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最新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3篇《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1、牛汉写童年生活的文章。

2、八下第一单元(“人生历程”)第三课。

3、略读课文。

4、语句浅显,生活气息浓,有一定趣味性。

5、七下课本中有牛汉的《华南虎》。

教学目标:

1、练习阅读。

2、开拓思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设想:

1、板块教学。

2、学生发言为主。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交流

学生谈自己“第一本书”、“难忘的书”。

二、述内容

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特色?

三、明主旨

提示:

关注结尾句——“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明确:

通过写作者拥有的第一本书和这本书所承载的感人故事,揭示了那个朝代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

四、品情感

归纳:

文中围绕着“第一本书”主要表现了三种情感:1、父子之情;2、同学、朋友之情;3、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思考:你对哪种情感最有感触?为什么?

交流:课堂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相应题目。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抓特点一本的书。

探内涵艰辛温情

品情感父子同学人狗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篇二

牛汉对自己小时候读到的第一本书的情愫也是如此,尽管这只是“一本简单的一组画”、曾经凄惨地“简直是一团纸”。但沉淀在心底,随着岁月的牵扯却不断地酝酿着、发酵着……

“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他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从文本呈现的这些词句中,不难看出这本书在牛汉心中的地位和价值:它是作者无法忘记的瑰宝,伴随一生的醇醴,甚至可以说这第一本书一直萦绕着作家的思绪,是他为人处事的圭臬。所以作者在文中不仅由衷地感慨,要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更是把它作为人之根本在铭记着。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一、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想一想围绕着这第一本书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文中还写到了那些人物之间的感情?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3)其它

(4)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三)精讲点拨

(四)拓展延伸:“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三、课后提升

推荐阅读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冰心的《一只木屐》。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一只木屐》是以回忆中的两组画面结构而成的,一组是情景画面:码头、落日、夜色、晚风、海浪、漂浮的木屐;一组是联想的画面:嘎达嘎达的木屐声,声音中流动的不同表情的脸。这两种画面被一种忧伤愁情紧紧裹住,这是一篇典型的忧伤美文。流动着一种泱泱的忧伤与愁绪是冰心早期散文的最大特色。不过,在这篇散文中还有另外一种东西,这就是木屐的另一种含意:木屐踩在地上坚实的声音,木屐向前行走的本能,作品中特地引用了鲁迅关于路的一段话,从而现出了一种光明与希望的企盼。我以为,这也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散文时所必须把握的。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3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