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破陋习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Copyright©2013-2022 语文迷 版权所有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10篇《孙中山破陋习》,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孙中山破陋习 篇一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2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练习把话说具体。3.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开展访问老人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缠足恶习的危害;并了解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它写下来。4.     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1.屏幕出示孙中山铜像: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谁?指名学生说说。相机理解“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1) 读课题,教“陋”(lòu),查字典理解“陋习”的意思。(2)再读课题,谁已经读懂了课题的意思?已经读懂的同学帮助他们缩小一下范围,看看课文哪一段能帮助我们理解课题的意思?(课文最后一段)2.哪位暂时还没读懂的同学愿意来读一读?(1) 你读懂了什么?(2) 还有谁听懂了什么?、3.相继板书:缠足(及时正音)谁知道缠足是怎么一回事?(3) 没听说过的同学不需着急,请你们仔细观察“缠”的字型,猜猜“缠足”是怎么一回事?(4) 他们猜的准吗?听查过资料的同学说说。(教师及时补充)(5) 好好的一双脚,偏要使其变形。民间有一句谚语“裹一双小脚流眼泪一缸”。当你了解了“缠足”后有什么想法?4.对,这不合理、不文明的习俗就叫“陋习”。现在,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你现在能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学生发言)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读课文前,我先要询问一下:回去预习课文时读了几遍?(问几个学生)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各自把课文读一遍。2.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我来检查检查。出示生字词。sūn             chái        chán          tòng             shá     jì孙 中 山      挑  柴       缠    足      痛   苦      为   啥     既   然zuì       zǔ            fèi           fù                   hài受  罪        祖  宗        废   除       妇    女          辛 亥 革 命(1) 指名认读(2) 理解词语意思: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理解词义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己去想办法理解词语意思。(3) 相互交流三、继续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指名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添字,把字音咬准。2.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四、理解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1)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    )的姐姐。(不怕吃苦、爱劳动、能干、关心弟弟、活泼可爱等)(2)谁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  3.指导朗读: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你高兴吗,你喜欢吗?五、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重点指导:缠 痛 罪 3.学生描红。六、作业1.抄写词语。2.继续读熟课文。3.思考: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继续询问爷爷奶奶,了解缠足的事。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孙中山破陋习 篇二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78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的教学,我们习惯上按照课题来引领全文,先板书课题,然后抓住“破”字,由“破”入手,引导学生质疑,(1)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2)孙中山怎样破陋习;(3)孙中山破陋习的结果怎样。

这种提纲挈领的方法,在本册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我也使用过,效果很好,这课我紧紧扣住三个大的问题:1、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2、怎样发明听诊器;3、最终他成功了没有?这样三个问题,贯穿了整个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独立思考,最后交流,接着,让学生用表演等活动把课文中的情景再现一次,学生比较容易能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了。但是,《孙中山破陋习》这课的教学时,我就发现,用相类似的问题,学生不能完全读透课文,对于第一个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学生的确能够通过读课文深究下去,能够找出了不少能够反映孙中山破陋习的原因的理由,而第二个问题:孙中山怎样破陋习,课文根本就没有用笔墨来描写,第三个问题:孙中山破陋习的结果怎样,也只是结尾时做了个简单的总结介绍。所以,就没有办法就第二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了,是哪儿出了问题?怎么办?

首先我想,是不是理解课文内涵出现偏颇?于是把课文拿过来再进行研读。为什么课文没有重点写孙中山怎样破陋习呢?通过阅读后的思考,我发现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写孙中山破陋习的经过,而是重点写了孙中山看到母亲为姐姐缠足后和母亲的对话,从对话透露出什么?

