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案(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7篇《《槐乡的孩子》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2、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槐乡孩子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走近这群孩子,走近他们的生活。

2、我们先来欣赏欣赏他们的最爱吧!(CAI有槐花的槐树图片。)

3、生自由说感受。

4、能够和这槐树朝夕相处,孩子们一定感到非常……(快乐。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受槐树

1、课文是怎样描写槐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描写槐树的句子划出来。(CAI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生读。(课件出示句子)

3、从句子中,你发现了槐树的什么特点?

4、如此可爱的槐树,一定要好好读读,自己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5、指生读。

6、师生减词对比读。

7、师:香味虽淡,却沁人心脾,飘到你的……

8、女生读句子。

9、师:这清香淡淡的,槐乡的孩子闻到了吗?真的闻到了吗?一定闻到了吗?

师:是的,他们闻到了。清晨,当孩子们推开家门,首先窜入眼帘,问候他们的是那一棵棵槐树;当他们在运动场上跑得大汗淋漓时,给他们遮住炎炎烈日的也是那一棵棵槐树;那么,当他们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槐树也和他们相伴相依呢?

课件:

当________,________。

10、槐树时刻陪伴着他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温暖……)

11、槐树除了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还带来了什么?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谁知道了?

生:学费、希望。

师:此时此刻,提供他们学费的槐树在孩子们的眼中心中,仅仅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吗?他已经成了孩子们的──。(指生答)(板书:亲人)

三、再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们纯真的友谊

1、那八月里,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板书)

(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相互读读你划的句子,并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读找到的句子。)

⑴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去了。

⑵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①指几名男生读,生评。

②动作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

③热吗?女孩们,带毛巾凉水了吗?准备怎么做?

④请生说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削槐米?(生答)

那槐乡的孩子们又是带着什么心情削呢?(快乐)

为什么那么快乐?

⑤男生齐读。

⑶师:这时,女孩在干嘛?

课件: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女生读。

男女合作读,男女生分别读写男女孩的句子,可以加上动作。

师:因为槐树,男孩女孩们团结协作,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槐树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4、师:在树上树下,孩子们还会干什么呢?

5、缕缕炊烟升起的时候,孩子们要回家了,文中有一个词形容他们回家的样子。

(满载而归,出示这个句子。)

师:究竟载着什么呢?

6、师:是呀,槐乡的孩子尽管住不上城市孩子住的高楼大厦,吃不到美味的汉堡包,但他们却是──

四、悟情拓展

师:槐树本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植物,但因为有了一群爱他们的槐乡孩子,这种普通的植物有了无穷的生命力。其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当你笑着看花,花也含情;当你笑着看水,水也含笑。今天,让我们深情地看看槐乡、看看槐树、看看槐乡的孩子们,写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诗。当然,如果你想写其他的事物,也可以。

(生自由创作。)

(指生读,评。)

五、小结

看,当你用含情的眼睛去打量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哪怕一棵无心的槐树也变成有情之物。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快乐。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童年是幸福而纯真的美好时光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就在于他们的童年的欢乐是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的,他们比许多成年人更懂得劳动的快乐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着天天的槐花香,也带有浓浓的乡土情

作者首先用鸟瞰式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洋槐开花后槐乡动人的景色这景色有槐乡的全貌,有槐花的具体形象接着,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槐花的味美然后作者写了孩子们生活在槐乡的世界里的自由、自在美槐乡的五月是幅画,画出了槐乡的秀美景色;槐乡的五月是首歌,唱出了槐乡孩子的幸福生活;槐乡的五月是首诗,抒发了槐乡孩子的美好心情

槐乡八月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学习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槐乡的孩子从五月和八月,槐乡美和槐乡的孩子美两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美丽、快乐的槐乡景象

教学建议

槐乡的孩子这篇文章主要让学生感受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并结合部分段落,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教师优美的诗句,引出课题《槐乡的孩子》

2.学生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图片近距离感受槐乡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

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槐乡有了怎样的印象,对槐乡的孩子有了那些了解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验

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重点从两个方面来学习:

(一)槐乡五月的美景

(二)槐乡八月,全面认识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3.学完本篇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4.结合课文语段,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槐乡的孩子》

设计者

高新区第三小学  李会青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图片诗句,揭示课题

1.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三。品读欣赏

1.你最喜欢槐乡的哪个季节?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教师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1)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3.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学生谈感受)

三、联系生活,畅谈感受

1.你在课余时间从事过哪些劳动呢?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四、回归生活,课外拓展

