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精选3篇】

发布时间: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 “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 真挚友情。

4、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的思路是“集中识字——厘清脉络——聚焦对话—— 改写对话。”本设计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厘清文脉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练说故事; 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变化。提供学习单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转换角度想象人物对话。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 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过程

一、 交流旅行经历,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 方旅行?

2、 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后写捺。

3、 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 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2、 学生自读后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字词。

(1)交流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2)交流易错音: “咱们”的“咱”是平舌音,“牙齿”的“齿”是翘舌音,“细嚼慢咽”的“咽”是第四声。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 “嚼”和“咽”的意思,进而理解什么是“细嚼慢咽”。

(3)交流难懂的词语:“作声”是什么意思? “蹭来蹭去”是怎么样的?

① 指名学生读一读“作声”所在的句子。

② 引导学生想象捉迷藏的场景,从而理解“作声”就是发出声音的意思。

③ 指名学生做一做“蹭”的动作,让学生观察怎样的动作才是“蹭”。

3、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边听一边想一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 交流汇报:( )和( )在草堆里( ),红头不小心( )。在( )的帮助下,( )从牛肚子里( )。

5、 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预设:惊心动魄、可怕、有惊无险

三、默读课文,了解旅行路线

1、 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圈出关键词后,小组合作填空。

(牛嘴)→( )→( )→( )→(牛嘴)

(1)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2)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3)请学生根据路线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设计意图:

小组学习,师生合作画出路线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红头旅行路线的理解。通过在文中找句子,结合“科学小贴士”,帮助学生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

3、 提问:红头为什么能从第二个胃回到牛嘴?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交流。

(2)相机出示“科学小贴士”,引导学生理解“反刍”。

科学小贴士:

牛吃草时,先不细嚼,把草吞进肚子里,等休息时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

(3)小结:像这样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童话中去,多有意思呀!这类童话被称为“科学童话”。

四、指导书写

1、 出示“旅、咱”等13个字,引导学生把字按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分成两组。

2、 引导:你觉得哪些字最容易写错,哪些笔画需要注意?

3、 指名交流易错字及注意点。

4、 范写易错字。比如:“救”中的“攵”不要写成“夂”;“命” 右下部分是“卩”;“算”中间是两横,不是一横。

5、 学生自主书写,课后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17个词语。

教学重点: 篇二

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篇三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学会真心帮助朋友,同时从小培养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了解故事起因

1、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梳理、补充,重点引导他们说清楚故事人物的关系以及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等。

2、质疑:故事中的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呢?(不小心被牛吃进了肚子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1-7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起因,适时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行描述(红头和青头在玩捉迷藏游戏,红头藏在草堆里,不小心被牛连同草一起吞进了嘴里)。

3、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注意想象两只小蟋蟀玩游戏的有趣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由对故事内容的感知顺势切入到对故事起因的了解,既凸显了教学安排的详略,为本节课的精读“旅行”经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故事情境。

三、精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认真朗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看看红头都经历了怎样的“旅行”过程,试着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简要说说它的“旅行”路线。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介绍感受红头先后待过的地点,同时归纳板书:嘴巴——胃部——嘴巴。

3、引导学生再次认真研读第8-18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红头表现的句子,想一想自己体会到了它怎样的心情变化过程。

(1)学生交流对红头心情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找出红头说的话,抓住第1、2句话(重点抓住两个省略号)体会“拼命求救”的强烈欲望,抓住第3、4句话以及“哭起来”“悲哀地说”体会其“害怕、绝望”的心情,抓住第5句话以及“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体会它虽然失去了挣扎的力气但却开始变得顽强、勇敢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红头,再次准确体会它的情感变化过程。

(2)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红头说的话,注意读出它当时的心情。

4、过渡:当红头遇到危险时,作为好朋友的青头又是怎样做的呢?孩子们,再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结合相关句子说说青头的具体做法。

生:青头首先是努力地想办法来营救红头(师板书:救助)。

师:青头都是如何救助红头的呢?

生:它蹦到牛身上,想把红头从牛嘴里救出来。

课件重点出示第11、13、17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摔到、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大声喊、又跳到、爬到、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等词句体会青头为了救助好朋友所表现出来的奋不顾身的精神。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段落,边读边注意通过强调词语朗读重音的方式体会青头不顾自身安全想法救助朋友的精神。

师:为什么红头一开始感到害怕、绝望,但后来却变得勇敢起来了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青头对它的鼓励(板书:鼓励)。

师:青头是如何鼓励红头的?

生:青头对红头说牛的吃草特点,其实是为了告诉红头不要绝望,因为它可以借助牛吃草的特点逃生。

师:你不仅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一下子就说出了青头介绍牛吃草特点的用意了。

课件出示课文第16自然段,再次感受青头对红头讲的话的重要意义。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19、20自然段,看看自己又从中体会到了两位好朋友怎样的心情。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各自的语言描写体会红头死里逃生后的高兴、激动以及青头为朋友终于脱险了而感到高兴,以及对红头的安慰(板书:安慰)。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注意读出两个故事人物的不同语气。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抓住了“旅行”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研读,并随着故事人物经历了情感的变化,感受到了故事的惊险有趣,更为感悟故事主旨奠定了基础。

三、感悟主旨,拓展延伸

1、过渡:红头终于脱险了,我们也为这对好朋友松了一口气。孩子们,你们觉得红头成功脱险,青头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帮助红头分析、寻找办法,并奋不顾身地进行救助……)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简单评价青头,同时根据他们的评价归纳板书:遇事冷静、团结互助。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都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1)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既可以从“友情”的角度谈感悟,也可以从“战胜困难”的角度去理解。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回归到课文中,感受两个好朋友的深厚友情及它们面对困难时的具体表现。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面对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感受故事中青头的美好品质。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人物评价、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从故事内容的感知上升到对故事人物以及故事所蕴含的主旨的体悟,实现了价值观的提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跟随着小蟋蟀红头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觉得是不是非常刺激、有趣?回家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哟,比一比,看谁讲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红头青头

(嘴巴——胃部——嘴巴)(救助、鼓励、安慰)

(遇事冷静、团结互助)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1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