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6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篇一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选自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是中学化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要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更是元素化合物以及电化学学习的理论基础,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学化学教学重难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只是还不能将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统一起来。在学生已有的初中基础上,可以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高、降低----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电子等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从表象到实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的带领学生理解领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三、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价类二维图和已学习的化学反应,联想化学反应分类新视角,继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通过对化合价的分析,借助线桥表征,认识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并对常见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基于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相关性,从微观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对其进行分析;

4.通过四大基本反应与化合价的变化,从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评价目标】

1.通过借助价类二维图对不同含铜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归纳认识到化学反应分类新视角,继而 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发展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线桥表征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变化;

3.通过宏观化合价的变化理解微观电子的转移,发展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2.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1.归纳法

2.讲授法

3.PPT演示法

……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环环相扣,逐步驱动的方式串联起来。环节一:展示4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反应,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CuO与C;Fe2O3与CO的反应。借助价类二维图,让学生用箭头画出元素的变化,发现除了得失氧之外还有化合价的变化;(引入线桥)分析讨论氧化还原的宏观特征。环节二:复习判断四大基础类型的化学反应,结合氧化还原的宏观特征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环节三:根据初中学习过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电子的转移。环节四:归纳总结,随堂练习。

七、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PPT展示图片)

     上课。从图片上我们看,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分析化学反应,总结相同点。引入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引导]也就是说燃烧是发生了氧化反应

[情景引入](PPT展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苹果变暗的图片)

[讲解]燃烧和苹果变黑过程都发生了氧化反应

[提问]判断它们是氧化反应的方法是什么呢?

[过渡]对,同学们对知识掌握得很牢固。现在请同学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PPT展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提问]我们学过的还原反应又有哪些呢?

[提问]判断它们是还原反应的方法是什么呢?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

【思考与讨论】教材P20

2CuO + C = 2Cu + CO2↑

Fe2O3+3CO= 2Fe+ 3CO2↑

完成表格

[提问]那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不是独立发生的呢 ?以2CuO + C = 2Cu + CO2↑反应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

从前面我们可以知道可以通过得氧失氧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那对这个反应的分析我们也采取这种方法。

[副板书]

         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

         2 CuO  +  C    ===  2Cu + CO2↑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

[讲解]分析发现,在碳还原氧化铜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而同时碳发生了氧化反应,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 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刚才自己所学出的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并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讨论,回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是同时发生的。

 [点评学生回答并总结]

同学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下面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规范表述:

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一、定义: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前面我们是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前提条件是氧的参与,是否氧化还原反应只能发生在有氧参与的反应中呢?老师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不是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存在于无氧参与的化学反应中,如铁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出铜。那么有什么判断方法既适用于判断有氧参与的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又适用于判断无氧参与的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并回答【思考与讨论】教材P20第二问。

[针对学生回答点评,并指出]有一些同学已经发现了,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如:

【PPT展示】

2CuO + C = 2Cu + CO2↑

Fe2O3+3CO= 2Fe+ 3CO2↑

[总结] 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同样存在化合价的变化,那我们来总结一下: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反应 是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反应 是 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二、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

[讲述]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这个特征,同学们思考下我们还可以将化学反应进行怎样的分类?

[讲解]同学归纳得非常好,有元素变价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而没有元素变价的反应叫非氧化还原反应。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化,我们对概念的认识也逐渐地深入。初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仅仅局限于有氧参与的反应,而从化合价是否变化的角度去判断适用于所有反应。

[板书]三、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反应中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降

【学以致用】分析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2Na+Cl2 = 2NaCl

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

[设问]同学们对这种判断方法掌握得很好,那同学们有没思考过,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钠与氯气反应以及氢气与氯气反应这两个反应中元素原子所发生的变化。

[PPT演示]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

[PPT演示]

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

[PPT演示]

跷跷板动画,物质得失电子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边看边讲解)

[过渡]这是钠和氯气反应的情况,钠跟氯通过电子的得失分别达到稳定结构, 那对于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呢?同学们阅读教材22的内容,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氢气和氯气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是因为?

[过渡]我们同样通过动画来模拟整个变化过程。

[PPT演示]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

[讲解]氢原子与氯原子各以最外层的

一个电子组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院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PPT演示]

氯化氢的形成(简化版)

[讲解]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总结]对于反应物原子获取电子能力相差不大的反应,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偏移

[讲解]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即电子的转移。那么氧化还原反应又可以怎样表述?

[PPT演示]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称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 我们自己动手来分析一下其他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讲评]从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出: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过程。还原反应表现为被还原的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其实只是该元素的原子得到(偏向)电子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板书]四、实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小结]

[过渡]回忆下初中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他们分别是?而这节课我们还学过一种化学反应分类方法是?

