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舞蹈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8篇《幼儿园舞蹈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舞蹈教案 篇一

学习目的:

告诉学生讲卫生、勤洗手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习惯,通过舞蹈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这一良好习惯,从自身做起也影响他人,同时也提高孩子们的舞蹈表演能力。

主要动作与要求:

1、 卷袖口:身向一点,正步位站立,左手按手放于八点方向,右手在左手旁向里翻腕,做卷袖子的动作,同时重拍向下屈膝。

2、 拧龙头:身向一点,正步位站立,左手旁按手位,右手放于前斜下位,向外转腕,做拧水龙头的动作,同时重拍向下屈膝。

3、 洗小手:双手扩指,手心相对放于身前搓手,低头含胸,踮脚碎步。

教学步骤:

1、 故事进入

此舞蹈属于情节性舞蹈,因此故事情节的描述就十分重要了,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们舞蹈的主要内容,并且在故事中让孩子们对勤洗手的好习惯有充分的认识。

2、 动作与情节进入

教师将组合的主题舞段教与小朋友,反复练习。后分配各个人物形象到个人,将情节贯穿始终并合理安排动作,必要时教师可变化队形与调度,明确主题。

3、 完成组合

待动作与情节部分充分的完成后,配合音乐完成动作,将舞蹈推向高潮。特别要强调的是孩子的表现力和表演的夸张。

教学提示:

1、 组合中的表演,需要在真实的生活动态上尽可能的夸张化。

2、 教师在授课中要求所有动作一拍到位,干净利落,不要拖沓。

组合情景描述:

今天班里要检查卫生,小朋友们得伸出手让小班长一个一个的仔细检查,她可认真了。看!她来了!“小明的手部卫生不合格,小红的也不合格,小刚的呢?......”小班长凑上去闻了一闻,捏着鼻子就跑开了,又脏又臭的。小班长带着大家一起去洗手,里洗洗,外洗洗,指甲缝里也不放过。

待洗干净后,小班长又一次检查开始了。“小明的很好,小红洗的很干净,小刚的手好香啊,小白。哎?小白,你给我看看,检查一下啊!”小白迟迟不肯掏出手给班长检查,原来他没有认真的洗手,指缝还是脏的呢!他红着脸的被班长揪了出来。

小班长耐心的又带着小白和全体同学一起里里外外的洗了一遍小手,小白的手干净了,其他小朋友的手洗得白白的,幼儿园里还弥漫着一股清香的气味呢!

小班长让全体同学排好队,又一一的检查了一遍。这次,每个小朋友的手都是又香又干净的。同学们竖着大拇指,在向老师炫耀呢。耶!

歌词:

卷起两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洗手心,洗手背,再撮一撮手指头。

每天坚持勤洗手,病菌统统都赶走,每天坚持勤洗手,清洁卫生时时有。

舞蹈的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组合训练,让学生掌握“双勾脚”、“双绷脚”、“屈膝勾脚外旋”、“绷脚内旋”“交替勾绷脚”等的做法及名称。

2、技能目标:通过舞蹈基础性训练组合让学生能够较好的做到上身直立、勾绷脚组合动作规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脚部灵活性及协调能力,舞蹈时初步具有乐感。

教学重难点:

1、舞蹈基础性训练的规范性。

2、勾绷脚和身体的配合

教学方法:

说教法、模仿法

课时:

四课时

教具:

舞蹈教室

教学过程:

一、整队集合,教师清点人数,师生问好

二、准备部分

软开度练习

1,全身放松组合练习(要求:动作最大限度的伸展)

2,压肩练习(要求:膝盖直立,后背平直拉伸,双手与肩同宽,肩部放松)

3,腰的练习(要求:动作连贯,呼吸匀称,顶腰时要一节一节往上走,顶到最大限度,以达到腰的训练)

4,压腿练习(要求:双腿伸直,挺腰,收跨,压腿时做到从大腿根断开,用腹部贴大腿)

5,压垮练习(要求:后背平直,脊柱最大限度拉伸)

6,立半脚尖(要求:五指留在地板上,双腿直立)

三、基础部分

《勾绷脚》组合

双绷脚

动作:正部位伸腿坐,双脚并拢,脚背脚尖往下绷。

要求:绷脚时脚背最大限度伸展,与小腿呈优美的弧线。

组织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双绷脚的做法

2)教师带领学生集体练习

3)教师纠正学生动作,讲解动作的规格要领

4)学生自己做动作

双勾脚

动作:绷脚准备,用脚尖带着整个脚往小腿方向勾。

要求:脚后跟最大限度伸展,脚背与小腿形成小于90°的角。

组织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双勾脚的做法

2)教师带领学生集体练习

3)教师纠正学生动作,讲解动作的规格要领

4)学生自己做动作

四、结束

1,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2,宣布下节课内容

舞蹈的教案 篇三

设计意图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面条小朋友都见过吃过今天我们的美术活动《面条的舞蹈》就和面条有关。

教学目标:

1、观察面条在锅里的不同形态,并尝试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面条的柔软。

2、合理分享空间,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1、《美术》第19页,油画棒。

2、煮面条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煮面条,观察面条在沸水中的形态,感受他们的软硬变化。

1、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会用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根小面条吗?

