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观察学案表格中因数和积的变化,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猜一猜:3.5×3=?为什么?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⑴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⑵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 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6)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和 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1)做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

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7 ×4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竖式计算2.05×4=? 12.4×7=? 2.3×12=?

组内互评,纠错。

3.解决问题

我家到学校大约1.3千米,每天从家到学校往返要走多少千米?一周(按5天)要走多少千米?组内互评,纠错。

四、说说自己的学习所得。

板书设计: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1 0. 5 元 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课后反思:

今天的教学法在学生预习后显得十分顺利,但在预习与作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由于教材中并无此类例题,要适当补充指导。

2.小数乘整数的竖式书写格式要强调到位。

3.计算中积的小数点末尾有0时,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4.计算结果中小数点末尾的0没去掉,化简。

0、 7 2 扩大100倍 7 2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3 6 0

第二课时 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练习一第5—9,13题。

教学目的:

1.掌握小数乘法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1.2×80.8×12 16.7×3

2、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索尝试

1.出示例3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习,指名板演: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8

0.9 6缩小到它的1/100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例4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三、练习提高

1、 3.7×4.6 0.29×0.07 6.5×8.4说说如何计算以及该注意些什么?

2.竖式计算。

1.8×2.3 0.37×0.4 1.06×25

7×0.860.6×0.39 27×0.43

四、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第7.9题,P9第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课后反思:

经过预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两道例题能在一课时内完成, 且还留有较充分的时间做课堂作业。 作业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竖式格式不正确。如有的学生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格式混淆,写竖式时错将小数点对齐。

2.小数点定位存在问题。1.06×25有个别学生认为25是两位小数,所以出现积的小数点定位错误。

第三课时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P6例5,做一做,P9练习一第10—12,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4.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上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0.9×67×0.081.87×00.24×21.4×0.3

0.12×61.6×54×0.2560×0.52×0.34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P9第10题)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他做正确没有?

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

方法2:用计算器来验算;

方法3:用原式再做一遍;

方法4: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 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

师:所以每个小朋友要养成认真做题, 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法等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谁来了?

生:阿凡提

师:同学们对阿凡提都很熟悉,下面我们侃侃他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

2、师:一天,阿凡提牵着自己心爱的小毛驴,背着一袋金币往家赶。刚到村口,就碰到那个贪财、吝啬的大财主。他看到阿凡提手里的一袋金币就眼红。眼珠转了转,对阿凡提说:“如果你能把口袋里的金币往空中一抛,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那么这些金币就是你的了。如果不是,哼!哼!那它就是我的。那么同学们猜猜结果会怎么样呢?

生:可能是阿凡提得到金币,也可能是吝啬的大财主得到金币。

师: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结果不能得到确定的答案。我们把它叫做可能性。

3、师:元旦快要到了老师让同学们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自己所表演的节目,节目分别有唱歌、跳舞,等等,那么如果让你抽的话,你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呢?

生: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跳舞,还有可能是其他的节目。

师;对于这件事情结果,我们同样不能得到确定的结果。

4、师:以上这些都是用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都

属于可能性事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可能性

5、师课件演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并巩固练习

(一)教学例题1

1、师: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1号盒子、2号盒子。

2、师: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展示两盒子中球的颜色、数量。1号盒子中装有8个红球。2号盒子中装有2个红球,2个黄球,2个黑球,2个绿球。

3、问题

(1)师:从1号盒子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师: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生:一定是红球。

师:为什么?

生:因为1号盒子里面装的全部是红球。

(3)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盒子,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师:同学们猜测的结果对吗?

生:对

师:同学们真聪明。

(4)师:从2号盒子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5)师: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

生随机汇报。

(6)老师可根据盒子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二)小组合作,摸球游戏(每次口袋里该放什么球)

1、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根据要求装不同颜色小球的游戏。

师出示条件

(1)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

(2)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可以放红、黄、黑色三种颜色的球,也可以放红、黄两种颜色球,还可以放红、绿色两种颜色的球)

(3)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2、生按照要求操作

3、师巡视指导

4、生操作完一个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个别汇报,并说明为什么。

(三)教学例题2

1、师: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明天可能下雪……(请学生举例几个)

2、生汇报

3、师演示例2图片

⑴看图判断

⑵说说为什么,并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些词语完整的表述。

图片5时,学生读题后,师展示小资料:目前,全世界每秒钟大约出生4。3人、每

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大约出生15540人、每天大约出生37万人、每年增长约8296万人。

⑶汇报、讲评。

(四)考考你

1、师:刚才我们知道什么情况下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述。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

2、师课件演示题目:

(1)太阳(

)从东方升起。

(2)今天老师(

)要表扬我。

(3)时间永远(

)停止。

3、指导生认真读题,并分析说出为什么。

(1)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

(2)今天老师(

可能)要表扬我。

(3)时间永远(不可能)停止。

(五)连一连

1、师:从下面的四个箱子里,分别摸出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2、师指导生认真读题,分析过程

3、师课件演示结果,并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

(六)知识应用

1、师:同学们,下面这些城市你们去过吗?

2、生汇报

3、师:下面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那些地方看看,他们那里的冬天会下雪吗?

4、师课件演示图片

5、通过刚才对资料了解,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一下呢?

