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孝敬父母 篇一

课型:活动课

主题:孝敬父母

学习目标: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增强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责任感,并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重点难点:学会理解父母,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难点在于如何消除父母子女之间的“代沟”。

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思: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询问你生活周围的老人有哪些心理需要。本课从《一小口》的故事引入,把学生引进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讨论、故事分析、小品表演、实话实说等栏目,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选用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而又有教育意义的话题,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父母子女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成功的交往。

教学过程 :

出示材料:一道佳味的食物,有人只尝了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这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这又是谁和谁?

教师:答案很简单。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只能是如此。母亲尝一小口只为了知道那食物是否烫嘴,是否走味,甚至,是否有毒,然后,才放心地让孩子吃;孩子想到应当与母亲分享母亲尝一小口只为了知道那食物是否烫嘴,是否走味,甚至,是否有毒,然后,才放心地让孩子吃;孩子想到应当与母亲分享的时候总是只剩下一小口了,因为这时他已经吃不下了。也只有母亲才会愉快地接受这一小口,并因此夸赞她的孩子孝顺。 他们之间的爱也是如此分配的,无论是留给自己的或是孩子给予的,母亲得到的总是一小口。她为此心满意足。所谓孝与不孝的区别就差这一小口。

录像:电影《九香》……吃孩子的碗底的镜头……。

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心理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请听学生配乐朗诵:《母爱如佛》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天,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发了。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席间,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道。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是遇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年轻人听后大喜,遂叩谢高僧,欣然下山。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日暮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叩动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地声音:“谁呀?”“ 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 很快地,门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借着灯光,母亲流着泪端详他。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高僧的话。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我们苦苦寻找想要侍奉的佛,就是母亲,你想到了吗?

教师总结: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血缘关系是最亲密的;在人与人的情感中,母子之情是最神圣的,而在于爱的给予中,母爱是最无私的。孝敬父母及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赞美母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美德,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活动。请欣赏同学们模仿的小品《粮票的故事》同学思考:我们该怎样孝敬老人?

同学朗读:对几位老人的社会调查(老人需要什么?)

教师:有一首歌唱得好播放:《常回家看看》孝敬老人最重要的是让老人快乐。下面我们就走进你的家中跟老师《实话实说》:

1、在家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

2、你和父母吵过架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3、假如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或信件,你会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处理此事?

教师:引导学生的得出做到与父母进行心理换位,能够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的结论。

教师:任何人都会老,爷爷奶奶的今天就是爸爸妈妈的明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请看录像:《给妈妈洗脚》

学生思考: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以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和照顾父母。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

小强从小聪明好学,深得父母疼爱。但在生活上过分照顾,早上要父母督促起床,吃饭碗筷全准备好,穿什么衣服和鞋子要父母作主,晚上睡觉要一遍遍地催,家务事一慨不要小强沾手。

初中二年级以后,小强渐渐对父母产生莫明的紧张感,不顾与父母说话,做作业 紧关房门,硬让其打开,他就呆坐着,或慌忙把正在写的日记本收藏起来,经常看侦探小说至深夜不肯睡觉,父母稍加管教,他就大发脾气,嚷嚷要搬出去一个个住。平时,常常流露出孤独,迷茫和不安的神情。有几次父母被他的神情吓怀了,就劝说他到心理咨询门诊。经过心理医生的循循引导,小强告诉医生,我并不怀疑父母是爱我的,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的生活,如此精心地安排我的一切,可我们不能说话,一说话,就让双方清楚地看到横在我们面前的那条无形的沟,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真的说不到一块去,父母的观念太阵旧落伍,尤其是妈妈,太唠叨了,我和父母简直无法呆在地块。

请学生分析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一位心理专家,请他来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孝敬父母的?以后有何打算?你能完成下面的尊老计划吗?

姓名 时间及活动安排

教师建议:1、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信,说说心里话。

2、在今年的母亲节、父亲节送给父母一份特殊的礼物。

班主任总结:其实家长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大朋友”只要我们“将心比心”一定会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和父母和睦相处的。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以自己的方式让这种美德发扬光大的,积极行动起来吧?

某青少年研究所曾对1600多名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在1514份有效回收问卷中,有45.8%的学生承认自己与父母或家长吵过架或打过架,15.8%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与父母发生了两次到5次摩擦,11.8%的学生与父母吵架达5次以上。此外,在晚上12时后,有流连于街上及离家出走等行为的学生比例也分别高达20.3%和5.4%。

孝敬父母 篇二

班会目的:

根据学校政教处关于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活动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设想与构思:

放手发动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会主持人,自主发言,服务人员全部由学生自主承担,班主任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欢迎词:

主持人A:热烈欢迎老师们的到来!

