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7篇】

发布时间:

《滴水穿石的启示》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4、体会作者的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2.了解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光盘、课件。

●主要板书计划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把词语抄写2遍,注意写正确。完成2号本作业。

课外

完成练习册部分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宜兴与安徽的交界处有一个叫广德的地方,有一个太极洞,洞中有个景点——“滴水穿石”,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滴水穿石。

这到底是一处什么景观呢?请看——(出示“滴水穿石”景观图)学生说说图意: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引出题目,补完整板书:“的启示”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       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2、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三、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安徽广德太极洞的滴水奇观,并引出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

第二段(3~4)从正反两面说明这个观点。

第三段(5)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四、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 、读课文生字表上的生字。

2、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名读。

理解部分词语:锲而不舍:锲:雕刻。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

日雕月琢:琢:雕刻。不停地雕刻。

  www.chayi5.com              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              持之以恒:恒,永久。长久地坚持下去。

              迷恋:过分爱好而恋恋不舍。

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下去,一点也不松劲。

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              铭记:铭,在器物、石碑上刻字。深刻地记在心里。

五、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点评课)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2.  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  体会作者的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2.了解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一、导入揭题:

a)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22.滴水穿石的启示。

b)     同学们你们知道“滴水”是指什么?(水不断下滴)“穿石”有是指什么意思?(滴穿石头)

3、你看到过小水滴吗?你看到的小水滴是什么样的?滴在手上有什么感觉?与石头相对而言,水滴的力量怎么样?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小水滴,那就是点击课题:“微不足道”。

4、什么是“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过渡:力量这么藐小的小水滴怎么能把石头滴穿的呢?我们今天就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水滴是怎么滴穿石头的?(学生自读)把课文中具体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画出来。

1、指名读第1自然中具体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点击课件:这个小洞……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2、在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从“总是”“同一个地方”中你读懂了什么?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相机板书:目标专一)。

从“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相机板书:持之以恒)这里还有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甚至更长时间)

3、我们一起把这些句子读一读,感受一下小水滴是怎么滴穿石头的?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穿石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读好它。

4、现在我们有没有明白“滴水穿石”的原因呢?点击课件:请你用 “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滴水穿石”的原因?

5、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小水滴滴穿石头的?点击课件: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还见过雨水吗?(见过)你见到的雨水是什么样的,淋在身上的感觉又是什么样的?

课文中第四自然段举了一个雨水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雨水和水滴哪个力量大?那为什么小水滴能滴穿石头,而雨水不能,其根本区别在哪里?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3、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自问自答的设问句),用设问句能引起注意。

过渡:水滴的力量虽然很渺小,但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这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不,它还是一种精神。

四、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1、如果我们人类做事能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会发生怎样的奇迹呢?请读这句话,点击课件:“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用反问句呢?(更强调了说话的语气)

过渡:作者为了说明,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的观点,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例,在他们身上正是因为具有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能体会到他们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或句?等会儿我们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3、交流学习体会:

a、我们按顺序来交流。谁敬佩李时珍的,请你来交流一下,你从李时珍的事例中读懂了什么?

①请你说说,在李时珍身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李时珍事例: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出:“从小立志学医”说明他目标专一,“二十几年”、“不懈努力”说明他能持之以恒,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简单介绍《本草纲目》:名代著名药物学专著,是李时珍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刻苦钻研了27年才写成的,至今一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②你们佩服李时珍吗?请敬佩李时珍的同学一起读,把你对他的敬佩之用朗读表达出来。

b、请佩服爱迪生的同学来交流。

①请你说说,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爱迪生“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爱迪生事例:相机点出, “迷恋”电学研究说明他目标专一, “毕生孜孜不倦”说明他能持之以恒,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取得了一千多项的发明专利)。

②请同学们一起读读爱迪生事例,体会一下他所具有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吧。

c、请佩服齐白石的同学来交流。

①谁能一口气说出,哪些词或句是说齐白石“目标专一”,哪些是说他能“持之以恒”的?

