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狼和鹿》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教案设计——《狼和鹿》》,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前后》 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2、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地表述,并读准字音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慢羊羊头饰一个

2、灰太狼头饰一个

3、喜羊羊头饰(与男幼儿人数相同)美羊羊头饰(与女幼儿人数相同)

4、大树一颗(灰太狼藏在大树后面)

5、小兔子和小狗娃娃各一个

6、玩具若干个(分别放在小兔和小狗的前面和后面)

7、创设活动情景:教师的一头坐着孩子,中间放上小兔和小狗,小兔的前面放上点玩具,小狗的后面放上点玩具,另一头放一颗树,灰太狼藏在树后面。

8、经验准备:幼儿对灰太狼与喜羊羊的故事有所了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区分前面和后面。

难点: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的表述,并读准字音。

活动过程:

1、做拍手律动,(上拍下拍前拍后拍)

2、小手放腿上,小手藏起来,提问小手藏在了那里,藏在了后面。小手伸出来,现在你的小手在身体的那面,小手在身体的前面。

3、提问:老师在你们的那面,老师在我们的前面,老师转过身去,提问:现在你们在我的那面,我们在老师的后面。

4、现在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站在老师的前面,提问:现在xx小朋友在老师的那面,xx在老师的前面,在请一个小朋友站在老师的后面。提问:他站在老师的那面,他站在老师的后面。

5、点一个小朋友,指定,请你过来站在我的前面,在请一个,请你过来站在我的后面,提问幼儿,我的前面有谁,我的后面有谁。

6、引起兴趣:

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师: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啊?在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你最喜欢谁啊?为什么?

幼:我喜欢……

师:嗯,那今天啊,韩老师来扮演慢洋洋村长,我们小朋友来扮演小羊,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不好。

7、电话铃响,懒洋洋村长接电话。

师:(铃响后)喂,你是谁啊?哦,你是熊妈妈啊?你打电话找

我懒洋洋村长有什么事?哦,你是说你家熊宝宝的玩具被灰太狼给偷走了,你想让我懒洋洋村长来帮你把玩具找回来是不是啊?那我问问我的小羊们愿不愿意帮你们!小样们熊宝宝的玩具被灰太狼给偷走了,你们愿不愿意帮熊宝宝吧玩具找回来啊。(愿意)熊妈妈,你听到了吗?小羊们都说愿意,那现在我们就开始准备来帮助你了。

8、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师:现在这样灰太狼非常的狡猾,我们小样们现在要好好的教训一下他,等会儿和村长一起去抓灰太狼好不好,不过在去抓灰太狼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你们要是通过的话我才能让你们去抓狼,有没有信心。(有)听命令行动

教师发号口令:

现在所有的小羊听着,小男孩现在是喜洋洋,小女孩是美羊羊,现在听我口令。

1)请所有的美羊羊走到自己的椅子后面。

2)请所有的喜洋洋走到自己的椅子前面。

3)请所有的喜洋洋向前走一步。

4)请所有的美羊羊向后退两步。

(好现在所有的小羊都回到座位上。)

9、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方位词

师:现在我慢洋洋村长要和喜洋洋一起去侦察敌情了,我们轻轻的走过去,看看灰太狼在哪里,然后悄悄的在心里面记着,一起出动去把它抓起来。

村长带着喜羊羊轻轻的'走去抓狼。

喜洋洋出动抓狼,要求会说: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灰太狼。

请美羊羊在旁观战,思考在什么的前面(后面)看到玩具的踪迹。

美羊羊出动,寻找玩具,要求会说:在什么前面(后面)找到了玩具。

10、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师:(电话铃第二次响)喂,是熊妈妈啊!我们已经把灰太狼他们抓来了,而且还把熊宝宝的玩具找到了,嗯!你要和我们的小样们说谢谢啊!{熊妈妈说,谢谢小羊们}(不用谢)哦,好的,我知道了!再见!熊妈妈!

师:熊妈妈说请美羊羊们把找到玩具放在熊宝宝的前面,请喜洋洋们把抓来的狼放在熊宝宝的后面。

(幼儿上前按要求摆放。)

11、游戏结束:我们的抓狼任务成功,表扬表扬自己。

教案设计——《狼和鹿》 篇二

《狼和鹿》第二课时

设计:偶尔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凯巴伯森林  居民   鹿    狼

生机勃勃   恨透了  保护  捕杀

破坏               毁灭

3、用上老师提供的词语,说说这一课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今天,我们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去看看,当时森林里是怎样一个情形,那里的狼和鹿又是怎样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圈划划

3、交流

(1)森林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的。抓住“葱绿”“生机勃勃”“活泼而美丽”“歌唱”等词语体会森林的美丽和生机。

你能把这美丽的森林用你的朗读展现给大家吗?