6、生回答

7、师指导描述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2、师: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下课以后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四、课后练习

P108

2、3

五、教后反思

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能自觉地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满数学课堂,并通过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

创设问题情景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发现和提出问题主要依赖于主体对活动的积极性,活动量越大,接触面越广,就越容易发现和提出活动中的问题。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知识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地探索研究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时,首先出示一面圆形镜子,问:同学们你们看着老师手中拿着的这面圆形镜子,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甲生说:圆形镜子的半径是多少?乙生说:圆形镜子的直径是多少?丙生说:圆形镜子的周长是多少?丁生说:圆形镜子的面积是多少?随着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同学们立即投入到思索与讨论之中。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求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的氛围,而不是去提供现成的知识或结论。通过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的研究,使我领悟到: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必须创设益于学生自主探

索的氛围;创设师生之间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创设自由、活泼、主动展示自我的空间。这样才能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才能敞开心扉,发挥潜能,显示自我,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于方程这部分内容在本学段有以下几个具体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

3、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4、能解简单的方程。

在这一节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

这一课时是对前期知识进一步深化,担负着教学列方程和教学解方程的双重任务,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稍复杂的方程”这块内容分三个例题,例题1:ax-b=c及其应用;例题2:ax+bx=c及其应用;例题3:ax+bx=c及其应用。这节课要思考的主要是探究学习例题1:形如ax-b=c的方程及其应用,本节课作为学生初次接触“稍复杂的方程”的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期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是根据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列出等量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稍复杂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抽象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索列方程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或者,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或者(90 + x)×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0~51页掷一掷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运用已学过的组合、统计、可能性等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渗透概率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点数之和2,3,4,,11,12,明确掷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

教学难点:探索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点数之和为什么是5,6,7,8,9的可能性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红色、蓝色骰子各1个、课件一套;学生两人一组,每组红色、蓝色骰子各1个、彩色笔及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提出问题

1.认识骰子。课件出示骰子图片,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及特征。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庄家用掷骰子来设骗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掷一掷。(出示课题:掷一掷)

二、学习新知,探索奥秘

(一)组合

1.思考:一次掷一个骰子,面朝上的点数可能有哪些?不可能是哪些?

2.教师演示:同时掷两个骰子,算一算它们的和是多少?如果两个骰子朝上的两个面的点数相加的和是4,那么红色、蓝色骰子上的点数分别可能是多少?

3.猜一猜:一次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面朝上的点数之和可能有哪些?

(板书:点数之和可能有2,3,4,5,6,7,8,9,10,11,12。)

4.动手实践,验证猜想:同时掷两个骰子,每个同学掷几次,看看点数之和是不是在2~12之间?

(二)事件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1.刚才,有谁掷出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是1或13的吗?

教师:看来,在上面的所有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两个数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发生的事件;但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不可能是1或13,这是一个确定事件。

2.思考: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朝上的面的点数之和可能为2,3,4,,12,这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一样吗?

教师:虽然掷出的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意一个数,但这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下面老师把可能出现的这11个和分成A、B两组,如下图所示:

(三)动手实践,探索奥秘

1.教师提出规则,学生猜想结果

(1)≮www.chayi5.com≯分组

教师:如果老师和你们玩掷骰子的比赛,你们想选哪一组的数?A组还是B组?

(2)猜一猜:如果掷出的两数之和在A组算老师赢,如果掷出的两数之和在B组算同学们赢,哪一组赢的可能性大?你是怎么想的?

(3)究竟谁赢的可能性大?哪些同学猜得对呢?让我们在比赛中见分晓吧!

2.动手实践,发现问题

(1)教师与部分学生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一)。

①如果掷出的两数之和在A组,算老师赢;如果掷出的两数之和在B组,算同学们赢。

②每个小组派出一个选手上台跟老师比赛,其他的同学当记录员,和是多少就在对应的数字上方涂一格,并按要求涂在下面的统计图中。

师生共同游戏,下面的同学做记录。

统计后,宣布赢家。

教师:在刚才一轮的游戏中,老师赢得多,同学们赢得少,同学们不服气,认为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掷,不能说明问题。接下来继续掷,老师还会赢吗?为了体现公平、满足大家的要求,在下一轮的游戏中,我们每个人都动手轮流掷,好吗?

(2)全体学生参与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二)。

①继续游戏:两人一组,轮流掷,和是多少就在对应的数字上方涂一格。涂满其中任意一列,游戏结束。

②游戏结束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用正字统计法来给最先涂满的和作记录。

学生两人小组进行游戏,并作好记录。

教师:观察实验统计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掷出的点数之和是A组数的可能性大一些,而点数之和是B组数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教师:其实,我们用数学上的组合知识来思考一下,就能揭开这个奥秘!

三、理论验证,揭示奥秘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点数之和是2,那么红色骰子上是1,蓝色骰子上是多少?

2.如果点数之和是3,红色骰子上是1,蓝色骰子上是多少?;如果红色骰子上是2,蓝色骰子上是多少?还有其点数之和是3的情况吗?一共有几种情况?

3.点数之和是4的有几种情况呢?和是5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在课件中依次呈现各种点数之和的组成情况。)

点数之和2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13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