作业:

1.参加一次公益性劳动

2.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古诗引入,创设浓浓的诗一般的意境让孩子们在上课伊始就沉浸在美的氛围中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像,初步感受文章淳朴的乡情

学生读文章,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谈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认识文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这几句话写出了文章所赞美的孩子淳朴勤劳的性格,读中体会,感受槐乡孩子的可爱

作业的布置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承上启下

第二个环节,从几个方面来鉴赏这篇文章

叠词在文章中出现较多,找出来并积累达到学会运用

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为文章增彩不少,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反复读,感受作者细腻的写作手法

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接触并学着运用到作文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谈自己的劳动感受,让课堂走到课下,达到真正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

作业的布置体现人文化,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会运用

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4.结合课文语段,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槐乡的孩子》

设计教师

高新区第三小学  杜艳梅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槐花图片,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

重点出示“槐”字,“槐”指的是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2.导入:

(1)板书补充完整课题,读课题本课以“槐乡的孩子”为题,直接点出来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2)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阅读要求(出示)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知道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二)检查自读: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2.辨识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辫(    )   篮(    )  撒(    )    碌(   )    炒(    )

辩(    )  蓝(    )  撤(    )    绿(   )    吵(    )

3.解释下列词语

旋涡:急速自旋的水流

惹眼:引人注目,显眼

显山露水:比喻张扬,突出自己

耷拉:向下垂

暮霭:黄昏时的雾气

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的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4.课文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4)槐乡的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510)槐乡的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谈话导入继续品读课文的学习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1.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预设一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师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三、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师引导学生重点领悟:

1.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出示句子:

(1)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

(2)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配乐品味朗读,想像生动形画面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指名朗读自己喜欢段落

2.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师小结: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课外拓展

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怎样做的?

学生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近距离感受槐乡的美丽出示课题后的提问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来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情,达到对课文的初步阅读的目的

形近字,词语的理解,为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奠定基础,这一环节,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理清文章的大致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自主感悟课文内容,将课堂真正给了孩子

小组合作是高年级应具备

一种能力从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让学生学会品读字词,体会文章语言、意境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别是拟人与比喻的应用

拟人与比喻的应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激发学生的想像,使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画面

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课外延续拓展

板书设计:

槐花

赵绪雷

又是槐花飘香时,我想起了老槐树

槐树已经很老了,它被砍过,被人用绳子勒过,结满老疤的树皮干裂着,但它依旧叶繁花盛,一串串槐花像银链,似玉朵,随风飘出淡淡的清香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银发老人,忘却了痛苦,挽着绿绸在翩翩起舞呢金色的太阳被它怀里清脆的鸟声所遮掩,光阴在地上晃动着,就像外婆蹒跚的身影

这时,外婆就出现了,她是晃动着小脚走了十好几里路来到我家的外婆从来不让人接送,这是她的性格外婆一进门就问我:“孩子,是想外婆还是想外婆捏的槐花窝窝?”我说:“都想”外婆便夸我长大了

“外婆是从贱年那阵子过来的,大人们连槐树叶子都没吃饱过”外婆捏窝窝时总爱向我数落着往事,“那时候,榆树叶子、杨树上的毛毛虫都吃过,只有槐花最好吃,不酸不苦的,而且味正香甜”她说自己老了就变成老槐树,但最好没有刺,免得划破了小孩子的手指外婆是见不得槐花纷纷落地的,即使生活好了,人们不再吃槐花了,她仍说:“这是多么浪费呀!”

外婆把撸下来的槐花收集在簸箕里,戴上花镜仔细地挑选,就好像在审视自己的缺点,她倒进锅里的总是一片洁白煮熟,晾干,和面揉在一起,变戏法一样就从她手里飞出一个个窝窝头来火红的灶苗呼呼地舔着锅底,窝窝头不一会儿就熟了外婆邀来我的小伙伴一块吃,窝窝头太热,烫得我们跺脚,直跺得外婆脸上笑开了花母亲说:“娘,到现在你还是忘不了别人的孩子,想想你教书那会儿,咱家里就还有一个窝窝头,你非要带到学校里给人家吃,你哪里想过自己的闺女也饿得心慌”“唉,那……”外婆脸上的笑容给不自然的表情冲散了,眼睛不知道瞅向哪里才好,好像欠了女儿多大的人情似的

吃完槐花,外婆就坐在树底下教我写字外婆不仅教过书,就连毛笔字也很有功底,这在鲁西南的穷乡僻壤里很不简单外婆说我写字的姿态很端正,没准将来就是一位大书法家外婆写一张,我就跟着描一张,不知不觉间槐树的影子就抛下我们一丈多远,这时我才发现外婆写累了,脸上的汗珠完全沐浴在阳光里,晶莹透亮

外婆毕竟快七十岁了,许多事情力不从心,但她总不闲着“叫你过来是享福的,谁稀罕你干活,看看你累的”母亲见外婆干活就嚷她年幼的我自然也不明白,外婆呀外婆,您为什么就这样固执呢?