齐白石事例:从“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可以看出他目标专一、“数十年”“坚持每天”、“坚持不懈”说明他能持之以恒。

②“不教一日闲过”是什么意思?(不能让一天白白地浪费掉)

齐白石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大画家,昨天我们欣赏的他画的“花、鸟、虫、鱼”你们觉得怎么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跟真的那样),所以称他的画画技艺达到了(引读)“炉火纯青的地步”。

③你们佩服齐白石吗?(佩服)下面我们来一次朗读比赛,第一第二和第三第四组比,看你们谁能把对他的敬佩之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4、同学们,通过这三个名人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要想成就事业,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请看作者是怎么写的?(点击课件:你看,古今中外……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这是一个什么句?(也是反问句)你读懂了什么?这里强调的是什么?(更强调相机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滴水穿石”的精神其实就是指(引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这个句子较长,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注意停顿。(齐读)

在这个句子中谁能说说 “滴穿”和“顽石”具体指什么?(指名说:“滴穿”指名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功。“顽石”指名人遇到的一个个困难。)

5、文中的省略号说明什么?(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收集了一些名人事例,现在请你们把资料拿出来。

有的同学找的资料很长,老师给你们设计了一个句式,点击课件:谁,经过怎样的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请你用用一句话概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名人,写在资料下面,然后我们再交流。(齐读交流要求)。

教师巡视。指名请学生交流。

7、同学们交流得真好。课文中三个名人的例子与雨水的例子,正好是截然相反,这种写作方法叫正反说明,它能让我们更明白,人要取得成功,一定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我们以后在写作中也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来增强说理的效果。

过渡:小水滴凭着它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滴穿了“顽石”,作者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是两组反义词,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哪两个词?这使我们更清楚(引读相机板书:实现理想)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这段话与前面哪个自然段相对应?(第二自然段),这种写作方法叫前后呼应。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得到的启示,这何尝不也是给我们的启示呢?这段话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好好品读,细细地领会吧。(齐读第5自然段)

2、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呢?(提示:你以前有没有过做事三心二意或半途而废的?以后该怎么做?)

五、作业:

请看我们课后要完成的作业:(课件出示)

写一篇学习了这篇课文的读后感。

要求:结合“滴水穿石”的精神,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 篇二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后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明确了这堂课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基本要求,然后根据自己对这课的理解来进行备课。从整体上看,这节课的流程还是比较清晰,结构还是比较完整的。我把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块来理解:一、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三个名人的事例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二、初步学习并掌握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我在这堂课中竭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品反问句,明确观点,直奔主题。用“从滴水穿石这一现象作者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入手,揭示反问句,点明反问句在这里的作用,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二、品重点段,学习事例。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作者列举了三位名人的事例,他们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用一词来说这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的选材是多么精当!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三位名人,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们身上都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抓住关键的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读完后,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最敬佩的人物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时我不时地提醒学生紧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谈自己的感想,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第三自然的小结句: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样设计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紧凑,目标的达成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正反对比,领悟写法。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可以不要吗?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运用正反例子对比的说理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这篇课文,作者先描述“滴水穿石”这种现象,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从正面列举了三位名人的事例,还从反面分析了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最后得到这样一个启示:齐读最后一段。如何写说理性的文章,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个人觉得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学生在交流李时珍的学习材料时,没有很好地围绕思考题展开交流,教师的点拨也很不到位,学习过程存在走过场的情况,教学过程生硬。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我们高年级组在语文研讨会中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行研讨。其中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现在的学

生有的连完整的话都不会说,有的表达不够清晰正确,有的根本不愿意开口。因此,我们提出一些说话能力的标准并开展了研讨课的活动。

我们认为说话能力的标准是:

1.能说完整的话。

2.发言声音响亮。

3.乐于说话,敢于说话。

4.表达流利、动听。

围绕这个训练重点,我上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说话

的能力。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难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我的教学思路是先观察奇观,初步感悟启示,接着通过品读名人事例,深悟启示,最后通过生生互动的讨论铭记启示。

