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课文内容【优秀5篇】

发布时间:

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最后的姿势课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 篇一

一、查字典,先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然后按要求练习。

1、生死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声绘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再写几个表示口才好的四字成语:____ ____ ____

二、课文重点片段回放。

天空阴沉沉的。

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是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能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h〈WWW.CHAYI5.COM〉ellip;…

1、摘抄地震来临时楼房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

2、“天空阴沉沉的。”这句话是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

3、文中第三自然段连用5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一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第五自然段当中的__、__和__三个动词,可以看出________,这一段从__面直接描写了谭老师的英雄行为。回顾全文,我们通过救援人员、获救学生、一位老师的话,从__面烘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6、这段话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

7、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和动作的语句,从相关语句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

三、小练笔,回顾全文,自由表达内心感受,用“谭老师,我想对您说……”这一句式来倾诉自己的敬佩之情。(用上排比的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的姿势课文 篇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最后的姿势》,我读了这个故事,深深地被这位母亲打动了。

故事讲的是:有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庆祝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就顶背着儿子去登七千米的雪山,他们轻松地登上的山顶,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出发时,风云突起,狂风大作。气温途降至零下三四十度,由于风势太大,他们找到了一个山洞,进去躲避一下。孩子不停的在叫,妻子就说要喂奶,每一次喂完奶,她身上的气温就会下降,时间在一秒一秒的流逝,妻子的体温又一次次的下降。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以冻昏,而他的妻子成了一座伟大的雕像,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的怀里安然的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最后,为了纪念这位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做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父母的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虽然这种爱有时候看不见,但能被感觉到,因为这种爱是全心和无私的。作为子女也应该尽孝心,乌鸦都只反哺之恩,何况我们呢!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父母下班累了,端杯茶,捶捶背……这都是对父母的爱。

最后的姿势课文 篇三

他,绵竹市东汽中学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在生死攸关之际,将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它不是别人,他就是在地震中救出四名学生的谭千秋老师。5月12日下午,当教学楼摇晃起来,谭老师立即让同学们逃跑,可在教学楼即将坍塌之际,有四位同学逃不出去了,谭老师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身体撑住了砸下来的天花板,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学生们。

当人们从废墟中找到谭老师时,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谭老师声明中最后的姿势,而这个姿势也被永远定格在了人们脑中。

谭千秋,一位平时默默无闻平时耕耘在三尺讲台的老师,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毅然用自己并不强健的体魄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天空,用血肉之躯建起了坚实的“长城”,用自己的生命为学生打造出生命之门的钥匙。我为他的勇敢,为他的举动,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愧于自己的职业而震撼,而流泪。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谭老师,我想对你说:您死的重于泰山,死的轰轰烈烈,您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成了人世间最伟大的姿势,我们永远爱戴您!

最后的姿势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报道与课文的区别,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了解课文写作方法。

2、通过人物的行为来理解人物的可贵品质,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可贵情感,体悟人间大爱,无私奉献自己的爱。

3、了解汶川地震的情况,深切哀悼地震中逝去的人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激动心情,从而激发爱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

2、了解报道与课文的区别,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是“怎样的姿势”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了解课文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的姿势。。这件事最早来源于网上的一则简短报道:请同学们看看这则报道,再默读一下课文,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发现课文与这则报道的最大不同。

二、地震来临的句子:

课文中哪里描写了地震的来临?

1、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我们读书还要进行想象,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1)聚焦这里,你有没有发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读。

4、出示三句话。这是课文中描写地震情形的几句话,让我们感到处处危急,报道中有这样的环境描写吗?

让我们连起来读,把我们的想象、感受融进去。

三、谭老师的反应:

1、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谭老师是什么反应?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1)分秒必争,容不得半点迟疑,读。

(2)谭老师临危不惧,在他的指挥下,大部分同学逃了出去,但还有四个同学来不及逃走,谭老师这时是怎么做的?

2、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找出动词。拉、撑、护,你读出了什么?

(2)让我们们把时间定格下来,想一想,在立即的背后谭老师会想些什么?

(3)瞬间的反映中看出了他对学生的关心、责任。想想谭老师平时是怎么做的?3、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这句话,包含着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仅是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动作,他还是(无私大爱、沉沉的爱、对学生的希望、英勇、顽强、恪尽职守,师德崇高……)

(2)它是世界上最英勇最悲壮的姿势,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有力量的姿势!再读句子,把你的体会送到句子中。

(3)报道中有这样的正面描写、细节描写吗?

四、谭老师就这样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但他的师魂却铭刻在每一个人心中,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人们的评价吧!

1、出示课文中三段话。读。

2、这些话,谭老师听见吗?但我宁愿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听见,如果你是他的同事、学生、朋友,你会说什么?

说话:谭老师,你是这样的人,。

3、这些侧面的描写,报道中有没有?

课文通过环境的渲染、细节的描写和侧面的烘托,让我们感受到:

五、感受精神:

1、出示: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1)读。诠释?这段话中,谭老师用语言了吗?用什么来诠释?(生命、姿势、行为)

(2)在课文中,谭老师还用别的什么方式来诠释了什么呢?读读1-3自然段,这些,报道中有没有?

2、谭老师走得有些匆忙,但我们相信,他是从容而宽慰的,雕塑家刘浪为他塑了一张像。学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我们从这最后的姿势中感悟了很多很多,千言万语,请把你想说的告诉同桌。

3、雕塑家为他塑像,作曲家为他谱曲,作家为他写文,所有的一切告诉我们: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 篇五

一、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内容】

(一)读通课文,圈划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文中哪些语段讲的是最后的姿势,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三)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圈画出来,细读品悟,写下自己的读书体验。

(四)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小组合作探究】

1.文中几处描写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3.找出最感动你的句段,在组内认真朗读,细细体味,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小组深入探究】

学生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师出示6、8两节相关句子

a护生的姿势

b牺牲的姿势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过渡:谭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人们震撼了。

1.灾难发生后,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获救的学生说:“           ;”一位老师说:“                   。”

2.听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想这样说:…?(把最想说的一两句写下来)千说万说,在大家心中,他是一个          、      的老师。

四、课堂检测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墟(  )(      )谭(  )(      )漱(  )(      )

凹(  )(      )吱(  )(      )诠(  )(      )

撼(  )(      )释(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       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

,          ,身下死死地       学生,四个学生都            。

双臂,       学生,成了他生命                  。

谭千秋,一位           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      生命诠释了           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

!”

(三)交流搜集到的当年抗震救灾中的其他动人事迹。

五、课后作业

1.把课本生字生词摘抄10个,写两遍。

2.推荐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六、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爱        责任

恪尽职守

大公无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最后的姿势课文内容》,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13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