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9篇

发布时间:

对于物理摩擦力,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需要编写教案开始教学。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9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策略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新课。例如可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这里不要解释动摩擦和静摩擦的问题。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摩擦力的测量问题,实验的研究方法问题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问题。摩擦现象学生比较熟悉,要先引导学生对摩擦与哪些因素有关做出猜想,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实验,包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自己得出实验结论等等。教师只需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即可。

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指出有时摩擦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应该研究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阅读这段课文。读完课文后,通过讨论先得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再得出减小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对利用滚动减小摩擦,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实验,亲自感受一下利用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对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学生比较熟悉。但对利用气垫减小摩擦,学生不熟悉,教师可适当做些说明。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长木板、棉布、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播放视频:足球在草地上滚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矿泉水的瓶盖上有许多竖纹;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汽车在雪地上行走艰难,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等等)。

思考: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摩擦总是阻力吗?摩擦总是有害吗?

学生观赏并思考,初步了解摩擦力,它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有用的动力。

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小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教师演示实验:用二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看到二个毛刷的毛分别产生向不同方向的弯曲。

思考:

(1)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摩擦力的定义,了解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学生动手实验,说出自己的体验,初步了解摩擦力及其产生。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里采用的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由浅入深,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测量滑动摩擦力

演示:把木块放到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子拉着木块前进。思考: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哪些力?画出力的示意图。怎样知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进一步提问让学生思考:

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滑动摩擦力?

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吗?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是什么?

测量时要让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木块必须做怎样的运动?拉力的方向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桌面不水平行不行?

总结:只有把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通过思考讨论让学生明确:测滑动摩擦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拉力,不能直接测量摩擦力;测量时应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1)提出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你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或假设: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压力有关,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如果我们先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怎样改变压力大小?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请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的表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得出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们继续探究。

学生汇报: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学生思考,回答。

每次只改变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中的一个,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并记录。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让学生回忆或回放刚开始上课时的视频,思考并回答:摩擦总是阻力吗?摩擦总是有害吗?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

实验: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1)将一个实验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示数大小。

(2)将小车倒过来,轮子朝上放在水平桌面上,再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示数大小。

(3)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能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摩擦实例,认识生活中摩擦无处不在,有些摩擦对我们有益,有些有害,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思考、回答,动手实验。

培养分析思考能力。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了解厚海绵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下部间隔镂空的厚海绵、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将要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二位运动员上场。

比赛结果:女生获胜。

[师]知道男同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请大力士自己说说。

[生]钢棒这端特别滑,握也握不住。

[师]表面上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在男同学握的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实际上是谁帮助了女同学呢?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师]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

[生]手掌与桌面间产生了摩擦。

[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讨论某一个力的时候,一般讨论力的什么内容呢?

[生]讨论一个力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

一长方体海绵,下端间隔镂空,在桌面上推,(分别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

[师]请同学们说说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力阻碍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生]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接触的接触面上。

[师]大家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结论吗?

[生]同意。

[师]我们把两位同学所讲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义。

[板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n frce)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生]人走路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自行车或汽车在刹车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扫地、擦黑板的时候都要用到摩擦力。

[生]滑雪的时候有摩擦力。

[生]用手抓起东西的时候也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太棒了!现在老师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请同学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

[投影]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

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同学们讨论后交流)

问题1:

[生]拧盖子时垫上一块毛巾或棉布。

[生]找一个力气大的人去拧。

[生]用螺丝刀撬一下盖子再拧。

[生]用一个工具夹住盖子使劲拧。

问题2:

[生]让小华穿上一双有花纹的鞋。

[生]向上攀的时候用力抓紧绳子。

[生]戴上有花纹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生]在绳子上打上一个一个的结。

问题3:

[生]抓泥鳅时戴上防滑手套。

[生]抓以前在手上沾上沙子,然后用力抓。

[生]把泥鳅打死后再抓。

[生]给泥鳅前裹上一层布,再用力抓。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比如垫毛巾和戴防滑手套基本上是一类,可以归纳成几类呢?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认为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力气大的人或用力抓等是增大了力的作用。

[师]这种力是我们以前了解的哪一种力?增大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种力是压力。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呢?

[生]增大摩擦时可以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减小摩擦时可以减小压力或使接触面更光滑,因此,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生]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

[生]我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拉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系。

[师]对于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大致作出了四种猜想,你的猜想到底对不对?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我们把同学们的四种猜想分成四个研究课题,各小组自由选取其中之

一,探索之后每个课题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和答辩。

[师]实验前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问题。

[投影]

(1)怎样测量摩擦力?