主持人AB: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伴着亲切的旋律,xx班“孝敬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A:我是主持人A。

主持人B:我是主持人B。

主持人AB:这次主题班会的题目是“孝敬父母”。

主持人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主持人A:听着《懂你》这首歌请同学们用10分钟时间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提问:主持人A:1.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高兴呢?

主持人B:2.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生气呢?

主持人A:3.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伤心呢?

主持人B:4.你的那些行为使父母着急呢?

主持人B:5.好,现在同学们用十分钟时间来讨论。(时间大约10分钟)

(由同学举手回答以上四个问题)

(回答第一个问题)

同学1:帮助父母做家务活。

同学2:陪父母唠嗑。

同学3:给父母捶背。

(回答第二个问题)

同学4:不听教导。

同学5:放学不按时回家。

(回答第三个问题)

同学6:顶撞父母。

同学7:考试成绩不理想。

(回答第四个问题)

同学8:不懂得照顾自己。

同学9:上网吧。

三:表演话剧《苹果树》

主持人A:现在请大家放松一下,来欣赏一则小话剧,

主持人B:请六位同学上台表演话剧《苹果树》,大家热烈欢迎。

(表演完毕,主持人总结)

主持人B: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间最伟大,最崇高的感情。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并花费了不少血汗和汗水将我们哺育成人。若没有父母的悉心照料和苦心教导我们能够茁壮成长吗?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在家里,爸爸妈妈呵护着我们。为了我们,他们操碎了心,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主持人A:那棵树,就好像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就好像那个小男孩。小时侯,我们总是围绕在爸爸、妈妈的周围玩耍,渐渐地长大后,会离开父母的身边,而且不常回来。而且,每次回来,就是不快乐的时候,不然就是有什么需要的时候。而父母都会把他们身上最好的、最符合我们需要的东西交给我们,这时我们总是拿了东西,转身就走,留下渴望我们留在自己身旁的父母,凝视着渐小的背影。

四:主持人A:下面,请一名同学,为大家诵读《我的母亲》:

朗诵《我的母亲》

主持人B:妈妈,多么亲切的字眼!

主持人A:爸爸,多么诚挚的称呼!

主持人AB: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体贴我们;在学习上督促、指导我们,还常常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因此,孝敬父母不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五、主持人A:下面请同学们利用10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对父母的敬意,现在开始讨论。(两位同学回答此问题)

第一位同学回答: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第二位同学:

此时此刻让我想起了日夜为我操劳的母亲,想起了她额头的那一丝丝白发和眼角浅浅的皱纹,我突然发现,母亲老了,母亲真的老了。

每一位母亲,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子女,她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母亲的心中,自己的子女莫过于最重要,他在为自己的子女而努力着。而无知的我们并不懂事,把母亲的好意误认为坏的,甚至还对她发脾气。我们真是错了,真的错了。现在,我想对母亲,对所有的母亲说,你们辛苦了。

六、下面有请一名同学为大家诵读一则父亲的故事:

许多年前,美国芝加哥有一个名叫阿尔•卡彭的人,名噪芝城,不是因为英雄业绩,也不是因为非凡创举,而是因为他罪大恶极,从走私到谋杀,什么坏事都干得出。然而,他总是能逍遥法外,逃脱法律的惩处。原因是他有一个人称“铁齿埃迪”的大律师。

埃迪伶牙俐齿,精通法律,他的如簧之舌一次又一次让卡彭摆脱牢狱之灾。卡彭为了感谢他,不但给他很高的酬金,而且分给他不菲的红利。埃迪因此过上了庄园别墅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对于卡彭的社会危害,他毫不关心麻木不仁。

但是,铁石心肠的埃迪心中也有一块柔软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儿子。他深爱他的儿子,希望他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一切——最好的衣食,最好的汽车并享受最好的教育,为此,他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尽管他庇护坏人不遗余力,但是他还是希望他的儿子将来走上正道。然而,他发现,要让儿子走上正道,他有两样东西是无法给予的——好的名声和好的榜样。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有一天埃迪做出了改邪归正的决定。他向警方揭露了卡彭的一切滔天罪行。埃迪清洗了自己的罪恶之身,让儿子看到了一个英勇、正义、诚实的父亲。可是他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一年后,他在芝加哥的大街上遭遇卡彭同伙的枪杀。他用生命给了儿子最珍贵的礼物。

七、下面有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演唱《妈妈的吻》

八、一位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请全班同学都来说一句此时此刻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同学们开始发言:

“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爸爸妈妈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以最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们的养育之恩!”

