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8篇《六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评: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欺骗?它是善意的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评: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三、抓住重点句,感【www.chayi5.com】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难点:

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三、教学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 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设: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2、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

(1)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2)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

(2)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六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三段。

3、感受生命的美丽和可贵,真正明白“我和重要”,树立自信、自强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我很重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和体味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新鲜生动的修辞手法。

教学手法:

以读为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异想天开,想得到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会用一个短语来形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如今,癞蛤蟆也敢给天鹅写情书了。癞蛤蟆之所以敢给天鹅写情书,是因为它认识到了自己的可爱之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独一无二。它的这一举动,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的世俗观念,它用它单薄的生命向世界宣告了“我很重要”——板书题目《我很重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

宰 嘹 扼 瞳

3、同学们,你们认为:构成社会的一个个“我”到底是重要还是不重要呢?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评: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那么作者想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明“我”很重要这个观点的?

明确:(3-8段为亲情,9-10段为友情,11-14段为事业。)

三、品读课文,分析鉴赏

1、阅读3—8段,思考:作者写亲情又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的呢?

明确:从“我不存在了”、“我生病了”、“我成功了”这三种情况下,母亲的表现来写亲情的。

2、细读课文,作者写亲情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爱的沉重而深情及“我”在母亲心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3、指名朗读9—10段,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作者把友情比喻成沙漠中的古陶,非常形象而贴切地道出了“我”在朋友心中的重要性。

4、分组朗读11—14段(指导朗读:读出感情,体会意境),体会11段中比喻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明确:这部分作者用多个形象的比喻,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情景,阐明了“我”对于“我”的工作和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5、齐读课文15—17段,并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这部分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再一次阐明“我很重要”的观点,并与1、2段呼应,反驳了文章开头片面地看待问题的错误观点。并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努力着,奋斗着,我们就快乐,“我”就很重要!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同学们,作者从亲情、友情、工作等方面阐述了“我很重要”,既然整篇文章都是在向我们说明“我很重要”,题目也是“我很重要”,但作者为什么从“我不重要”说起?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呀?

立意新颖、深刻。

①一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念都是强调他人他物的重要,否定自我的;重视自我、肯定自我是一种需要批判的个人主义倾向。这篇文章从反面立意,充分肯定了自我的重要,这样的立意是新颖的。

②说它深刻,就是它的这种对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反映的是一种对生命的重视,是对人的一种发现,是人的价值的一种回归。

开始运用排比句式连续地说“我不重要”,跟后面的前后“我很重要”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2、课堂小结

作为孩子,我们是父母生命的组成和延续,父母给予我们情的倾注和爱的奉献,我们的身上,聚满了亲人关注的目光(爱的承载)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遮风避雨的大伞,是温暖他们幼小心灵的太阳(爱的传递)。我很重要,不只为父母,还为了孩子;不只为爱的接受,还为了爱的付出。

作为朋友,我们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知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才有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美谈,才有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佳话。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我重不重要?

亲情

我很重要 我很重要 友情

事业

重申观点:我很重要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背景课件)

1、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2、嘎羧是这场战斗中唯一幸存的战象,也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3、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3课的课题,齐读。P121

二、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有20xx来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讨论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当中做了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披挂象鞍

重回战场

挖掘墓坑

3、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引导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同时在课文的11自然段也介绍了一般大象的死,请你再次默读课文11自然段,比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时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嘎羧临死之前做的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样的疑问?

4、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明确学习方向。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引导学生研读第十四自然段,探讨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

1、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想象,体会嘎羧的内心,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句段,然后划记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它真挚的情感,解决了我们心中的疑问。

(二)分组自学“披挂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组,交待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共同研讨

(三)讨论交流“披挂象鞍”部分的读书感受。

1、引导学生重点品读: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走进了嘎羧的心,它临死前要披挂上象鞍是因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文中的嘎羧不会说话,作者通过描写它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它内心的情感。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事例,品味当中的细节描写,并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在书中写一写,就能体会到它内心的情感,读懂它的心。

(四)讨论交流“挖掘墓坑”部分读书感受,理解嘎羧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引导学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艰难。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沉”字的深层含义,体会嘎羧奋力挖掘墓坑的内心,感悟它的英雄形象。

2、想象说话,走进嘎羧。

26年前,它曾经和战友们在这里,26年后,它仍旧要和战友们。

3、引导学生探究嘎羧的内心: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啊?你们读懂了吗?

4、读描写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进行写话训练。

5、交流写话内容,适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五、总结延伸

1、总结全课,明确下节课学习任务。

嘎羧是一头战象,我们却从这些感人的事例当中,从这些生动细致的描写当中,体会到它像人一样丰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创作体会里写道: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丰富的情感,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还具有怎样丰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布置课外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抓事例品细节悟情感

披挂象鞍神态壮士

重回战场动作英雄

挖掘墓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11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2、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村民与嘎羧之间的真挚情感。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练笔。

4、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

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作品,了解沈石溪。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二、指导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地讲述。

三、品读相关句段,感受嘎羧和村民之间的真挚情感,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学习抓住神态动作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五、指导写字,积累词语。

小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五

六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依据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将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求命中率的基础上,理解更多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实际含义,感受百分率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3、进一步明确百分率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重点: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主题图。

师:王涛和李强是各自篮球队的主要得分手。在一场比赛后,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王涛是5投3中,李强是6投4中。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老师想知道谁的投篮更准,该怎么比较呢? 学生计算,指名回答。