[提问]那么我们现在便已经学习了三种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填写以下表格,并画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之间的关系的简单示意图。

[PPT展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怎样?(表格)

[PPT演示]用图画表示

八、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一、定义: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二、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

三、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反应中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降

四、实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上册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许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时,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会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理解氧化还原的实质。

能力培养: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勇于探索认识新事物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方法:

以讲解、分析、体温、概括为主体,抓住化合价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着一关键,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等一一揭示反应的实质,这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练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的程序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学习化学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是矛盾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学法指导:

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采用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的。鼓励学生做笔记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学中练,练中学”。在练习中,可让学生依老师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理解后再按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记忆,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复习初中学生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导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同学思考回答:“氧化铜失去铜,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叫氧化—还原反应。”同学们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已经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

2、讲授新知识

以Na在cl2中燃烧和H2与cuo反应为例,通过得失氧情况和价态分析,总结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即: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特征:化合价升降。启发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原因,认识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内部本质:电子转移。电子得失、电子对偏移,氧化反应,失e、价升;还原反应,得e、价降。从而解除疑难,进行下一环学习。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化合价降低),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失电子的物质(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就这样边讲课边板书,在化学方程式上画线,标明化合价及电子得失,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归纳。教会学生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即:化合价降低,得2e,被还原

化合价降低,得2e,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

为了理解,加深记忆,让学生先看几分钟书,然后让一位学生上台写出H2在cl2中燃烧这个化学反应,并分析,即:

价升,(电子对偏离)发生氧化反应;价降,(电子对偏向)发生还原反应。

为了使知识更清晰,可以给出小节,并给出类似题型的练习题,达到巩固加强。最后一起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即:

接受电子失去电子

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高

被还原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记忆方法:

1、总结: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该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原子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分析四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得看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

3、联系反馈:

写出Zn与Hcl反应,cu在cl2中燃烧的反应式,并标出化合价、氧化剂、还原剂并同时布置课后作业,以达到巩固新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发生学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透彻讲解,使其完全理解。

4、小结

5、布置作业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呢?

【学生回答】氧化反应:碳与氧气、铁与氧气……

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提出问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碳与氢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

【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所列举的几个化学方程式,除了得失氧之外,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得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失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教师引导】由此可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是,铁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出现了变化。可知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电子转移)有关。

【教师引导】那么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揭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Na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NaCl是怎样形成的?

【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HCl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思考,教师讲解】从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取电子难易程度相差不大。在发生反应时,它们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对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氯气发生了还原反应。(教师讲解并板书)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的分析,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定义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师总结并板书)

【提出问题】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学生回答】铁元素失去2个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铁元素得到2个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教师板书:利用双线桥法)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正确。因为在这几类反应中,反应前后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课下思考,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

四、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篇四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学习目标: 1.能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能指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情景一

因为是复习课直接由学生通过做练习发现他们的问题并从本题目中找到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 【小组讨论一】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CaO+H2O=Ca(OH)2 B.2Na+Cl2=2NaCl C.2H2O2= 2H2O D.CaCO3 =CaO+CO2↑ E.Fe+CuSO4=FeSO4+Cu F.H2+CuO= Cu+H2O G.3C+2Fe2O3= 4Fe+3CO2↑ H.。NaOH+HCl=NaCl+H2O I.。2NaOH+CuSO4==Cu(OH)2↓+Na2SO4

属于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 属于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

属于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 【学生板书结果】 【学生讲解】

【学生总结】

【发现的问题】 :

第一,学生讲解时候对于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概念掌握不够 第二,部分同学化合价还有问题

第三,用图表示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欠缺。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趁热打铁】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综合练习二11题

情景二

仍然学习自己用双线桥法分析并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虽然双线桥法是个难点但是毕竟是复习课,通过学生思考回顾之后再来讲解效果更不同。

【学生活动二】 黑板分析并讲解

例1.在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反应中,

_______是氧化剂;

_______是还原剂; ______元素被氧化;

_______元素被还原;

_______是氧化产物;

________是还原产物; 电子转移总数为________。

例2.在2KClO3 = 2KCl + 3O2↑反应中,

_______是氧化剂;

_______是还原剂; ______元素被氧化;

_______元素被还原;

_______是氧化产物;

________是还原产物; 电子转移总数为________。

【通过练习总结】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氧化剂: ____电子,化合价_____,被_____,发生_____反应

还原剂: ____电子,化合价_____,被_____,发生_____反应 【强调】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只能是________ 【学生板书结果】 【学生讲解】

【学生总结】

【发现的问题】第一:得失电子的数目太差了

第二,氧化剂发生的是还原反应还会混乱 第三,两剂必须在反应物中还得强调 第四,我们做的练习还不够

情景三

升华到具体到本质物质卫生么具有氧化性或者还原性,从本质上分析,这个较难要先对学生作引导,通过提问一步步得到结论

【引导思考】请标出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并与小组讨论哪些物质可以作氧化剂哪些物质可以充当还原剂? Na2S