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

1.在语句训练中培养说话能力。如安排学生概括段意,概括句子;进行反问句式的训练;朗读带有关联词的句子的训练。

2.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等锻炼表达能力。

3.在感悟中培养说话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去深刻感悟文本,从而培养说话能力。

4.利用“及时评定,激励竞争”的方式,通过加分来激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上完本课之后,我的体会也很深刻,深深感受到文本预设与生成的艰难。教学的设计要从学生的需要来考虑,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比如,我问学生最喜欢谁的感人事迹时,不应该按课本的顺序来讲授,而是应该遵循学生的兴趣意愿来灵机设计教学。其次,教学的设计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否则削弱了知识点。最后,教学结束时要及时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节研讨课的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教学机智等方面的思考。

《滴水穿石的启示》 篇三

14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要做到字字入目。

2、自学生字词。(会读,理解意思,写正确)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

5、搜集有关“滴水穿石”的资料。

6、提出问题。(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呢?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2、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读文探究: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2、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出示文字:“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知道了什么,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

①学生交流。

(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相机出示句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②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③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④(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句(“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反问句的意思是?指导读好反问句。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并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他们是如何为了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终取得成就的。

3、朗读、交流、体会。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5、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6、学生回答后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⑴自己练读、理解、体会。

⑵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意思。“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7、这里,作者举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课文又举了一个什么事例呢?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这个事例能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吗?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读完了这几个事例,你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么的启示?

2、谈得真好。(课件出示)“只要____而不____,____而不____,就一定能够____。”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一启示。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出示)绳锯(           )、精卫(            )、聚沙(            )、愚公(            )

五、领悟写法,扩展延伸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举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 ,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滴水穿石的启示》 篇四

一、补全下列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三心(    ) 微不(     ) (    )月琢     炉火(     )

坚持(    ) 锲而(     ) (  )山( )岭 (     )不倦

(    )而废 持之(     ) (     )不断    光滑圆(  )

二、选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填空。

1、他的魔术已经玩到了出神入化的(       ) 。

2、他时常(       ),天生我才必有用。

3、他的那手绝活如今已是(           )了。

4、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           )。

5 、这点事(          ),你不必放在心上。

三、按课文填空。

1、课文中列举了         、          、         三个人物的事例,

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这种

的精神,取得成功的。

2、         太极洞内有一块       的石头,这便是        的奇观。

3、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四、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 shǔ  shù )十年的艺术生涯中,

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jiāo  jiào )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 rēng  réng )然坚持每天花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 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用“√”标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三组意思相反的词:

3、文中“挥毫作画”的“毫”意思           ,“坚持不懈”的“懈”

意思是                   。

4、文中“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的意思是                        在

你的积累中,也表达这一意思的名句有

5、用“    ”画出文中地一句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6、文中“顽石”指的是             ,“滴穿”这个词上加上引号,

表示                                       ,“滴水穿石”这个词上加上引号,表示

7、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五、拓展练习。

1、古诗文赏析。

蜡梅(宋·杨万里  )

蜜蜂底物是生涯,先作餱粮蜡作家。

岁晚略无花可采,却将香蜡吐成花。

《滴水穿石的启示》 篇五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1] [2] [3]  下一页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开始先让学生谈谈“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有怎样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这是知识的基础部分;然后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一、复习。

1、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2、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看看,课文哪一部分是写“滴水穿石”这件事的?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节)学生自读课文。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2、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3、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事例。现在,我们来开一个“小小交流会”,好不好?

(课件出示)要求:(1)、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2)、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资料。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学生交流。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我们学过写他的文章《月光曲》。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绳锯精卫聚沙

只要工夫深,

五、作业

1、把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评析: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课的成功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节课中是否渗透或体现了教学思想。在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竭力想在我的教学中体现以下思想:

1、尽量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遵循这一原则,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比如在理解“持之以恒”这个词语的含义时,课件设计了水滴从岩石上方不停地往下滴的镜头,配上滴水的声音,辅于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持续一分钟后——这时间对于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说已经足够长了,所有学生都理解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再比如在强化“滴水穿石”精神的时候,媒体出示贝多芬的头像和音乐,加上教师的语言渲染,一下子把学生的兴奋点提到最高处。可以说,课件的辅助教学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2、尽量做到训练和感悟并举。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这点,比如对“持之以恒”这一词语的理解;比如通过朗读来加强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比如对“滴水穿石”启示的出示等等。

3、尽量和学生“平等对话”。新课程标准提倡“对话式”学习方式,目标就是老师和学生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教学中我采用“师生朗读比赛”这一形式,这自然是有“示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想和学生达到水乳交融的目的。

4、尽量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要求学生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遵循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小小交流会”这一内容,学生在课外通过广泛的搜集,获取了资料,加上“仿照课文改编”这一形式,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

但是,这节课中也有非常明显的问题:

一、对“滴水穿石”的成因这一部分学得不好。教学这部分时,我的目的在于教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理解内容,因此做了一个示范,谈了自己对“接连不断”的理解。谁知学生一点也不买帐,自己谈自己的,陆雅丹的想法甚至早已超越了本段教学,显得很深刻了。这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好不容易才生拉硬扯地把他们的思路拉回来(拉回我的教案)。可见我的备课中还没有备好学生,(他们课前为了上好课,对课文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预习)可见我的备课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且课上还是以我的教案为中心。

二、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不够。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朗读来代替分析,我想这个想法应该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强调了朗读,却又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理解,比如一些很好的词语,都“滑”过去了,学生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教育。

三、对教材不敢大胆取舍,囿于教材。课文最后作者把太极洞内的水滴和雨水比较,进一步说明水滴的锲而不舍,借此揭示“启示”,其实“雨水”这段比较是多余的,但要讲到“启示”,就必须讲到雨水。在教学过程中,我怎么讲都觉得别扭,但还是讲了,颇有画蛇添足的味道。

(此课参加2003年市第三届名师示范课展示活动,300多人听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师:给大家一个机会,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推销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谁来?(板书:理想)

生:我的理想是成为比尔。盖次那样的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留下浓重的一笔。

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文学家,用我的笔去描绘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师:同学的理想真伟大,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

理想之门的钥匙,好好看看,在哪里见过,你对它了解多少?

(反思:这是导入部分,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生:这是一块特殊的石头。

生:这是书上的一幅图

生:这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出示一句话: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问:仔细地读,细细地品味,告诉同学们,这块石头有什么与众不同?

生:这块石头状如卧兔

生:这块石头中间有一个光光滑圆润的小洞。

生:这块石头不但状如卧兔,而且中间有一个光光滑圆润的小洞。

师:你将来一定能做一位出色的领导,因为你从小就学会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你看你的回答多完整。(众笑)

(反思:文本在对话中的角色是什么,我认为在学生思维受阻,发言没有深度时借助规范的文本语言一定能帮学生打开思路,这一教学环节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师:哪位大力士将这块石头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学生齐答:小水滴

师:惊讶,小水滴力量是那么的小,怎么可能把石头雕成这个样子的呢?老师不信,除非你们能在书上找到内容告诉我这位大力士就是小水滴?

生:默读课文,(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生:回答(老师相机出示)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

师:你们的回答,老师有点相信了,其实这两部分内容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我对“接连不断、日雕月琢”这两个词感受很深,你们各自读一读,哪些词让你感受到水滴有力量,要通过你的朗读让老师坚信“大力士”就是小水滴。

生:各自练读课文。

师:指名读课文,余生评价。

学生1:刚才他读时强调了“终于”一词,体现了小水滴的精神。

学生2:我准备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因为这两个词最能体现(读)

师:你们都比我读得好,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读到这里你能给老师的这把钥匙起个名子吗?

生:石头上的故事

生:小水滴

生:水滴的力量

生:滴水穿石

师;每个同学的视角不同,名子也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先用:滴水穿石吧,(板书)

生:一齐和老师书空这四个字。

(反思:新课标下的老师角色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个人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组织作用重要的部分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兴趣。这一教学环节老师故意装傻,提出与书上相反的观点,让学生再读文本,用文本上知识来纠正老师的认识。学生在此环节是表现得很积极。)

师:出示,倾盆大雨,多猛烈,可是它连一片树叶也穿不了,这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怎么说得呢?读读课文吧!