生1:3÷5=0.6,4÷6≈0.67,因为0.6<0.67,所以李强的投篮更准。

生2:3÷5=,4÷6=,因为<,所以李强的投篮更准。

教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算式相同)都是求什么?(命中率,即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是用小数表示结果,一个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1.揭示命中率。

师:这种计算的方法,与篮球比赛技术统计中的投篮命中率类似。请从百分数的意义出发进行思考,什么叫“投篮命中率”?(投篮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师:该如何计算呢?(投篮命中率=。) 师:这个题目的问题是“他们两人的命中率分别是多少?谁的命中率高?”。

2、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师:投篮命中率是一个什么数?(百分数)你能把刚才的两种运算结果转化成百分数吗?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生1:3÷5=0.6==60%。

师:你是怎么做的?(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 生2:3÷5====60%。

师:4÷6除不尽,怎么办?(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生:4÷6≈0.667==66.7%或4÷6=≈0.667=66.7%。

师:你能解释这里的“≈”和“=”符号的用法吗?(4÷6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0.667。然后把0.667这个小数转化为分母是1000的分数。) 师:这样我们已经分别计算出了两个人的命中率,谁更高些?(李强。) 3.引导归纳,得出方法。

课件出示0.667=66.7%。

师:你能理解这样的表示方法吗?(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百分号。) 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意味着什么?(把这个数扩大了100倍。) 师:加上百分号意味着什么?(把这个数缩小了100倍。) 师:我们一起来归纳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引导式总结: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能转化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也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百分号。

师:刚才我们计算的投篮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数是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可以表示成投篮命中率=×100%的形式。为什么要“×100%”呢? 预设:因为求的是百分率,要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在后面添上“×100%”确保结果是百分数的形式。

师:在实际生活中,像上面这样常用的百分率还有许多。如学生的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树木的成活率等。你能表示出求这些百分率的式子吗?(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小结:百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生物小组进行玉米种子发芽试验,每次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次数 试验种子数 发芽种子数/粒 发芽率 1 300 285 2 300 282 2 300 294 4 300 291 师: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哪一次实验的发芽率最高?哪一次最低?(让学生感受百分率的实际作用。) 2.把下面的小数和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0.970.081.0051.9910.025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达到100%,哪些可能达到100%,哪些可能超过100%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师的合理揭示、适时点拨、引导归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呈现出较强的层次性。这样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又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分析各种百分率所表示的意义,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对求百分率的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献给老师的花束》教学反思 篇七

这是一首围绕“爱”字来表达师生情谊的诗歌。在解读文本时,我觉得他与一般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有所区别,他无需重点段非重点段之分,全诗共4节,每一节都是说一个完整的内容,但都离不开“爱”字。

因为诗歌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教师用“细雨”“微风”去熏陶学生,通过朗读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诗歌里句句话都能引起学生共鸣,件件事都能激起学生的认同感,让学生想到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桩桩往事,种种深情。所以我在教学时,主要侧重与读与写中。因为我认为在教学中再贯穿一些仿写诗句、语段或整篇的练习,学生兴趣会更高。学生会创造出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作品来也未可知。哪怕写不出好的作品,让他尝试一下做诗人的感觉不是也很美妙么,我觉得教学本课最精彩之处也就在于我把学生仿写的诗放在展示屏幕上展示时,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写诗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的场面了。

此课的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如在第一课时生字词的教学时所花的时间过多,导致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还差一点儿未完成,所以今后要注意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放在课外完成。

六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理解本课的内容。

3、情感与价值:

使学生受到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教学准备:

寻找值得尊敬的普通人的事例;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围绕“高尚”这一主题,学习了哪些人物的哪些高尚品质?(学生自由回答,可以是一个人物的一种品质)

师:这些人物中有的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值得我们尊敬,有的像桑娜、看林人这样平凡的人也值得我们尊敬。(板书:尊敬)你认为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尊敬?(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尊敬普通人》。(板书:普通人)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并交流预习中画出的好词佳句及生词,交流文中破折号的作用。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合作讨论

1、分小组再读课文,互相检查阅读情况,在读中遇到的问题能解决的小组内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班内交流。

2、在预习及互读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者是难理解的句子?提出来全班交流。

四、深入阅读,体会感情

1、自学的提示要求:

(1)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尊敬普通人?这些普通人有什么特点?

(2)如何理解“简言之,我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创造者美好的未来。”?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综合出有价值的讨论。

学生默读文章,独立思考,在书的旁边做相应的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内将自己读书的感受,理解提出来,小组内共同探讨。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注意指导小组内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在文章中有“……”,它的作用是什么?(还有很多的普通人也值得尊敬)

2、课堂小练笔:除了作者写的这些普通人,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尊敬那些普通人?模仿课文自己写一写。(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找到值得你尊敬的地方,要合情合理)

3、学生自由写。

4、全班交流。

六、总结

师生互相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

结合课文,把自己课上的小练笔加以补充修改,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作文。

八、板书设计

尊敬普通人

善良的普通人

诚实的劳动者

【教学总结】

孩子们学习了课文《尊敬普通人》,课文以一个世纪老人的视角,阐述了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易做到的做人道理:应该尊敬普通人。应该尊敬外丑内美的人,应该尊敬能经受挫折失败的人,应该尊敬真诚待人的人,应该尊敬热爱国家和民族的人,应该尊敬拼死抗争的士兵……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了自己所尊敬的普通人,每一位同学写了两个自然段,然后选择修改,以大组为单位写出了流水作文。从中我挑选了一些形成了新的《尊敬普通人》。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六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3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