课文再现: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应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原来是孙中山、姐姐、母亲三人对缠足的态度各不相同。孙中山反对缠足的态度极其坚定;母亲虽然也知道缠足不好,但是因为怕人家笑话,所以不得不给姐姐缠足;姐姐是缠足的受害者,而她却逆来顺受,默默承担这份折磨与痛苦。再联系最后一节,孙中山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这句话,发现,缠足的陋习对中国妇女的伤害这么深,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没有人把它真正废除掉?结合母子的这段对话,豁然开朗,就是因为有像母亲这样为明知缠足的陋习不好,可畏惧人言,不得不让自己亲身的孩子也受到伤害的封建卫道士的存在,就是有像姐姐这样,宁愿忍受强烈的痛苦,却不愿违背母亲以及其他人的意思,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存在,而没有像孙中山那样敢作敢当,不畏人言,坚持正义的领袖出现。

重点就在不断的思考中明晰。原来,《孙中山破陋习》这课关键不是让学生明白怎样破陋习的,而是通过学习让学生透过破陋习中被所包含的姐弟情深,姐姐的灾难深重,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孙中山那种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于抗争的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

(搜索课题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孙中山破陋习 篇三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指屏幕)我们一起跟老师写一遍题目。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1、你们知道什么叫“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什么?(陋习是指坏的、不好的不文明的习惯。课文指缠足。

2、还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填空: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 )。

(又勤劳又活泼 既爱劳动又爱唱歌 又活泼又能干)

3、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希望今天能超过前天。

二、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又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交流,强调两个“再也没有”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先思考: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 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板书:姐姐缠足

四、精读课文2--6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细细地来看看课文的第三节,“妈妈……姐姐……

4、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5、学生交流。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6、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 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紧紧地缠在女孩子的脚上,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连同半个脚背向脚底心压,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被缠着痛得累如雨下,甚至鲜血淋漓。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 自读体会,学生齐读。

(3)再读第二节。 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7、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皇宫里的女人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8、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9、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相传缠足是从南唐李后主开始,他命令宫里的女官用丝绸带缠足,使脚小得像月牙,这是以妇女的痛苦去换取男子玩弄的残忍做法。)

10、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6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妈妈的理由-------孙中山的理由~~~~~~~

12、学生交流。

(1) 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看,这样的脚可以下地干活吗?(课件)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真是“小脚一双。泪水一缸”啊。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3、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4、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5、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姐姐也许还在……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用标点。

16、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听到写什么?(课件出示)

17、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8、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19、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哪个词语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什么叫“刺痛”,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年纪小,但永远不会忘记。

20、板书:刺痛了心。

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的打击的程度很深,将永远不会忘记。

21、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22、读3--6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无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四、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姐姐的悲剧再也不能在千千万万的妇女身上重演,废除这个陋习,就是对妇女的解放。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不过,有谁知道“辛亥革命”吗”?“辛亥”指的是1911年,这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被推翻。而这次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所以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当了临时大总统。

板书:革命成功

那时候,要废除的陋习有许多,孙中山却把废除缠足这件放在了第一,这是为什么? (姐姐缠足的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他从小立下了志愿。那时,男子后脑拖着辫子,女的缠小脚,是最有损中国人形象的两大陋习。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身心扭曲的痛苦,在世界上也属罕有。)

板书:首先废除

废除”和题目上哪个字的意思一样。(破)

四、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 中国妇女终于走出了“三寸金莲”的千年痛苦。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请看这副图,他的形象多么高大,他的胸怀多么宽广。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黄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句式,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时间不够,就到此。)

5、不仅如此,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以中山命名的马路、公园、商店、学校等,前些日子,我去镇江听课的那所学校,就叫镇江市中山路小学。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伟人,拿起书本,齐读《孙中山破陋习 》

五 作业

1 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 读读《新补充阅读》上关于孙中山的文章。

附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缠足 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 首先废除

大快人心

《孙中山破陋习》相关资料 篇四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第三课时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描红习字册。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就是讲他这方面事迹的。

二、揭示题意:

(1)揭示孙中山先生像

(2)简介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与广东香山县,1905年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晚年,同中国共产党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3)“孙中山破陋习”中的“破”是破除、废除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连起来说,就是孙中山废除不好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语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缠足痛苦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词语,指点辨认读音。

(3)了解词语,重点理解词语。

缠足:旧时陋习,女子用布帛紧扎两脚,使脚骨变形,脚尖小,以为美。辛亥革命后,缠足的风气才逐渐废除。

废除:取消、废止。

刺痛:使人受到打击而感到痛苦。

(4)抽卡片读生字词语。

3、各人轻声读课文。

4、指点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

2、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作业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学生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第一自然段

第二部分就是2——8自然段

第三部分就是第9自然段

3、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姐姐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3)小结:这个部分主要讲了孙中山小时侯有个能干的姐姐。

(4)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这七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3)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 流泪)姐姐为什么这么痛苦?

