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9篇《物理《光的折射》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 篇一

(一)引入新课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初步了解,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在我们讨论光的折射。

(二)教学过程

光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1、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3)由此可知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光速大小是不同的。必须指出光线入射的介质为真空;另一种介质可是任意的,如此定义的折射率为介质对真空的折射率又叫绝对折射率。如果光线在任意“两种介质中传播,折射率大的介质对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密介质,反之叫光疏介质。它们是相对的。

理解和掌握折射率的物理意义是掌握折射定律的关键。

一束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其能量分配成反射和折射两部分,随着入射角的不同,其能量分配的比例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一束光在两个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的规律与折射率有关。

对于折射率应从下面几个层次来理解: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两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个常数。

B、对于不同的介质,此常数的值是不同的。如光从真空进入水中,这个常数为4/3,光从真空进入玻璃中,该常数为3/2。显然,这个常数能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我们把它定义为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为折射率,用字母n表示。

c、介质的折射率是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的。它取决于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D、由于不同频率的色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红光的传播速度最大,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春播速度最小,折射率最大。

只有掌握了折射率的内涵,才能理解光的折射现象,不仅能掌握折射定律,而且为研究全反射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海市蜃楼"、2001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光的折射》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海市蜃楼”、20xx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2、阅读课本30页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纤中的作用。

光的折射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 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 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 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四、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1. 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 学法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一)复习提问:

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什么是光的反射规律?

(二)新课引入:

【学生实验一】: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设计此导入简洁,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实验二】: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让学生想想:从空气射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继续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① 光线斜射入水中;

② 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 光线垂直射水中。(上述实验时多做几次,同时用课件显示实验的问题和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合作,得出结论:

①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强调:斜射、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②(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③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④ 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直观明确地把抽象的折射知识具体展示,培养学生装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

〖想想议议〗:课本P46想想议议。 [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学生实验三】:

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结论:

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现象一〗:池水变浅了

〔问〕: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二〗: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三〗: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思考: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的学习方法。

〔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热爱科学的唯物主义教育。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课本P48动手动脑学物理1、2

五、复习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48阅读材料《海市蜃楼》

(2)课后练习与评价P19。

(3)小实验:观察压在厚玻璃板下的图像文字有何变化?并用折射规律加以解释。

【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教案 篇五

三维目标

1、知道当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折射现象。知道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及光的折射规律。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三个活动,发现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了解透镜对光的两种作用。

3、从对折射现象的好奇,诱发对求知欲望,进而积极参与探究折射现象的实验活动,并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共安排了4个活动和1个信息浏览。光的折射属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问题,本节也是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线索。这是的应用主要指透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激光笔、水槽、铅笔、烧杯、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实验1:如课本P56图3-38(a)所示,把一支铅笔斜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让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实验2:如课本P56图3-38(b)所示,一枚硬币放在不透明杯子的底部,你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见它的位置。请另一位同学向杯子中缓缓注水(注意,不要移动硬币的位置),你又能看到它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以上都是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知识,上述问题都可以得到答案。

板书:第四节光的折射与透镜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

演示实验:如课本P56图3-39(a)在水槽中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一半露出水面,水中滴入少许牛奶,搅拌均匀,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着光屏射向水面,让学生观察现象。

请同学说出所观察的现象。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7上面的内容,理解光的折射的含义,并把它与光的反射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指出: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中。

板书:1、光的折射

教师画出图示,向学生介绍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名词。

活动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对光的折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各自的问题及猜想。

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也可提出一些必要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猜想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仿照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设计一个实验。

让学生交流讨论。

然后,教师指明一组,谈谈他们的设计。

根据他们的,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直到得到一个正确的。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请各组交流实验得出的结论。

教师:大家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也可逆呢?

请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

教师:在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的实验中,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入射角不断增大时,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教师说明:全反射)

师生共同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板书:光的折射规律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利用光的折射知识可以制成各种改变光路的器件,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其中重要的成员。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透镜,认识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二者分别对光路所起的作用。

活动3:用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观察两种透镜对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

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把结果填在文中。

教师:为了研究不同的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先要了解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

(画图介绍: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结合图形,分别向学生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活动4: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指导学生学会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根据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并让学生把商量结果记录在文中的表格中。

仔细观察,比较两块凸透镜,你认为影响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凸透镜的材料及厚薄程度)

让学生阅读P59的“信息浏览”――冰透镜向日取火。

三、归纳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59的“自我与作业”。

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反思

1、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补充介绍入射角为零的情况。

2、光的折射中,要明确是光从从空气射入水中,还是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这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要对学生的学习做好指导工作,例如:逆向思维,究竟想象力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

[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

[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生甲]向介面偏折。

[生乙]向法线偏折。

[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演示1]

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2、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光的折射规律

[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

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

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

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

[现象]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

[师]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

[生]看不见。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演示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

[师]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

[生]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师]当光线垂直射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光的折射

教学目的

1.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

2. 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 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1. 光的折射规律;

2. 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用具:

光具盘、平行光源(调压器不能放得太矮便于掌握)、玻璃水槽、水彩笔、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台、碗筷(每人1个)、水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好不好?请大家将准备好的碗放在桌面上,看着碗底,将水倒入碗中,碗的深度有什么变化?再将你桌上的筷子象我这样斜插入盛水的碗中,注意从侧面观察筷子在水面处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学生实验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变浅了,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变弯了。

“这是为什么呢?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这一节课 ——《光的折射》。”

板书课题。

二. 新授

1. 光的折射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两个实验。”

演示实验一:光在空气中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光在什么中传播?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在什么中传播?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光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演示实验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再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光又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又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变化,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怎样?”

