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一些练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掌握好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16 ()×5<41 6×()<338×()<65

23>()×73×()<19()×4<275×()<23

7×()<37()×9<426×8>5×()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列竖式计算

65÷7= 25÷5= 52÷6=

3、填上合适的数。

△÷8=□……☆☆最大是()

△÷☆=□……3☆最小是()

□÷4=6……△□最大是()

4.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完成,集体交流。)

(1)35个车轮最多能装几辆小轿车?

(2)19包牛奶,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包?还剩几包?

(3)46个同学要乘车去观光,每辆车限乘5个,需要几辆车?

(4)一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这个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5)果园现在有55箱水果,每辆运输车最多能装8箱水果,

(提问题并解答)

(6)同学们排队做缆车上山,每辆缆车有4个座位,小红站在第5位,应坐第几辆缆车?小明站在第25位,应坐第几缆车?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通过朗读,初步认识成语,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记住8条成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个生字,会写10个字;通过朗读,初步认识成语,大致了解常用成语的意思;通过朗读记住8条成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一、激趣引入

孩子们,你们好!我们曾经学过《有趣的成语》还记得吗?

其实呀在我们汉语言中成语是相当多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今天我们又来学习成语,这些成语,同学们会更喜欢的,因为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来齐读课题:有故事的成语。

二、初读课文

1、让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些有故事的成语!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就拼一拼它头上的音节,老师相信你们能读准每一个字音,把每一个成语读正确。开始吧!

2、孩子们,这些就是成语娃娃家的汉字宝宝,也是大家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出示生字)请自己小声拼读两遍。刚才大家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请孩子们大声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3、在这些字宝宝中,有哪些字宝宝的名字容易叫错,你能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吗?

4、孩子们刚才读得非常棒,下面我要瞧瞧谁在读的过程当中最细心,是不是把成语娃娃家的汉字宝宝都认识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拼音小帽找主人。

5、孩子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认识了生字宝宝,那请你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拼音的小主人的?

6、孩子们的这些方法都很不错,相信大家已经认识了成语娃娃家的字宝宝了。接下来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再来玩一个游戏,它的名字呀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八个成语娃娃中的其中一个,名字就叫愚公移山。怎么玩呢?先请大家听一听这个故事。

孩子们这儿有一座由字宝宝和成语娃娃组成的一座大山,如果你叫对了它的名字它就会消失,相当于我们搬掉了山的一部分,如果你们全认完了,那这座大山也被你们铲平了。

三、精读课文,领会感悟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成语。边读边想,你听到过或看到过哪些成语,待会请你给大家讲一讲。

2、老师发现孩子们和汉字宝宝交上朋友后读得更准确、更流利了。那这几个成语中,你知道哪一个呢?请你当一当故事大王给咱们讲一讲。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老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

如果学生不知道就由老师先讲故事,再出示生字进行学习。

3、孩子们,现在今天的八个成语故事我们都讲完了,来看着课文,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如果你能把它给背下来当然更好了。

四、课堂练习

孩子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成语里的故事,了解了成语的意思,如果能在生活中练习使用这些成语的话那就更棒了。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采蜜园看看,小蜜蜂应该飞到哪朵花上采蜜?

五、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八条有故事的成语。这些成语故事有的是神话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还有的是流传下来的民间成语故事,我们从这些故事中都能受到一些启发。当然有故事的成语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这方面的书,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呢?

2、言有什么特点?

3、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丢羊的?

2、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3、学多音字:圈

4、丢了之后,谁知道这个情况?(街坊、养羊人)他们分别表现得如何?

街坊劝说养羊人

1、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的劝说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

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

1、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2、学肯定式的反问名。

3、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4、养羊人的不听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

5、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朗读。

6、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7、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

(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6)、能否从“后悔、接受、再也”这几个词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体会寓意。

1、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想: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3、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4、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