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案精选10篇

发布时间: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10篇《《剪枝的学问》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剪枝的学问》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他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同学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近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近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局部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俺”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俺”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俺疑惑?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俺非常不理解,俺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俺的疑惑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安排作业

1、誊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溢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俺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示?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俺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俺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俺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干考好。

学习贵在锲而不舍,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俺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俺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俺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考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安排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减少

剪枝的学问 篇二

26.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黄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6课,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前后几次进入桃园?分别在什么季节?指名说

2、那么,这三次游园,给小作者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指名读

适时评价

相机板书: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二、精读课文

师:让我们先跟随作者来体验第一次进桃园的经历。

第一次进桃园(冬季)

1、出示: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指名读)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a.看见王大伯他们在剪枝(谁有不同看法吗?)

b.因为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你从课文哪里得知的?读第一自然段)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始终)

(2)王大伯是个什么人啊?(种桃能手)他的名气还很大呢(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3)师小结:王大伯可真不简单,谁来夸夸鼎鼎大名的王大伯?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评价

3、师引导:文中的“我”满怀好奇,如果是你,此时王大伯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你种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那么大、那么甜的桃子究竟是怎么种出来的呢?……)

是呀,他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指板书)

4.到底“疑惑”什么?

指名说。文中的这句话正表达了“我”心底的疑惑。

(1)点课件。指名读

(指导朗读:不紧不慢,不像在着急;有点着急了,再读;读得真好)

启发:你明白着急的原因吗?一般人都认为枝多,花就多,果实才会多呀。难怪小作者从“满怀好奇”转变为“一脸疑惑”

(2)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说的?

6.点课件,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名读。

同学们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点出重点词语,谁再来读一读?

(那些看似粗壮的枝条,其实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是无用枝;这些枝条不但无用,还有害,一定要剪掉;无用枝到了春天会疯长,夺走养分。)

7.刚才提到的“疯长”是什么意思?(指导回答疯狂地长、不停地长、拼命地长,长得满树都是树枝。)

8.在王大伯看来,那些多余的枝条都应该剪掉,难怪小作者在冬季刚进桃园时就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出示课文插图)

谁能把图上的内容描述一下?

(指导看图,指名说:王大伯面带微笑,一手拿剪刀,一手握住枝条,细看这枝条挺粗壮的,但王大伯准备剪掉它。)

9.课文第二小节有描写王大伯剪枝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启发:从这句话,同学们体会出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王大伯的动作多么娴熟啊。

而哪些该剪,哪些不该剪,王大伯的心里似乎都有谱儿,你觉得王大伯?(经验丰富)

是呀,一眼就能区分“有用枝”和“无用枝”,王大伯可真是慧眼识“枝”!

10.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

指名读第3小节王大伯的话

评价:“来年就*它们结桃子啰”这句话说得真有信心!(信心不够,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

追问:王大伯怎么这么有信心的呢?(丰富的经验)注意他说话的动作了吗?(抚摸)示范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能体会出什么?(把这些枝条当作宝贝;是对留下的枝条的珍爱)

师:是呀,留下的枝条,实际上留下的就是希望。

11.过渡:而小作者呢?他由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指板书: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的意思?(指名说:一半相信,一半怀疑)他为什么将信将疑呢?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经验丰富,他的话不会错的;剪掉了粗壮的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谁来读一读小作者心底的疑问。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注意指导读出将信将疑的语气,我听出三分怀疑了,谁再读)齐读

第二次进桃园(春天)

1、桃树冬天剪枝,春天呢?(开花了)同学们想去春天的桃园看一看吗?

