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3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时的情景。诗句的意思是:春夜,睡得香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夜里我听到的风声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作者先写早晨的所感所闻,再回想昨夜的风雨落花,表达出他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说说自己的感觉。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和配乐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的“声、知、少”都是翘舌音,要注意读准。鼓励学生用熟字或生活积累自己设法记忆字形。如,用“小”记“少”,用窗外的雨点形象记住“雨”。

要提醒学生注意易混淆之处:“声”上面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笔是撇,不是竖弯钩;“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夜”的第四笔是竖,不是竖提。

2、写字教学

有的字重点笔画正好写在竖中线上,在指导学生观察范字时,可提醒学生抓住这些笔画,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夜:夜夜夜夜夜。

雨:雨雨雨雨雨。

声:声声声声声。

(三)朗读指导

这首诗语言、意境皆美,必须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可以通过教师朗读或录音朗读进行示范,再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早晨醒来听到鸟叫、想到花开的心情来读,语速稍慢,“晓、鸟、少”的字音适当延长,读出古诗的节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复习巩固生字的练习,可放在教过生字后进行。让学生先把每个生字读一读,数一数笔画,再把笔画数相同的字写在一起。第四题填空,应在熟读背诵和书写生字以后进行。

(五)扩展活动

咏春的诗不少,学完本课的《春晓》后,可在《学习园地》中介绍一些描写春色的诗句,注上拼音,让学生读读背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采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阅读、体味

1、简介作者孟浩然。

2、根据诗意编故事讲述。

大意是孟浩然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着,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觉天亮了。起床后,边听边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雨声,走到窗前,边看边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名诗《春晓》。

3、范读课文。

4、猜猜看:课题中“晓”指的是什么时间?

5、读古诗,学字词。

6、背诵古诗,完成练习。

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课文共有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写风吹过树叶,树叶会发出沙沙声;第二节写风吹过树枝,树枝会点头。课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风的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没、过”等十个生字,会写“也、走、风、在”四个字。认识“横折弯钩”基本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风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本课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见过风吗?知道风在哪儿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风的诗歌。

(板书课题,读题目。)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风吹过树叶,树叶沙沙声;风吹过树枝,树枝弯着腰,点着头。

师:你看到了风吗?你看到的风是怎样的?告诉学生本文是一首诗歌,诗歌是分节的,每节之间要空开一行。

2.自由读几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把生字多读几次。

3.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检查自己读课文是否准确。

4.小组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音。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小朋友当小老师,认真听,发现读得不准确的地方,以“请你跟我读”的形式帮助纠正读音。

三、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想,读了这一节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读,自由感悟。

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汇报选择读了哪一节,读懂了什么。

(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跟同学们讨论?把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3.朗读感悟。

(1)指导读第一节。

①出示第一节课文,谁有信心把课文读好?指名读,有感情朗读。

②你知道风在哪里?诗中哪句话已经说明?指名读。

③你觉得哪句话最有趣?说说有趣在什么地方。

④请小朋友自由配上动作读第一节。

(2)指导朗读第二节。

①让学生朗读第二节,并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老师播放风吹在树枝上,树枝不停地摆动、点头的课件,加深理解。)

②哪个地方写得最有趣?说一说,读一读。

③通过找朋友一起读、比赛读等形式引导反复朗读。

④让学生配上动作,自由朗读。

4.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配上动作,把课文背诵下来。会背诵了,把课后第一题的小树涂上颜色。

四、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先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认)差异网●www.chayi5.com(读。

2.请小组的同学在一起用自己的方法认读,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共同给生字组好词。

3.指导书写。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的笔画——横折弯钩,让学生一边读一边书写,然后老师在带田字格的黑板上示范书写“也、走、风、在”四个字,学生认真观察,掌握方法后,在书本上写。(完成课后第三题描描写写。)

五、说说画画,完成作业

1.观察课本上的图画,创设说话情境:风吹在树叶上,树叶会不停地摆动,“沙沙沙”地响;风吹在树枝上,树枝不停地点头;那风吹在小草身上、小花身上,又会怎样呢?(让学生发言,并理解风是通过事物表现出来的。)小朋友,你还知道风在哪儿?

