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灿烂的宋元文化七年级历史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一

【课程导入】

图1展示的是你所熟悉的故事,图中救人的孩子日后成为图2这位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叫什么名字?他最杰出的史学贡献是什么?皇帝为他主持编写的史书题了书名。你知道是什么吗?

图1

图2

“唐诗宋词”的说法由来已久。这是因为,诗和词分别代表了唐代和宋代的最高文学成就。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对唐诗有所了解。那么,宋代又有哪些词人?他们的代表作各是什么呢?

读读下面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众多的画家和书法家。谁的画被称为“宋画第一”?谁的画又被称为“神品”?被称为“宋四家”的书法家又是哪些人?

赵孟《秋郊饮马图》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是一个史学十分发达的国家。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史学家吗?我们经常说的“二十四史”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史书呢?

2.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曾指出修史以直书实录为贵,可以说直书实录乃中国古代优秀的史学传统之一。你知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这两句话吗?请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了解这两句话背后的故事。

3.宋代有哪些著名词人?他们的作品各有什么风格?请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比较他们作品风格的差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面这几句词的作者是谁?词牌名是什么?(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a.辛弃疾       b.苏轼        c.李清照       d.岳飞

e.《念奴娇》    f.《满江红》    g.《蝶恋花》

2.下列人物中,属于宋代的画家有(      )

①郭熙 ②赵孟 ③李公麟    ④黄公望    ⑤张择端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二、读图题

写出下列书法作品的作者及其朝代。

(1)

(2)

(3)

(4)

【资料:】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约三百多万字,所记年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XX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为了克服旧史繁乱芜杂的弊端,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一书时,“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在编写过程中,司马光并不着重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春秋》义法”,而是力求符合历史事实,言必有据。由于该书是为了“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所以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一书,语言简洁,叙事生动,被宋神宗称为“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它的编成,标志着我国历史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中国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画科:以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人物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山水画;以鸟兽草木为主要描绘对象的花鸟画;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创作题材的界画。

中国画最重要的特色是,画家常常以诗、以印、以书法入画,绘画、诗文、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紧密结合,故有“书画同源”一说。与“西洋画”相比,国画常用的是散点透视法,不是从固定的点上来观察对象,而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在不断的运动中来描绘事物,取景布局视野广阔。中国画特别强调传神写意,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艺术的传神写意,并不是丢掉真实,而是追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更高更完美的艺术真实。

中国画中的人物画成熟于我国汉代;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出现较晚,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独立的山水画创作和画论;花鸟画崛起于五代时期,水墨画也同时盛行。在画风上,元代渐趋写意,明清和近代继续发展,侧重于达意畅神。

【思维拓展】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你知道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断代史、通史之间的区别吗?请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二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二

【学习目标】

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的有关史实。

2、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知识梳理】

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与

三大发明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印刷业、航海业和军事上。

一、                  的发明

1、朝代:                           2、发明者:

3、地位: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4、影响:

二、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一) 指南针  (        时期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1、 出现:         时,制成了           ,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2、 传播:       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 影响:为后来                            创造了条件

(二) 火药的使用   ( 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1、       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2、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3、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            、             ,加上            ,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                                      。

三、 沈括和郭守敬

1、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石油”这个名称,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同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也在这一本书记载下来。沈括还创制“十二气历”。

2、元朝时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他还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学习自测】

1、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  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3、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出现和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是辅助作用  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5、小赵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一句

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

b.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c.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

d.唐朝时,有人使用火药武器同阿拉伯人交战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三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以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古人创造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学、绘画、史学成就,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确立向古人学习的态度。

【重点难点】四大发明、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自学指导】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的发明,

和         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北宋的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

年。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       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         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          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          、         、         等。

4、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               、             、

和              。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生活在       的司马光,编写的《               》,是一部        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        顺序,叙述了从        到         的历史,将近三百卷。

四、宋词和元曲:

1、宋词的发展:兴起于      ,繁盛于      ,是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

2、杰出词人及其成就:

姓名 生活时代 代表作 作品风格

苏轼

(苏东坡)

李清照  《声声慢》、

《漱玉词》

辛弃疾

3、元曲由       和        组成。元朝剧作家中,最著名的           ,他的代表作是悲剧《            》。

五、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        画出现并日益增多,这是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

2、北宋张择端的《               》,描绘了北宋      的繁荣,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3、元代著名的画家是           ,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        ”。

4、宋元时期的书法盛行           。“宋四家”是指         、          、          、        。元朝著名的书法家是            。