(1)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说说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话)相机评价

(2)让我们来看看桃花盛开的样子吧!出示桃花盛开的图片。春天的桃园可真美、真热闹啊,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兴奋)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把这美好的画面读出来。齐读

2.看到这么美的景象,此刻“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文中有句话点明了,谁来读读?指名读,评价:听出了几分盼望,再热切些,重读“早日”)

第三次进桃园(夏季)

1.师: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自由读第5小节。

2.课件出示桃子成熟图片。瞧,这就是王大伯家桃园的桃子,长得怎么样?(指名说,从两个方面说,多:挂满了桃子。好:把桃子比作胖娃娃,可见桃子多么的饱满、水灵、鲜嫩、可爱。引导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看到了这些桃子,“我”的心情怎样?指板书(又惊又喜)

3.“喜”的是什么?(桃子丰收了)

惊讶什么?(王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谁能带着又惊又喜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指名读

4.同学们,小作者除了看到丰收的喜悦,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呀?(启发:好好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5.指名说。启发:原来小作者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呢,这个道理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点课件

6.再来读读王大伯的那番话。课件出示

自由读,引导回答:同学们发现是什么道理了吗?(引导回答:为了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就一定要舍弃没有用的枝条,甚至是果实;虽然枝条减少了,但是果实增加了;所以说有时候“减少”并不是坏事,而是为了“增加”;只有去掉无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相机板书:“减少” “增加”

7.同学们,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剪枝的学问,听了录音,知道了白果结得太多也要去掉一些(生活中的知识真是太多了;有些知识可以从书本上学,但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到生活中去发现……)

相机板书:生活处处有学问

三、总结全文

师生:我们跟随小作者三次游历了桃园,经历了由好奇、疑惑、将信将疑到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白了“减少”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的道理。(相机完整板书)

我们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最后,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牢记这句话吧。

点击课件: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四、作业:请将文中有关心理活动的句子摘录在“采蜜本”上,并在课后留心积累这方面的词句。

板书:         26  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减少”  “增加”

将信将疑       生活处处有学问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 篇三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最后一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设计特色: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意图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学文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1、复习导入,探究学文

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后板书: 冬 剪枝 春 开花 夏 结桃  这个环节设计巩固了课文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孩子们带着“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体展示了“红云片片的桃园”,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第 ———次去桃园,因为———”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样一方法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2、读读说说三进桃园,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情景,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应,依次展开,有机地拓宽知识面。通过学生练读、 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朗读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指导读好王大伯的话,这里关注弱势群体: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学生回答。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读课文 全班交流 。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合作学习,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

我接着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 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

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自由读课文 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以后,请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再次感受。

通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我设计这一环节,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5、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探索,你一定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考我从王大伯话里悟出了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道理,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多”不一定比“少”好,是对他们课内知识的延伸,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用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联系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在开放的、自主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剪枝的学问》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理解“疯长”“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等词句的意思,能用因果关系(含倒置)的关联词语,归纳相关内容;

2、指导依据提示语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1、找出课文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心理活动的词语,联系课文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并体会课文内在逻辑联系;

2、通过应用巩固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3、在读讲中,学习运用正反法反复说明道理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明白剪枝的学问的两层含义:

(1)剪去无用的枝是为了来年结出更多更好的桃子;

(2)“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剪枝的学问的第二层含义的体悟;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了解内在逻辑联系及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求得学问: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26课《剪枝的学问》,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就是——(王大伯),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2、(打乱顺序图)看看这几幅图,排列的顺序对吗?(指名说)

应该怎么排呢?为什么?(出示正确顺序和提示)表扬:真会观察,善于思考这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会用所给的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

评价:看来,一件事情的发展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变化来把事情叙述清楚。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剪枝的学问。

4、打开语文书,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剪枝的?能找到吗?(2-3)好,自由地读一读

直接写剪枝有什么学问的句子有吗?再读读2-3自然段,用笔画出来。(指名读 出示)谁来说?

5、这是王大伯说的一番话呀,你们懂吗?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填空:剪去______枝条

留下______枝条) 剪去就是“减少”(板书)

只有一种说法吗?还有谁会说?

如果有学生光说粗壮的枝,引导:就是因为它长得粗壮吗?是啊,剪去的是这些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

相机理解“疯长”:你懂吗?对,一个劲地长枝长叶,这有什么不好?

引导:不懂没关系,这是我们平时生活所不熟悉的,老师也是通过了解才知道的。(板书:养分)枝叶长那么密,那么严严实实,挤挤挨挨就怎么样?太阳光?空气流通?(板书:光照、通风)没了光照、通风,就可能有——(虫害 板书)

总结板书:是啊,有了疯长的枝,果实就不多不好了!

