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6篇《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篇一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爬的玩具。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如何种使玩具爬起来。

教具学具

旧挂历纸、包装纸、彩笔、剪刀、胶、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出示会爬的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2、新授:

师:我们的小玩具会爬,可是它为什么会爬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爬起来么?示范说明集中会爬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爬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爬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爬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爬的玩具。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具文化及家具造型的基本结构,尝试通过设计制作,体验纸盒变家具的全过程。

2、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设计与应用之间紧密联系的设计理念。

3、利用传统文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要重视合作学习等。

教学重点:

学习依据纸盒特点将其变成家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材料特点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师吟诵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二)、生活中各种废旧的纸盒,其实都有它们的潜在利用价值,正等待你的发现和创造。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一)、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对家具的认识并简单汇报。

(二)、师吟诵《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欣赏书中学生作品,小组讨论:这些家具的各部分都是由什么形组成的?它们是使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做出来的?

(四)、师总结设计方法:1、减法:剪掉纸盒一部分,其余部分作为家具的造型。2、加法:往纸盒上添加纸张或组合几个纸盒变成一个家具的方法。3、补充的设计方法:不加也不减,只运用剪、折,就可以将纸盒设计成家具。

(五)、师引领学生吟诵《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六)、小组讨论:根据所准备的材料分析如何将纸盒变成家具?用到哪些制作方法?

(七)、制作要求:小组分工合作为房间设计制作家具,看哪一组的家具设计合理、美观、牢固。

设计意图:了解家具文化和家具造型的基本结构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的能力,明确纸盒变家具的设计方法,形成设计思路。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重视合作学习,学以致用。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二)、渗透《弟子规》中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课堂总结:

(一)、展评优秀小组的作品。

(二)、师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制作方法:

折剪贴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三

课题:

认识图形标志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欣赏、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标志,懂得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

2、学会理解和应用图形标志,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教学重难点:

读懂并理解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具学具:

各种图形标志、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迎接它们……(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询问学生它的意思是什么?)

小结:不允许吸烟和水不能饮用的结论。

2、新授:

(1)师:同学们,它们在公共场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图形标志。导出课题:认识图形标志

(2)作品赏析

三、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图形标志,对课本中的图形标志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进一步的了解。

图形标志包含好多方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在课前去找寻的图形标志好朋友,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它的,这个标志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四

课题:会爬的玩具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

2、能否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

3、能否独立完成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会爬的玩具的实物、各种纸材、剪刀、胶水、颜料等。

学生:把以前美术课上学做的会摇的、会滚的玩具都带来。各种纸材、剪刀、胶水、颜料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5月24日——5月25日

活动一:玩一玩

玩一玩以前美术课上学做的会摇的、会滚的玩具,回忆什么原理使得他们会摇、会滚。

教师展示会爬的玩具,发给四个组一组一个,大家一起玩一玩,并通过协作讨论说说自己组得到的玩具是以什么形式爬的,你感觉它是运用了什么原理(或是像什么动物一样)爬的。

每组派代表上来展示并阐述观点。

活动二:探索,解疑

四个组都以“在叶子上爬的蠕虫”为研究对象,研究一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的组合使得它会爬的。

拆一拆,议一议,写出简单的观察报告。

交流。教师总结、概括。

1、一片叶子,上面开两个小口。

2、用以前学过的折叠纸条的方法作一条虫子。

3、用较硬的卡纸制作一长一段两条纸条

4、将他们粘贴、插接到一起成为会爬的玩具。

活动三:

每个人试着做一做,可以自己尝试着改变叶子的形状、颜色或直接利用挂历纸表现叶子。

试着在叶子上改变切口的方向或者改变操纵杆的形状来改变虫子爬的方式。

学生展示作业,以虫子是否能流畅地爬为目标进行自评与互评、师评。

布置思考作业:还可以怎样制作会爬的玩具?

下节课讲相关制作材料带来。

第二节

施教时间:5月26日——5月28日

活动一:

各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回家研究的会爬的玩具。

思考:这些作品都利用了哪些动力使它会爬的?