出示:妈妈正在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为什么?

(4)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a 分析画面

画面有哪几个人?屋子里坐着的是什么人 ?她在干吗?屋子外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态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b 小结图意

(5)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到怎样?他向妈妈出什么意见?妈妈怎么说的?

齐读3,4自然段

孙中山反对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

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他妈妈怎么回答的?

妈妈为什么叹气?妈妈为什么不能 这样做?

(6)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怎样同妈妈争辩的?他争辩有用吗?齐读5,6,7自然段

出示: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因为妈妈虽然觉得孙中山说的有理,却不能照他说的去做,心理也很难受,用“含着泪”能表示出妈妈当时的心情。)

(7)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样?齐读8自然段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幼小的心。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的打击的程度很深,将永远不会忘记。)

(8)小结:这部分讲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9)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体会孙中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继续精讲训练

第三部分

1、指名读

2、“辛亥革命成功“是怎么回事?自答:辛亥革命的“辛亥”指的是1911年,这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被推翻。

3、“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孙中山什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这件事表现孙中山反对封建陋习的革命精神。缠足陋习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到孙中山手上才废除,这对解除妇女的痛苦起了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4、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年的愤怒关键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请看这副图,他的形象多么高大,他的胸怀多么宽广。

5、小结

这部分讲的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6、齐读第三部分。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侯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了痛苦,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了缠足的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陋习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三、听说练习

1、默读课文:借助板书,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2、指名讲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3、同桌交替听说。

四、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chan zuo   shou zui   kong xian

(      )  (       ) (        )

2、比一比,组词

痛(   )柴(   )份(    )

通(  )些(    )分(    )

3、在下面句子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 )知道缠小脚不好,不该去做。

(2)姐姐缠足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孙中山生气( )心疼。

(3)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 )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授后小记:

《孙中山破陋习》相关资料 篇六

一、说教材

课文《孙中山破陋习》(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讲述了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选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后的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苦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说教学方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在教学中应多用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本文教学,我通过直观教学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姐姐的痛苦,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孙中山的生气与心疼,妈妈的无可奈何。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此外,我还指导学生学习默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课文结束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孙中山有一个怎样的姐姐?结合学生的回答以绘画引起学生注意,以对比:是什么事让姐姐变得不再快乐了?吸引学生学习下文。

二、精读感悟(学习第2-7自然段)

(一)了解缠足

首先提问缠足是怎么一回事?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缠足很痛苦?让学生抓关键词学习课文。但学生的理解只是表面的,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缠”,我设计了“缠手”这个环节,恰当地让学生体会痛苦。再进一步让学生说说自己回去所了解到的缠足是怎么一回事?师通过画面介绍缠足,层层递进地带领学生感受缠足。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姐姐的痛苦。

(二)了解陋习之“陋”

由学生痛苦的共鸣回到文中的孙中山,指导学生体会他的心情以及妈妈的心情。从妈妈的无可奈何以及补充的顺口溜中了解陋习之“陋”的真正原因。接着,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情感。最后,总结到底是谁害了姐姐,明白前年陋习的危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孙中山从小就立下“破陋习”的决心。

(三)总结全文

齐读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

三、指导复述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要注有顺序,多用原文的词句。

四、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篇七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2. 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陋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同学们还记得这里的“破”是什么意思?“陋习”呢?孙中山破除的是什么陋习?你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

二、:学习第8小节

(1)指名读第8小节,问:“首先”就是——?

(2)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要废除的陋习有很多,为什么他首先废除的是缠足这一陋习呢?这跟他幼年时,亲眼目睹姐姐缠足是分不开的。

三、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1.默读课文,用“       ”画出写缠足前姐姐的句子;用“         ”画出写缠足时姐姐的句子;用“        ”画出写缠足后姐姐的句子。边读边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2.组织交流:

a.缠足前,姐姐是什么样儿?

