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庄周买水精选3篇

发布时间:

庄 周 买 水 篇一

《庄周买水》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本文篇幅短小,但就是在千余字中引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传达出作者对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像“官倒”这样重大的经济问题,写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专著加以阐述,也未必说得透彻;作者却以千余字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深刻而敏锐的思考,实属不易。

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老师遭遇到了一件尴尬事:学生总是启而不发,或是回答不到位,或是干脆“不知道”,或是驴头不对马嘴的乱说一通。听课的老师在下面议论说,看起来,这些学生的素质太差。在说课时,授课老师自己也说:“我带的这个班是省招班,虽说学生总体成绩很好,但语文素质也并不咋地。”,后来在小组讨论会上,授课老师一再说,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越来越难教了。

为什么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会有这样的“死气沉沉”的表现?让我们先把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来回述一下。

课题:庄周买水。课时: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填写《庄周买水》故事情节表,让学生分析表中所透露出的相关信息。接着老师就课文阅读设计了几个问题,然后就故事新编类作文,如何利用好“故事”、如何进行“新编”进行总结,最后结合几篇故事新编类作文进行写作训练。

应该说,整个教学设计是颇为精心的。正像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学专家所评说的那样。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达成。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学生的活动看成是最重要的。同时,老师还把阅读与写作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整堂课思路清晰,效果明显。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教者始终关注价值观的导向,注意思维训练与价值观导向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去深刻认识分析。

但为什么会出现学生“入不进去、动不起来”的现象呢?我们组织老师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细致地分析,认为问题出现在老师就阅读文章所设计的几个问题上。试看这几个问题:1、根据表格低得出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不对路)2、明明在东海可以买到水,却让庄周绕了许多弯子,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不到位)3、(从一元一吨水,到50元一吨水)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学生回答准确)4、这些人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人?(在老师的反复的诱导下得出了“官倒”、“官商”“倒爷”)5、这些人做了什么事给庄周带来了痛苦?(费了很多的口舌,老师导出了“买空卖空”“哄抬物价”)6、为什么海神若自己不赚钱,却让给别人发财?(学生多回答“用钱买政绩”、“上下勾结”,老师目的是导出“把持资源,以权谋利”)7、这揭示了社会上的怎析的现象?(学生回答不到位,老师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来引导)8、庄周喻指社会上的什么人?(学生回答:“普通老百姓”“弱势群体”,老师不想得这个结论,而是“作家”“弃文从商者”)9、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聂绀弩的杂文像一把箭,杂文都会直接批判某种不良社会现象,这篇文章为什么不这样,却选择了庄周买水为什么?(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学生回答更是很难到位)10、作者为什么用海神若这个人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过的课文,回答较好)……

研究人员认为这10个问题大多是无意义的问题,教者力图循序渐进地对课文进行分析,从而为读写结合做好铺垫,但是由于太注重了这一点,把问题切分得过小、过细、过密,甚至循环往复,没能调动学生思维兴奋点。正是由于过于注重了这一点,反而把这篇文章更有价值的东西遗漏了。

在阅读教学中教者从“教”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这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关键是问题的提出要有意义,什么是最有意义的问题?

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在恰当的时候提出的难度适中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

嚼碎了的东西没味道。有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阅读概念“阅读的思维模块”,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阅读就好像“鸭子吃乌牛(田螺)”,或曰囫囵吞枣。事实上阅读者在阅读时对问题的思考决不会单打一的,披文以入情是形象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之点就在于,它是把感觉表象综合起来,甚至是把各种概念综合起来涵泳、体验、感悟。那么阅读教学为什么不遵循这种阅读的规律呢?阅读规律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切分得过于琐屑,而又追求所谓循序渐进。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有时可以是“散打”的,不妨留有空白,进行跳跃式思考。从这一点上来看,阅读中问题应该是包含有大量信息的、有分量的问题。

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像一把火正好能点燃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就会妙语连珠,课堂就充满了精、气、神。

庄周买水 篇二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学习目标】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文章所包含的寓意:文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有一则应用题:一百吨水,甲卖一元/吨,乙卖五十元/吨。因搞活动,乙的水打九折出售。问:买谁的更划算?