2、煮了一大锅水,现在要把面条放进去了,猜一猜,面条丢进水里会怎么样?面条在里面发生什么事了?你觉得它像什么?水开了,你看到面条在干什么?它和刚才有什么不同?让你想起了什么?

3、面条进到水里以后阿生什么变化?谁会来学一学小面条的变化?缴入你是可爱的小面条,你在水中会怎样跳舞?

二、游戏“煮面条”

1、我们大家都来做小面条玩“煮面条”的游戏吧!这里有一个大大的锅,“小面条”们都站在锅边准备好!

2、水热了,小面条们可以跳进去了,慢慢地沉到锅底;水加热了,小面条们开始扭着身体跳起舞来‘水越来越热了,面条们跳舞的动作更快更柔软了,

有地扭着身体,有的转着圈,有的打着滚,好开心呀!厨师来捞面条了,哪根面条已经煮得软软的了,大筷子就把它捞起来泡进碗里,还撒上葱花和辣椒哦!

三、想象与表现

请幼儿把自己想象成面条,在柔软、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模仿。

教师以厨师的身份介入表演。

--幼儿把自己想象成面条,身体笔直地站立。教师说“下面条喽”,幼儿跳进“锅”里,身体慢慢变软,在“沸腾”中舞蹈。

--“厨师”用手臂当大筷子,将煮得软软的“面条”夹到“大盘子”里,每根“面条”都要表现出“软软的”。

--在煮得软软的“面条”上撒一些葱花(绿色皱纹纸条)。再撒一些辣椒(红色皱纹纸条)。

四、讨论并丰富表现内容

师:我们怎样才能表现得更像,让别人更相信呢?面条下锅前是什么样的?

幼:一把一把的。

幼:一束一束的。

师:现在我来撒调料咯!各种味道的调料撒在面上,面条会有什么感觉呢?(教师分别假装在幼儿身上撒上辣椒酱、花生酱、番茄酱、葱花……幼儿做出响应的咳嗽、皱眉、伸舌头等动作)

师:让我来品尝以下,真香,太棒了!

五、画面条。

六、活动结束,并引导幼儿照顾环境。

今天我们做了这么多面,吃都吃不完,我们快把它们收起来放冰箱里吧,要不坏了,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将地上的纸条,纸片放盆里拿走,学会照顾环境。

活动反思

本活动来源于生活,便于幼儿观察理解,模仿表现,又有一定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活动中,孩子可以自由表现内心的感受,并大胆、有创意地表达。同时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无论孩子的表现优美、滑稽还是笨拙大家都很快乐。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纲要精神。在设计引导语时,本节活动始终体现了游戏性,让孩子们想象与同伴一起用身体组成美味拌面的环节,是孩子们尽情分享、交流的时刻,满足了幼儿与同伴近距离接触的心理要求。

不足:

活动中总喜欢叫举手的孩子回答问题,忽略了其它小朋友,我要渐渐改掉这个毛病,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使自己的课一次比一次上得成功。

整个活动下来,觉得幼儿的兴致很高,许多幼儿的表现力都超过我的想象,最后我都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和鼓励。

舞蹈课教案 篇四

活动主题:

一齐来跳舞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小班弟弟妹妹一齐跳舞,尝试教他们跳简单的团体舞。

2、体验大带小的`欢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及录音机

2、大班幼儿已学会朋友舞,并能自哼自舞;小班幼儿熟悉此音乐

活动过程:

1、经过邀请《朋友舞》让大班和小班幼儿相互问候。

2、大班幼儿表演《朋友舞》,小班幼儿欣赏。要求: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

舞蹈资料;前奏4小节:幼儿听音乐边走边拍手,到第4小节时能找到朋友应对面站立。

乐曲14小节:1—2小节双方用双手合音乐拍对方的双肩;3—4小节双方拥抱、合音乐拍对方的背。

5—8小节:5、6小节双方敬礼致意;7—8小节双方握起合拍上下晃动。

9—12小节:9小节双方握手蹲下。

10小节双方握手站立并将手举高。

11—12小节重复9—10小节。

13—16小节同前奏。

3、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一一结伴,教小班幼儿舞蹈动作。

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班幼儿运用语言、动作等,提示鼓励小班幼儿进行学习。

集中展示:请几组比较成功的对子朋友进行展示。

3、团体跟音乐练习。

4、团体进行朋友舞: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要求大班幼儿主动寻找小班幼儿做朋友。