(1)指名读

(2)我们也来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缠足前的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你从哪儿读到的?(指导把话说完整。感情朗读)

相机板书

(3)师:缠足前的姐姐是那么……喜欢这样的姐姐吗?就请大家带着这份喜爱之情读一读缠足前的姐姐吧!(自读、指名读)

b.缠足时的姐姐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师:缠足时姐姐很----      板书:痛苦

c.缠足后的姐姐又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板书:没有歌声,没有笑脸

d.看板书提出疑问:

缠足为什么能让那-------的姐姐那么痛苦,没有了歌声、没有了笑脸?

(1)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缠足。

(2)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缠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观看课件,学生感受缠足之残忍)

(3)师:看到这么小的变了形的脚,同学们心灵深处一定感慨万千,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受到这样痛苦的折磨,我们再也看不到------,再也-----。让我们来看一看姐姐遭受这一痛苦的过程吧!

五、学习第2小节

1.大家读读第二小节,妈妈是如何给姐姐缠足的?

2.指名读,(圈出“长长的”,师:有多长呢?----就这样“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着,缠得姐姐-------)

3.师:老师想请一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学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这让你感受到什么?

4.交流:(播放音乐:凄凉地),

(1)(出示内容):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我感到                 。

指导朗读:可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你深刻的感受吧!)

(2)师:缠足是那么可怕、那么残忍、那么让人痛苦、那么让人憎恨,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一起读第二自然段吧。

六、学习3—6小节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看到姐姐被缠足,孙中山是怎样?妈妈又是怎样呢?

1.请同学们读读3—6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

(1)师:孙中山-------出示第三自然段

(圈出“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生气”的是?“心疼”的是?(缠足时的痛就如同在受罪、受刑一样啊!孙中山能不生气、能不心疼吗?)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多名读

(2)你还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孙中山?(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仔细品味。

指导朗读:好一个-----,请你读读这句话。

(3)妈妈又是怎样呢?---从哪儿可以看出?(妈妈真的残吗?)

你能读出妈妈那既心疼又无奈的复杂心情吗?

你还从哪儿读到了妈妈的无可奈何与心疼?

(4)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从“含着眼泪”读懂了什么?

师:“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

师: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这句话。

3.同桌分角色读3—6小节: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4.指名分角色表演

七、比较读:

1.师: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

2.师:这件事------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此时的孙中山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师:缠足这件事不仅给姐姐带来了痛苦和打击,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就坚定了他破除缠足陋习的信心和决心。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八、再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第8自然段。

九、升华情感:

师:课文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缠足前姐姐的活泼能干;缠足时、缠足后姐姐的痛苦和遭受的伤害,让我们感受到缠足的残忍,更让我们感受到孙中山从小就有一种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地方。让我们带着对孙爷爷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课题,24齐

十、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孙中山的故事,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回去以后问问周围的老人或者查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教材分析: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设计理念:

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姐姐缠足前和缠足后的巨大变化。在课外资料的链接中激发学生对缠足的痛恨之情,对姐姐的同情之情,对孙中山的敬佩之情。

孙中山破陋习 篇八

年  级

主备人

张玲

所在学校

梅岭小学

单  元

第八单元

课  题

24、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凡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一组有关旧社会妇女小脚的图片。《镜花缘》中描写缠足的片断。

学生课前向周围人了解中国的一些陋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出示孙中山像(书后插图),介绍孙中山生平,相机了解辛亥革命。

2、揭题:24、孙中山破陋习(板书课题)(正音

sūn,齐读课题)

理解“陋习” :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二、 初读课文

(一)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挑柴、痛苦、受罪、祖宗、不该

总统、废除、妇女、既然

(1)指名读生字词,相机正音。(“罪、祖、宗”是平舌音,“柴”是翘舌音,这是扬州人发音的一个难点,要多多关注,多加练习。)

(2)去拼音读词。

(3)齐读生字词。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四)理清脉络:试从事前、事中、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精读课文

(一)围绕“缠足”的性质阅读思考

1、“陋习”是指什么样的习惯、习俗呢?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板书:缠足)2、把“缠足”放到课题中去,应该放哪?齐读:孙中山破缠足陋习

2、“缠足”是个什么性质的“陋习”呢?书中给它下了个定义,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

3、出示: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

(1)指名读。读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上千年——时间久、残害——程度深,“残害”可不是一般的伤害,它已经使人落下了残疾。)

(2)被“缠足”陋习伤害致残的小脚什么样?(出示——小脚图片)

(3)看到这样残疾的脚,畸形的脚,你的心情怎样?你又对缠足陋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读出你的感受。

(二)“缠足”前后的对比

1、被缠足的女孩子还能快乐、开心吗?