(2)你计划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自己选择的课题?

[生]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出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师]哪位同学可以演示操作,并说明操作技巧?

[生](演示并解释)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师]第二个问题,大家讨论。

[生]我们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因此,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某一个因素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即用“控制变量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课题一: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投影](展示)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首先,在光滑的长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分别将棉布和毛巾铺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别匀速拉动木块,记下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填入数据表格中。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生]问:实验过程中,你们如何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呢?

[生]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使用同一个木块的同一个面作接触面,用相同的速度拉动木块,保证了压力、接触面积等因素不变。

课题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当压力是3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0.8 N,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压力是4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1 N.再在木块上加2个砝码,压力是5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4 N.分析这组数据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同学提问题。

[生]问:为什么在木块上加砝码可以改变压力?压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生]答:因为木块是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所以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改变物体的重力就改变了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木块和一个砝码、木块和两个砝码的重力,也就测出了压力。

课题三:研究接触面的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解释:我们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立放在同一块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们的结论是:在接触面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是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物体相接触挤压时,实际接触部分的面积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只跟正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它们的表面接触面积无关。在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正压力相同时,改变物体间表面的接触面积,如将一块砖从竖放改为平放,由于正压力没有改变,并没有改变实际接触面积,故摩擦力保持不变。如一块砖变成了半块砖,则正压力改变了,实际接触面也变了,那么滑动摩擦力也变了。

说明:对于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由于要求物体匀速运动。又要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实验难度大。实验效果很难观察,不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学中可模糊化处理或放在课外探究。

[师]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能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归纳得很好,同学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师]“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哪位同学能进一步说明哪些地方用了“转换法”?

[生]实验中有两个地方用到了“转换法”。通过测拉力来测摩擦力,还有通过测物体的重力来测压力。

[师]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师]还是老师的这块海绵,想要减小它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在桌面上铺上一块玻璃板,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在海绵和桌面间放几枝圆铅笔,让海绵在铅笔上滚动。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让滚动来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吗?同学们试试。

[生]同一个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是1.2N,滚动时的摩擦力是0.3N,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可以减小摩擦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比如磁悬浮列车。

[生]还有气垫船,也可以加润滑油。

[师]同学们列举出了这么多减小摩擦的方法,也一定知道更多的增大摩擦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更多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办法。现在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结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列举生活中应用摩擦的例子,说明哪些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分别运用了增大摩擦或减小摩擦的哪种做法。

五、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四

一、课标要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

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

(2) 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能运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

(2) 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3)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分组讨论:生活中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

2.新课

(1)静摩擦力

思考与提问:你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静摩擦力的规律有哪些?

以下根据学生道出的关于静摩擦力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重点放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堂上小练:请分析以下三种情况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并准确把该静摩擦力在图上标出(a) (b)(c)木块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为0,保持静止F=1N ,保持静止 F=3N ,保持静止引导学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结合图讨论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归纳出静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

实验与探究一:研究静摩擦力的规律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

带着问题完成实验,并把有关数据填入课本P42表3-2-1中

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

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差异网★www.chayi5.com)?

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a.互相接触且挤压

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

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

(2)滑动摩擦力

引入:a. 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

b. 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实验与探究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数据处理:

摩擦力f / N

压力N / N

分析与结论:从实验得知,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成正比:f = μN ,其中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它与相互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堂上练习:

①P40例题(由学生根据刚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

②用一水平外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由于物体和墙之间有静摩擦力,此时物体保持静止,静摩擦力为f。如果外力大小增至2F,此时静摩擦力多大?若物体沿竖直墙壁自由下落,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情况如何?

(3)拓展与探究

开展《摩擦力的再认识》系列探究性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抛题。

参考课题:

①研究鞋底花纹的防滑性能

②研究摩擦力的利与弊

③自行车中的摩擦力

④防抱死刹车装置—ABS的初探

⑤探究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有效方法

⑥研究几种材料的动摩擦因数

⑦摩擦现象本质的初探

⑧各种摩擦力方向的演示

本系列探究性活动按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班分为8个小组,研究不同的课题,要求两周内完成,成果可以论文形式或课题报告形式展示,并要求制作成ppt文件进行演示,安排两个课时,进行交流答辩,互相学习。

六、教学反思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摩擦力的实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不必拘泥于教材,以学生生活的实例取代教材中的例子,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要区别于初中的教学,让学生上升一个层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归纳出物理规律。在初中,学生已接触过有关摩擦力的物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的信心。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科学探究学习模式的全面开展,目前仍存在一定难度。本届高一学生除少部分是来自东山区外,大部分的学生初中阶段物理的学习仍是采用就教材,因此过往传统教学的模式对他们影响很大,要他们完全转变这种学习模式,需要的是时间,教师新模式的教学思想和循序渐进的引导。从本节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探究,不难看到,学生人数过多,从课堂管理的角度看,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五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应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由于物体运动,在物体的表面上产生了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注意学习方法的引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了解厚海绵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下部间隔镂空的厚海绵、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将要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二位运动员上场.