6、小结:王大伯的话告诉了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咱们可要多读读,记住它。

记忆很讲究方法,王大伯说了几句话?(2句)

从正面说的是——(第一句),第二句从——(反面说)

掌握方法,看看谁能最先记住。

王大伯还说了什么?

出示: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 !”

谁会读?

评:你看看王大伯怎么说的?你充满信心了吗?信心不够,顶多五分信心!现在十分信心,现在是信心百倍!信心满满!

7、他这么有把握,到了春天就已经看出来了!

引读:(出示图片)春天到了,我来到王大伯的桃园,那里桃花全都——(开了),仿佛片片——(红云),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8、花开得这样好,桃子一定差不了!快找找课文里的话。(指名读,两句话出示)

(请读的人)能说说看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体会词语:“一棵棵、挂满、一个个”

“光鲜红润”,见过光鲜红润的桃子吗?(出示图)能说说吗?

评价:对,这就是抓关键词体会课文内容。(还有其他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适时板书:多 大 好 甜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体会表达出来吗?

评:桃子不够多!还太少,要能一眼看上去树上就满是桃子!桃子是多了,不诱人!现在我仿佛看见成片的桃子正向我们张开笑脸呢!

评:你看,朗读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课文内容还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9、(出示填空:结出______果实)(出示填好空)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剪枝是在减少,这儿桃子更多更好,这其实就是——(增加)板书

二、抓词语,读体会:

1、这篇课文还处处写到了“我”,从王大伯剪枝开始,到春天里桃花盛开,再到夏天硕果累累,都写了我的什么?默读课文,思考思考(心理活动)

引导:若有说到动作、语言,每个部分都写到了吗?

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圈出来。(指名说)

出示:满怀好奇 着急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意思就是?)

盼望 又惊又喜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6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都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

(学生自由读)

(1)在哪句话里出现了?(指名读)

“满怀好奇”什么?(指名说)

评价:能准确地联系前面的课文来理解,真会学习!

(出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话(指名)你还满怀好奇什么?

能用这样的方法来体会体会剩下的心理变化吗?

(2)哪里说到了?(指名读句子)“一脸疑惑”什么?(指名说)

(出示: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这句话会读好吗?有一个词提示我们可以怎么读好这句话。(着急)谁来试试?

评:你是在心平气和的说;你有疑问,但不着急;不仅着急,还在为王大伯担心呢!

顺水推舟:同学们,这些在“我”眼里好好的枝条,在王大伯眼里呢?(无用的)(标出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将信将疑”怎么理解呢?

对什么是又相信又不相信?为什么相信?为什么怀疑?

(4)读“盼望”一句话

引读: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5)又惊又喜表示惊和喜是并列的,“我”惊什么?喜什么?

引导:请大家再联系前面的课文,王大伯开始是——剪枝,照理说枝都剪了,桃子结的地方就少了,可结果却是——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而且还结得更好!惊讶不惊讶?

喜的是?(王大伯的话还真有道理,说得没错)

齐读

3、收拢:你看,课文把“我”的心理变化写的非常具体,从好奇、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又惊又喜,这个过程就是随着桃园的变化而变化,更是映衬了王大伯剪枝剪得有道理。

4、同学们,课文中的“我”明白了王大伯说话的道理,你能明白吗?请用笔在课文后空白处写写你的感想或者你的收获。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全班交流:谁愿意和大家来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多少 舍得)

小结:通过学生发言归纳:有的时候减少是为了收获更多。

《剪枝的学问》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学情分析:

学生对剪枝及剪枝的学问不甚了解。课文又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剪枝的学问”,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去琢磨,去感悟,注意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深入进去,反复朗读体会,把自己的体会交流出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4、明白剪枝的学问,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体会剪枝的学问,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板:剪枝。(指读)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呀?(生自由说)

