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一文语言训练之我见精选5篇

发布时间: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语言训练之我见 篇一

一、从“进步”谈起。

走进教室,我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进步?”学生立刻说:“当然想!”我让学生讨论|:“一个人怎样才能进步?”

生:就是要认真。

师:嗯,说得对!但这是态度问题,我想问问方法。

生:要坚持做好。

师:坚持,也是一种态度。

生:我觉得要和别人交流,发现不好的地方要改。

师:交流,可以和书、人交流,这是个学习的过程。(板书:学习。)学习后一定要思考,即使想想自己的收获和教训,这是(板书:思考,反思)。这些都够了吗?

生:还要实践。

师:真棒!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就会不断进步!

师:同学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反思,用大脑行走。(板书)

二、抓住重点列表学习。

我请学生阅读《陶校长的演讲》,请学生说说陶校长重点告诉大家什么。学生读书后回答:“我们要注意反思,做到每天四问”。学生找到了“四问”,段落很清晰,开头结尾相互照应。根据相同的结构,我请学生按照“问什么,为什么,提希望”把每一问分成3层。学生边读书边分层,很容易就做到了。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请学生自学课文后填表。如下:

方面 为什么 怎么做

健康 生命之本 持久的锻炼 + 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

学问 前进动力的源泉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工作 培养责任感 认真

道德 人的根本 公德 + 私德

学生在填表格的时候,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用了这样的比喻:“我们人的健康犹如大树的根部,是大树的生命之本,学问就像雨水养料一样帮助大树健壮的成长,而大树不光吸取养料,还能给人们遮阳,净化环境,就像我们的工作一样要有责任感。”讲到道德,学生就开始发挥了,“道德是大树的树干”、“是树皮”、“是树枝”,我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还有精神,有感情,有道德,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与动物、植物之间的最大差别。”尽管有些牵强,但是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我又请几个学生上台根据板书演讲,目的是锻炼语言表达并完成课后复述的任务。

因为时间不够,我的第二课时就上完了,我思考了一下,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展开讨论!、这几个方面可以颠倒吗?2、可不可以自己设计别的“问”,要表达清楚,理由充分。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语言训练之我见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2、学会使用关联词。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陶行知的名言。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孩儿们,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个渴望进步的人,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

揭题:(撕掉26、陶校长的演讲演讲上的纸)

介绍陶套行知: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创办了“晓庄”、“育才”等一批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一代代人,创作了一部部教育著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不朽的贡献。

二、初读课文

出示:这是一篇演讲稿,那什么是演讲,演讲又有什么特点,文章中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呢?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作好记号,回答问题。

2、讨论理解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讲的是真话。演讲中带有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主要谈的是“每天四问”,分别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有没有进步这个问题。)

3、出示词语

健康 本钱 寻求 崇高 理想 否则 持久 锻炼 合理 作息 树立 筑起 坚固 堡垒 造福 专心致志 坚忍不拔

意志力 彼岸 担任 影响 承担 值日 值勤 管理 培养 责任心 基础 稳定 公德 私德 激励 鞭策

即使……也…… 既要……也要……

三、指名读课文

1、叫六位同学起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并思考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2、第一自然段提出演讲的内容是“每天四问”

第2—5自然段让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理”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

第六自然段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

3、自由读课文

4、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写字

陶、演、炼、彼、稳都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堡、垒上下结构,上大下小。

陶里面是缸的左半不是“凶”、“金”第九画是竖折。

炼右边是“”不能写成“东”

板书:        26、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学问

每天四问   工作

道德

激励、鞭策长足进步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语言训练之我见 篇三

作者:四月的纪念    转贴自:凤凰语文    点击数:407

在学生充分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共花2课时初步完成教学。因为本文语言朴实,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因而理解上不存在难度。不过我感觉课上下来这一群孩子显点有点游离于课堂文本之外,尽管我极力地引导,真诚地鼓励,尽力地创设,努力地还原,课堂气氛还是那么说不出来的不对劲,学生被动者多,不理者有,积极活跃者稀少。

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预设与生成不在同一轨道,有偏离

1. 请学生朗读时,我采用谁愿意代替陶校长给我们演讲第? 问。

2. 在教学结构相似的四问时,以第一问为例,精读指导,汇制表格,试图采用学法迁移,扶放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面的三问表格。

3.在引导精读第一问,聆听第一问时,我问怎样才有健康的身体?学生很快就找到句子。我又问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是关键词?学生大多能找到自觉持久与科学合理,再读时基本能很好地处理表达语句。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联系媒体谈谈,比如哪些不合理的生活和作息会导致什么?偏食,挑食,贪吃油炸及荤味这样的生活习惯产生了一个个小胖墩,不仅影响体形,也会给身体带来健康负担影响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读这句话时就不用老师再生硬地强调,学生自然地动情地激动地表达出来,真是读中见悟。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语言训练之我见 篇四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走进教室,我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成为优秀的学生?”学生们立刻回答道:“想!”我当即让学生们讨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呢?”学生争相回答。有的说:“要认真刻苦。”有的说:“不懂的地方要问。”还有的说:“要好好学习各门课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下面让我们听听陶校长是怎么说的吧。”