比赛结果:女生获胜.

[师]知道男同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请大力士自己说说.

[生]钢棒这端特别滑,握也握不住.

[师]表面上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在男同学握的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实际上是谁帮助了女同学呢?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师]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

[生]手掌与桌面间产生了摩擦.

[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讨论某一个力的时候,一般讨论力的什么内容呢?

[生]讨论一个力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

一长方体海绵,下端间隔镂空,在桌面上推,(分别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

[师]请同学们说说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力阻碍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生]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接触的接触面上.

[师]大家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结论吗?

[生]同意.

[师]我们把两位同学所讲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义.

[板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n frce)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生]人走路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自行车或汽车在刹车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扫地、擦黑板的时候都要用到摩擦力.

[生]滑雪的时候有摩擦力.

[生]用手抓起东西的时候也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太棒了!现在老师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请同学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

[投影]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

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同学们讨论后交流)

问题1:

[生]拧盖子时垫上一块毛巾或棉布.

[生]找一个力气大的人去拧.

[生]用螺丝刀撬一下盖子再拧.

[生]用一个工具夹住盖子使劲拧.

问题2:

[生]让小华穿上一双有花纹的鞋.

[生]向上攀的时候用力抓紧绳子.

[生]戴上有花纹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生]在绳子上打上一个一个的结.

问题3:

[生]抓泥鳅时戴上防滑手套.

[生]抓以前在手上沾上沙子,然后用力抓.

[生]把泥鳅打死后再抓.

[生]给泥鳅前裹上一层布,再用力抓.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比如垫毛巾和戴防滑手套基本上是一类,可以归纳成几类呢?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认为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力气大的人或用力抓等是增大了力的作用.

[师]这种力是我们以前了解的哪一种力?增大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种力是压力.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呢?

[生]增大摩擦时可以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减小摩擦时可以减小压力或使接触面更光滑,因此,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生]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

[生]我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拉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系.

[师]对于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大致作出了四种猜想,你的猜想到底对不对?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我们把同学们的四种猜想分成四个研究课题,各小组自由选取其中之

一,探索之后每个课题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和答辩.

[师]实验前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问题.

[投影]

(1)怎样测量摩擦力?

(2)你计划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自己选择的课题?

[生]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出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师]哪位同学可以演示操作,并说明操作技巧?

[生](演示并解释)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师]第二个问题,大家讨论.

[生]我们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因此,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某一个因素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即用“控制变量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课题一: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投影](展示)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首先,在光滑的长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分别将棉布和毛巾铺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别匀速拉动木块,记下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填入数据表格中.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生]问:实验过程中,你们如何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呢?

[生]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使用同一个木块的同一个面作接触面,用相同的速度拉动木块,保证了压力、接触面积等因素不变.

课题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当压力是3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0.8 N,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压力是4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1 N.再在木块上加2个砝码,压力是5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4 N.分析这组数据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同学提问题.

[生]问:为什么在木块上加砝码可以改变压力?压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生]答:因为木块是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所以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改变物体的重力就改变了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木块和一个砝码、木块和两个砝码的重力,也就测出了压力.

课题三:研究接触面的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解释:我们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立放在同一块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们的结论是:在接触面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是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物体相接触挤压时,实际接触部分的面积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只跟正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它们的表面接触面积无关.在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正压力相同时,改变物体间表面的接触面积,如将一块砖从竖放改为平放,由于正压力没有改变,并没有改变实际接触面积,故摩擦力保持不变.如一块砖变成了半块砖,则正压力改变了,实际接触面也变了,那么滑动摩擦力也变了.

说明:对于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由于要求物体匀速运动.又要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实验难度大.实验效果很难观察,不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学中可模糊化处理或放在课外探究.

[师]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能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归纳得很好,同学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师]“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哪位同学能进一步说明哪些地方用了“转换法”?

