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要点【优秀3篇】

发布时间:

鲁迅先生真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然而大家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优秀范文写了吗?没有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优秀范文也不用担心,这很快就可以写完的。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要点》,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要点 篇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要点

鲁迅,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但也读过很多富有民主思想和爱国精神的书。他常随母亲去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和他们的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发展和文学创作都发生了深刻影响。16岁时,鲁迅去学堂读书,后又去日本留学,积极寻求科学知识和救国真理,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写了大量小说、杂文,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与旧势力、旧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新军的伟大旗手。后来,他和中国共产党有了密切的联系,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发起并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日本侵占东三省后,他又积极投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成为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遗产。他光辉的一生得到党和人民的崇高评价。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1927年编成的散文集,共十篇作品,回忆了鲁迅从童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往事,笔调优美,感情深沉,记叙挥洒自如。

学习本文首先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一、字

1、给下列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  皂荚( )  桑椹( )

长呤( )  油蛉( )  斑蝥( )  脑髓( )

书塾( )  蝉蜕( )  倜傥( )  盔甲( )

2、多音多义字:

┍     ┍     ┍

系┤    宿┤    攒┤

┕     ┕     ┕

二、解释词语:

机关:在文中是秘密的意思。

鉴赏:欣赏。鉴,鉴别;赏,欣赏。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宿儒: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三、学习本文内容

1、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本文采用哪种方法开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属。

本文采用不同于成人看法的语式,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中心。“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是第一部分的点题之笔,以下七段,便可见到。

2、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班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3、百草园的景物有些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详写?

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的详略是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例如“泥墙根一带”是详写,目的是以“点”映“面”,既然这里都有“无限趣味”,可见百草园里好玩的地方很多,突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4、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作者对百草园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的乐园的热爱之情。

5、“长的草里是不去的,……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这两段文字是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也给了“我”一些教益,使其如下文所说的“觉得做人之险”,“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即产生了惩恶的念头。

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了过渡作用,用“长的草”承着百草园,由“是不去的”引出下文有关美女蛇的故事。

6、“一切景语皆情语。”认真研读课文前八自然段,体会作者笔下百草园里有哪些乐趣。

(1)看“乐”,饱人眼福。百草园景色丰富、美丽诱人、“有无限乐趣”。

①色美:'碧绿'耀人眼,'紫红'撩人心。

②音美: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齐奏齐鸣。

③状美:黄蜂肥胖,何首乌与木莲缠络,形状各异。

④味美:覆盆子酸甜,令人垂涎。

(2)听“乐”,饱人眼福。曲折、惊险、离奇的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找“乐”,用心体验。雪后捕鸟,乐在其中。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和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

以上三个内容,表明百草园的生活美好、神奇而有趣,印证了开头的最后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7、与百草园比较,三味书屋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我”在这里的生活和在百草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本文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味书屋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是狭窄的,学习的内容脱离实际,没有什么意思;“我”在这里的生活不如百草园丰富多彩、有意思;反映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不满。

8、文章的结尾部分有什么含义?怎样和开头呼应?这样首尾照应有什么含义?

文章的结尾不仅从时间上照应开头,而且表现了三味书屋教育的失败,与开头写的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暗中呼应,含蓄地称赞了儿童的天性,讽刺了封建教育,突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测试

一、选择题(80分)

1、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间壁(jiān)  蝉蜕(tuì)  攒电脑(cuán)

b、白颊(jiá)  啄食(zhuó)  宿儒(sù)  潜龙勿用(qián)

c、脊梁(jí ) 倜傥(tǎng)  锡箔(bó)  荆川纸(jīng)

d、菜畦(qí)  缘由(yuán)   脑髓(suí)  金叵罗(pǒ)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班蝥  消释  绅士  盔甲

b、渊博  签赏  秕谷  罕见

c、书塾  臃肿  觅食  恭敬

d、质朴  缠络  绣象  和蔼

3、给句中加红词语选择义项正确的是( )

(1)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①秘密     ②整个机械的关键部分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鼎沸:①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②喧闹

(3)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敛:①收拢,聚集   ②约束,检束

(4)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拗:①不顺,不顺从  ②用力弯曲

a、机关②  鼎沸①  敛②  拗①

b、机关①  鼎沸②  敛②  拗①

c、机关①  鼎沸②  敛②  拗②

d、机关①  鼎沸②  敛①  拗②

4、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光骨的石井栏,紫红的桑葚……

b、徜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c、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d、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      》。作者       ,原名       ,伟大的       、思想家、革命家。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a项中“间壁”的“间”应读四声。c项中“脊梁”的“脊”应读三声。d项中“脑髓”的“髓”应读三声。b项正确。注意“潜龙勿用”的“潜”应读二声。