那天我放学回家,发现院子扫得干干净净,锅碗瓢盆摆得整整齐齐我喊外婆,没有回应,原来她正跪在屋里的地上,上气不接下气地用无神的眼光看着我,“外婆不是累,是有病”好像是对我说,又好像自言自语桌上的一碗白开水被她打翻了,溅了一身,那水还在一点一滴地从桌子滴到她的身上外婆实在是挪不动了我哭着飞奔到地里喊来了大人

全家人都陪着外婆去医院了,只有我望着静得可怕的院子,小板凳上空空荡荡,出笼不久的槐花窝窝呆在筐子里,仿佛在冒着最后一丝热气,一阵风从医院的方向吹来,那满树的槐花像白纱般柔软,似云烟般飘荡,刹时落到了地上,一片凄惨

又是槐花飘香时,我想起了老槐树其实外婆就是一棵老槐树,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老槐树,那些缀满枝头的槐花庄雅素洁,飘散出淡淡清香,构成了春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槐乡的孩子》习题精选

1.填合适的词语

(     )的孩子      (     )的微笑   (    )的钩刀

(     )的清香      (     )的歌声    (    )的劳动

2.模仿写词语

一簇槐米   一簇簇槐米

一缕炊烟   一缕缕炊烟

(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             )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               )

4.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附答案:

1.填合适的词语

(略)

2.模仿写词语

一簇槐米   一簇簇槐米

一缕炊烟   一缕缕炊烟

(一条小船 )(一条条小船  )

(一朵白云) (一朵朵白云)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

4.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配乐、图片欣赏等方法从美入手,表达美,再现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美,以帮助学生解文。

3.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3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2.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呢?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1)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2)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3)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1)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1)前后4位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2)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

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5.讨论。

(1)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叫什么?

(2)槐米有什么用处?

(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6.学生根据问题,读读相关的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_____!”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预设1: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出示句子朗读:“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体会: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预设2: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出示句子朗读:“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体会: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预设3: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出示句子朗读:“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子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体会: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预设: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可爱……

我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槐米……

我想,像槐乡的孩子一样……

4.赏读品味。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2)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文中孩子为例,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五)布置作业

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参与一次班级或家庭劳动:做值日、发作业本、洗碗、扫地……说说劳动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致资料。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生长在一个槐花飘香的小山村,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读“课文导读”,明确要求。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忙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疏通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能够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能够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注意排比句的形式以及作用,口头访句练习。

腊月里,天很冷,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主角朗读第二4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齐读;(删除)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齐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资料,自己为什么喜欢。

想象他们边打槐米,边说什么;在回家的路上,满载而归是什么样的情形?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拓展延伸

出示西北农村孩子生活的资料,了解他们的艰难,珍惜我们此刻所拥有的幸福。

五、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钩槐米换学费

快乐

勤劳

懂事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一课时:“三读读通课文”

一、读字词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拼读带拼音的生字。

2、自查互读,认识生字。

二、读句子

1、自读、互读、齐读带生字的句子。

三、读课文

四、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解决两个问题”

问题一:“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实录: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板书:离不开槐树)

生: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这是为什么呢?你从这一段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树是他们的好朋友。

生:海边的娃娃经常和海在一起生活,山里的孩子经常和石头在一起,槐乡的孩子周围有许多槐树,时间长了,就有感情了。

师:是啊,槐树和槐乡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已经成了孩子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槐乡的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板书:上学钱,槐米换)

生:读“勤劳的槐乡孩子……换来的。”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上学钱,还有平时的零花钱是怎样来的?

生:爸爸妈妈给的,还有过年的时候亲戚给的压岁钱。

师:是啊,这些都是别人给的,可是槐乡孩子的上学钱是“槐米换的”,他们可从不向父母要钱。

师:还有呢?课文还讲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八月,天很热。

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八月天很热呢?(板书:炎热)

生:读“八月,天多热。鸡热得…………叫着‘知了,知了’。”

师:天多热。怎么热呢?多热是怎样热啊?热到什么样子呢?书上是借哪三种动物来写的?