学生回答。

“对,会发生变化”

“象这些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学生看多媒体识记概念,教师板书:[1.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规律

“下面我们把刚才的折射现象画在黑板上。

我用一条直线表示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面是空气,下面是玻璃。”

① 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回顾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

入射光线

i 入射角

空气

玻璃

r 折射角

折射光线

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这一条从分界面射入玻璃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用r表示。”

利用多媒体强调: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这个折射光路图中的折射角为多少度?请大家不要错误的认为是90度,因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看图中的折射角现在正逐渐减小,最后减小到了0度。”

② 演示实验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请同学们在光具盘上找出分界面、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老师指出,学生确认。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来观察实验一,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a.学生观察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b.改变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入射角的大小,再观察折射角的变化和变化后的大小。

c.垂直入射时,观察光线方向是否改变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a.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是在法线的同侧还是分居在它的两侧?

b.折射光线是偏向还是偏离法线?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c.入射角增大后,折射角是否随着增大?入射角减小后呢?

d.当入射角改变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是否改变?折射光线向哪边偏折?

e.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

③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回答。

“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也回答得非常正确。请一位同学把我们刚才回答的问题综合一下,完成黑板上的填空。”

小黑板: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_______光线与______光线、_______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_;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_______;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教师揭示:“请一位同学大声的把这段话读一遍,这就是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识记:“请同学们再把光的折射规律读一遍”

④ 学生猜想:(多媒体演示猜想的三种可能)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个光路图是否正确?现在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请大家猜想一下:

如果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现在的折射光线将怎样射出?”

⑤ 演示实验五: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

“为了证实大家的猜想,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请一位同学用笔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分别做上一个标记。

现在我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请同学观察现在折射光线的位置。”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猜对了吗?请大家通过屏幕上的两个光路图对比,说明折射光路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板书:[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⑥ 小结光从玻璃或水中射入空气的情况:

“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我觉得刚才我们所学习的光的折射规律有点美中不足,它只总结了光空气射入水、玻璃等其它介质中的情况,没有介绍光从水中、玻璃等其它介质射入空气的情况。下面我们结合实验现象把它补充完整,光从水、玻璃等其它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学生自已小结,教师板书光路图。

学生回答。

⑦ 学生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下列光路图。”

完成下列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玻璃 玻璃

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首先通过入射点作一条垂直于界面的虚线即法线,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的方向应偏向法线。”

“同样首先通过入射点作一条垂直于界面的虚线即法线,因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的方向应偏离法线。”

3.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① 回到引入新课的'实验现象。

“同学们,还记得上课前我们做的那个小实验吗?现在我们就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碗变浅和筷子变弯的原因。”

多媒体演示:碗变浅的原因。

“从碗底S点射向空气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眼晴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好像是从S1射来的,眼睛看到的是S点的虚像S1,S1在S的上方,所以看起来碗底升高,碗变浅了。”

“你明白了吗?请你解释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请学生回答。

“哪么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学生看演示并讨论。

学生回答:筷子变弯的原因。

② 学生看书:看眼睛受骗这一框。

“下面请同学们把眼睛受骗这一框自已看一下。”

板书:[3.眼睛受骗]

“眼睛受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刚才我们所解释的两个例子是否属于眼睛受骗现象?”

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如何看见桶底物体。

“学习了眼睛受骗,我来考考你。我有一样东西放在了这个桶里,你们看得见吗?谁能用我们这一节课所学知识来让大家都能看清我桶里的东西。不能移动我的桶和这个摄像头。”

三. 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我们首先认识了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光的折射。”

“然后我们通过实验小结出了光的折射规律。光从……”

“我们认识的光的折射现象都要遵守光的折射规律。”

四.作业

见油印资料。

订正作业。

五.结束

“同学们,其实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如:由于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太阳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了折射,所以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就看见了太阳升高了的虚像,好象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又例如: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就比海面附近的空气稀疏,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气的过程中发生折射,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方望去,就觉得海面上空的物体射来的一样。这就是美丽的海市蜃楼现象。希望各位同学努力学习,改造自然,将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光的折射》教案 篇八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四、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一)复习提问:

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什么是光的反射规律?

(二)新课引入:

【学生实验一】: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设计此导入简洁,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实验二】: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让学生想想:从空气射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继续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①光线斜射入水中;

②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光线垂直射水中。(上述实验时多做几次,同时用课件显示实验的问题和内容)

《光的折射》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海市蜃楼”、20xx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2、阅读课本30页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纤中的作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物理《光的折射》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13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