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案【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颐和园》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作者是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的过程中感悟颐和园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学生自由回答)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就去游览其中的一个地方,它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叫“颐和园”。

2、板书课题:颐和园,和学生一边说一边写,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里面是一个口。让我们响亮地读出她的名字——颐和园。

3、释题:“颐”是什么意思?“和”呢?“颐和园”又有什么寓意?(“颐和”二字,其意为颐养天年,安享太平。因此,“颐和园”三个字可以理解为: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园。)再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播放课件,配乐朗读,欣赏图片。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导游,让她带领着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遗产颐和园。欣赏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 )的颐和园

2、让学生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3、出示生字词,生认读。

4、指导书写生字。

5、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批文入情

1、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美景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点,用横线画出来。 (2)四人或六人小组进行讨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生汇报: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教师小结:文中第2、3、4、5这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做游览顺序。

2、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

(2)同桌互相讨论:课文中哪里直接写了颐和园美丽?找出句子来读一读。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教师:这两句话分别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生汇报:开头——总领全文;结尾——总结全文。

(4)教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生汇报:开头段和结尾段意思一致,首尾照应或首尾呼应。

(5)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赞叹)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3、给课文分段落,概括大意,学习行文结构

(1)请同学们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或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

生汇报:①总起:写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②分述:写长廊的景色。

③分述:写万寿山的景色。

④分述:写万寿山的景色。

⑤分述:写昆明湖的景色。

⑥总结:作者抒发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总——分——总)

(2)请同学们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写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自然段)分述: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写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3)教师小结:总分总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写作结构,今后我们也要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创设情景,拓展练习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颐和园的门口,如果你是导游的话,你准备

怎么样向游客介绍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呢?(出示平面图和导游词)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选出一名小导游,其他三个同学就当游客。好,现在请你在四人小组内准备,想想怎么介绍比较有礼貌,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

2、邀请学生上台当小导游作介绍,师生互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和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那你喜欢颐和园的哪一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六、作业超市(四选二)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修改导游词,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3、用游览的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4、查查资料,了解更多 “我国的世界遗产”。

七、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大 (总起)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美丽 说不尽 (总结)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讲读全文,感受颐和园的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数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师: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大家想不想出去散散心啊?那还等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吧!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注意“颐”字左边的笔顺、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颐和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部,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一下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颐和园,好不好?

(播放录相,全文朗读)

师:看完这段录相,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板书:

美丽的大花园(彩色笔)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刚才我们通过录像直观地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现在我们打开书,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恰当的词汇来描述颐和园的美景的。 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讨论问题1、2。

生1: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这四个地方?

生2:课文是按照游览参观顺序写的。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发现的?

三、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师:通过录相,你觉得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长廊的特点?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相关的语句。

生1:我从“一眼望不到头”这句话看出长廊很长。

生2:我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些数字看出长廊长。

师:700多米长有多少呢?举个例子:我们学校的操场大不大?

生:大。

师:升旗时能容得下20多个班级,课间操时10个班能同时做操,可它从东到西也不过30米长,长廊有700多米长,是我们学校操场长度的 20几倍,你们说长廊长不长?

生:长。

师板书:

师:长廊仅仅是长的特点吗?它还有吸引你的地方吗?

生:我从“每一间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写出长廊的画很美。

生2:我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这句话看出颐和园长廊柱子美。

生3:我从“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句话看出长廊周围的环境忧雅,以此衬托出长廊的美 。

师板书:

师:从“长廊上每间横槛上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画很精美,又没有相同的,说明作画的人水平高。

师:作画的人是谁?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干。

师: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这段呢?

生:对长廊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

四、自主合作,激趣学习

师: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长廊”这一部分,我们既找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又总结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部分,同学们表现都十分积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好不好?

出示学习方式:

品析问句,朗读感悟,导游讲解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

生:我们小组用第一种方法学习了“佛香阁”这部分。我从“黄色的玻璃瓦闪闪发光”这句话感觉到佛香阁颜色很漂亮,很美。

师板书:

色彩美

生:我从“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会出佛香阁的形状很美。

师板书:

形状美

生:我从“建在半山腰上”体会出它建得高的特点。

师板书:

建得高

师:这么巍峨的建筑又是谁建造的?

生:古代劳动人民。

师: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师:请学习这一部分的小组同学站起来,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这部分。

师:还有哪个小组汇报?

生:我们小组最喜欢“昆明湖”这部分,因为很美,所以我们是采用朗读感悟的方式学习的。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采用朗读的方式?好,请每组推选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和其它小组的代表赛读。

师: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生:这段话中的“静、绿”是描昆明湖的两大特点,应该重读

生2:“镜子、碧玉”是作者用来比喻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应该重读

生3:慢慢地划过、几乎这两个词用夸张的方法进一步体现昆明湖静的特点,应重读。

师:大家体会得十分准确,齐读这段话(边读边放录相)。

师板书:

静、绿

师:其它小组还有没有别的学习方法?

生:我们查阅一些课外资料,用导游讲解的方式学习的。

师:你们学的是哪部分?

生:长廊、佛香阁、昆明湖或十七孔桥。

师: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咱们只能让学习“十七孔桥”这部分的小组展示,请你们选出代表作导游,其他同学做游客好不好?

(小组代表上台)

师:作为一名导游,应该具有什么标准和要求呢?

生:态度温和、亲切、声音洪亮、语音优美。

师:这名导游是否称职,大家仔细听他的讲解。

(放“十七孔桥”录相,小组代表讲解。)

师:大家评议:他是称职的小导游吗?