生:书上是借“鸡、狗和蝉”这三种动物来写的'。

师:怎么写的呢?

生:鸡热得耷拉着翅膀。

师:是啊,天太热了,对连撑起翅膀的力气都没有了。

生:狗热得吐出舌头。

师:狗实在受不了了,喘着粗气说:“太热了,太热了”。

生:蝉热得……

师:知道热了,知道热了。(生:哈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情景吗?是什么时候?

生:夏天的中午。

师:那这个时候一般你都在干什么呢?

生:我在家里吹电扇。

生:我呆在空调房里不愿意出来。

生:我在吃西瓜和冰棒,这样就不热了。

师:哈哈,是啊!这样的生活多美好啊,可是槐乡的孩子这时在做什么呢?

生:他们的在山上采槐米。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爬到小山上了。”

师:是啊,他们不怕炎热。(板书:不怕)文章还写了什么呢?

生:我还知道了他们每天都起得很早,回来的很晚。

师:说得好,用一个词来形容,叫“早出晚归”。(板书:早出晚归)

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他们“早出”的呢?

生:槐乡的孩子不怕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

师:从这句话什么地方看出“早”?

生: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

师:是啊,天还没有亮呢,槐乡的孩子已经出去采摘槐米了。你又从什么地方知道他们“晚归”呢?

生:当缕缕炊烟………快乐的歌声。

师:你又从什么地方知道“晚”的呢?

生:我从“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知道的。

师:是啊,家家都开始做晚饭了,太阳都快下山了,他们才从山上采槐米回来。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然,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他们“劳累了一天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师:经过一天的劳动,他们实在太辛苦了,所以“带着甜蜜的微笑入梦乡”。(板书:微笑入梦乡)

生:我还知道他们第二天,又要冒着炎热,早出晚归出去采摘槐米。

师:说得真好,你从哪一句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孩子们的小床下放着………炎热的劳动中………”

师:通过读课文,我知道同学们对槐乡孩子的生活有了了解,知道他们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槐米了。

问题二:你认为槐乡的孩子怎么样?

师:了解了槐乡孩子的生活,你知道觉得槐乡孩子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槐乡孩子很勤劳。

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呢?

生:他们的学费都是靠自己采槐米换来的,从来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

师:那你知道“槐米”是怎么来的?

生:槐米是槐乡的孩子早出晚归,冒着炎热采来的。

师:那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槐乡的孩子是用劳动换来了自己的学费,他们可不像同学们那样总是依靠父母。你还从什么地方知道他们很勤劳?

生:他们不怕炎热,那么热的天都还在外面采槐米。

生:他们还早出晚归,天不亮就出去,到傍晚才回家。

生:他们劳累了一天,可是第二天还要出去劳动。

师:是啊,从同学们的话中,我知道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槐乡孩子的勤劳。劳动是辛苦的,可是在槐乡的孩子看来,劳动是不是辛苦的,让人讨厌的事情呢?

生:不是。

师:那劳动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

生:是快乐。

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槐乡的孩子很快乐呢?

生:“当缕缕炊烟……快乐的歌声。”

师: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快乐?

生:快乐的歌声。

师:劳动了一天,他们并不觉得劳累,还很快乐地唱着歌。你从这句话中能找出他们为什么快乐吗?

生:孩子们满载而归。

师:“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生:疑

师:他们回来的时候,带着什么呢?

生:槐米。

师:而且是很多很多的槐米,这就是“满载而归”,意思是说收获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东西。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吗?

生:他们采到了许多槐米,就能换许多钱交学费了。

师:是啊,他们还就能上学,学习很多的(知识)了。他们能不高兴吗?你还从什么地方感觉到他们的快乐呢?

生:“月落柳梢,劳累了……微笑进入梦乡。”

师: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着进入梦乡吗?