经过解答发现,买甲的更划算,但买水人偏偏买了乙的水,这是为什么?还要从《庄周买水》说起。

2.高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秋水》一文,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而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刘征写的《庄周买水》一文,看看现代的河伯们、海神们在作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

刘征,可是语文有着很大的关联啊,我们的语文教材的顾问就有他。他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刘征的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人民日报》几次评奖,他都获得第一名。他的杂文他二味:啦味和甜味。辣得令人痛快,甜到心的深处。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是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思考,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三、朗读课文

梳理思路;文中几个典故;文章寓意。

四、分析课文

1.文中典故: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道教掌故之一 ,典出《庄子·齐物论》。根据该书的记载,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醒来之後,又觉得自己是庄周 。 到底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在道家与道门中人看来,不论庄周也好,蝴蝶也,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彼此没有分别,大道也就在心中。

仓颉造字

这算得上是老古话了。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差异网·www.chayi5.com》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载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这一段简单的对话,对于我国的思想界、哲学界和文学界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后人将他们对话的地方称为“庄惠钓鱼台”,它就在凤阳的临淮镇附近,它位于凤阳县临淮镇南郊老塘湖中,原为濠河边一个高岗。现在是麦田包围中的一个土堆,当地又称为胡大海钓鱼台。相传庄子和惠子以后,胡大海也曾于此垂钓。今天虽然“庄惠钓台”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几乎与荒冢野坟没有什么不同,(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可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口就是碑,将一个两千多年来流传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延续到如今,就凭着这一点,钓台便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评点: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成语“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亟待救援的人。

2、文章寓意

提问: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是怎样的?

绘一张环形图,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若处的尴尬与无奈。(几个环节分别注明:1、庄周买水;2、海神若/一元一吨;3、河伯女秘书/十元一吨;4、吴主任/五十元一吨;5、提货票。最后的箭头指向2。)

提问:为什么庄周无法直接从若那里提水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第10、12自然段,也就是吴主任说的两段话。(“为了赚钱”“生财有道”等语。)

让学生读一遍这两段。

提问:如果你是买主,在经历了那么一圈却得到提货单,又听到吴主任这样说,会不会生气?

明确:当然生气。

提问: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或者问:他的这番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是若大人的支持,他们官官相护或者强者欺辱弱者。因为最终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们几个卖水的,至于买水的人吃亏不吃亏可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至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本文的寓意——

提问:寓言诗人拉·封丹认为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即从所述故事中读出道理,请大家想想,这篇寓言式杂文 有什么寓意。

明确:由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揭露了社会中腐败阴暗的一面:各级官员层层剥皮,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当然,这是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官员下海以权谋私助长了腐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官员将手中权力变为资本这一重大问题概括为庄周买水受阻这一典型情节,使历史人物庄周和神话人物海神若成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寓深刻的道理和鲜明的倾向于寓言之中,又体现了杂文大中取小、以小见大的艺术特点。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末段文字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提问: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1)革命的风暴到来,腐败分子将受到惩罚。(2)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笔法,表现出庄周在经历一段腐败、黑暗现实的磨难后,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欢呼。(3) 渴望人与人之间少欺骗,多层性的社会到来。……

4、讨论课后练习三

提示:此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重在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如:这样修改是可以的。“又走了十天十夜”与前文“走了十天十夜”相呼应,使文章显得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到了东海。……共计一百元。”这样修改,说明腐败之风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反腐败已成当务之急。(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张广祥)

这样修改不如原文好。通过涸辙之鲋这一典故,形象生动地说明庄周买水的艰辛,也揭示了社会上乱涨价等不正常的现象,对社会危害之大;同时也增加了杂文的文学性和思辨性。

5、 总体品味鉴赏。学生讨论回答: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明确:(1) 巧妙的构思,折射出现代生活的面貌。作者借用了与庄周有关的一些事情巧妙的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真实完整的情节。同时作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加以改造、生发,让内容折射现代生活的色彩。(2) 旧瓶新装。作品中人物穿古人衣服,说现代人的话。如长发披肩的女秘书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 (3) 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五、布置作业

[1]

庄周买水 篇三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把握文章主题。

3、学会编故事。

重点难点

1、文章的巧妙构思。

2、典故的运用。

学法导引

1、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

2、可登录庄子网站: 阅读相关文章。

3、精读讨论,体会文章幽默讽刺的手法。

教学过程 :

一、 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样子的社会现象?