精讲透析

掌握四大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区别司马迁的《史记》

诗词鉴赏

【思维拓展】

你最喜欢哪位词人?你能写出他(她)的一首词吗?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学习心得】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四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XX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并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结合地图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2、指南针的应用(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示《司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火药的应用(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二、史学成就《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三、宋词出示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派别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    婉约派    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 四、元曲(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学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五、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讲述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时,可指出风俗画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清明上河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六、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七、小结(略)八、作业:课后作业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五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明确目标

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概况: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传播。

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学习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四大 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前置自学

1、活字印刷术是         的          发明的,比欧洲早约           年。

2、        时期,我国人民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      时,广泛应用,并由        传入欧洲,为以后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即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明的。在           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火药开始用于军 事上,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主要武器有       、      、        ,13、14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         和           。

三、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并说明各意义。

2.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的过程。

指南针:北宋:

南宋:

火药(火药武器):唐朝中期:

唐朝末年:

宋元时期:

13、14世纪:

五、达标拓展

(一)单项选择

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其活字版用的是(    )

a.铅活字  b.木活字  c.陶活字  d.铜活字

2.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    )

a.1XX年   b.2XX年   c.3XX年   d.4XX年

3.下列关于活字印刷术错误的是(    )

a. 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于中国      b.活字印刷术是由毕升发明的

c.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的发明早   d.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

4.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出现于北宋的有(   )   ①活字印刷术 ②造纸术 ③指南针  ④火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5.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  a.罗盘针  b.司南          c.指南针         d.磁针

6.指南针发明于(    )           a.战国       b.汉朝  c.北宋       d.南宋

7.把我国发明指南针传播到欧洲的是(    )

a .日本的遣唐使   b.意大利的传教士  c.阿拉伯人   d.欧洲航海家

8.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    )    a.三国  b.隋唐   c.唐朝末年       d.宋元时期

9.在我国历史上火药在军事上开始广泛使用是在(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元朝

10.指南针广泛应用航海并向外传播是在(  )   a.战国     b. 北宋    c. 南宋   d.元朝

(二)读图题:(1)右图物品的名称是什么?

(2)出现于什 么时期?

(3)当时的火药武器还有那些?

(三)材料题:1.“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请回答:

(1)材料中的“指南针”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

(2)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3)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2.“火 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 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中国的四大发明除了材料中提及的以外,还有什么?

(2)四大发明发明于北宋的有哪几项?

(3)联系材料,说说火药、印刷术传导欧洲后,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六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课程目标: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宋词、史学、绘画、书法)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体例的比较,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更新的能力。

②注重探究式学习培养对历史的理解 力。

③采用列表格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④举行古代名诗、词比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学艺术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词和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难点:本课头绪多,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课前准备:收集历史典故,著名词人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宋元时期我国科技达到了最高水平,同一时期我国古代文学也呈现空前繁荣局面。(或多媒体《清明上河图》导入)

正文部分

一、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师:中国古代史学著作很多,请大家说说看你能说出几部?(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用幻灯打出《资治通鉴》,接着提问:这部书的作者是谁?你知道书名的来历吗?

生:司马光。因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故名。

师:请两名同学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刚才 两位同学表演非常精彩,同学们,你知道《资治通鉴》这部书的体例吗?它和《史记》有何不同呢?

生:先分组讨论后回答 (略)。

多媒体显示表格(对纪传体和编年体进行比较)

师:北宋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孱弱的王朝,为什么出现了《资治通鉴》这样一部通史巨著?

生:可直抒已见,从多角度回答问题

师:从根本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归纳。根本原因是宋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冲突中处于劣势,加上阶级矛盾尖锐,使北宋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他们把目标转向历史总结,以为当世统治者的借鉴。客观原因是书院制度完备学习风气活跃,北宋文化普及较高,为《资》的编写提供大量人才,同时印刷术进步,使书籍 得以大量印刷。加上司马光等人严谨治学精神。

动脑筋:思考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经济又省力?

二、宋词的杰出词人

师: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唐中期以后,音乐发展较快,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因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它在唐出现,到宋时达到顶峰。(主要原因是在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这一时期主要词人有哪些?