2、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的掌握。

a项中“斑蝥”的“斑”误写作形似字“班”。b项中“鉴赏”的“鉴”误写作“签”。d项中“绣像”的“像”误写作“象”。

3、答案:d

知识点:对词义的理解。

解析:一词多义的情况,在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要通过多查字典、多思考,来细致体味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4、答案:c

知识点:背诵课文

解析:a项语序错误,“光滑的石井栏”应在“高大的皂荚树”之前。b项“倘若”的“倘”误写作形似字“徜”。d项“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中的“得”误写作“的”,形容词后带补语应用“得”。

二、

5、答案: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文学家

知识点:掌握作家作品

解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朝花夕拾》 (《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

中考解析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土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分别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个“也许”可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记叙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答案:起过渡作用。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这段文字,前面写的是学前在百草园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后面写的是在严厉的书塾中过着兴味索然的读书生活。

2、答案:对百草园喜爱、留恋的感情,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3、答案:加上“我的”,表示与“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

4、答案:排比。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本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又考查了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外拓展

一、百草园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实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常叫做后园,再分别起来这是大园,在它的西北角有一小块突出的园地,那便称为小园。大园的横阔与房屋相等,那是八间半,毛估当是十丈,直长不知道多少,总比横阔为多,大概可能有两亩以上的地面吧。小园一方块,恐怕只有大园的四分之一。

大园的内容可以分段来说。南头靠园门的一片是废地,东偏是一个方的大池,通称马桶池,仁房的园门沿着池边的弄堂在池北头向西开门。智房的园门在西边正中,右面在走路与池的中间是一座大的瓦屑堆,比人还要高,小孩称它为高山堆,来源不详,大抵是太平天国战后修葺房屋,将瓦屑放在这里。堆上长着一株皂荚树,是结“圆肥皂”的,树干直径已有一尺多,可以知道年代不很近了。路的左边靠门是垃圾堆,再往北放着四五只粪缸,是智房各派所使用,存以浇菜或是卖给乡下人的。再说北头的一片,东边三大间瓦房,相当高大,材料也很不坏,不晓得原来是做什么用的,一直也不看见有什么用,总是空着,名为三间头,是仁房的所有。西边有一口井,上有古阑,井北长着一棵楝树,只好摆个样子,却不能遮阴,井的西偏便是往小园去的小路。园的中间一段约占全部五分之三吧,那全是可以种植的土地,从中央一直线划开,由智仁两房分用,智房西边部分又分成三家,但因立诚两房缺少人力,所以那些园地常由兴房借用,种些黄瓜白菜萝卜之类。

小园一方块,搭在大园的西北角外。其东面一半贴着大园,一半向北突出,其他三面全与别家园地接界。西南角有一个清水茅坑,全用石板造得很好,长方形,中间隔断,但并不曾使用,只积着好些水,游泳着许多青蛙,前面有石蒜花盛开,常引诱小孩跑到这冷静的地方去。东北角有一头板门,传说是从前挑肥料出去的门,外通咸欢河沿,这地名虽是这样写,但口头却读如“咸沙河沿”,如不是这么说,便没有人懂得了。

——摘自周作人著《鲁迅的故家》

二、寿镜吾

老寿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是并不严厉,他的书房可以说是同类私塾中顶开通明朗的一个。他不打人,不骂人,学生们都到小园里去玩的时候,他只大声叫:“人都到那里去了?”到得大家陆续溜回来,放开喉咙读书,先生自己也朗读他心爱的赋,说什么“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这情形在《朝花夕拾》上描写得极好,替镜吾先生留下一个简笔的肖像。先生也替大学生改文章即是八股,可是没有听见他自己念过,桌上也不见《八铭塾钞》一类的东西,这是特别可以注意的事。先生律己严而待人宽,对学生不摆架子,所以觉得尊而可亲,如读赋时那么将头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更着实有点幽默感。还有一回先生闭目养神,忽然举头大嚷道,“屋里一只鸟(都了切),屋里一只鸟!“大家都吃惊,以为先生着了魔,因为那里并没有什么鸟,经仔细检查,才知道一匹死笨的蚊子定是在先生的近视眼镜的玻璃外边哩。这蚊子不知是赶跑了还是捉住了,总之先生大为学生所笑,他自己也不得不笑了。