师介绍:为保证果树正常开花、结果或为了保持树形,对花木的枝条定期进行修剪。它一般在秋冬或冬春交接时进行。

2、其实,剪枝还有好多学问呢?板:的学问。指读,齐读课题。

3、引导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呀?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有什么学问?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相机在课题上打问号。)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序号。

2、检查初读。

(1)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指名读,跟读。师相机点拨。

(2)检查课文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3、师:通过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些问题了?(生自由答,相机去掉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的小问号)

三、自主交流,走近王大伯。

1、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我们知道文章主要讲了王大伯剪枝,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呢?(板:种桃能手)理解能手。(只有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才能得到丰富的经验和理想的结果。)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就让我们走近王大伯,去好好了解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能够表现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的句子。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五个句子)

(1)出示第一自然段

A.指读。说说你从哪里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圈点:远近闻名。理解,换词。抓住“远近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读出对王大伯的敬佩之情。指读) 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齐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第二自然段。划出:去年冬季的一天……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A.说说你的理解。点:挥舞。(指名做动作)

B.对呀,王大伯剪枝动作非常熟练。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谁来读好这句话。(指读1.2)

(3)出示:第三自然段。直线划出: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A.你从哪里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的?点:别看 其实

(他能一眼就区分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真是慧眼识枝,经验丰富,真是个种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自己读了这段话,你还读懂了什么?(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

C.剪掉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看…其实…”这些都是王大伯的经验。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指读。齐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直线划出:春天到了,桃花开了……花间飞舞。

A.这里是写的桃花开得灿烂,怎么就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呢?(指答)

B.经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桃花开得更灿烂了。(看图、欣赏桃园美景)。

C.这么绚丽,这么芬芳,把小蜜蜂和小朋友都吸引来了,谁来读一读?(配乐指读)从桃园的美丽景致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D.看着满树的桃花好象已经看到又大又甜的桃子了,心里多高兴啊,引读:我和小伙伴们……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配乐读好第四自然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5)出示第五自然段。直线划出: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A.说感受。随机点出“一棵棵”“挂满”:桃子多;“光鲜红润”“胖娃娃的脸蛋”:桃子好。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 指导朗读。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四、研读文本,体会心理变化

1、刚才我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大伯身上,现在我们转移一下目光,看一看文中的“我”,他一直对王大伯充满信心的吗?读一读课文,用曲线划出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句。

2、指名说,相机出示:

去年冬天……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

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1)自由读读这些话,说说我在怎样的情况下有这些心理变化的?(板: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指答,回忆课文内容。)

(2)指导读出心理变化。指读,齐读。

3、你能将“我”心理变化的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吗?指名说。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心理变化的了解,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五、合作探究,总结延伸。

1、(结合板书)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明白了王大伯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书中的小朋友由“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明白了王大伯说的那番话的道理,现在你们知道剪枝的学问了吗?

(1)指名说。

(2)出示第三自然段。指说。

A.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B.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C.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D.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2、说得真好!其实这个道理不仅用于植物生长,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联系生活说一说?(指说)

3、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有道理即可)

(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勤学好问;看一样事物不能只看外表等)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六、 联系实际,拓展作业: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你也能和小作者一样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并能去实践,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你也肯定能获得更多的学问。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现象隐含着学问,以“ 的学问”为题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减少为了增加

王大伯 种桃能手

满怀好奇

“我”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 篇六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剪枝的学问》

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第六册第26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剪枝的学问》“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我”“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设计理念和目标

《课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基于这样的理念,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确定了这几个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四段4、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段意合并法,以“我”心理变化为线索来概括)。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感受“我”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

2、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围绕第二课时两个教学目标,我把课堂教学环节分四大块。

第一环,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在具体进行教学时,我承接上一堂课的训练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出示课文中体现“我”心理变化的四个关键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然后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着眼点,这个“点”我们姑且称为“课眼”。这一课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时,我先出示这四个词语,然后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第二环,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第一节),认识王大伯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尽人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3、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二)学习第二段(2、3小节),体会“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的变化过程。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1)自由读一读第二段(2、3小节)

(2)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一句话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3)再读,说说还从这些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4)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板书:一脸疑惑

(5)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第2、3小节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后,讨论:

1.什么叫“疯长”?