[生]实验中有两个地方用到了“转换法”.通过测拉力来测摩擦力,还有通过测物体的重力来测压力.

[师]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师]还是老师的这块海绵,想要减小它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在桌面上铺上一块玻璃板,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在海绵和桌面间放几枝圆铅笔,让海绵在铅笔上滚动.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让滚动来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吗?同学们试试.

[生]同一个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是1.2N,滚动时的摩擦力是0.3N,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可以减小摩擦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比如磁悬浮列车.

[生]还有气垫船,也可以加润滑油.

[师]同学们列举出了这么多减小摩擦的方法,也一定知道更多的增大摩擦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更多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办法.现在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结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列举生活中应用摩擦的例子,说明哪些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分别运用了增大摩擦或减小摩擦的哪种做法.

五、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六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滑动摩擦力产生的现象、机理及其应用”部分,主要是采用接受性学习(了解)的方式,具体思路是: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引出滑动摩擦力;接着介绍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再说明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方向等);最后说明生活中的应用(利与弊)。

对于“滑动摩擦力公式”部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学习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把学生分成三组,自己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接触面性质、接触面积和接触面压力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一起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最后举例巩固一下。

学习任务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1(必修)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滑动摩擦力。该内容是学习了重力与重心和形变与弹力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摩擦力。其主要特点是实验探究学习“滑动摩擦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化学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强调滑动摩擦力的实际生活应用,为以后动力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并寻找其中规律,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2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条件与方向);

○3正确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学会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

○2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普通水平的高一学生。

○1已学习了重力与重心、形变与弹力;

○2 平时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少,比如滑动摩擦力的日常应用(利与弊);

○3 学生对自己动手实验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利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滑动摩擦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寻找其中规律并导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与原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 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设备 砝码(若干个) 木板 贴有砂纸的木板 木板(长宽高不等)弹簧秤

板书设计

滑动摩擦力

一 定义:滑动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二 条件 接触 挤压 相对滑动

方向 阻碍相对滑动-----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压力大小(N) 接触面粗糙程度(μ)(将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表格画在黑板上)

三 公式:f=μ N (0<μ<1)

四 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习弹力、导入新课

复习弹力,联系实际说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的现象(例如:一个弹簧板上放着一个物体,当换放一个更重的物体时,弹簧板的形变量会增大,说明物体和弹簧板间的弹力变大;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种现象是,当我们用力推讲桌时,我们会感觉到好象有一种阻碍的力量(老师实验)。我们知道,这种力量决不是弹力,但它一定和弹力有关系,因为当我们推一个较小的物体时,我们就会觉得很轻松。那么,这种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呢?)马拉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却能拉很重的货物,在普通路面却不行。走路时在光滑的路面容易摔倒。这些是为什么?引入。

师: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板书)

师:从定义中可以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提问。

生1:条件是接触、挤压、相对滑动。

生2:方向是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即与相对滑动的力方向相反。

(2) 探究思考

师:那让我们实验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弹力。

生2:接触面大小。

师:很好!其实呢,老师认为还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那我们现在对其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对它们进行探究,看看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老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完成下表中的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下来观看同学实验,并指导。)

表一

甲组 乙组 丙组

探究内容 与接触面压力关系 与接触面面积关系 与接触面性质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秤、木板、

木块、砝码, 弹簧秤、木板、

木块 弹簧秤、木板、

木块、贴有砂纸

的的木板

实验步骤 把木块放在水平木板

上,用弹簧秤匀速

拉木块,读出这

时的拉力并记录

。在木板上放上砝

码,再次用弹簧

秤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和用

弹簧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平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并记

录。再把木块另

一侧面朝下,

(这次侧面应与

上次面积不同)

用弹簧秤匀速拉

木块,读出这时

的拉力和用弹簧

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平

木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并

记录。把木块放

在贴有砂纸的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和

用弹簧秤测出的

重力(压力)并

记录。

结果 放砝码的物体受摩

擦力大于不放砝

码的物体受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两次受摩擦力一样

大(由学生自行完

成) 木块放在贴有砂

纸的木板上受的

摩擦力大于在木

板上受的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

与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师:从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呢?

生: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老师板书)

表二

根据每组同学们测出的数据填入以下表格;

压力N

摩擦力f

作出压力N与摩擦力f的图像,寻找其规律。并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吧!

师:好!那从图像中我们得出什么呢?