高中舞蹈教学课教案 篇五

舞蹈教学课教案

课题:基本功训练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

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

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难点: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

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器,音响 把干等;

教学内容:

一、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1、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

2、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二、教学生练习一些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的距离。

2、形体训练:形体练习即塑造身体的。体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练习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3、技巧训练: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三、把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教给学生。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来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1,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 2,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 示范练习基本功的方法。

4, 让学生模仿,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和纠正。

5, 让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软开拉伸动作,同时配上抒情的音乐让

学生放松紧张的身体。

6, 由我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

舞蹈课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感受和表现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借助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在乐句开始部分做出即兴动作。

3.在乐句结束部分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和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重点:借助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在乐句开始部分做出即兴动作。

活动难点:在乐句结束部分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和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田纳西摇摆舞》的音乐、PPT,活动前熟悉音乐,了解音乐结构。

2.活动前丰富幼儿游戏经验:老狼游戏、照镜子游戏,找朋友游戏。

3.手环两色,分成两组。提前了解面向圆上与面向圆心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玩“老狼游戏”进场,感受音乐简单的节奏型。

1.教师在前扮演 “老狼”,幼儿在后,感受跑跑停一停的节奏型。

2.完整欣赏音乐,说一说听到音乐的感受。

二、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玩“照镜子”游戏,教师提供“拍、拍、扭一扭”的动作模式,让幼儿模仿。

2.引导幼儿用新动作替换拍手。可以是拍身体其他部位,也可以创编小动物动作或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3.全体幼儿随音乐玩“照镜子”游戏,邀请幼儿轮流做领头人。提出要求:做领头人的。幼儿要提前想好动作,尽量和别人不一样,还要听音乐的节奏。

三、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配合游戏

1.面对面玩“照镜子”游戏,请一对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示范者的动作,发现其特点。做的动作一模一样,方向也一样。

2.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玩“照镜子”游戏,教师检查幼儿动作。

四、学习交换舞伴

1.听指令交换舞伴,外圈幼儿不动,里圈幼儿顺时针交换舞伴,和新朋友握握手。

2.听音乐换舞伴,幼儿随音乐找新朋友。

五、观看图谱,清晰音乐结构。

1.出示图谱,明确各个动作。

2.听音乐看图谱,清晰音乐结构与动作。

六、完整听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把 “老狼游戏”“照镜子”“换朋友”三个游戏连起来随音乐舞蹈。

舞蹈课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2、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

3、让学生体验、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大胆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舞蹈动作。

教学具准备:

油画棒、彩色砂纸等。

教学过程:

一、 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音乐《春之声圆舞曲》,学生欣赏后谈自己的感想。

2、揭示课题:《快乐的舞蹈》。

二、 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1、师生互动,简单介绍舞蹈的由来。

2、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有代表性的中外舞蹈。

3、介绍两位擅长表现舞蹈人物的画家:法国的德加和中国的赵士英,让学生初步感知绘画中舞蹈的美。

三、 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1、教师趣味示范,用骨架图3秒钟画出站立的人物。

2、学生模仿表演教师出示的各种舞蹈动作图片,体验、感知舞蹈动作的形成。

3、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舞蹈形象,用游戏“定身法”将优美的舞蹈动作“定住”,让学生尝试用骨架图画出几个舞蹈中的人物。

四、深化认识,自主表现。

1、如何在骨架图上画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A、课件展示各种舞蹈中的头饰、服饰、道具等,启发学生思维;

B、教师示范演示,将一个骨架人物添画成完整的舞蹈人物。

2、作业要求:

A、选择练习作业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骨架图动作,画在作业纸上,并将形象表现完整;

B、构图要饱满;

C、注意画面上色彩的搭配。

五、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1、欣赏学生作业,并用各种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2、师生互动,手拉手围成圈,一起跳着圆舞曲结束新课。

舞蹈课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 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变化,用各种身体姿势创编毛毛虫变蝴蝶过程中的表情、姿态、动作。

2 能与同伴友好商量、合作,创编舞蹈动作。

3 充分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卵——毛毛虫、毛毛虫——茧、茧——蝴蝶),有蝴蝶飞舞的动作经验。

物质材料:“毛毛虫变蝴蝶”的课件和音乐。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节选自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第三段音乐节选自肖邦的《仙女圆舞曲》,课件设计剪辑自《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视频文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变化,用头、手、躯干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难点:理解音乐性质,用相应的姿态、表情、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联想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1 回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 第一次欣赏音乐。