《朝花夕拾》上说学生上学,对着那三味书屋和梅花鹿行礼。因为那里并没有至圣先师或什么牌位,共拜两遍,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是拜先生。那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行礼照例是“四跪四拜”,先生站在右边,学生跪下叩首时据说算在孔子帐上,可以不管,等站起作揖,先生也回揖,凡四揖礼毕。元旦学生走去贺年,到第二天老寿先生便来回拜,穿着褪色的红青棉外套(前清的袍套),手里拿着一叠名片,在堂前大声说道,“寿家拜岁”。伯宜公(鲁迅的父亲)生病,医生用新奇的药引,有一回要用三年以上的陈仓米,没有地方去找,老寿先生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一两升,装在“钱搭”里,亲自肩着送来。他的日常行为更是如此,但在现在看去觉得古道可风,值得记载下来,还有些行事出自传闻,并非直接看见,今且从略。

——摘自周作人著《鲁迅的故家》

三、“三味书屋”名字的意义

寿洙邻先生(寿镜吾老先生之子)曾言:据说古人有言,“书有三味”,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他只记得大意如此,原名以及人名已忘记了。又说:那四字原是梁山舟手笔,文曰“三余书屋”,经他的曾祖父改名“三味”,将“余”字换去,但如不细看,也并看不出什么挖补的痕迹。

——摘自周作人著《鲁迅小说中的人物》

四、鲁迅名字的由来

由于家道中落,鲁迅只好进公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里有一位本家叔祖,以举人资格担任“轮机科舍监”。虽是空虚差使,但总觉得子弟进学堂“当兵”不太好,至少不宜拿出家谱上的本名来,因此就给鲁迅改了名,典故出于“百年树人”的话,豫才的号仍旧使用。

——摘自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

五、鲁迅早年私塾学习

鲁迅初去三味书屋时,桌子排在南边靠墙,因为有圆洞门的关系,三副桌椅依次排列下来,便接近往后园去的小门了。后园里有腊梅花,大概还有桂花等别的花木吧,也是茅厕的所在地。爱玩的学生往往推脱小便,在那里玩耍,累得先生大声叫唤,“人到哪里去了?”这才陆续回来。靠近园门的人可以随便溜出去玩,本来是很方便的,鲁迅却不愿意,推脱有风,请求掉换座位,先生乃把他移到北边的墙下。

——摘自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

六、鲁迅带头反对私塾体罚

在百草园往东隔着两三家有广思堂王宅,先生姓王,大家叫其绰号“矮癞胡”,打手心要把手背顶着桌角,好似捕快在拷打小偷的样子。又有什么撒尿签,大概他本是模仿古人出恭入敬牌的办法,但学生听了这传说大为愤慨,因为三味书屋完全自由,大小便径自往园子里去,不必要告诉先生的。有一天中午放学,鲁迅和几个见义勇为的同学约好,冲进“矮癞胡”的书房去,师生都已散了,大家便攫取笔筒里撒尿签撅折,将朱墨砚覆在地上,笔墨乱洒一地,以示惩罚。

——摘自周作人《鲁迅的故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篇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教材分析: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文章的内容与主题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第二部分:(“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我书塾里去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写在三味书屋的生活。主题: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腐朽的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教学策略:诵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激趣导入交流预习时积累的与本文相关的内容锻炼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出整体感知问题:文章传递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速读7分钟,整体感知。结果: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留恋;对三味书屋的害怕和厌恶。培养整体把握内容的能力百草园所有乐趣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找出你以为作者最留恋的内容。分组讨论朗读分析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讨论并回答:菜畦、石井栏、皂荚树……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锻炼品读赏析能力“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它们的共性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它们的共性都是动物。提高品读分析能力“单是”领起的内容中描写了哪些有趣的活动,表达作者怎样感情?朗读、品析低唱、弹琴、喷雾……——喜欢,充满童趣。提高品读分析水平世间有美女蛇吗?作者为什么想起在百草园中听到美女蛇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教训,悟出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体会作者的感情冬天的百草园有什么活动?活动特点是什么?雪地捕鸟紧张、刺激而且兴奋仔细口味百草园乐趣童年时,你也一定有自己的“乐园”,把你“乐园”描绘出来,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童年的快乐吧。媒体出示写作要求写作训练训练仔细观察,体验生活,生动形象描写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让我们一起走进你童年的乐园”,享受你童年的快乐。交流写作片断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情感。如果让你离开你乐园,你愿意吗?但作者不得不离开他的“乐园”,他是怎么想的呢?不愿意。朗读,体会依恋之情。向“三味书屋”过度。作者对“三味书屋”是什么态度?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不满、讨厌。为什么计厌“三味书屋”?礼节繁琐,教师威严,读书内容枯燥难懂。培养概括内容能力。本部分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三味书屋的?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环境:压抑学习生活:单调教学方法:死板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纵观全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封建教育表示不满。培养准确根据主题的能力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寿镜晋”老先生?与今天教我们的老师比较,你更喜欢哪一个?讨论,合理评价。拓展思维客观评价老师。情感教育珍惜拥有美好生活布置任务课下阅读鲁迅作品,准备进行交流,全面认识鲁迅先生。拓展阅读

