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案【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9篇《《村居》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村居》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该。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理念:

让学生需要我,让学生可以离开我。

二、教学目标:

1.诵读一首词:了解“词”这一文学样式,按节奏韵律诵读。

2.想象一幅画:结合词意,展开想象,丰富意境。

3.走近一个人:尝试评注,拓展阅读,了解词人,体悟情感。

三、教学年级:

六年级

四、教学活动:

(一)初知为基,正确诵读

1.师生对话,随机渗透“词”的相关讯息。

2.质疑解惑,初知此词大意。

3.练习诵读这首词。

(二)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1.选择一个角度,想象画面。

2.分享交流各自的想象。

3.感悟意境,再次诵读。

(三)尝试评注,体悟情感

1.引导学生尝试评注。

2.拓展阅读学者的'评注。

3.交流评注:

(1)说说自己与学者英雄所见略同之处。

(2)说说学者没有关注的,而你有感觉的地方。

(3)说说你没有想到的,而学者关注到的地方。

4.结合评注,引导学生关注“醉”这个字,结合词人经历深入理解这个“醉”幷有感情诵读。

(四)回望课堂,延展课外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下作业。

《村居》的教案 篇三

《村居》课文原文

村居

【作者】高鼎【朝代】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会读会写生字。

★能通畅的背诵,熟练的读古诗。

★读古诗想象诗中情景,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从“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

学生自由发言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

那诗中到底谁醉?

1、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

2、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3、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

4、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5、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6、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村居》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通过课件演示一组与诗词有关的春天的景物动画,如:小草、黄莺、杨柳、儿童、纸鸢等画面,借助这些画面来学习诗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出示古诗,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学生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相结合。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对于集中识字的'把握比较的好,但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因为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教学时,基础打的不够扎实,没有采取多种的形式让孩子反复读,反复认。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3、展示读,教师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背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再通过肢体的配合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

遗憾的是学生个别朗读不够到位,初次学习朗诵古诗,抑扬顿挫把握不住。背诵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在课堂完成。诗句的感悟没有及时让学生谈谈想法,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没有让学生从品读中感受诗歌的美。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还要加强朗诵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诗词的语言、音韵、意境的美。

《村居》课文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村居》教学设计 篇四

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古诗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多数是绝句、律诗,儿童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既可受到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提高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新课标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低年级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乐背、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大体了解诗意,感悟诗景诗情,从而逐步体会到古代诗歌的韵律之美。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第一句写 “春之景”: 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学生情况分析】《村居》将春日的景致描绘得非常美,反映的也恰是孩子们的生活内容,可谓是有人有景,有动有静,有情有趣。学生对于春天并不陌生,有一些切实的感受,部分学生也曾有过放风筝的体验,但对于春草初长、黄莺飞鸣以及杨柳拂堤等缺乏细致的观察,在教学中还需要抓重点词、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进入情境,感悟诗景诗情。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村居》的首句重在写“春之景”,在教学时通过“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末句重在写“童之乐”,通过“联系生活、角色体验、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儿童放飞风筝时的喜悦之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古诗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学得有情趣。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基于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两个生字“东”和“草”,认读7个字,即“莺、拂、堤、杨、柳、纸、鸢”,继续感受汉语中意思相反的词。

2、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大体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写好生字“东”和“草”; 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在古典音乐中激情导趣        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在古典音乐中激情导趣(3分钟)

1、创设情境,诵读《春晓》:(课件出示图片、音乐)雨后的清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不禁吟诵道(学生有滋有味地诵读《春晓》)

2、谈话引入,激发情趣: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清代诗人高鼎再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村居 (教师边板书边说:村就是乡村,居就是居住)  齐读课题     根据题目猜一猜,这是诗人在哪里看到的景象?

【教学意图:课伊始,通过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天图片,再伴之以悠扬的乐曲声,学生于自然之中进入情境,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18分钟)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正确。

(2)同学们都圈好了,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

(3)同桌检查朗读古诗。

2、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 带拼音认读:

cǎo

(1) 首先出示生字  草 (指名读-----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预设: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依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按结构识记)分析汉字、记忆字形。

草是上下结构的形声字,上面的草字头是形旁,与植物有关,下面的“早”是声旁,读音相似。

“草”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早。

----(再出示“长”) 齐读“草长”,小草怎样呢?(小草长出来了;小草出来了……)

yīnɡ

(出示) 莺  飞 (小黄莺在干什么?----小黄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想象着小黄莺在花丛中飞舞的样子,再来读一读)

fú dī    yánɡ liǔ

(2)借字形、赏图片,学习“拂 堤     杨  柳 ”

先出示“杨柳”,问“杨柳”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根据偏旁就可知道杨和柳都是树)

再出示“拂堤杨柳”的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拂堤杨柳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读一读

最后再次齐读“拂堤杨柳”。

(3) 猜谜语、补资料,学习“纸鸢”: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云霄。一心向着云外跑,可惜绳子拴住腰。你猜猜谜底是什么?