生:压力与摩擦力成正比。

师:对。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得材料决定,我们称之为动摩擦因数,记为μ。即有:μ=f/N。(板书)故f=μN。(补充说明: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式子中可知μ没有单位并由大量的实验证明0<μ<1。)

师:下面我们举几个题目巩固一下。

题1.课本73页的例题。

题2:课本77页作业的第一题。

题3:一个橡皮绳,原长为l0,用它悬挂一本书,静止时测出橡皮绳的长度为l1。用橡皮绳沿水平方向拉书使书做匀速运动,测得橡皮绳的长度为l2。设橡皮绳伸长的长度要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求出书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l2-- l0)/( l1-- l0))

师:下面谈谈滑动摩擦力的应用。运用我们今天课堂上学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提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吗?

生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物体之间的压力。

生2: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减少接触面得粗糙程度或减少物体之间的压力。

师:生活的运用有:加润滑油,使用气垫;钉鞋,在轮胎上刻花纹等。

(拓展: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讲课本中的信息窗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作业:课本77页第二、四题。

教学总结

更为精确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大小和滑动的速度大小无关。如果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f=μN,其中μ表示滑动摩擦因数,它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能直接影响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其取值范围是0<μ<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由学生小组自行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

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不会由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和创新。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设计后记

1. 通过生活的例子引入滑动摩擦力,并了解其产生的条件和其方向;

2. 通过互动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改变“以往以定论式的结论告诉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探究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培养分析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了解并分析日常摩擦力的应用,培养物理兴趣与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难点】正确理解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两手相叠,用不用的力度按压并来回摩擦,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存在,提出问题:阻碍手掌运动的效果来源于哪?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提问(直接提问):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呢?

学生操作:学生尝试搓手、手按压桌面向前滑动等,体会力对手的阻碍作用,教师辅助讲解,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提问(直接提问):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都有哪些呢?

结合(搓手、推动桌子)的实验:

(1)当两个物体不接触时相对运动无阻碍作用,说明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需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2)当两个物体接触但不挤压时相对运动无阻碍作用,说明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需要两个物体相互挤压。

(3)当两个物体接触并且挤压但无相对运动无阻碍作用,说明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需要两个物体相对运动。

(4)当两个物体接触并且挤压且相对运动但接触面光滑无阻碍作用,说明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需要两接触面粗糙。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两接触面粗糙,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两个物体相对运动。

巩固提高。

巩固提高(解释生活中的滑动摩擦力的应用)我们行走靠什么往前推动,车子靠什么往前推动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四、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八

整体设计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课时安排

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木块、弹簧秤、木板、毛巾、纸、钢板、砂纸、水等。

知识准备:搜集有关的摩擦力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

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运动员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

出摩擦力的概念。

图3-3-1

问题导入

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推进新课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叙述摩擦力的概念。

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入研究摩擦力。

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

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

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一、静摩擦力

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实验探究】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

实验如图3-3-2:

图3-3-2

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

结论: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用力,当拉力达到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才的最大值。

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参考设计:

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

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

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

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课件展示)图片示例:

图3-3-3

课堂训练(课件展示)

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

答案:C

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水平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如果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

图3-3-4

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

答案:mg mg

二、滑动摩擦力

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习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

(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原理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平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

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4、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能力)

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课件展示:

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钢—钢 0.25 钢—冰 0.02

木—木 0.30 木头—冰 0.03

木—金属 0.20 橡胶轮胎—路面(干) 0.71

皮革—铸铁 0.28

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

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

F=f=μN=μMg=0.02×180×9.8 N=35.3 N.

答案:35.3 N

课堂训练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

(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3)此后若将拉力又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

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

(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

(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

(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

答案:(1)5 N (2)10 N (3)10 N (4)10 N

知识拓展

增大有益摩擦:

1、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表面都有花纹。

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

减小有害摩擦:

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

2、减小表面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课堂小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符号及单位

产生原因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摩擦力用f表示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大小 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 f=μN

方向 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第62页,“问题与练习”2、3.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3 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

(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

(1)变力:0<F静≤Fmax

(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

(1)大小:F=μFN

(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活动与探究

1、设计实验测量纸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自主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写出实验报告。

习题详解

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移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

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

(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

(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

3、答案:35 N 30 N 0.3 20 N

设计点评

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确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等方法来突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思考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基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模式进行。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九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将摩擦力作为一个整体来逐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从本质上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

1、采用“学习即研究”的理念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让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物理学习的本质。