讨论、总结:

纸条或线的拉力,风力、下滑力……

学生中有独创性的想法应及时鼓励,即使无法做到,也应保护、表扬;也可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活动二:

鼓励各组同学从交流中获取新的思路,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会爬的玩具。

教师看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应及时引导,适当帮学生克服困难。

活动三:

当学生们的作品完成后,可让学生们展示,并请学生说说他们的设计思路;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一评、议一议。有的学生作品制作得不够美,可以提议大家帮他找到问题所在并修改一下。

课后拓展:课后可让学生充分利用青岛的地方资源,如:贝壳等动脑筋再做一个会爬的玩具。

札记:

在自己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创造合力使我唏嘘不已:三班有几个平时“淘”的令人头疼的男孩居然用硬纸板作了一棵树,树上打了两个孔做成了轨道;由于平时“敢于”观察,他们做的毛毛虫惟妙惟肖;两条线绳拉着毛毛虫爬上爬下,乍一看,吓得女生哇哇大叫。看着他们那从来没有过的成功的笑容,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位家长在为自己孩子的调皮辩解时说的:“在淘气的过程中,他们未必学不到知识。”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各种图形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欣赏以及相互交流、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通过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画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学难点

巧妙结合已有图形的特点,添加成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出示两幅连线游戏。(引出并出示课题:绘画游戏)

二、探究学习

1、师:我们在绘画时经常会利用到各种各样的线,你认识下面这几种线吗?

师出示:直线、曲线和折线。

师:你知道这些线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直线,曲线,折线

2、师:出示三角形和圆形,启发学生联想可以变化成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对基本形进行大胆的联想。

师:出示不规则图形进行联想,它会让你想到什么?你也可以改变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看看分别像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奇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同一个图形,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联想,同一个图形换个角度就有不一样的发现。如果我们稍加添画,就可以将现有的图形变成一个有趣的画面。

3、出示并结合米罗的作品《鸟翅上滴下露珠,唤醒了眠于蛛网暗影中的罗莎利》引导学生想象。

4、师:出示课本中学生作品《奇妙的世界》、《布娃娃》师生共同赏析。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他们在实践中可以更好的借鉴。

5、出示三幅线条勾画的图形,让学生对比讨论,你觉得哪幅分割的好?为什么?

(1)。过于简单,不利于添画。

(2)。过于复杂,不利于联想。

(3)。分割恰当,利于联想添画。

设计意图:学生在随意中可能出现过密过疏的线条,通过比较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6、教师示范画随意的线条、并在线条勾画出的图形上大胆联想,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师:谁能像米罗一样大胆幻想在老师随意画的线条中添加?

三、艺术实践:

师:我觉得大家能创作出更漂亮的作品来,有信心吗?那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一场精彩的“想象大比拼”。比一比谁能巧妙的利用随意线组成的图形,添加出最生动有趣的形象。

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辅导要点:

(1)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2)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3)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四、欣赏评述:

1、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2、学生互相欣赏,简单说出自己的作品内容。

3、教师评述优秀作业,引导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训练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并鼓励有所创新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课后小结

看,这些原本随意,甚至有些杂乱的线条,通过大家的联想、绘画,就变成了一幅幅漂亮的美术作品。难怪有人说:想象力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看来只要你敢想、敢做,就一定能收获更多的惊喜和成绩。

六、课后拓展

欣赏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小结:生活中处处奇思妙想,让想象成为我们的伙伴,伴随我们成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篇六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泥、色纸表现小鸟和鸟窝的形象,提高学生立体造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保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小鸟、鸟窝的造型和制作(有变化、有创意)。

教具学具:

橡皮泥、色纸、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导入:播放鸟类活动的光盘进入教学,引导学生欣赏、问答。

(2)请同学们说说小鸟的模样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揭示课题。

2、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运用捏、搓、按、折、撕等方法试着塑造成圆形、椭圆形、立方体或长方形然后设计小鸟和它们的家。

(2)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或用纸折成各种点、圆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鸟窝时,可制作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外形并可以夸张其长短和粗细,还可以装饰小花纹使制作的鸟窝更有新意。

三、收拾与整理并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还要提倡同学们要保护鸟类不能去伤害它。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23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