生:读课文回答。

师:出示“雨水,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你能根据你的朗读,把这句话填完整吗?

生:因为……,所以连一片树叶也滴不穿。

生:因为……,所以滴不穿石头。

师:是啊,雨水滴不穿石头,否则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可就残了。(众笑)

生:因为……,所以一片树叶也滴不穿,更滴不穿石头了。

师:又一位领导人出现了,你又巧妙地对前两个同学进行了总结。

师:说了这么多大家准备怎么来读雨水这一节呢?

生:婉惜的语气

生:批评的语气

……

师:都可以,请同学们就按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节课文。

生:(读的南腔北调。)

师:这就叫与众不同,读也要有个性。不过在体现个性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共性,听老师来读这一节。

生:再读。

(反思: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个性,并不能不要共性。这种强调学生个性应是重在让学生进行个体的体验,而不是重在学生个体的表现。读雨水的表现这一节,教者因为重视了学生个体的表现,结果回报的是“南腔北调”当老师范读后,学生齐读却表现得格外好,可见共性一定是个性进行感司的前提。)

师:水滴力量虽小,但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把石头滴穿。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中有着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给我们介绍人几位这样的人?轻轻地划上横线。

学生读书。

学生汇报:课文介绍了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三位成功的事例。

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事例,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事例中的人哪里让你感爱到小水滴有精神,他们最了不起的是什么?

生:各自读课文,进行感悟。

生:我读的是……我从……感受到了小水滴的精神。

师:大家说的真是不错,不知读得怎么样呢,来,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生齐读课文

师:除了书上的三个人,你还了解那些这样的人呢?

生:略

(反思:文本是学习的载体,组合文本则是教者智慧的体现。以一个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文本的组合与再现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上一页  [1] [2] [3]

《滴水穿石的启示》 篇六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 ,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的朗读课文,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尽量能领悟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课前准备:

书写好一副对联:“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横批:“不教一日闲过”以及“滴水穿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滴水穿石”的书法条幅)

师:朋友们来看一看我今天带给你们的第一份礼物——“滴水穿石”(拿出来指给学生看并让学生齐读内容,并将条幅挂于黑板上)

师说“滴水穿石”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上方,从岩缝中有水滴接连不断地向这块石头的同一地方滴水,以至几百、几千、几万年之后,这块石头正中有了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使它也成了太极洞内的一道奇观!

二、读课文

师:想看一看太极洞内这“滴水穿石”的奇观吗?打开课文欣赏欣赏,再把它读一读吧!

(学生开始读课文,老师到行间去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师:我们在听一听课文录音,去听一听、找一找你在读课文当中没有注意到的字音、句子的断句等一些朗读上的注意点!

(老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找一找并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跟着模仿读一读)

师:把刚才听到的,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的一些小的细节,说给大家听听!

师:把你读得最棒的、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适当注意学生的反馈及表扬,并有意引导学生多读,读多句!)

师:同座位同学相互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读得棒!

师:每一组同学可以推选一位同学来比试比试!

(尽量让每一组学生都满意,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更大的读书兴趣!)

师:到了这时,我想小朋友们有更多是话,有更多的语句要读、要说!把课文中你认为有价值的句子画出来,并放开声音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把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适机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课文中的一些关键的语句)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啄,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引导学生就以上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受到的触动,以及自己在今后的想法,还可以谈谈自己在生活中一些熟悉的关于持之以恒的例子。

(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用投影仪将这些句子投影出来。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想法?

三、学习文中的事例

1、李时珍二十几年辛苦观察,完成《本草纲目》;

2、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专利;

3、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师:你们自己谈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想法,课文也向我们讲述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是如何对待“滴水穿石”的?

(自己读课文中的事例)

看对联,得出深刻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学生课文第五自然段

四、下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滴水穿石的启示》》,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3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