2.让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风用画表现出来,看谁画得像。

3.再次自由读课文,再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花篮上。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读10个词语,能展开合理想像,学会模仿编诗,学会自编动作。

2、过程与方法:运用听读识记方法,采用以图导义的手段,培养孩子们倾听习惯,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促发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孩子从“小家”到“大家”的感悟、体认,联系生活经历,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渗透爱动物,爱自然,爱祖国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几个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师简要说明。

师:你们觉得这些房子怎么样?

生:这些房子很漂亮。生:这些房子都不一样。生:这些房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进去瞧一瞧。

(学生很少看到这么美的'房子,忍不住发出赞叹,教师有意创造一个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艺术美的雏形)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领略了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那你们知道吗?不仅我们人有不同的家,白云、小鸟、鱼儿也分别有不同的家,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

生:白云的家在蓝天上。生:小鱼的家在河里。生:小鱼的家在大海里。生:小鸟的家在森林里。生:小鸟的家在树上。生:燕子的家在屋檐底下。

(二)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看看书本是怎么写的?首先,我们来听听录音。

1、配乐听朗读

师:请同学们闭眼边听边想像: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鸟儿在林间唱歌。生:我好像看到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生:我好像看到种子在发芽……

(通过配乐听朗读,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放飞思绪的自由空间,在轻柔、愉悦的曲调感染下,学生们真切地“听到了”、“好像看到了”,有了强烈倾诉的欲望。)

2、游戏

师:这是什么?(一个个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生(集体回答)

师(出示这四个词语)引读,强调轻声读法“鱼儿”。

师:这些小家伙很贪玩,太阳下山了,它们却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们能帮帮它们吗?(出示背景图,让学生贴画)

师:谁能看着这张图画说说这(师分别指着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谁的家?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生:树林是小鸟的家。生:小河是鱼儿的家。

生:泥土是种子的家。

师:说得真好,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叫“祖国”(出示“祖国”一词卡片)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而你们是祖国的花朵。

师:把你们说的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你们看(贴出课文内容)

(通过运用直观、形象、趣味的贴图游戏,既激发了孩子的思维情绪,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达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

3、朗读学文

①听师范读;②跟师习读;③小老师带读;④同桌互读;⑤齐读;⑥找自己喜爱的诗句读。

(朗读的形式,层次化,多样化,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既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搭建展示的平台,又促发孩子在活泼、自由的空间里尽情舒展,在引导、激励、唤醒中展示自我。在学生的正音校句中体验“语感”,在教师的再创重读机会中体验成功的自信与快乐。)

(三)拓展延伸

师: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2)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老虎、狮子、杜鹃、老鹰、树、草、花……)

(3)小河除了是鱼儿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小虾、鲤鱼、小蝌蚪、青蛙、荷花、水……)

(4)泥土除了是种子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花生、地瓜、白菜、蚯蚓、小草、萝卜、小树……)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说说别的。

生:书包是书本的家。生:文具盒是铅笔的家。生:学校是学生的家。生:衣柜是衣服的家。生:大海是轮船的家……

(立足于“用教材”的课改理念上,大胆地拓展教材进行构思创新。充分体现从教师的创意中激发孩子的思维创新,让知识从学习、积累到创新、运用。整个应答过程活跃而思绪万千。)

四、放飞思绪

1、表演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是小小的舞蹈家,请你们为这首诗编一段舞蹈好吗?(学生自编舞蹈动作,教师适时指导,然后请编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并鼓励他们)

(既让学生当舞蹈家,又让学生当小诗人,完全把学生看成一个有思想有才能的主体。既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当小诗人

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回小诗人?(有)那好,把你们所说的句子编成一首小诗。(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整理)

蓝天是太阳的家。 书包是书本的家。

树林是老虎的家。 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小河是青蛙的家。 教室是桌椅的家。

泥土是小草的家。 校园是师生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是祖国的绿苗,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五、布置作业

1、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许多小动物和植物的家,你们回去把它画出来,然后我们一起评出几个小画家,好吗?

2、请大家回家以后,把这篇诗歌读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1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