学生说出谜底“风筝”。(出示风筝图片)

“风筝”在古时候叫“纸鸢”(出示词语),我国已有2500年放飞风筝的历史。放风筝已经是老少皆宜的一项娱乐活动。清明节前后,多偏东风和偏南风,风速不大不小,天气不冷不热,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齐读词语

(4)有一个生字宝宝太淘气了,它呀和我们捉起了迷藏。(课件出示图片和 )快看,它到底是谁呢?

---指名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师:每天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方,“东”字表示方向,与“东”相反的词是什么?---谁来用“东”组词(在学生组出“东方、东边、东面、东风、东城、东部等词语后,引导学生这些词语中的“东”都表示什么?---方向;教师引导:如果我们把家里的房子出租给别人,我们就成了“房东”;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北京就是“东道主”。)

【教学意图:通过对生字的认读,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借助图片等方式了解意思,不但为感知诗意做好充分的铺垫,又渗透了古诗语言的简练。】

★去掉拼音认读:拼音朋友藏起来了,你还认识吗?

莺飞   杨柳    拂堤    纸鸢    二月天(与“天”相反的此是什么?)

归来早(与“早”相反的词是什么?)

草长         东风

开火车领读。

★指导写好生字“东”和“草”,重点是“东”:

(1)(出示“东”)自己看笔顺跟随表,说出笔顺。指名反馈(“东”字有5笔,一笔横,二笔撇折,三笔竖钩,四笔点,五笔点。)

(2)观察田字格中的“东”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后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两个点要分别与“横”的两端在一条直线上。)

(3)教师示范。

(4)观察田字格中的“草”,要注意什么?(从整体上观察,上窄下宽)

(5)学生描红1个,写2个。

(6)反馈。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逐步使学生体会七言诗二、二、三的停顿,同时体会古诗诵读时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从而做到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节奏。】

(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声断气不断)

(3)你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节奏,体会体会这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

(4)指名读、齐读。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15分钟)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4、再读古诗,感悟春天:

(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四)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4分钟)

1、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2、(课件出示两首古诗)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作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练习诵读。

板书设计:                 村   居

五、学习效果评价:

1、组词:

草(        )(        )    东(       )(       )

2、抽查有感情地背诵《村居》。

六、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课以识字教学和感情朗读为重点,努力彰显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识字写字部分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遵循汉字规律”为核心,注重音形义的有机结合,且突出字义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以“激发想象、感情诵读”为核心,通过“文本插图、联系生活、角色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想”在画面中,用语言描述画面、用想象丰富画面、用生活体验激活画面,从而完成由“话”到“画”的转变,最终实现“读”进春天里。

《村居》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

cai课件、版画

学生画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

1.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2.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感受。

3.在这么美丽、这么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听老师的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标展示。

1.简单介绍作者和释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背背、说说这首古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

2.检测读音。(多种形式检测)

3.自由读、同位读正音。

4.汇报、检测。

四、悟读古诗。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你会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配乐)自己在座位上练读。

2.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找别人读,交流感受)

4.汇报。

5.这么美的一幅春景图、这么美的一首诗,能把它背下来吗?

五、扩展。(时间不允许的话,留到下节课)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观察了我们身边的春天,请你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吧。

2.教师拿一位学生的画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诗。鼓励学生也进行创作。

(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能抒发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诗体、压韵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写一行的写一行、能写一句的就写一句,不作限制。)

《村居》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4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案点评: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村居》教案 篇七

一、写作背景

清咸丰年间,政府腐败。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高鼎怀才不遇,和众多的心高志远却失意人生的读书人一样——苦闷彷徨。

一天,在朋友的邀请下,郁郁寡欢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闷。乡村的二月是最生气勃勃的季节。阳光娇艳明媚,空气清新润朗。泥土中散发着绿草的清香,鹅黄淡绿的草儿被风儿梳理得柔顺鲜润。蓝天碧空如洗,把整个田野映衬得更加亮丽生动。莺儿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发出悦耳得鸣叫声,高鼎得心情一下子变得轻盈愉快起来。他沿着堤岸漫步。河边的杨柳像善舞的女孩子,在春风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盈得曼舞;一会又用她们那柔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草青、水静、柳绿、莺飞,好一幅江南乡村风景图啊!高鼎完全沉醉在这美好的春色中了。

“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听到了孩子们的嘻笑声。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放学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暖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已经有一只风筝飞上天空,那是孩子们自己用纸糊成得老鹰风筝。高鼎被乡村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笑声所感染,举头凝望天空中随风高飞得风筝,他发现:风筝竟有着与乡村山水及孩子们的欢笑声一样的悠游自在!