原本应该理所当然拥有售水权的东海管理人员海若,转手将水倒卖给河伯,河伯又倒手将“水”权,“下放”到濠梁,;一倒—将水价提为原来的十倍,二倒—水价变成原来的五十倍。但水最终却要到东海去领取。《史记》上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倒买倒卖的背后,不就是一个“利”字吗?当然,利从何来?靠“倒买倒卖”,怎样才能称心如意的“倒买倒卖”?当然,只需手中有权,说实话,“利”的靠山是“权”,“弄权”是“牟利”的依据,“牟利”是“弄权”的一种表现方式罢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空间的一小部分就是被这样一些东西填充着。作品也正是着眼于这种“弄权有道”与“谋私有方”的现实,用“故事新编”的方式,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之块垒,起到借古喻今,借古讽今的目的,也是一种喻世名言,醒世恒言吧。

卡片:刘征先生原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参加和指导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逾百万册。新诗集有《刘征寓言诗》,诗词集有《古韵新声》和《画虎居诗词》,杂文集有《画虎居笑谈》等共20多种。

二、 作者是怎样构思这篇文章的?

文章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庄周为潮流所迫,弃文经商,准备养鱼致富,那么这儿的潮流不难看出就是经济大潮。文章写作时间是1988年,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要表现经济大潮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

第二部分,共有三层,写出了庄周买水的艰难与狼狈,充分揭示出存在于社会中的欺诈。东海明明有水,却说“无货”,——必须到河伯那儿去买,而价格又与东海大不一样;而河伯那里同样说“无货”,必须到濠梁那里,价格自然又是一番猛涨,这里面分明是一连串的欺诈。而且,不能忽略的一点是,这一切都发生在天气大旱的 背景下,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可以说,在经济大潮逐渐席卷全国,市场即将放开的时候,金钱和道德的问题都提出来了。同时,部门权利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金钱、道德、权势,这三者就是作者要探讨的。

第三部分,庄周在买水途中看见小鱼而顿悟。作者描述苍天雷动而欲雨,庄周舞之歌之,也表现了作者革除一切不良现象的希望和决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并非不可救药。展示了作者良好的愿望。

卡片: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城人。道家学派继老子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庄子》,主张性自然论,与老子并称“老庄”。对后世影响极深。

三、 文章的叙述有何特点?

文章的叙述很有特点,随处可见作者用心。

庄周要养鱼,必需大量的水。首先,老天大旱,水又十分紧俏,怎么办呢?这时,文笔趋紧。下面庄周决定到东海买水,可谓“智者”。东海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乃绝佳去处,但谁知东海竟然“门上吊着一把大锁”,而且“无货”,连东海都无货,那,何处有啊?无怪乎庄周“几乎哭出来”,文笔为之陡然一紧,但仔细想想——“‘无货’两个大字是后来写上去的,写的是仓颉体,苍劲有力。”不难看出其话中有话的的言外之旨了。眼看走投无路,突然峰回路转,“走来一位西装笔挺的办事员”,前面讲过“门上吊着一把大锁”—分明无人,怎么这么巧(无巧不成书),偏偏就有人来呢?——看来,非无人也,正“守株待兔”呢!果然,指点一二:“听说河伯那里也许有些存项,你快去问问吧。”文笔一松,读者也为庄周稍松一口气。但仔细再想,东海之大尚且无货,小小河伯水从何来?不由又暗地为庄周的买水前景倒吸一口凉气。结果,不出所料,庄周在东海的遭遇,再次上演。好歹到了濠梁,令人惊喜之余,不由被价格吓得半死,这还不算,——钱,你的留下;水,却要到东海去领!领就领吧。费尽周折与磨难,半道所遇暂且不谈,结果秋雨马上就要下来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国际玩笑”啊,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生嘲讽”啊。

可见,文章的叙述绝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跌宕有致,一波三折,耐人寻味的。

卡片:《臧克家谈刘征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人民日报》几次评奖,都获得第一名。我认为,他的杂文有二味:辣味和甜味。它,辣得令人痛快;它,甜到心的深处。他的杂文,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深思,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课外作业 :

阅读《读本》中的杂文两篇,并写一篇读后感。

巩固发展

1、 给加黑字注音。

濠梁(   )  仓颉(   )   苍劲(   )   两涘(   )