2、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就地取材的物品来进行小实验,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却能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3、采用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猜想与假设、实验与归纳、控制变量法、描点作图法等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具有一定初中知识背景下,进一步来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并可应用二力平衡进行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2.在初中阶段对摩擦力有定性了解,但不够深入高中阶段加以细化;

3.在初中学习电阻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及动手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通过对静摩擦力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在生活中认识“力”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最大静摩擦力进行的实验探究及数据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好的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静摩擦力的应用,进一步体现出物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四、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研究静摩擦力大小的范围。

2、研究静摩擦力的方向。

(二)难点:如何对静摩擦力进行方向的判断。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模式

实验和多媒体教学:

(1)教师演示用:玻璃杯,大米,筷子,气球,玻璃球,两本交叠在一起的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红墨水,细线,木块,矿泉水瓶,PPT课件。

(2)学生用实验器材2人一组: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趣味实验演示

向压实的整杯米中插进一根筷子,用筷子将米杯提起,将气球放进玻璃杯内,向气球内充气,用气球将玻璃杯提起。

发问设疑:将整杯米和玻璃杯提起的神奇力量是什么呢?

2、深入分析:

对整杯米进行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还有筷子对整杯米的向上的作用力,向学生提出疑问,这个作用力可能是什么性质的力,进而给出在物理学中像这样产生于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接触且相互挤压

通过回顾课前气球提杯子的小实验,向学生发问,为什么干瘪的气球不能够提起杯子?

对比分析,当气球充满气时,气球可以提起杯子,此时气球与杯子接触且存在挤压,当气球内气体放出时,气球与杯子不接触且不存在相互挤压,气球也不能提起杯子,进而得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之一是两物体接触并存在挤压。

②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仍然由气球提杯子的小实验入手,当气球与杯子都放在桌面上,且相对桌面静止时,气球和杯子之间不产生静摩擦力。当气球提起杯子时,气球和杯子之间就产生了静摩擦力,这是由于当气球提起玻璃杯时,玻璃杯会“想”相对气球向下运动,我们将其称为玻璃杯有相对气球向下的运动趋势,进而自然得出静摩擦力的又一个产生条件是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③两物体接触面粗糙

夹玻璃球竞赛:

竞赛规则:谁能在十秒钟之内,用筷子夹起的玻璃球多谁就获胜。

十秒钟过去,我们会发现,一位同学夹起了几个玻璃球,而另一位同学几乎没有夹起玻璃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追问,为什么比赛结果会如此悬殊?

教师解密,这是由于老师给“获胜”的同学所用的筷子提前穿上了一层“橡胶外衣”,进而使筷子与玻璃球接触的表面变得粗糙,才使得“获胜”同学顺利夹起玻璃球。

由此自然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第三个条件是两物体接触面粗糙。

2、静摩擦力概念

通过得出了静摩擦力产生的三个条件,可进一步概括得出静摩擦力的具体概念,即:两个相互挤压且相对静止的物体,由于存在相对运动趋势而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给出定义后,教师提出一个将两本交叠在一起的书分开的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会静摩擦力“巨大”力量,进而对静摩擦力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3、静摩擦力的三要素

①、作用点

引导学生通过定义直接得出,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接触面上。

②方向

①用刷毛弯曲方向表示刷子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在引导学生分析静止在斜面上的刷子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分析得出刷子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刷子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这一结论。

②对被气球提起的杯子进行受力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逆向思考,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

③大小

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

杯子与木块相连,不断向杯中加水,直到木块滑动,可直观定性的观察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自然提出猜想,静摩擦力的增大存在一个限度,教师加以解释说明,给出静摩擦力大小情况: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即fmax,这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其数值范围fmax≥f≥0,且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4、巩固提高

①引导学生利用定义判断静止在曲面上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教师加以总结概括,得出: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让学生分析在超市电梯上的人的受力情况,和人走路及传送带上的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

教师加以纠正和强调: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不一定是静止的物体,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5、应用

教师给出静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实例,并给与解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静摩擦力的利与弊。领会自然的神奇力量。

七、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静摩檫力

一、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挤压(弹力产生的条件)

2、与接触面有相对运动趋势

3、接触面粗糙

二、静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檫力。

三、摩擦力的方向:所以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四、摩擦力的大小[来静摩擦力的大小0<F<Fmax

八、作业设计

课后完成课后“问题与练习”中1、2、3题。

九、问题研讨

(1)物理研究以实验为基础,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利用身边的现象设计小实验的方法来探索物理问题,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实验让学生探索物理问题?

(2)利用学习小组分组实验并讨论,如何运用小组评价机制?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