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他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诗兴大发,随即吟诵出了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村居》。一瞬间,他领悟到了陶渊明为何会放弃功名,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向往和热爱起这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

二、教材分析

《村居》是二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三、教学价值

本课是由一首七言绝句、一幅孩子们放风筝的插图、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8个要求会写的字、一个多音字“散”构成的,课后还有三道练习题。

本课的七言绝句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而课文中的插图正好配合了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可以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反过来这首诗正好把这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跃然纸上。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精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学生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另外本课还要求学生掌握两个多音字“散”和“长”,“散”是在诗中出现的,而“长”怎是在课后的读一读中配合一首小儿歌一起呈现的,通过儿歌的朗读,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长”字两个读音的不同含义。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则注重了孩子们词语积累。给相同的词语连线,则是让学生了解诗中个别词语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

四、地位作用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板块《快乐地玩》的第一课,是学生刚刚结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重返校园学习的第一课。刚刚开学学生还没有从玩耍中完全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教材一开始就编排了能与学生假期生活紧密联系的《快乐地玩》这一板块,让学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第一课《村居》,更能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而且篇幅短小,内容生动,边学习边让学生回忆暑假的愉快生活,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呈现了一方游戏的天地,让孩子们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另外,本课的古诗教学是在一年级下册刚教学完,《春夏秋冬》这一板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板块的几首诗都是吟咏四季的经典之作,诗人以清新活泼、明朗晓畅的语言描写四季的瑰丽风景,抒发了诗人醉心自然、寄情自然的情感。学生已经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从古诗中得到启发,得到了美的享受。学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村居》这首古诗的,学生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体会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古诗的教学从一年级下册写景的古诗到本册的《村居》,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同时也为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上册学习描写劳动场景的田园诗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认识1个偏旁“火”。认识多音字“散”和“长”。

2、通过图文结合、乐文结合、动静结合,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5、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六、方法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自主地学习。所以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游戏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氛围。

例如:1、导入部分,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每一个苹果的后面都藏着一首我们学过的古诗,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苹果后面的古诗就可以获得这个苹果。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了所学过的古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学生读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选择与本文内容比较相符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诵,让他们的读书声和音乐声融合在一起,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同时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诗的语言美。

3、复现巩固过程中,把古诗的内容改写成小散文,而且散文中包括本课中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换个语言环境识记生字,同时也进一步感悟古诗的内容和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二)朗读品味,读中感悟

读是最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在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对于古诗的教学,重在朗读,在读中感悟。所以在读时我们可以分步进行。

1、多种形式自由读。如齐读、分行读、表演读、合作读、比赛读、评读等等,由自己小组自己选择来读。

2、展示读。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适当时加上教师的示范读。

3、想象读。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加入音乐,让学生闭眼边读边想象,进一步在读中感悟诗的语言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师中我们就要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词句质疑、借助图画去解疑,还有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通过自读自悟获取知识、情感体验等环节,都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如:1、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次复现”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在读的同时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进行标注。然后小组同学通过图文对照,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行古诗所对应的画面,这样学生就在回报与讨论中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我的一点看法

另外,课程标准中指出,低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达到课标中的要求讲好古诗,我们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知人知世

(1)把握不同时代的不同诗歌风格

(2)把握作者创作诗歌时的心境与处境

(3)了解作者创作诗歌时的社会背景

2.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2)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

(3)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

(4)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3.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只有做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悟。

(五)一点建议

在教学本课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部分学生把柳树画成了黄色,这就说明学生对于早春二月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老师可以把歌曲《村居》教给学生,这样不仅加深了巩固,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村居》教案 篇八

预设目标:

1、教育学生要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展开丰富的想象,扩充古诗的内容,能口头作文,或是书面写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及诗歌(古诗、儿歌、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趣味拼图,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柳树 太阳 房子 云朵 孩子 风筝 燕子

游戏:智力拼图

1、让学生点击鼠标,移动图片,将以上事物拼成一幅图画。

2、给这幅图取名。(例如:美丽的春天等)

3、你喜欢春天吗?能用一个词,或者一首歌,或是一首古诗,也可以是儿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吗?

二、学习《村居》

有一位诗人,他也和同学们一样,特别喜欢春天,于是,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当中,有谁的小脑瓜最聪明,能读懂读好这首诗。

1、出示《村居》:说说,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问题?

