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空白模板电子档(精选3篇)

发布时间:

电子档教案封面 篇一

学期教案

(2018至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目: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白杨教案电子档 篇二

白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白杨特点和爸爸的心愿。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与同学合作探究。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4.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5.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1、细品文本,了解白杨生活的环境、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找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词、句。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1)出示茫茫大戈壁的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再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些什么?http://v(2)学生自由汇报。

生:我从刚才欣赏的画面中知道了戈壁滩上经常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感受到了白杨树坚强、不择环境。

生:我从“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体会到了白杨的生命力强。

生:我从:“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也感受到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及其恶劣。

生:我的感受是:白杨树生长不择环境、生命力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长得“高大挺秀”,实在是令人佩服。

(3)父亲又是怎样介绍白杨的?

(4)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

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5)、激情朗读父亲说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1、同学们,我们从字里行间里、资料中感受到了白杨的特点:、、。

2、课后收集与白杨的关的材料。(可以是图片、歌曲、生长环境等)

第二课时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1至3自然段,展示自己朗读的风采。

2、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浏览目标,明确任务。

2、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3、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一)抓“沉思”一词交流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①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②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学生交流讨论。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1、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4)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并擦掉心中的“?”号。)

2丝绸之路_教案电子档 篇三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重点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1、介绍丝绸之路。(书本第9页资料袋)出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课件出示)

2、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的丝绸之路。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一)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课件出示)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二).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一)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字词见资料汇总1“识字教学”)

1、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无拼音时)

2、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拼音时)

3、难写字指导(根据预习时抄写情况)

3、抽读词语盘点中词语

5、抽读补充词语

6、出示文中多音字词语及句子。

7、理解部分词语意思(大部分放到段落学习中理解)

(二)、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检查预习中分段情况)

1、初步说说文章大意(围绕课题选择了哪些材料)(完成阅读提示1问题)

(1)大致说。

(看见石雕引起遐想故事 历史意义 回到群雕)

(2)教师指点(课件出示)

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公元前(115)年,(中国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2、交流预习中的分段。(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课件出示)

教师指点(段意是初步的,可用小标题,完整段意放到具体学习中再概括)

第一段(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

第二段(2—12):中国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

第三段(13):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

第四段(14):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三)、完成阅读提示2问题。(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引导学生讨论:读了本文,你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找到全文的中心句。

4、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概括。

(1)中心句: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伟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件出示)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一)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学习第2段)

(1)抽读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思考: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

(3)教师指点:

①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出提纲,迎候——出现——列队、奏乐——问候——互赠物品——表演魔术

②读一读,说说感受到什么(隆重、热情)(感受彼此间友谊。)

③小结:有感情地读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④理解“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学习13段)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13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4)小结: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二)、学习首尾段

1、有感情朗读首尾段,再次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

2、学习写作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3、练习纸部分作业。

(首尾呼应)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

(说明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领会现代意义

(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

由巨型浮雕————互赠礼品————重大意义

产生联想感人场景友谊之路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教案空白模板电子档》,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3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