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经验,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例,掌握基本算法。理解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

2、提高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运算及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数乘整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小数计算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一、复习导入,新知铺垫

1、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整数的计算方法,老师这里有一道题,“4.6×8”你们能算出来吗?快拿起课堂练习本算一算。

2、师: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把4.6扩大10倍得46,积也就扩大了10倍。46×8=368,积368缩小10倍变回原来的积368÷10=36.8。

3、师:我们通过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成功解决了小数×整数的问题。那小数×小数呢?你们会计算吗?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小数×小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深入新知

1、师:接下来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列出三道算式,等会我们挑选一组同学的算式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在列算式时要注意小数不宜过长,不然不方便计算。

预设:2.4×0.8(一位×一位)、1.92×0.9(两位×一位)、0.45×0.6(两个小数都不大于1)

2、师:这三道题你们会计算吗?拿起练习本,尝试独立计算。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

3、学生独立活动,指名扮演

3、师:这三个不同的算式都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先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因数扩大,积也就扩大了相应倍数。要求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出来的积缩小相应倍数。

4、师:那看来小数×小数的计算难不倒同学们。先按照积的变化规律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再将得到的积缩小相应倍数得到原来的积。

5、师: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预设: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小数×小数;不同点在于第一道算式是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是两位小数×一位小数。

6、师:仔细观察因数和积的小数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个竖式中,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是2位小数;后面2个竖式中,两个因数中一共都有3位小数,而它们的积都是3位小数。我发现在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总和。

10、师: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将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算出积,然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三、聚焦问题,突破难点

1、探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点小数点。

(1)出示例4:0.56×0.04

师:这道题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3)师: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预设:0.56是两位小数,0.04也是两位小数,那积应该是四位小数,可是现在乘得的积224是一个三位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点小数点。

(4)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可以借助之前学过的知识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利用之前学过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用0来补足小数位数,再点上小数点。

2、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出示:“做一做”第2题完成版本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都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将每组题的计算结果和第一个因数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总结规律

预设:通过观察,第一组乘法算式中,第一个因数2.4不变,第二个因数都>1,乘得的积都>2.4;第二组乘法算式中,第一个因数1.2不变,第二个因数都<1,乘得的积都<1.2。我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这个数不能是0。

四、梳理反思,内化提升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怎么样的收获?

2、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并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将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算出积,然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还知道了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我们通过自主探索,将小数×小数转化为整数×整数进行思考。再一次成功借助旧知识帮忙解决了新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3.8+1.2 2.54 1.58

1.50.3 0.64+0.16 7.6+0.24

5-1.8 1.2580 3.64

6.3+2.45+3.7 3.56-1.57-0.43

0.87125 (2.5+0.9)4

(1.5+0.25)4 0.64+1.44

(二)口答,在□里填上适当的数.(说出依据)

1.3.18□=1.2□

2.(2.5+3.5)□=□□○□4

3.□+4.3=□+0.86

4.(2.51.2)□=1.2(□□)

5.7.6-2.8-□=□-(□+3.2)

(三)小结引入

我们运用一些运算定律或者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

1.82.58+1.81.42

1.观察算式特点

2.学生试做

方法一:1.82.58+1.81.42 方法二:1.82.58+1.81.42

=1.8(2.58+1.42) =4.644+2.556

=1.84 =7.2

=7.2

3.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第一种方法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第二种方法只是根据一般的运算顺序)

4.练习

1.82.58+1.81.42+0.5

=1.8(2.58+1.42)+0.5 (乘法分配律)

=1.84+0.5

=7.2+0.5

=7.7

5.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对简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1.561.7+0.441.7-0.7

11.72-7.85-(1.26+0.46)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0.64+7.652.4+11.76

12.9〔14.66-(1.3+8.2)〕

9.83(3.8-2.3)+1.56.17

6.752-〔4.7(0.54-0.38)+2.8〕

15.4〔8(6.34-4.59)〕

(三)思考题:填同一个数

□-□+□+(□□□-□)=10

四、课堂小结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目简便计算,但是应该随时注意是不是有的步骤可以简算,能简算的,尽量使计算简便,不能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10.64+7.652.4+11.76

2.12.75[14.6-(1.3+8.2)]

3.9.831.5+6.171.5

4.15.4[8(6.34-4.59)]

(二)新兴煤矿七月份产煤4.85万吨,八月份产煤5万吨,九月份产煤5.65万吨.平均每月产煤多少万吨?

新编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呢?出示(1.50.362.3752)

(3)完成表格:

┌————┬——┬——┬——┤

│被除数│15│150││

├————┼——┼——┼——┤

│除数│5│50│500│

├————┼——┼——┼——┤

│商│││3│

└————┴——┴——┴——┘

根据表格,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想一想,除数是小数,能不能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二、新授:

1、出示例4、读题、审题、列式

56.28÷0.67

这道算式与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能直接计算吗?能不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方法a把米转化成厘米计算。

方法b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注:小数点和0要同时划去)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a他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种方法更为实用?为什么?

0.6756.28

都扩大100倍利用左边的辅助竖式边提问边板书

讲清除除数转化成整数的过程。

675628

3、师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计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P20、做一做(1),先说出下面各题中的除数和被除数需同时扩大多少倍,该如何移动小数点?然后再计算。

5、自学例5

思考:a除数是0.725变成整数,小数点必须向右移动几位?

b要使商不变,被除数10.44应怎样?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这么办?

(生讲,师板书完成例5)

6、引导学生概括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移动几位,()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然后按照()进行计算。(生齐读)7、完成P20、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五1至4。

附:板书(略)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1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

72 5679 518 90 1111 20373

2、58 115 207 210 45 1008

有因数3的数:( )

有因数2和3的数:( )

有因数3和5的数:( )

有因数2、3和5的数:( )

让学生说说怎么找的。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1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