自学古诗,要求:读通古诗。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难记的字,在古诗中做上记号。

2、再读古诗,要求:能找出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并相机学习相应的诗句。方式:学习小组合作,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所得。

指导朗读古诗。同学们把春天说得那么美丽,让老师听一听,你们朗读得是不是也非常得美。朗读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指名读——齐读)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朗读光用劲是不行的,还得读出自己的感受。】

3、朗读得真不错!有同学说,老师我觉得单是朗读还不能把自己心里的快乐给表达出来,我还想动动自己的小手、小腿,给这首古诗配上动作,你们愿意试一试吗?(自由活动——指名表演比赛读——评价)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最佳方法。让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同桌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活动中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配上肢体语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在自己的头脑中能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并且也适合低年级学生爱动的习惯。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之一。正确地使用评价,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三、拓展《村居》

1、朗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你觉得屏幕上的图画还可以添加上那些景物,可以使它变得更美?(绿绿的小草,各种颜色的花朵……)

3、擂台:今天老师想在这里摆一摆擂台,看看谁能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春天,你们有谁愿意试一试吗?

【将古诗和口头作文结合在一起,以学古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设计擂台赛,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勇气,另一方面也给优等生创造机会,将学生闪光的东西呈现出来。学习语文需要有动力,学习语文也需要有想象力。而这一切需要教师的给予学生发展的机会和时间。语文课,更要照顾好学生的情绪,设计不同层次的“智力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更主动地去探索。】

四、课外作业:

1、朗读古诗比赛。

2、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交流。

3、合作给古诗配画。

村居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尝试进行入情入境的品词。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词的意思,感悟不同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比较诗词。

板书村居,

问:从村居你能联想到什么?(可以是景色,可以是古诗,还可以是学习过的文章)

(生交流)

谁来背背有关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过故人庄   游山西村 陆游  四时田园杂兴 孟浩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一类与古诗相似的体裁:词(板书清平乐)

师:范读全词。

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也想来读一读吗?

生:自由地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多人次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1:诗只有一个题,而词的标题有两部分组成。

生2:我知道词有词牌名,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而它的题目是“村居”。

师:你真会发现,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的词,每首46字。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吗?

生3:诗只有一段,而词有上下两片呢!

生4:我发现诗中每句话的字数都是相同的,要么五字,要么六字;而这首词的每句话字数不同,四字、五字、六字、七字都有。

生5:我读着读着,感受到“小、草、好、媪”是押韵的,“东、笼、蓬”也是押韵的;看来,诗一般只押一个韵,而词可以有两个呢!

师:古诗每句字数相同,整齐划一;而词却是字数不等,读来倒另有一番丰富多变、节奏明快之感呢。想再读体会一下吗?

生:自由读,随后配古筝乐齐读。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及写作背景。读准节奏。

师:大家读的不错,谁来把这几个字读一读。 翁  锄   莲  低小  吴音  鸡笼  莲蓬

谁能把这几个字送入词中读一读!

师:“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ɡ?

师: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师: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

师:读了几遍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答看到的画面,教师就用视频出示画面,并要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师:把几幅画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

师:放流水声。

生:少了溪水。

师:对。小溪怎么流的呢?

生:缓缓地流着。

生:叮咚地流着。

生:潺潺地流着。

师:说得真好。绿水村边绕,这溪水把几幅画连起来,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让我们在这潺潺的溪水声中再来读地读这首词。

师:谁来连贯的把所看到的景色说一说。

师:在我们品读句子前,了解一下作者用写作背景,对我们理解文中情感有很大的帮助。谁能说一说。

三、品词读句,领悟情感

师:谁来用一个字概括一下你读后的感受?

师:最好能用诗中的一个字。(引导说“醉”)

师:“醉”字好啊,(板书:醉)村里的景让人都醉了,沉醉不知归路。这么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

生: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感受到的。(出示“茅檐图”)师:读了这句诗,你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又低又矮的茅屋,屋前还有一条小溪,溪上有青青的小草。(板书:茅)

师:如果你是一个大将军,一个大文人,一个被贬的高级官员,你看到了这样一座矮小的简陋的茅草房子,你会觉得有诗意吗?

(引导说:当时所处山村,草房和农村很和谐。)

师:青青草,作者为什么不写青呢?从这“青青草”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学生交流)

师:这还不够美呀,你试着把“低小”和“青青草”缓慢点读,语气再重一点。

师: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

生:我能听到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

师:好,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

生: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这两句把我们带进了幽静的山乡村野。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

师: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送到句中读出来。

生:(齐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交流)

师:板书“媚”,这里面的媚是美好的感觉,你还能组个词吗?