出示: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齐读)

2、几个月之前,姐姐又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1自然段,总结出活泼、能干的特征)

3、与以前能干、活泼的姐姐相比,再读这段话,你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难受  同情)(指名读)

四、 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

2、 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关注“痛、祖、废、该”这几个易错字)

3、 教师范写

五、作业

1、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2、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凡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

二、精读课文

(一)“缠足”的过程

1、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家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看看课文的第三节(出示第2自然段)

(1)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板书:痛苦 流泪)

(3)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4)补充阅读《镜花缘》中描写缠足的片断,看到这么小的鞋,了解到缠足的过程,你想到了什么?(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5)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感情朗读第2节)

2、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1)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4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2)学生交流。

①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受罪一样。

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

②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

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

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③这种理由真是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答“孙中山非常喜欢姐姐,不忍心她受苦。“缠足”是对人身心的双重摧残”)

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

④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⑤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毫无办法。妈妈受陋习毒害之深,无力反驳。)

指导朗读(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3、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朗读第2-7自然段)

4、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5、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

6、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二)“缠足”陋习的破除

1、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也坚定了他破除缠足陋习的信心和决心。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2、(出示  齐读))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3、孙中山破除了缠足陋习,还会有因缠足而痛苦的姐姐吗?还会有心里虽然难受却又不得不给女儿缠足的妈妈吗? 当千千万万的中国妇女听到这个消息时,会有什么表现呢?你能用一些词表达出她们的心情吗?(大快人心)

三、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1、阅读延伸。(小练笔)

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对生活中的许多陋习必定深恶痛绝,把你了解到的陋习写下来。

2、作品展示。

3、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出心里话,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学习孙中山从小敢于同陋习作斗争的精神,同生活中的陋习做斗争,把我们的生活创造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4、孙中山破

身体  痛苦   流泪

(缠足)陋习

心灵 没笑脸 没歌声

大快人心

从文章的主要人物和背景入手,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精读课文作铺垫。

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文章,并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沥青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对“缠足”陋习性质的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陋习的破坏性,从心理上奠定一个憎恶的基调。

通过缠足前后的对比,说明陋习对人身心的双重摧残。

运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

通过品词析句,把握不同人物对于“缠足”陋习的不同认识,如:母亲的无可奈何、孙中山的激烈反对、姐姐的痛苦不堪,体会孙中山的反抗精神。

将“陋习”拓展延伸到生活中的多方面,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教后反思

ˎ̥相关搜索:见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推荐阅读:《孙中山系列故事》

优秀课例:

……

可恶的缠足陋习夺走了姐姐的欢歌和笑脸。孙中山看见妈妈给姐姐缠足的时候,引读出示——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出姐姐的痛苦。

缠足真有这么痛苦,是怎么缠的呢?

出示句子——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指名读。

再出示——妈妈正在用布条,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能表现缠足的痛苦?说说理由。(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极不方便。)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缠出的小脚吧。(出示小脚图片)(再出示小鞋图片)

这样的小脚穿在这样的小鞋里,是何等的切夫之痛啊。现在再来读这句话,你应该比刚才读得更好。

4、读好争论。

⑴缠足这么痛苦,孙中山当然不愿意姐姐受这份罪,他看见妈妈给姐姐缠足,是又生气又心疼。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出示——

“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

⑵要想读好争论的话,我们就要边读边想象,体会孙中山和妈妈说话时的心情、语气和神态。

你能读好他们的争论吗?你能从他们的争论中读懂什么?自由练读。

⑶引导学生一边读好对话,一边交流。

①孙中山生气的理由是什么?