(2)鹿是怎样的?从哪感受到的?圈点“嬉戏”“活泼而美丽”。

你能把这一种动物的可爱读出来吗?

(3)狼是怎样的?你又是从哪感受到的呢?圈点“贪婪”“凶残”“下毒手”。

指导读好句子。

(4)狼是如此的凶残,所以这群可爱美丽的鹿得……学生接读。

4、展开想象

想象狼出现的在鹿群的场景,鹿会怎样?(最好给学生提供录象)

5、导读第二自然段:正因为如此,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到森林中……。在枪声中,狼一只一只哀嚎着……。狼还有其他一些鹿的天敌在25年中几乎被捕杀殆尽。这下再也没有谁伤害鹿了,森林成了鹿的王国。时光流逝,转眼百年已过,让我们再次走进凯巴伯森林,看看鹿儿生活得怎么样?森林又是怎么样的。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

(1)森林是怎样的?抓住“消退”和“蔓延”读好句子。

(2)鹿生活的怎么样?从“饥饿”“仅仅”“死去了六万只”“病鹿”中体会鹿生活的很糟糕。

(3)看图比较,体会开始的四千鹿是活泼而美丽的,现在的确是八千只病鹿。

(4)比较阅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3、过渡

事实与人们的期望出现了极大的确反差。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呢?人们明白吗?

四、阅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1、读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人们明白了什么,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交流。(1)理解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a狼吃鹿控制鹿的数量,鹿不多森林就不会被鹿啃光。b狼吃病鹿,减少鹿群的疾病。c狼要吃鹿,鹿要防范,需要经常奔跑,身体练得好。

(2)鹿反倒成了不得破坏森林和蔼毁灭自己的“祸首”。a病鹿传播疾病。b鹿多了,需要很多绿色植物,破坏了森林。c不锻炼,身体差。d吃不饱身体差。

3、是啊,狼和鹿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4、其实凯巴伯森林这一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是啊。狼和鹿都是森林的居民,而人类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去刻意改变自然,违反自然的规律,才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5、那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第二自然段,你的觉得人们的行为怎么样?

6、尝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读好。注意“哀嚎”“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读出凄惨、愤怒。

五、讨论

1、面对葱绿的消退,枯黄的蔓延,鹿的疾病和大量死亡,你觉得当务之急是什么?

2、那该保护狼吗?(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一切都要按自然规律办)

六、作业

推荐网站:国际生态网

狼    和    鹿                 森林存在       活泼而美丽          生机勃勃消亡       挨饿生病死亡        葱绿消退           生态平衡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篇三

教材简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群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了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课文读之易懂,很有探究价值,是一篇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

1、教学目标:

(1)认识“狩、厄、宠、悖”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热情。

2、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方法

本课的设计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凯巴伯森林20世纪初叶、25年以后、1942年时,狼和鹿的数量的变化,森林的样子进行鲜明对比,从比较中探究、感悟,使学生明白狼、鹿、森林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表面的关系领悟其故事说明的道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然后,教师抓住契机,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交流,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与文本的对话。

4、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用powerpoint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表格,需要朗读的段落。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相机出示幻灯片,对20世纪初叶、25年以后、1942年时,狼和鹿的数量的变化,森林的样子进行鲜明对比,同时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回忆《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让学生畅所欲言,巧妙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第一感受。教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继续学习。

【小组学习,比较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1——6自然段,边读边研究,边完成表格内容。通过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的表格内容,学习相关段落,指导朗读,对凯巴伯森林20世纪初叶、25年以后、1942年时,狼和鹿的数量的变化,森林的样子进行鲜明对比,从比较中探究、感悟,进一步体会其学习内容。)让学生结合表格内容与书本上的内容,明白狼、鹿、森林三者之间的关系。

再指读课文第7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狼、鹿、森林三者之间的关系。

【深入学习,明白道理】

学生快速浏览最后两个自然段,使其明白道理。

思考题1:罗期福制定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群而消灭狼这一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拓展,交流资料】

交流听过或读过类似《鹿和狼的故事》这样的事例,设置情境,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升华主题。

【总结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中力图体现的几个方面: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乐于交流,勇于探究。

(2)学生通过凯巴伯森林20世纪初叶、25年以后、1942年时,狼和鹿的数量的变化,森林的样子进行鲜明对比,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过程,让学生来提高认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维持生态平衡道理的感悟。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教案设计——《狼和鹿》》,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12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