生: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用幻灯打出三人头像,介绍他们生平)

(用多媒体讲述三人作品及特点)多媒体显示苏、李、辛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  赤壁怀古》、《如梦令》及《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要求同学跟着大声朗读,并体会他们的风格特征。得出苏、辛词豪迈奔放(豪放派),李词特点风格委婉(婉约派)。

要求学生制表归纳三人主要作品及风格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师:我国绘画有悠久的历史。从东晋的顾恺之到唐代的吴道子,风格各异,到宋元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表现大众生活的风俗画,它的代表作就是《清明上河图》。指导学生看书。

幻灯:展示《清》图,向同学介绍该图的主要内容(可参考本单元活动课)

教师作总结:画卷表现了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发展状况,该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

师: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家,你能列举几个吗?

生:(略)

师:书法在宋元时期成为文人的一种爱好,涌现出很多的书法家,被称为“宋四家”的是谁?

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师:元朝的赵孟頫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幻灯:展示书法家的作品,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增强艺术鉴赏力。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从东汉至宋元时期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字帖、拓片)

总结:宋元时期不仅科技领先,而且文化灿烂。我们祖先为我们奉献了一份丰厚的文化大餐,面对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努力。

评价策略

个人档案法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七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程目标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⑵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

⑶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⑵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前准备

⑴师生收集、查阅、整理、宋元时期科技信息。

⑵制作powepoint课件。

⑶准备印章一枚。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是什么?(学生答略)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正文部分:

一、 活字印刷的发明和传播

师:四大文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问题解决了,大家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本是怎么印刷的吗?(学生思考)

生:(扫描、静电复印、胶印、油印)

师:这是现代印刷手段,那么一千多年前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传播文化呢?(学生思考)

生:手抄。

师:对,那么手抄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并作答)

归纳:费时、效率低、易抄错漏抄。随着文化不断发展,抄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这为印刷发明提供了客观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印章,沾上墨,在纸上印出汉字。

师:印章和石刻长期使用又给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启示。雕版印刷应运而生。(有条件地方可播放录像)提问: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学生思考)

生:唐朝《金刚经》。

师:雕版印刷比手抄方便许多,一次可印几百上千本。但大家知道它有什么缺点吗?(学生思考并作答)

生:费时费工,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

师:对,如宋太祖时刻印《大藏经》,花了XX年,雕版达13万块,因此,印刷术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北宋时平民毕升在世界上首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出示毕升画像)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体会发明创造性的艰辛。然后提问:活字印刷有哪几道工序?和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创新”表现在哪里?

生: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创新”表现在突出两个变:⑴变死字为活字,⑵变死版式为活版。

师:活字印刷是印刷品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提高了印刷效率,,但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未能大力推广。直到元朝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才大力推广。

师:结合地图讲述活字印刷传播情况,十四世纪传入朝鲜、日本。十五世纪传入欧洲,这里突出1456年用活字印成第一部活字印本《圣经》比中国晚了四百年,关于意义可联系世界史进行讲述。然后师生一起总结活字印刷发展经历:手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活字—铜、铅、锡活字。

二、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

师:说到指南针,先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修阿房宫时,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人们除了知道磁石吸铁,还知道磁石能够指示方向。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然后教师可提出如下思考题:⑴司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样原理制成的?⑵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为什么会在北宋很快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有何作用?(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共同完成上述问题。第一个问题由学生答,第二问在学生答后教师进行归纳。)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航海业迫切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于是指南针应用于海上。北宋时还只是“阴晦则观指南针”。到了南宋,则是“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可见,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

指南针被人们赞誉为“水上之友”,它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

三、 火药的应用和传播

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

生:道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的,它用来制造鞭炮、弹药、开山、采矿。

师: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导学生看图突火枪(说明它的原理),指出突火枪是古代的一种用火药发射弹药的竹管射击器,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火枪、火炮的鼻祖。

活动与探究:金元时期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学生答后教师归纳,略)

师:火药是怎样向世界传播的?

生:13—14世纪随成吉思汗西征传入阿拉伯国家,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师:思考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贡献?

(建议:和学生共同探讨四大文明对人类贡献后,打出英国科学家培根的精辟论述,以激起民族自豪感,再联系当前实际,阐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师:  大家知道活字印刷是怎能样流传下来的吗?(如学生不知,教师告诉学生:活字被沈括的侄子辈所得,引起沈括的注意并记录下来。)

四 、沈括和郭守敬

师:指导学生看书,同时注意归纳他们的主要成就。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补充)最后

思考 :宋元时期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继续发展;第二,宋元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小结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已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高峰。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先民以罕见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迹,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评价策略

个人档案法  自我评价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灿烂的宋元文化七年级历史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13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