赏→品味体验→自主表现→交流评价。

2、方法:教师启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猜一猜这首诗写什么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类花具有什么品性?(生命力强:“霜重色俞浓”)。

揭示课题:《野菊花》,并展示实物野菊花。

2、观察分析:

⑴小组内观察野菊花的花形、构造、颜色。

⑵说一说野菊花的特点(梗瘦、叶少而小、花娇小玲珑,像一个个小精灵)。

3、欣赏以野菊花为题材的剪贴画、油画、水彩画。

4、学生结合想象,自主表现,创作一幅《野菊花》,()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评价:

⑴自评:说一说你的画表现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画得怎样?

⑵互评:你觉得他(她)的这幅画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⑶教师评。

四、总结。

后记:这节课下来,听课的老师说,简直是享受艺术;学生说,大自然太美了。而其中的一幅四人合作的剪贴画《我爱野菊花》也给了我“这节课很成功”的喜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小学美术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126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