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升华和凝华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难点:

1、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 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

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

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

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

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

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a、 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 降低了人的体温;

c、 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 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雪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想:〔      ……       〕

进行新课:

1、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结论:(1)、注意“直接”。

(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 雪的形成

 卫生球变小

 灯壁变黑                 固体

3、小结本章内容:

液体        气体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要分析一些常见的凝华、升华现象

升华和凝华 篇二

每  课  必  记

课  题

4.3 升华和凝华

日 期

1、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说出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能用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

2、能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说明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升华、凝华的概念及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引入】复习回顾: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提问:物质能否直接从固态和气态之间转化呢?

一、升华与凝华

【实验】碘升华,凝华实验

注意:这里用碘升华的实验仪来做,做实验的时候,为了让上端冷却下来的效果好一点,可以在上面稍微放点水,但一定要主要不要流下来,不然爆炸很可怕的。

得出: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请举例说明——

请学生回答:熔化、汽化时的吸热情况和凝固、液化时的放热情况,引出  升华需要吸热(如用干冰升华吸热,冷藏食品)

凝华需要放热(

举例:发黑的灯泡。

二、云、雨、雪、雾、露、霜

——地球上的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云、雨、雾、露——水液化

雪——水凝固

霜——水凝华

【读图活动】p135,描述降水形成的过程,同时推测其他云、雨、雪、雾、露、霜形成的过程。

雾天需要注意的问题。

【讨论】p136

课堂练习

三、物质的三态变化

图见书上一章小结里面

做题目时先要确定是从什么态到什么态,然后再进行分析。

升华和凝华 篇三

一、教学设计

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我们的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二、具体步骤

(1) 布置同学们课前复习归纳。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三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都已学过,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体会和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在学习了前面关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之后,观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过程,并做好记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同学通过小组活动完成课本中设计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归纳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同时,再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前面讨论的现象和问题。然后,对学生收集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差异网】目标 

1、 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 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外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

习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实验仪器

1、学具: 收集的文字资料、实物、图片。

2、教具: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五、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 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 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前学习的内容

1、 归纳前面所学的物态变化并了解其吸放热的情况。

2、 查阅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态变化情况。

3、 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了解那些发生在固体和气体之间的。

4、 与同学交流观察学习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并做适当的记

录整理。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学指导、学生活动)

一、 复习引入(3分钟)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 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 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5、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学生1答:固态、液态、气态。

学生2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3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

学生4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5答:蒸发和沸腾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 发生地点不同; 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6答:能; 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教学过程  (35分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 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

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

(2)什么是升华?

(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

6、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学生活动:在锥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学生观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没有看到液态的碘。学生观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细线上出现针状碘固体,非常漂亮。

学生1答:像雪(人造雪)

学生2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学生3答: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学生4答:吸热学生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它是一个放热过程。

(说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小结(7分钟)

四、作业 布置、教师引导

1、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分别交流。

(1)在这种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现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3)人工降雨的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2、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升华、凝华,它们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1、 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

(1)食物保鲜(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

(说明活动鼓励同学们质疑、提问、补充,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多向思维。老师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或有的同学不太清楚的问题请学生帮助解决,使学生体会成功和帮助人的喜悦。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使同学们体会到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服务的欲)

板书设计 :

一 、活动:

1、过程

2、观察、记录现象

3、结论

二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三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四 、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及应用。

升华和凝华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现象。能说出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能用升华和凝华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

2.能用物态变化观点说明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二。教学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250ml烧杯。圆底烧瓶。碘晶体。发黑的灯炮。一次性打火机。

四。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真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吸热

凝华,物质真接从气态变成固态手过程。                放热

云,水蒸气上升至高空温度降低后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云。

雨,云中小水滴变大降落地面成雨。

雪,空中气温过低,小水珠凝固成雪。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在气温较低时凝结在植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露。

雾,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

霜,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凝华成霜。

教学过程设计。

⑴碘升华和凝华实验引入本课,主题

⑵讨论 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过程,区别。各自的物态变化。

⑶讨论 霜为什么容易造成农作物的冻害。

五。课内练习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升华和凝华》,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3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