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优秀教案赏析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石灰吟优秀教案赏析》,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石灰吟》 篇一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912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学生字    释词义    明句意     理解背诵     体会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3、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模式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石灰吟》:吟咏石灰。

2、简介作者。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啄。

3、讲诗。

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诗,相传是作者17岁时所作,石灰是古代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烧制而成,必须经过山中千锤万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人化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诗的语言简洁、生动。全诗贯注着一种垒落刚正的英雄之气,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

二、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合作交流,自学理解。

3、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4、感情朗读。

三、想意境,悟诗情。

1、石灰有什么特点?找出诗句。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要留清白)

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颂了什么精神?

(不畏艰险磨难,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

3、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5.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6、朗读这首诗该用什么语气?

7、背诵诗歌。

四、总结。

这首诗是只写石灰吗?学了后你有什么感受?

(诗的3、4句看似写石灰,实则在写人,写人的精神。诗人赞颂的是石灰不怕牺牲,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五、作业。

背诵、默写《石灰吟》

板书

石灰吟

千锤万击                                    不怕磨练

石灰吟           烈火焚烧          清白留世           不畏艰险

粉身碎骨                                     勇于献身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石灰吟优秀教案赏析 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

1、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

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吟诵,赞美的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

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

3、预期效果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

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任务呈现:

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

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

2、指读,评价。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

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

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理解字意:锤、击。和千锤万击是虚指的用法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石灰态度如何?板书若等闲。解释字意。多么坚强的石灰想说些什么?指名说前两句的诗意并随机品读。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你知道石灰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清白?洁白干净。

2、后两句的诗意会说吗?读出石灰的心声。同桌交互说诗意。

3、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

4、引导朗读:带着对对石灰的敬意去读。

5、过渡: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看资料。阅读资料谈体会。

6、石灰、于谦找到相同的地方了吗?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啊!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7、设境诵读。

(1)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2)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

(3)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音乐起,诵读全诗)

8、背诵古诗。

《石灰吟》 篇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的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

板书:

石灰吟 明 于谦

墨 梅 元 王冕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焚烧,吾家,乾坤。

(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两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

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重点检查对"若等闲"和"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朗读古诗。

三,品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怀

1.学了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梳理学生的质疑。

3.提问:两位诗人分别赞美了石灰和墨梅怎样的品格 他们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4.出示《石灰吟》,重点学习。

(1)这两首古诗,哪些词语描写了石头经历的磨练和苦难

(2)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 说说,读读。

(3)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4)石头之所以如此坚贞是为了什么呢 你对"清白"一词有何理解 (由清白的颜色引申到高洁纯真的品行和洁身自好的人格。)

5.出示《墨梅》,重点学习

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

(1)看了图画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与"颜色好"的意思了吗

(2)再读读诗,看看画,你闻到了墨梅的气息了吗

(3)对"清气"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气"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

6.两首古诗,两种事物,两位诗人,你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了吗

7.你最为欣赏的是什么 再用诵读的方式来表达表达。

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请同学来背诵。

2.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 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石灰吟优秀教案赏析》,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13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