2.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3.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扣准了“疯长”这个字眼,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6)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7)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8)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

(9)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0)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话用在语文课上也很恰当。所谓“石”,就是课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咀嚼和回味,从中读懂其涵义。]

(三)、学习第三段(第四节)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这一节写得很美,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抓住“红云片片”“无数的蜜蜂”“欢天喜地”“飞舞、奔跑、嬉戏”等词想象桃园的美丽景色以及“我”与小伙伴嬉戏的欢乐情景;抓住“早日”体会“我”盼望桃园丰收的急切心情。

(四)、学习第四段(第5节),感受“又惊又喜”的心理活动。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通过“一棵棵、挂满”体会桃子的多,通过“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体会果实的丰腴。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板书: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第三环,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第四环,作业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1、 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语气词。

2、

要求学生课后向父母、亲戚、邻居、朋友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然后在班上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www.chayi5.com

《剪枝的学问》教案 篇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6课,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前后几次进入桃园?分别在什么季节?指名说

2、那么,这三次游园,给小作者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朗读课文,画出描者心理活动的语句。指名读

适时

相机板书: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二、精读课文

师:让我们先跟随作者来体验第一次进桃园的经历。

第一次进桃园(冬季)

1、出示: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指名读)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a.看见王大伯他们在剪枝(谁有不同看法吗?)

b.因为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你从课文哪里得知的?读第一自然段)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始终)

(2)王大伯是个什么人啊?(种桃能手)他的名气还很大呢(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3)师:王大伯可真不简单,谁来夸夸鼎鼎大名的王大伯?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

3、师引导:文中的“我”满怀好奇,如果是你,此时王大伯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你种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那么大、那么甜的桃子究竟是怎么种出来的呢?……)

是呀,他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指板书)

4.到底“疑惑”什么?

指名说。文中的这句话正表达了“我”心底的疑惑。

(1)点课件。指名读

(指导朗读:不紧不慢,不像在着急;有点着急了,再读;读得真好)

启发:你明白着急的原因吗?一般人都认为枝多,花就多,果实才会多呀。难怪小作者从“满怀好奇”转变为“一脸疑惑”

(2)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说的?

6.点课件,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名读。

同学们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点出重点词语,谁再来读一读?

(那些看似粗壮的枝条,其实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是无用枝;这些枝条不但无用,还有害,一定要剪掉;无用枝到了春天会疯长,夺走养分。)

7.刚才提到的“疯长”是什么意思?(指导回答疯狂地长、不停地长、拼命地长,长得满树都是树枝。)

8.在王大伯看来,那些多余的枝条都应该剪掉,难怪小作者在冬季刚进桃园时就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出示课文插图)

谁能把图上的内容描述一下?

(指导看图,指名说:王大伯面带微笑,一手拿剪刀,一手握住枝条,细看这枝条挺粗壮的,但王大伯准备剪掉它。)

9.课文第二小节有描写王大伯剪枝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启发:从这句话,同学们体会出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王大伯的动作多么娴熟啊。

而哪些该剪,哪些不该剪,王大伯的心里似乎都有谱儿,你觉得王大伯?(经验丰富)

是呀,一眼就能区分“有用枝”和“无用枝”,王大伯可真是慧眼识“枝”!

10.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

指名读第3小节王大伯的话

:“来年就*它们结桃子啰”这句话说得真有信心!(信心不够,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

追问:王大伯怎么这么有信心的呢?(丰富的经验)注意他说话的动作了吗?(抚摸)示范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能体会出什么?(把这些枝条当作宝贝;是对留下的枝条的珍爱)

师:是呀,留下的枝条,实际上留下的就是希望。

11.过渡:而小作者呢?他由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指板书: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的意思?(指名说:一半相信,一半怀疑)他为什么将信将疑呢?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经验丰富,他的话不会错的;剪掉了粗壮的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谁来读一读小作者心底的疑问。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注意指出将信将疑的语气,我听出三分怀疑了,谁再读)齐读

第二次进桃园(春天)

1、桃树冬天剪枝,春天呢?(开花了)同学们想去春天的桃园看一看吗?

