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译文(精选4篇)

发布时间:

《两小儿辩日》译文 篇一

一、导入

(黑板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师:你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

2、同学们说得很好,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孔子。师: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就是《列子·汤问》里记载的一则传奇的寓言故事。)

3、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掉字。

2、指名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议,说说自己从受到的感悟:

(读出了两小儿辩日时非常自信非常肯定的语气、听出了孔子十分为难不能决断的样子、我了解到读古文时一定要把标点符号停顿的感觉读出来,显得古文很有味道。)

师:真不错,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三、细读课文

1、同学们,你们愿意读一读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轻声读文,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这篇文章讲的是孔子东游的时候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

生:孔子东游时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两个小孩请他判决,他却不能。

师:非常好。原文是怎么说的?

2、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

⑴ 理解“游”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向别人学习,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⑵ 理解句意。

3、为什么这里有一个“斗”字:

生:因为他们争论得很激烈,双方都不同意对方的观点。

4、学习第二、三、四段:

师:两小儿各持的观点是什么?赶紧读读第二节。了解他们争辩的两个观点:

生:其中一个小孩子说日出时太阳开始离我们近,到了中午太阳离我们远,第二个小儿说日出时离我们远,到了中午太阳离我们近。

师:能读一读原话吗?

理解“去”:距离的意思。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句话。

师:通过这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但知道了两小儿辩日时的观点,第一个小儿认为日始近,日中远,而另一小儿则相反,日始远,日中近(板书)。

师:两小儿在辩论的时候陈述的理由是什么,一个小儿的理由是──另一小儿的理由是──,两小儿在陈述自己的理由时,他们都说了一句在句式上极其相似的话,你能找到吗?

生:我觉得是这两句。(此不为……;一个小孩说……)。

师:这两个句子都是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这里用反问句起到了什么作用?(比陈述更确定的语气、表达得更强烈些。指名读,评价(读出了争论的语气)

5、学习第5段:

师:两小儿辩得不相上下,这时候孔先生来了,于是两小儿让孔子分一分谁对谁错。孔子能决断吗?

师:课文怎么说的?

师:那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谁说你知道的多啊!

师:但是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孔子却不能判断,孔子当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生:孔子很无奈。

生:当时非常惭愧。

师:这也应了他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说明了认识自然、探索客观规律真理,要勇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五、总结

文章仅仅117字,让我们看出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的学习态度,还让我们体会到了两小儿勇于探索,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六、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分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早近(大) 午远(小)

一儿:早远(凉) 午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

【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是语文第12册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于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来进行教学。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为了中学时大量学习文言文作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激趣、学法为根本目的,紧扣教材,设计了“读──释──演”这个脉络清晰的教学环节。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    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

2、读懂:    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3、读好:    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让学生模仿古人吟咏的样子来有滋有味地读。通过这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

《两小儿辩日》译文 篇二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孔子),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读出朗读节奏)

3.指名读。

4.集体读。

5.学生质疑,从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合作。

预设:汤:热水去:距离以:认为

东:向东为:同谓说知:同智,智慧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省略句)

三、合作探究

1.文中两小儿为什么在争辩?

明确:太阳离人的远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小儿甲:日初近,日中时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时近

3.支撑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视觉/触觉

4.那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

四、领悟升华

1.这场争辩结果如何?有无胜负?

明确:没有胜负,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决也”。

2.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为何不随便下个结论呢?

明确:实事求是,大量事实表明,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后患无穷。

3.对与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给你一个机会,你想对他说什么?

预设:两小儿:(1)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3)看问题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1)人再有学问也会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

(2)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或学习有何新的打算?

师小结:听了几位同学对自己以后的规划,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真诚,心动不如行动,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目标的认真踏实朝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迈进!

《两小儿辩日》译文 篇三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

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

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习课文。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

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

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

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点拨]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

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

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师板书]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习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习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①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②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1)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2)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3)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4)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①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

②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③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五、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1)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2)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3)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4)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1.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过论交流明道理”(课件出示)

2.生读课件内容。

3.师小结后,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

[个人简历]

王慧娥,女,1974.12,出生于西藏。1995年-2006年拉萨市实验小学担任班主任和藏语班语文教学,校课题研究员和拉萨市小语文教育学会会员。拉萨市首届赛课一等奖,市级教学能手,2005年获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先进工作者,2006年8月撰写的论文代表西藏参加贵州省安顺市举行的论文研讨会,论文多次在市级刊物上发表。

《两小儿辩日》译文 篇四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 www.chayi5.com 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

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

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习课文。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

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

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

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点拨]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

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

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师板书)。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习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习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⑴ 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⑵ 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⑴ 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⑵ 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⑶ 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⑷ 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⑴ 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

⑵ 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⑶ 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五、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⑴ 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⑵ 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⑶ 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⑷ 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1、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过论交流明道理”(课件出示)

2、生读课件内容。

3、师小结后,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两小儿辩日》译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