(生评议)

师:从他的介绍中以及录相的画面中,你觉得十七孔桥特点是什么?

生:桥洞多、狮子多、姿态不一。

教师板书:

桥洞多、狮子多、姿态不一

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学习了“长廊”,小组合作学习了“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感受到了颐和园中这些秀丽的景色,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不同的景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呢?快速地划一划连接上下文的句子。

(生读)

师: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过渡句,使用过渡句能使文章更清楚,上下文联系紧密。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恰当地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板书:

过渡句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我们重点学习了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昆明湖这几部分,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多姿。大家想一想,颐和园是不是就只有这几处景点?

生:不是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课文结尾说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可以体会到颐和园的景点很多,课文只重点介绍了几处。

师:好,我们今天的作业是: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景点给小伙伴作讲解。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让学生领略颐和园的无穷魅力,为祖国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设计创意:

整堂课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能当好小导游把景物特点介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1、能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换景的句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

3、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览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www.chayi5.com>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认真地预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课件)

2、我们看到的颐和园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节课,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能当好小导游,把颐和园介绍得更美,有兴趣吗?可是,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地去学习这篇课文,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当好小导游,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想一想作者到过颐和园的哪些地方?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过渡;刚才不少同学表现得不错,弄清了作者的浏览顺序,是个初步称职的小导游,不过,还有更难的考验在等着你们呢?有信心吗?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浏览时地点转移的句子。

a、启发:小导游们,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游览顺序的呢?请你把笔拿出来,用横线在书上作上记号。

b、抽生回答。

c、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得非常准,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换,说清了游览顺序。

三、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导游们,我们先介绍长廊可以吗?

2、抽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作者介绍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长廊很长的?用笔作上记号。

5、哪些句子在写长廊的画和花的`呢?

6、“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

7、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8、抽生上台当小导游。

提醒学生应该怎样去介绍,学生上台介绍时出示长廊的课件。

四、自学课文后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1、过渡激趣:你能把后面的介绍好吗?

2、总结学法。

3、学生自学。

4、小组汇报。

5、抽代表汇报。

(学生上台介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课件,有没有听懂的可以提问)

6、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时,教师要相机出示重点句和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重点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要让学生多读去体会。

五、抓写作特点,促作文教学。

过渡语:同学们也到过不少的地方去游玩过,你能像作者一样把游玩的景点写出来吗?

师生共同回忆、归纳。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七、全文总结。

今天,我们在一个个小导游的带领下作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小导游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长廊(内—外)

18颐和园万寿山(上—下)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堤—岛—桥)

颐和园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颐和园之美。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难点:

对长廊建筑精美的体会,激发热爱祖国文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有关颐和园的长廊的资料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杰克,瞧,他向我们打招呼呢。最近他想来中国颐和园旅游,他知道我们正要学习《颐和园的廊与画》,他就带着问题来向大家请教,这节课同学们要好好表现。

二、学习第一部分

快来看杰克有问题了:请告诉我颐和园的长廊向世人展现了什么?

生:自由读文,回答。

课件出示句子, 过渡:这一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这段就是一个总起段。(边板书:总)猜猜看课文接下来该给我们介绍什么呢?

生:介绍颐和园长廊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三、学习第二部分

请告诉我长廊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文2——5段。

师:哪一句概况的告诉我们长廊的建筑艺术?用“——”画出来。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造型绝?找出来,读一读。

理解为什么设计成“倒挂着的蝙蝠”。看图

师:“福到了”,什么福?生: “福气”“幸福”

师:原来这造型不仅是倒挂的蝙蝠型,而且还有深刻的寓意呀。这造型可真是——”绝”!(竖起大拇指说绝。)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列数字和打比方。汉语中的同音字“蝙蝠”和“福到了”中的fú。

A.找出描写长廊位置绝的句子读一读。

生: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出示图片

生:从气候上看,冬天夏天

师:从气候上看的确绝妙,真是冬暖夏凉呀!这位置还有什么绝妙的?

生: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出示图片)

师:这么说来,这个颐和园长廊的位置可真是——绝呀!

学生一边读,一边理解“凉风习习”、“依山傍水”的含义。

结构绝

师:这颐和园长廊的结构绝,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

引导:这个长廊长728米,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长廊啊。这么长的廊居然没用一个钉子!(出示图片) 重点理解“斗拱结构”。体会哪个字能让人体会到出乎人意料,意想不到。(“竟”)指导朗读。

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

为什么说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找出有关句子,齐声朗读。感受“中轴线”的作用,理解什么是“中轴线”。带上杰克一起去看一看这美丽的长廊吧?(出示图片)

小结: 这一部分是从四个方面来表现长廊的建筑精美的,即: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以及长廊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杰克连连称赞长廊建筑艺术的绝妙!

四、学习第三部分。

A.杰克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长廊绘画艺术之美呢?自读6——8段,用“~~~”画出介绍长廊画的数量、由来、类型的词句。

B.让学生自由发言。

C.交代了长廊上的画的由来,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总写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再具体介绍长廊上的画。

D.乾隆微服私访,回到紫禁城。 从哪个词语可以体会出他仍然怀念江南的美景?(留恋) 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出他还没有玩够,没有欣赏够?(意犹未尽)

E.长廊上的图画包含哪些内容?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F.杰克看完长廊上的画后,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说

G. 小结

由此我们感受到了长廊中的绘画奇。这么精美的长廊,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视频观看长廊介绍。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和课题有什么联系?

五、拓展延伸

1、 请你当小导游,向家人和朋友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廊与画吧!

2、用本课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3、让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这些文化古迹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颐和园》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13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