师: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不但不能干活,还要活受罪。

除了不能干活,还会带来哪些不方便?

②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读出孙中山的生气、心疼和痛苦)

③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你怎么知道的呢?

就因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所以必须缠足;女孩子不缠足还会被人家笑话——妈妈虽然也心疼,可也没有一点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④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⑤多么不可思议的理由!这就是封建陋习,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引读——既然……别人……

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这些事”指什么事?

⑥妈妈是含着眼泪说这句话的,也是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从“含着眼泪”当中读懂了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他*的内心。妈妈是多么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毫无办法。)

出示插图,学生看图想象: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妈妈会说些什么?姐姐是什么痛苦的样子?孙中山在想些什么?

⑷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这几句话,读出孙中山的生气和心疼,读出他*的无可奈何。师生分角色读。

5、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再也没有听到……歌声。他内心是气愤的、痛苦的。他想(出示,引读填空)——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即使是                ,即使不缠小脚会

,也不该去做。

但在封建陋习面前,妈妈屈服了,姐姐也不得以而屈服了。

出示、引读——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从“深深地”、“幼小的”读出了什么?(说明孙中山虽然年纪小,但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

6、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也坚定了他破除缠足陋习的信心和决心。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

孙中山破陋习 篇九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6

教学目标:

1 理解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生齐读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缠足陋习)

3、孙中山为什么要破缠足陋习?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弄懂的问题。

二、精读感悟:

(一) 学习第1自然段

1、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孙中山的姐姐。板书:姐姐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姐姐。 (出示第1自然段)

2、学生认真阅读。

3、通过读书,大家了解孙中山的姐姐了吗?谁能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

出示句式:从“        ”这句话,我知道孙中山的姐姐是一个    的姐姐。  指名说。    (  爱劳动、不怕吃苦、活泼可爱等)

4、 如果你有这样一位好姐姐,你喜欢她吗?真的?老师只要听你们读读这一段就知道了,谁来读?出示。指名读 ( 哦,是真的喜欢 )齐读

(二)学习第2——7自然段

1、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感到你们是真的非常喜欢这样一个活泼能干的姐姐。就是这样一位好姐姐却因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而变得痛苦万分,什么事呢? 生答,师板书:被迫缠足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2~7自然段,并按要求划出有关句子。

出示要求:用“——”画出孙中山看到的情形;

用“——”画出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

用“﹏﹏”画出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

3、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

4、交流:

a、(1)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指答。

(2)出示第2小节,齐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哪个情景最伤孙中山的心?

(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3)姐姐为什么如此痛苦?抓住重点词“长长的”、“一道又一道”体会,读好这句话。 板书:痛苦

(4)你知道哪些关于缠足的情况,出示小脚图。

(5)指导读好这段话。知道了这些情况,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这一段读好呢?

出示。各人试读,指读,齐读。

b、(1)看着这样的情景,孙中山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争的。

(2)出示3—6小节,指读。

(3)下面我们来开展一次小小的辩论会。男同学代表孙中山的意见:女孩子不要缠足。女同学代表妈妈的意见:女孩子要缠足,双方各自说出各自的理由。

(4)辩论。

(5)通过辩论,你们更赞成谁的意见,为什么?

△     缠足确实让姐姐非常痛苦,姐姐再也不能下地干活,从此再也听不到姐姐的歌声了。  板书:坚决反对

△     妈妈在说话时叹了一口气,显得无可奈何,从妈妈的神情语气中看出,妈妈也不赞成缠小脚,但是她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很深,没有办法摆脱,她也是一个受害者呀!

6 争论的结果怎样?

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两句话哪一句好?从“含着眼泪”这个词语,你看出了什么?

△ 因为妈妈知道孙中山说话有理,却不能照着他的话去做,心情很难受,用“含着眼泪”这个词语,写出了当时妈妈无奈的心情。

5、分角色朗读。△     孙中山:生气、坚定的语气

△     妈妈:  无奈的语气

6、还是孩子的孙中山虽然心里又急又气,却毫无办法。他被妈妈推出了房门。看,出示图:

①     分析画面。

画面有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的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站的是什么人?他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

②     小结图意:

画面上有孙中山和他妈妈两个人。屋子里坐着的是妈妈,她正在给姐姐缠足。屋子外面站着的是孙中山,他眉毛竖起,两手叉腰,头部侧向一边,好像在听着他姐姐的哭喊声。

7、

当时不管孙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姐姐照样被迫缠了小脚。此后的几个月,出示第7自然段,引读。“再也没有——再也没有——”可见,缠足陋习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

出示比较: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为什么好?