生:因为他们采到许多槐米。

生:因为他们用劳动换来了自己的学费。

生:因为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生:因为他们很喜欢采槐米,觉得很有意思。

……

师:这就是槐乡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纯朴的孩子,他们热爱劳动,能从劳动中寻找到快乐,相信他们给了你们很多的启示。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童年是幸福而纯真的美好时光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就在于他们的童年的欢乐是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的,他们比许多成年人更懂得劳动的快乐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着天天的槐花香,也带有浓浓的乡土情

作者首先用鸟瞰式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洋槐开花后槐乡动人的景色这景色有槐乡的全貌,有槐花的具体形象接着,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槐花的味美然后作者写了孩子们生活在槐乡的世界里的自由、自在美槐乡的五月是幅画,画出了槐乡的秀美景色;槐乡的五月是首歌,唱出了槐乡孩子的幸福生活;槐乡的五月是首诗,抒发了槐乡孩子的美好心情

槐乡八月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学习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槐乡的孩子从五月和八月,槐乡美和槐乡的孩子美两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美丽、快乐的槐乡景象

教学建议

槐乡的孩子这篇文章主要让学生感受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并结合部分段落,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教师优美的诗句,引出课题《槐乡的孩子》

2、学生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图片近距离感受槐乡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

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槐乡有了怎样的印象,对槐乡的孩子有了那些了解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验

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重点从两个方面来学习:

(一)槐乡五月的美景

(二)槐乡八月,全面认识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3、学完本篇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4、结合课文语段,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槐乡的孩子》

设计者

高新区第三小学李会青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图片诗句,揭示课题

1、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三、品读欣赏

1、你最喜欢槐乡的哪个季节?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教师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1)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3、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学生谈感受)

三、联系生活,畅谈感受

1、你在课余时间从事过哪些劳动呢?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四、回归生活,课外拓展

作业:

1、参加一次公益性劳动

2、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古诗引入,创设浓浓的诗一般的意境让孩子们在上课伊始就沉浸在美的氛围中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像,初步感受文章淳朴的乡情

学生读文章,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谈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认识文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这几句话写出了文章所赞美的孩子淳朴勤劳的性格,读中体会,感受槐乡孩子的可爱

作业的布置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承上启下

第二个环节,从几个方面来鉴赏这篇文章

叠词在文章中出现较多,找出来并积累达到学会运用

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为文章增彩不少,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反复读,感受作者细腻的写作手法

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接触并学着运用到作文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谈自己的劳动感受,让课堂走到课下,达到真正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

作业的布置体现人文化,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会运用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简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槐乡的孩子沉醉在五月馥郁的清香里,忙碌于八月的槐米的收获中,练就了勤劳纯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文章语言优美,内容厚实,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都句句着意,笔笔融情。

课文结构:

全文分两部分写了五月和八月的槐乡。五月的槐乡令人兴奋,让人陶醉,使孩子满意。作者从吐蕊的槐花写起,槐花如雪的颜色、多姿的颜色、飘溢的香味、熏陶出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不仅如此,五月的槐乡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小妞儿漂亮、小伙儿豪放。然后用“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作总结,点出在槐花飘香的五月,孩子们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中。八月,在写法上与五月相近,作者除了介绍槐米的样子、生长的位置外,重点描写了槐米给孩子带来的繁忙以及孩子忙碌中的收获。“八月,是槐乡孩子们繁忙的季节。”点出槐乡孩子的勤劳、善良、自强和自立的品格。课文的感悟点是体会槐乡五月给孩子们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炼了孩子们勤劳纯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鼓励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的美丽,体会劳动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语,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炼了孩子们勤劳纯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2、了解槐树、槐花 、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3、学会6个生字 ,认读4个生字,积累叠词。

设计意图

课时教案个性化教案

课前向生活开放:

通过读书、上网或请教别人,了解槐树、槐花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教师准备课件《槐花图》、音乐磁带。

初读感知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查字典理解。读读课文想想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精读感悟阶段:

槐乡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课文重点介绍了五月和八月的槐乡。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槐乡?把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重点部分处理:

1、先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学生谈体会:

a五月槐花盛开景色美

b五月槐乡特有的槐花饭香甜。

c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

d槐乡的小妞漂亮,小小子潇洒。

感悟方法:朗读感悟、想象感悟、联系生活感悟。

2、喜欢八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a槐米给槐乡的孩子收获

b收获槐米的热闹场面

c槐乡夕阳西下景色美

d槐乡的树有情。

感悟方法:朗读感悟、想象感悟、联系生活感悟。

3、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要求学生领悟

(1)叠词的琅琅上口。

(2)比喻,拟人的生动形象。

(3)侧面烘托的效果。

课上拓展:

引导学生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

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课后向生活延伸:

1、写下你的感受。

2、利用假期到乡下或有槐树的地方,亲自去看一看,尝一尝,并试着写下来。

反思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www.chayi5.com]“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槐乡的孩子》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13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