我请学生阅读《陶校长的演讲》,让学生说说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书后很快回答:“讲了每天四问。”学生找到了“四问”,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学生很容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陶校长为什么要问这“四问”?怎样才能在这四个方面取得进步?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前准备和经验不足,我将“四问”这一整块拆零为一个个单一的问题去讲,使整个整体感知部分显得零乱,没有条理,自然也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随后的合作探究和角色表演两个环节里,我分别提出了“陶校长为什么要大家每天问这四个问题呢?这四个问题对我们学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你哪一问作的比较好?”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每天四问”的理解。起来回答的学生都答的很不错,但由于我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使得教学气氛并不活跃。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存在上述不足外,还有另外的不足。比如对教材的挖掘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讲解的不够深入;此外,还有我的教态不够亲切,使用的语言不恰当,不符合儿童的语言要求,并且语调过于平缓,讲课的激情不足。

以上就是我对《陶教授的演讲》这一课的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努力学习,改正不足,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象陶校长说的那样,取得“长足的进步”!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语言训练之我见 篇五

1、(出示《人有两个宝》)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小儿歌吗?读一读。还记得这首儿歌是谁

写的吗?

2、对于陶行知先生我们并不陌生,三年级时曾学过一篇课文叫《放飞蜻蜓》,回想这篇课文,谁来说说你印象中的陶行知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3、简介陶行知: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职。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到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创办了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勉勉人。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逝世时,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4、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陶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陶校长在这次演讲中讲了什么?注意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知道陶校长讲了什么的请举手。

2、(出示词语:锻炼、堡垒、私德、既然、激励、鞭策、否则、承担、值勤、源泉)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听写词语,同桌互批。

4、交流陶校长讲了什么,(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讲到哪一“问”就让学生读哪一“问”。相机正音。

1、请同学们默读这“四问”,细细品味,陶校长是如何讲清每一问的,每一问都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三点内容:第一点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问什么”;第二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为什么要问”;第三点提出了“怎么做”。)

2、陶校长说话多有条理,让人听了很清楚。我们说话、作文时也要做到言之有序。(黑板旁板书:言之有序)

3、再请同学们读读这“四问”,思考一个问题:陶校长为什么要谈这四个问题?两点提示:一是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二是扣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想。

4、交流要点:

(1)健康:a、“生命之本”的意思。b、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会是怎样的情景,从而加深体会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

(2)学问:抓住“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理解,比如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3)工作:抓住“……培养责任心……锻炼办事能力……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句的理解(立大志,做小事;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4)道德:a、“做人的根本”。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理解。比如,高科技犯罪(电脑黑客)。b、用“即使……也……”说一句话。

总结:陶校长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告诉我们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说得非常有道理,让人听了非常信服,这叫言之有理。(黑板旁板书:言之有理)

5、我国另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斯霞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出示)请你来联系陶校长的“每天四问”说说斯霞老师这句话的意思。

6、相信同学们都不愿意做次品、废品、危险品!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去做呢?陶校长也告诉了我们,请你再读读课文说一说。

重点点拨第四问中“公德”、“私德”、“真人”,了解它们的含义,其中“真人”可联系陶行知简介中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来理解。

6、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想一想陶先生为什么要做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感想。(顺势处理完最后一节,板书:激励  鞭策   长足进步)

7、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每日四问”,同学们受益匪浅,下面咱们完整地读读这“每日四问”,好好体会体会。

1、简介演讲和演讲稿。演讲就是在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演讲要注意礼仪,结束时一般要有祝语。演讲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必须讲真话,带有强烈感情。演讲稿是演讲的文稿,在正文前要有称呼,语言要通俗易懂,层次要清楚。

2、下面我想请同学们也来当一回演讲家,就来演讲这篇课文。演讲一般来说是不看稿子的,所以,同学们要能复述出这篇课文。谁来提醒大家有什么小窍门。(a、每一问的开头都一样b、每一问都讲了相似的三点内容)

3、好,下面请大家利用这个小窍门自由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注意演讲要有感情哦!

4、学生准备——指名复述——师生共评。

陶校长的每一“问”都讲了三点内容,第一点自问自答说出了“问什么”;第二点写了“为什么要问”;第三点提出了“怎么做”。如此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校长演讲稿的写法,也写一写“每日×问”,要求联系自己的实际问题,先向自己提问,然后说说为什么要问,最后说说该如何改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陶校长的演讲》一文语言训练之我见》,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