S

SO2

H2SO4

【结论】元素处于最高价:该物质只具有________。

元素处于最低价:该物质只具有________。

元素处于中间价:该物质既具有________又具有_______ 【学生讲解】

【学生总结】 【趁热打铁】

1、在下列反应中, HCl 作氧化剂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Zn+2HCl=ZnCl2+H2↑ C.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D.CuO+2HCl=CuCl2+H2O 2.下列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 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l2→Cl-

B.S2-→H2S

C.Cl-→Cl2

D.MnO4-→MnO42-

情景四【变式题】

【请与同学交流】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Zn+2H2SO4==ZnSO4 + 2H2↑

比较这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同一种元素体现的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五 当堂检测 (2014年水平测试) 16.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B.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C. 浓硫酸与铜反应

D.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综合练习一) 16.下列反应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A.KClO3=2KCl+3O2 B.MnO2+4HCl=MnCl2+2H2O+Cl2

C.2HCl+(CaOH)2=CaCl2+2H2O D.5Cl2+I2+6H20=10HCl+2HIO3

下列反应中水分别起什么作用?

A. 2Na+2H2O=2NaOH+H2

B. 2Na2O2+2H2O=4NaOH+O2↑

C. Na2O+H2O=2NaOH

D. 3NO2+H2O=2HNO3+NO E. NaH+H2O=NaOH+H2↑

F. 2F2+2H2O=4HF+O2

G. Cl2+H2O=HCl+HClO

H. SO2+H2O=H2SO3

【学生小结】 请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并反思自己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作业布置】 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上有关本节的题目全部做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五

三维目标:

①在复习反应类型,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分类方法。

知识与技能:

②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③掌握从化合价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类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

与价值观

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

设疑、启发、讨论、讲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引入]最近,在我国航天事业中发生了几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2011年9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发射升空。2011年11月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在陕西上空对接成功,为我国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我国也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对接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更是陕西人的骄傲,因为设计、发射的许多关键技术在我们西安完成,测控中心在我们陕西,就连对接都在我们陕西上空进行。当我们看到火箭发射升空的壮观场景时,可能还没有想到,火箭发射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巨大的能量,那么究竟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呢?

[过渡]在初中化学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反应,它们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进行分类共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那么,请问同学们Fe2O3+3CO 2Fe+3CO2属于上述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

【结论】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 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化学反应有局限性还不能解决所有反应的分类问题。

[过渡]从前面知识我们知道,初中化学中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还不够准确,所以下面我们通过探究来了解一种新的分类方法,认识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Fe2O3+3CO 2Fe+3CO2属于什么类型呢?

【学法指导】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分析】在进行探究时,一般采取三步走的方法。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发现有关规律,最后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探究主题】一、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温故而知新]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经学习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探究问题]1、请同学们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分析以下几个化学反应,讨论并交流它们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通过分析探究,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同时发生?

① C+2CuO 2Cu+CO2↑ ② H2+CuO Cu+H2O

③ Fe2O3+3CO 2Fe+3CO2

[探究发现]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在C+2CuO 2Cu+CO2↑反应中,CuO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C得氧生成CO2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既发生了氧化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而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进行的,所以将一个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就不合适,所以我们通常称这种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结论】

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某些物质被氧化的同时还有某些物质被还原(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进行)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特别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是按照新的分类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结果,所以必然有些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化学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我们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质疑】化学反应有很多种,有些化学反应有氧元素参加,还有许多化学反应没有氧元素参加,我们无法从得失氧的角度来判断它们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Cl2 2NaCl、2HI = H2 + I2 、Zn + CuCl2 = ZnCl2 + Cu 、Na2S + 2HCl = 2NaCl + H2S↑。那么如何知道它们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呢?

【过渡】由此可见,从得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我们发现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通常有变化,所以我们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究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呢?让我们继续探究。

【探究主题】二、什么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问题] 2、以碳和氧化铜反应、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一氧化碳、三氧化二铁以及铁与硫酸铜反应为例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探究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①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变化。②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探究结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

①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即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是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是还原反应。

说明:氧化反应不一定得到氧,还原反应不一定失去氧。利用化合价升降,不仅能分析有得氧失氧的化学反应,也能分析无得氧失氧的化学反应。

【过渡】掌握了这个有力武器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同时还可以知道哪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哪些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呢?

【学生回答】氧化反应:碳与氧气、铁与氧气……

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提出问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碳与氢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

【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所列举的几个化学方程式,除了得失氧之外,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得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失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教师引导】由此可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是,铁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出现了变化。可知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电子转移)有关。

【教师引导】那么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揭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Na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NaCl是怎样形成的?

【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HCl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思考,教师讲解】从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取电子难易程度相差不大。在发生反应时,它们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对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氯气发生了还原反应。(教师讲解并板书)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的分析,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定义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师总结并板书)

【提出问题】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学生回答】铁元素失去2个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铁元素得到2个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教师板书:利用双线桥法)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正确。因为在这几类反应中,反应前后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课下思考,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13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