师:现在大家来听一段毛毛虫变成蝴蝶的音乐。听完以后告诉我听起来感觉怎么样?(感觉很优美、欢快;听起来想跳舞……)

3 第二次欣赏音乐,并播放“毛毛虫变蝴蝶”的课件。

师:老师把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配进了音乐里。我们来看一看。请小朋友动脑筋想想。我们怎样用身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

师:请遥遥和成成来表演一下。(身体扭动变成毛毛虫,双臂学蝴蝶飞)

二、分段欣赏音乐,进行动作创编

1 感受第一段音乐,大胆创编卵变成毛毛虫的过程。

(1)欣赏音乐的第一部分,引导幼儿用身体、手臂创编毛毛虫爬、钻的动作。

师:我们来听听卵变成毛毛虫活动的这段音乐,大家想想卵是怎样活动的,我们可以怎样将自己变成毛毛虫。

师(根据幼儿回答不断追问):毛毛虫怎样从卵里出来的?怎样扭动?毛毛虫往树上爬的时候,它的身体该怎么样动?能加上一点身体方向的变化吗?除了身体能变成毛毛虫,还能用哪个部位变成毛毛虫?做什么动作看起来像毛毛虫爬?

(2)集体表现,体验创编的乐趣。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卵变成毛毛虫的`舞,要注意动作与节奏的配合,把你们喜欢的动作用上。

(3)请大家欣赏同伴的表演,并评价。

(4)再次集体表演,进行表情的突破。

师:舞蹈不光要有动作,还要有表情。想想好奇的毛毛虫有怎样的表情,该怎样做?(睁大眼睛、要笑、嘴巴要张开)我们配上表情再来一次,我想看到最可爱的毛毛虫。

(5)评价幼儿表现。

师:有了表情,毛毛虫变得可爱极了。

2 感受第二段音乐,大胆创编动作表现毛毛虫变成蛹的过程。

(1)欣赏毛毛虫变成蛹的音乐。师:这段音乐是毛毛虫的身体变成了蛹,边听边想想它是怎样变成蛹的。

(2)根据音乐的情绪,创编毛毛虫吐丝、缠丝的动作。

师:音乐变慢了。毛毛虫慢慢地、小心地开始吐丝把自己包起来。它怎样吐丝的?(引导幼儿用手臂往身体的上面、下面、旁边、前面等方位,用站着、跪着、蹲着等姿态表现“吐丝”。)

(3)集体练习,充分体验创编的快乐。师:你们都编出了自己的动作,想想毛毛虫现在的心情,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跳毛毛虫变成蛹的舞蹈?

(4)评价幼儿的表现。师:你们能配合音乐的节奏,动作慢了下来,看上去很美。

3 感受第三段音乐,与同伴互动。

(1)欣赏毛毛虫变成蝴蝶的音乐,运用已有的蝴蝶飞的动作经验。表现毛毛虫欢快地飞舞。

(2)与同伴互动,表现毛毛虫变成蝴蝶后的心情。

师(根据幼儿回答不断追问):毛毛虫终于变成了蝴蝶,它多么高兴啊。你能用什么样的动作把快乐的蝴蝶跳出来?动作很优美,你和朋友打招呼了吗?蝴蝶怎样打招呼?你们一起庆祝了吗?怎样转,用什么样的步伐?还能用什么步?太好了。你们会用这么多的动作和步伐。

(3)集体练习,充分体验创造的快乐。

师: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注意和音乐、朋友的配合。

(4)评价幼儿的表现。师:你们不仅自己会跳,还能和朋友合作。真是一群快乐的小蝴蝶。

4 完整随音乐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1)幼儿完整表现创编。师: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编出了毛毛虫变蝴蝶的舞蹈,我们连起来跳一次,一定要注意音乐的节奏和变化。有表情地跳出毛毛虫变蝴蝶的舞蹈。

(2)欣赏同伴的舞蹈,并评价。

(3)再次完整表现创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表现的乐趣。

三、分组协商,运用彩带进行舞蹈的创编

1 出示彩带。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和朋友商量一下怎么把彩带用到刚才的舞蹈里。

2 幼儿到场地的四周取彩带,并和同伴商量。

3 请幼儿说说商量的结果后,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自由使用彩带跳起舞蹈,

4 教师总结幼儿的表现。师:你们能灵活运用彩带,每一组都用得不一样,还能和音乐配合,很好。

四、欣赏教师的舞蹈,在教师的舞蹈里寻找自己的动作,再次体验创编的成功感

1 欣赏教师舞蹈。师:老师把小朋友刚才编的动作都编进了舞蹈里,你们想看吗?感觉怎么样?

2 和教师一起再次表现舞蹈。

五、结束。愉快的“小蝴蝶”飞到操场玩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幼儿园舞蹈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3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