(一)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窜百草园“乐园”:  低唱、弹琴、喷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美女蛇传说雪地捕鸟

(二)     环境   压抑         学习   单调三味书屋:            批判封建教育        生活   枯燥先生   古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传统教材经典篇目,是一篇内容充实、文字优美的回忆性散文,鲁迅先生思想的深刻性,学生很难于捕捉,所以本课设计力求做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在形式上适合学生思维活动特点,内容上能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但因文章篇幅太长,难免疏漏之处,今后有待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不断提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篇三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经典散文,语文课本几经变异,这篇课文仍然被编排进来,可见它的魅力,并且它也是我初中时代就很喜欢的一篇课文。

本学期伊始,我们就学习了这篇文章。虽然总体看,教学效果还不错,但是,教完了之后,发现许多环节还没有尽善尽美,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要把反思写一写,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也希望在教学之路上能够钻研得更深入。

1、反思备课

一直以来,我的备课十分认真,这节课也一样,我把知识点备得十分详尽,按照课文的组织顺序,从作者、题目、体裁、选自篇目入手,一滴不漏地进行讲解。由于课文写的十分吸引人,所以学生也十分爱学,刚讲完时觉得还不错,可是课后在回顾时就发现了问题,因为刚开学,小组合作探究我利用地不好,有些应该交给学生解决地问题,我却没有放手。比如:第二段的写景为什么吸引人,从这你觉得鲁迅先生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另外,我不知道其他老师怎么处理长妈妈讲的故事的,我是一语带过的。

在研究学情上,我忽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尤其是刚开学,有些同学还没有从假期的懒散中调整过来,以至于字词夯的不实。总之,深刻地钻研一节课,发现了许多可以改进的内容,这其中有很多都源于备课时的考虑欠周到。

2、反思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 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这个目标符合单元教学目标,注重了知识的学习,但是,经过反思和课后阅读发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主要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批判的成分和目的不明显,所以,教学目标定位“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并不合适,最后我把它改成了对私塾教育稍有不满。

3、反思学情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和认知水平,要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本节课中,词语的字音和字形这个问题上,我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学情,应把对词语的掌握加入教学目标。课后我做了补充,分别在练习本和练习册上听写了本课字词,巡视中发现好多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好像放了一个假就忘记了怎么写字了。

4、反思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这节课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发挥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虽有师生互动,可是学生互动就太少了,以后要改正。

5、反思教法、学法的设计

我的教学,没有真正做到放手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如果在教法上下功夫,完全可以还课堂给学生,是我怕影响教学进度,不敢放手 。

另外,在教学中,我把对比的写法割裂开了,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现在想来,在设置前置性作业时,应该这样设计,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景色有何不同,那里的人物有何不同,作者对此的情感又有何不同,而我在教学中是讲完了百草园、讲过渡段,再讲三味书屋,这样对比的意味就不突出了。

6、反思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出现了下列误区:

(1)、表面热闹、一问一答,美名曰:师生互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们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鸟”一段的动词,这时,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表面上很热烈,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发挥教育机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堂上的问答也只是限于几个学生,对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理解得不透。。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如只关注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

(3)、提问的语言不简洁,爱重复。

那么,我的教学就没有优点吗?不是的,在作业的设计上,我分别布置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景,用一连串动词写事,用我和鲁迅比童年写童年趣事。这些作业效果还是不错的。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发现这节课有收获,有失误,方法上有改进,我想,只要我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就能在再教时有些创新,久而久之,我的教学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的素质必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看来是十分必要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要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13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