(娇媚、妩媚、春光明媚、媚笑、媚眼)

师:这些词一般写谁的?

生:写年轻的女性。

师:相媚,相互说着有感情的话,带着浪漫的情调,一般写的是谁?

生:写年轻情人的。

师:“相媚好”什么意思?(相互逗趣,)

说的应该是年轻人相互 www.chayi5.com 说着有情趣的话,在这为什么用这词来形容才两口呢?(引导看图,他们喝了点酒,醉了)

师:想象一下,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师:同桌合作,演演那对翁媪。

师:我们再来夸一夸翁吧。出示: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老头子,你也很能干,家里全靠你一个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老头子,你真能干,三个儿子全靠你来教育,家里的生活全靠你一个人。)

师:就是一对老夫妇,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絮絮叨叨的,在诗人的眼里怎么那么美好呢?

生:他常年在外打仗,他觉得很温情、很温暖、和谐。

生:他很羡慕他们的生活,他很想过这样的生活。

生:他发现家乡非常和谐,他觉得没有战争,在农村里很温馨,他很向往。

师:我们读到了各种感情、向往、自在、悠闲

师:我们再来读。

师:想象一下,辛弃疾略带着醉意,沿着一条小溪前行,忽然听到一阵吴侬软语,寻声看去,呀,原来是一对白发翁媪——读。

师:就是这样一对白发夫妇,亲热的坐在一起,喝着酒,聊着家常,多么悠闲、多么自在啊,多么恩爱的老夫妻呀---读

师:外面兵茺马乱,他们却能在这世外桃园过着平静的生活,么幸福的一对老夫妻呀!---读

师: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生:(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这里的“醉”字仅仅是指醉酒吗?到底是谁醉了?

生:翁媪醉了,他们被美好的生活陶醉了。

师: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他们又如何不醉?

生:作者。(是呀!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看着这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的翁媪,又如何能不醉呢?)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谁在陶醉?

生:自己。

教师:读着辛弃疾的诗,我们眼前也仿佛看见了那美丽的景色,看见了那相互逗趣的老两口。

师:谁来读?读出这种沉醉的感觉?谁再来沉醉一回。好的,还有谁来读?

师:让我们大家都来醉一会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温馨的村居。和谐的村居。无忧无虑的村居。充满亲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温情的村居。令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诗意的村居。清新秀丽的村居。和睦的村居

学生练笔: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清新秀丽的村居,这对让人羡慕的老俩口写一写!(交流,个别学生读)播放音乐《最浪漫的事》

看着这一切,诗人不由的走进茅屋,问到:

师:老人家,您老高寿呀?(回答)那您一定儿孙滿堂了吧?(引导说出只有三个儿子)

师:那您的儿子在哪呀?一定功成名就了吧?

(引导学生三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老实的乡下人认为只要健康,平安就是幸福)

师:您两老可真幸福呀!儿子这么勤劳,这么孝顺。您们真可以享清福了!你小儿子哪去了?

三个儿子你最喜欢哪个呀?为什么?

(引导说出小儿的调皮,天真可爱)

师:“卧”什么意思?

生:趴的意思。

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

生:溪头趴剥莲蓬。

师: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趴”没有“卧”好,不生动。

师:还可以用哪个字?

生:躺、睡。

师: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

你感受到了什么?(那种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天真活泼,)

师:这三个儿子当中,你最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们认为作者又最喜欢谁呢?

师:不知不觉,大家已走进村居,真是“人在画中游”!同学们,作者看到这样乡村美景,看到如此和睦的一家人,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这家人可真令人羡慕!

生:看到翁媪他可能想:自己晚年的时候能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师::酒不醉人人自醉。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作者,他会怎么想?

生:要是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好啊。

生:要是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多好啊。

生:平安。

师:征战沙场,诗人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没有战争。

生:国泰民安。

师:是呀!作者是多么向往这种老人能享受天伦之乐,儿女勤劳尽孝,小孩调皮无忧无虑的平静生活呀!多么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呀。 “醉在村居”,这不仅是作者也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四、指导背诵

师:这么好的词想不想记住?

生:想。

师: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练习背诵吧。 (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五、用心书写,表现作品美。

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喜欢将诗词作品作为书写内容,在语言文字美,诗词意境美基础上增添一份书法美,今天,让我们也来当书法家,从我们的字里行间给作品锦上添花。  下发钢笔字专用书签,生书写作品。

板书

清平乐村居

茅      青

醉            锄                     向往平静

织                     国泰民安      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村居》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138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