“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爸爸妈妈,我长大了!”

“爸爸妈妈请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我长大了,不会再惹爸爸妈妈生气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爱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我一定做个孝顺的好孩子!”……

主持人AB:让我们对天下的父母说:“我们永远爱你们,我们永远是您们的骄傲!”

主持人A:千歌万曲,难以抒发我们对父母的爱戴!

主持人B: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

九、主持人AB:请全体同学起立,宣告我们的承诺。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向你们郑重承诺:

在思想品德上让你们安心;

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

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

我们要“不负天下父母心”。

播放背景音乐,在音乐声中宣布本班班会《孝敬父母》到此结束。

孝敬父母 篇三

主持1:有人说:“爸爸是山,妈妈是河,我是贯穿其中的一条小溪,山靠着水,水绕着山,共同构筑了温馨港湾——家。”

主持2:爸爸妈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再亲切不过了,可是我们究竟对父母做了些什么?是否理解父母?我们是否尊重父母?现在让我们进行一个现场调查,你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有没有以下情况出现?如果感觉到没有就拍一下手。

主持1:1、我经常与父母顶嘴。

主持2:2、我从来不向父母倾诉心中

心中苦恼。

主持1:3、我有时一个星期甚至更多天不理睬父母。

主持2:4、当我伸手向父母要钱时,我不考虑父母的经济支付能力。

主持1:5、我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主持2:6、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但我认为他们太唠叨。

主持1:7、我很少或从不帮父母做家务事。

主持2:调查结束了,看来调查的结果并不十分乐观,有的人从不帮父母做家务,有的人甚至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

主持1: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又怎么可能成为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对社会有益的人呢?

主持2:所以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孝道活动,希望更多地培养我们的爱心,让我们了解父母,关心父母,成为知书达理的中学生。

主持1:主持2啊,如果别人用100万人民币买你健康的四肢,你答不答应?

主持2:不答应。

主持1:如果有人用1000万人民币换你明亮的眼睛,你答不答应?

主持2:当然不答应!

主持1:如果有人用1亿人民币换你的生命,你答不答应?

主持2:废话,怎么会答应!当然不答应!

主持1:是啊,我知道你肯定不愿意,人的生命是宝贵的,那么这个世界上你最该感谢的,给予你最多财富的人是你的父母,在你呱呱坠地的那一瞬,她已经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元的巨额财富。

主持2:主持1啊,你可曾想过?从我们呱呱落地到今天,十几年来,是谁最牵挂我们的冷暖?是谁最担心我们的健康?是谁为我们的进步欣喜若狂?又是谁为我们的缺点和毛病揪心着急?

主持1:是妈妈,是爸爸。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蹒跚学步的孩童,从无忧无虑的小学生到迈向青春期的准青年,这期间,渗透着爸爸多少语重心长的教诲,饱含着妈妈多少温柔体贴的关爱。

主持2:父母对我们是百般呵护,千般宠爱,他们给了我们的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最慷慨的情,最深沉的期待。

主持1:同学们,人们总说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我想,我们的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普天下父母最大的心愿。

主持2:古语说:“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父母为我们整日辛苦操劳,并肩负着生活的重担,两鬓早已染上绺绺白发,两颊早已刻上了深深皱纹。同学们,我们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主持1:(打开电脑,投影:)

孝敬父母十条:

①、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②、家务劳动帮着干,多为父母减负担;

③、对待父母有礼貌,早晚起居要问安;

④、探亲访友离家前,禀告父母莫牵挂;

⑤、衣食住行牢牢记,尊长敬老想在前;

⑥、艰苦朴素少花钱,不与别人比吃穿;

⑦、思想学习勤汇报,恳求父母多指点;

⑧、批评教育不顶撞,感谢父母要求严;

⑨、养育之恩重如山,儿女责任勇承担;

⑩、为人在世品行高,孝敬父母最当先。

我们就一起来读“孝敬父母十条”(全班同学一起读)

主持2:同学们读得真是好,可我们能做到几成呢?

主持1:我建议啊,我们全班同学现在趁热打铁,先给父母一个意外惊喜吧。

主持2:我们为每位同学准备一个信封、邮票和信纸,希望同学们现在就写一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信,好不好?(时间为10分钟,100字以内,课后由我们统一为大家寄出)

主持1:(放音乐1:念亲恩;放音乐2:爱的奉献)(时间较充裕时,可让同学们讲发生在自己身上故事)

主持2:各位同学的信自己封好,写好地址,交给生活委员,由生活委员课后统一寄出。

主持1:感谢同学们的今天支持。

主持1、2(合):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孝敬父母》,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3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