2、 依照拼音写汉字。

hé  zhé  zhī  yú bǎi  chuān  guàn  hé cháng  yǎng  wàn  wù

( ) ( ) (                      )

3、 文学常识填空。

刘征,本名        ,1926年生,北京市人。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著有             ,           ,            等三十余种著作。

4、“在他小伫濠梁之上领悟了鱼的乐趣……”一句指的是哪个典故?请简要叙述。

答:

4、 文章最后引用《秋水》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

★ 阅读下文,完成6- 题。

养鱼得有水,天大旱,水十分紧俏,到哪儿去买水呢?庄周首先想到的是东海的尊神若大人,这位大人是专管水的,他走了十天十夜,来到若大人的办事处,办事处的门上吊着一把大锁,旁边的通告牌上写着“水每吨一元无货”,看得出来“无货”两个大字是后来写上去的,写的是仓颉体,苍劲有力。

庄周挨了“仓颉体”当头一棒,几乎哭出来,看那边走来一位西装笔挺的办事员,连忙迎上去苦苦哀求。那人说:“没货,一滴也没有。听说河伯那里也许有些存货,你快去问问吧。”

庄周又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河伯的办事处,一位长发披肩的女秘书挺和气地对他说:

“咱这里的水,是从东海议价买来的。您是明白人,每吨当然不止一元。我们的售价是每吨十元,盈利不多呢!有没有货,我给您问问。”他挂了个电话,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但,我可以帮忙弄到一百吨,好处费每吨只要两块钱。拿着我的信去找濠梁管理处的吴主任,他有办法。”庄周接过信往外走,听得背后一声“拜拜”,吓了一跳。

庄周又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濠梁。这里他虽然曾来旅游,可是这一回心情不同,鱼的乐趣早已跑到九霄云外了。因为有女秘书的信,庄周受到热情款待。把他让到外宾接待室里,还递过易拉罐可乐。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

6、你能从“看得出来‘无货’两个大字是后来写上去的”这句话中推断出什么信息?

答:

7、“写的是仓颉体,苍劲有力”一句展现了若大人写字时持什么心态?

答:

8、“可是这一回心情不同,鱼的乐趣早已跑到九霄云外了。”这一回庄子的心情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答:

9、“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句中“又黑又圆”有什么深意?吴主任的笑容为什么“经久不息”?

答:

10、这篇文章讽刺了哪些人?

答:

拓展创新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凤姐的学历

侯国平

王熙凤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模样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自主持荣国府日常工作以来,赫赫扬扬,凤奶奶遮天盖日,百事周到。

惟一让她感到不满足的是识字不多,学历太浅。虽然凡事有秘书代劳,领导是动口不动手的,但坐上主席台,念起讲话稿来,常念错别字,把”千里迢迢“,念做“千里召召”,贾环就曾当面指出来几次,让她颇感下不来台,心里有些酸酸的。

这些年,强调学历,是提拔重用的一条标准。贾雨村因为昔日被贫下中农推荐到平安州大学上了三年兽医,在调整配备领导班子时,就被破格提拔为金陵应天府知府。凤姐儿叹道:风水轮流转,一转眼,学历比银子还金贵呢。

平儿就像凤姐肚里的蛔虫,对主子的心事心知肚明,暗地里操了不少心,着了不少急。她偷偷地给鸳鸯送去一瓶玫瑰露,求她把凤姐档案中学历一栏的“脱盲”改为“初中”。鸳鸯很爽快地答应了。鸳鸯说,前些天,她刚把焦大的学历改为“高中”,这个老马夫,都快退休了,还改学历作啥用呢,这都是文凭热闹腾的。

平儿把此事说与凤姐。王熙凤笑道,这年头,大专毕业生比河里的鱼都多,改个初中,又有何用?