△     下面一句多了“深深地”和“幼小”两个词语,比上面一句好,它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打击的程度很深,将永远不会忘记。

(三)学习第8小节

1 过渡:孙中山发现,是缠足陋习夺走了姐姐的快乐和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

,孙中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封建缠足陋习,给包括姐姐在内的千千万万的中国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引答)

这可是什大快人心的事,同学们再读这一自然段。出示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被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被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傅老师也许早已被缠足。缠足陋习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到孙中山手上才废除,这对解除妇女的痛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时,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出示铜像图

2、

废除缠足陋习这件事反映了孙中山反对封建陋习的革命精神。,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孙中山先生推翻清朝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他的形象多么高大。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五、  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     被迫缠足    痛苦

孙中山  坚决反对    废除

(搜索课题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 篇十

师:你知道孙中山是谁吗?

生:他是临时大总统。

生:他破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师:在文中“陋习”指什么?

生:是“缠足”。

生:是“裹脚”。

(评:这两个问题都是课文中出现的内容,及时地提出可以达到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这里还可以对孙中山的一些事迹作补充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其为人处事的方式。)

师:不好的习俗,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应该破除。

生:应该废除。

(评:这一问题设计的好,应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摒弃陋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师:齐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

生:为什么说这是陋习?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缠足是陋习呢?自由读课文,划出答案再告诉你的同桌。

生:读句子“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师:这布条有多长呢?大概有三四米长,一道一道地把脚裹成粽子的形状,非常痛苦。再读读句子,表现“痛苦极了”(板书:缠足时  痛苦极了)

(评:学生对缠足了解甚少,有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缠足时和缠足后要忍受的巨大痛苦,为学习下文奠定了理解的基础。)

师:谁来读读孙中山生气的话

生:读“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师:你读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把自己当作孙中山。

师:说得好,读书时就要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角色。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评:入境才能悟情,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将自己融入课文中,做到“身临其境”)

师:他说服了妈妈吗?妈妈的话又是什么意思?自己读读妈妈的话。

生:没有说服。我感受到妈妈很无奈。

师: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的好?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生:第二句写的好,我觉得妈妈心里也很痛苦。

生:妈妈也心疼姐姐。

生:妈妈此时的心情也是无可奈何。

(评:这一比较设计的恰到好处,能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去,也能将妈妈的那种无奈和痛苦的心情巧妙地表现在学生面前。)

师:看看书上的图,谁来表演一下孙中山的气愤。

生:叉着腰,气鼓鼓的

师: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生:姐姐太痛苦了,太可怜了,我很气愤。

生:这个陋习真可恶,害的姐姐受罪。

师: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件事刺痛了孙中山。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生:这件事对孙中山伤的深。

师:缠足前的姐姐是个怎样的孩子?缠足后她有什么变化呢?

生:活泼,还很能干。缠足后变的很不开心。

生:再也没有笑脸,再也没有歌声了。

师: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现在可能在家里缠足呢,来接你们放学的就不会是穿高跟鞋的妈妈,可能是走路颤颤微微的小脚妈妈。这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生:孙中山,我要感谢你,是你破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生:你太伟大了。我真敬佩你。

生:如果没有你,中国千千万万的妇女可能还在忍受缠足带来的痛苦,我代表她们感谢你。

(评:这里的假设安排让学生切实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亲人,想象受缠足伤害后的情景,对孙中山的伟大行为自然产生由衷地敬佩,对课文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师:除了缠足,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陋习?

生:重男轻女的思想……

(评:这是课堂向课外的延伸,通过深入浅出地学习,学生对陋习的认识加深了,不仅如此,学生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具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陋习,发现它,破除它,让社会更加文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孙中山破陋习》,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12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