(1)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说说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话)相机

(2)让我们来看看桃花盛开的样子吧!出示桃花盛开的图片。春天的桃园可真美、真热闹啊,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兴奋)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把这美好的画面读出来。齐读

2.看到这么美的景象,此刻“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文中有句话点明了,谁来读读?指名读,:听出了几分盼望,再热切些,重读“早日”)

第三次进桃园(夏季)

1.师: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自由读第5小节。

2.课件出示桃子成熟图片。瞧,这就是王大伯家桃园的桃子,长得怎么样?(指名说,从两个方面说,多:挂满了桃子。好:把桃子比作胖娃娃,可见桃子多么的饱满、水灵、鲜嫩、可爱。引导学生充分说己的感受。)

师:看到了这些桃子,“我”的心情怎样?指板书(又惊又喜)

3.“喜”的是什么?(桃子丰收了)

惊讶什么?(王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谁能带着又惊又喜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指名读

4.同学们,小作者除了看到丰收的喜悦,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呀?(启发:好好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5.指名说。启发:原来小作者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呢,这个道理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点课件

6.再来读读王大伯的那番话。课件出示

自由读,引导回答:同学们发现是什么道理了吗?(引导回答:为了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就一定要舍弃没有用的枝条,甚至是果实;虽然枝条减少了,但是果实增加了;所以说有时候“减少”并不是坏事,而是为了“增加”;只有去掉无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相机板书:“减少” “增加”

7.同学们,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剪枝的学问,听了录音,知道了白果结得太多也要去掉一些(生活中的知识真是太多了;有些知识可以从书本上学,但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到生活中去发现……)

相机板书:生活处处有学问

三、全文

师生:我们跟随小作者三次游历了桃园,经历了由好奇、疑惑、将信将疑到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白了“减少”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的道理。(相机完整板书)

我们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最后,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牢记这句话吧。

点击课件: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四、作业:

请将文中有关心理活动的句子摘录在“采蜜本”上,并在课后留心积累这方面的词句。

板书:26 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减少” “增加”

将信将疑 生活处处有学问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教案 篇八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 篇九

剪枝的学问(两课时)

景行小学  麦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挥、舞、夺、熟、娃、蛋、禁、番、*”,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4.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剪枝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花开   热切盼望

结桃   又惊又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孙中山的课文《不懂就要问》,板书:学问  说说自己的理解。

2.    总结:刚才我们说的是学习中的“学问”,现在谁来说说生活中的学问?(生自由发言)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    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    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    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盼望  剪枝  充满信心  夺走  不禁  远近闻名  红润  胖娃娃

仿佛  *  挥舞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满怀好奇

(2)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部分生字

1.    学习生字“夺、蛋、禁、*”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    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26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感知课文

1.师提问让生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讨论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

(3)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1.      师生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2.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3.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2)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4.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2)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3)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4)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5)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6)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5.探究学习“热切盼望、又惊又喜”。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3)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4)播放美妙的音乐,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思考:你们好象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7)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6.问: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四、拓展,深化认识

1.      拓展:下面的事件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呢?用心去品析一下。

2.      例: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老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剪枝的学问 篇十

第26课《剪枝的学问》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学会积累科学常识小故事。3、通过诵读《剪枝的学问》,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反义词百宝箱。 1、天刚蒙蒙亮,(    )了一夜的大街又(    )起来。2、无论是(    )的冬天,还是(    )的夏天,我校排球队员们都坚持艰苦的训练。3、我不喜欢(    )的夏天,也不喜欢(    )的冬天。4、我本以为这件事很(    ),谁知有这么(    )。5、经过技术革新,工厂里的工人虽然(    ),但产量却(    )了。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积累反义词。(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课文直通车。 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很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听了王大伯的话,你知道剪掉这些枝条有什么好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阅读本文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向父母、邻居、亲戚请教,生活中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先理清思路说一说,再有条理地选择一、两个写下来。                                                                            学会积累科学常识小故事。(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剪枝的学问》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13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