贾琏便说,不如再送鸳鸯一瓶伏苓霜,求她改作大专学历,一步到位算了。反正现在大专毕业生就业难得很,谁也不较真的。

凤姐忙说,不中,不中。

现如今满府上下都知道我是蚂蚁尿书上,湿(识)不了几个字的,猛不防冒出了大专学历,怪吓人一跳的。

平儿灵机一动说,现在兴办学办班热,北静王府就办了一个美容大学。咱何不也办它一个,一来可以弄它个经济增长点,二来奶奶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弄它一个学历。

此言正中凤姐下怀,连忙召开常委会,讨论来讨论去,决定办一个贾府发祥史大专学习班,专门招收贾府各房各院的太太、小姐参加,平、袭、晴、紫、鸳也可旁听。主要课程请史太君主讲荣国公出生入死,刀山火海,拼搏疆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史太君满口答应了,并建议由焦大任副主讲。因为那些活龙活现、感人至深的故事,焦大亲身经历,是个活着的见证人。

经过紧张的筹备,“贾府发祥史大专学习班”在鞭炮声中开学了,贾母只是在开学典礼上坐了一坐,剩下的便由焦大一人包干。

焦大总要喝上几杯酒,然后就讲他从小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给太爷吃,两日没喝水,得了半碗水给太爷喝,他自己喝马尿。焦大讲得满怀深情,绘声绘色,学员们个个听得热泪盈眶。凤姐只是坐在主席台上听了一听,然后开卷考试一回,试卷是平儿代写的,就算毕业了,贾母亲自给每个学员颁发了红彤彤的大专毕业证书,凤姐还戴上学士帽,照了一个相。

尤三姐说,买个蒸馍揣怀里,自己哄自己,啥狗屁文凭,出了贾府大门,谁都不认你那壶酒钱。

兴儿对平儿说,不如去办个名牌大学的学历吧,花不了多少银子的,听着受用拿出来也光彩。听说薛蟠就办了个青蛙大学的文凭,才花了二百两银子,前天,他还在厕所里的墙上抄下了专办学历文凭的电话号码哩。

“呸”!平儿骂道:“再胡说,小心揭了你的皮,厕所墙壁上的广告能信么,那都是下三滥的作为,咱官府人家岂能走那邪道。”兴儿吓得不敢作声,心想:下三滥和上三滥有啥区别,不都是作假么?

在平儿的竭力撺掇下,凤姐近日为海棠诗社投资二百两,被授予监督职称,相当于大学讲师级别,凤姐因此高兴得合不拢嘴。在探、黛、钗的大力支持下,凤姐还发表了学术论文,题目叫《一夜北风紧》,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大伙都说这是千古名句,被评为优秀论文。凤姐因此又被评为知名学者,享受贾府特殊津贴,其名字入选当代文化名人大全,近日准备率团赴吕宗国进行学术交流哩。

11、请写出你阅读这篇文章时的真实感受(至少两条)。

答:

12、请写出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答:

13、“贾雨村因为昔日被贫下中农推荐到平安州大学上了三年兽医,在调整配备领导班子时,就被破格提拔为金陵应天府知府。”

这句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

14、“听说薛蟠就办了个青蛙大学的文凭,才花了二百两银子,前天,他还在厕所里的墙上抄下了专办学历文凭的电话号码哩。”

这句话讽刺了哪种社会现象?

答:

15、第二段“让她颇感下不来台,心里有些酸酸的。”请据此对凤姐进行心理描写。(150字左右)。

答:

从16-17题中任选一题,合作完成。

16、查找资料,研究老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在全年级交流。

17、搜集整理作家刘征的作品,研究其社会价值。

[参考答案]

1、 濠(háo)  颉(jié)   劲(jìng)   涘(sì)

2、 涸辙之鱼  百川灌河    长养万物

3、 刘国正,《刘征诗书画集》,《画虎居诗词》,《刘征文集》

4、濠梁之辩。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5、表现庄子面对高深莫测的商品经济社会的茫然和无奈。

6、原来低价卖水,后来改变体制和做法,由卖水改为卖发货单了。

7、觉得有利可图,坚决改变原来的做法。

8、过去庄子曾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观鱼,进行过著名的“濠梁之辩”,当时的心情轻松愉快。这一回是千里迢迢来买水,还不知道能否买到,故而与以前不同。

9、①预示着吴主任是一个为人圆滑,心黑手辣的人。

②为他的“高招”将再一次奏效而发自内心的高兴。

10、为取得一己私利,不顾公众利益,钻营取巧,无所不为的人。

11、(略)

12、讽刺社会上文凭过热和造假文凭的现象。

13、社会流行文凭热,用人不看水平而看文凭。

14、社会上流行的造假文凭的现象。

15、(提示)围绕好胜、嫉妒、在贾府地位高等方面进行描写。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第二册庄周买水》,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127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