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实录(优秀4篇)

发布时间: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实录 篇一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设计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

同学们,你们都有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今天,我们也要来认识一位种树的人,可是他种树的方法和我们都不一样。他种的树有个很好听的名字。

2、揭题读题:

谁能把课题读一读,指名生读。

师:桃花心木是什么样的树?有谁能介绍一下?

指名介绍。

3、出示课件帮助了解桃花心木。

4、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指名学生质疑。

生:作者为什么要以桃花心木为题?

生:我想知道桃花心木与种树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我们要学的这组课文都是借物喻人的,我想知道这篇课文想借桃花心木说明什么道理呢?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设问读文: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思考的价值,现在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认读这课中出现的生字:

出示课件,边读边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读音、书写和词语的含义。

3、指名分段朗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表达什么见解?

师评价读课文的同学。并指名回答问题。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看到种树人来给树浇水的时间不一定,很奇怪。通过与他交谈,作者悟出了一番道理的事。

师:大家同意她说的吗?

生:同意。

师:那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见解呢?

生:想表达人不能依赖别人,要*自己的力量生存。

生:我从课文第十四自然段知道,人和树一样都得不断地锤炼自己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4、看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现在请同学们用比较快的速度来默读全文,结合符号阅读法:并用波浪线画出你有感触的地方,在旁边写上简要的感想;用直线画出你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等会提出来。

5、生质疑。师评讲问题:

生:我想知道书上为什么说“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生:这篇文章中有三个“不确定”,这分别指的是什么?

师:好,我们一起来找找看,是哪三个“不确定”。一起在书上勾画。

师:这真是个有价值的问题!

生:在第十四自然段说“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和情感的感知”,是什么意思?

生:我想知道种树人为什么先“笑着说”,后来又“语重心长”地说?

生:种树人为什么要模仿老天下雨来种树呢,老天本来就不定时下雨呀,这还需要模仿吗?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我们就通过学习在课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1、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⑴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写种树人如何给树苗浇水的句子画下来。

⑵ 指名生读文:

生:读文第四自然段,并总结出种树人浇水不规律。

⑶ 师:对从这一段我们知道种树人浇水的时间不规律,浇水的量也不规律。

板书:

时间,浇水的量。

⑷ 齐读

⑸ 师:对种树人这样种树,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平时如果种了一棵树,养了一棵花,我们会怎么对等它们?

生:我会每天定时给它浇水。

生:我还会精心照顾它,浇水,施肥等。

师:作者和你们一样对种树人的这种对待树苗的方法感到非常奇怪,我们再读四、五自然段读出作者心中的疑惑。

生自由读,指名读。

2、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⑴ 师:作者对种树人这种奇怪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我们自由读读7、8、91、0、11自然段,看看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越来越奇怪的感觉吗?

⑵ 指名读、齐读。

3、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⑴ 师小结:在种树人这样隔三差五的浇水过程中,一些树苗都枯萎了。作者先认为这个种树人太懒,但种树人却记得带些树苗来补种枯萎的树苗,而且还从从容容的,其实说明他其实怎么样呢?

⑵ 生:说明他心里其实很在乎这个树苗。

⑶ 师板书:心中有数

⑷ 师生接读这两个问句。

⑸ 师:联系上文我们更加知道桃花心木是一种很珍贵的树,种树人却这么不细心地对待,作者当然就越来越奇怪了。好多问题等着跟种树人提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了解种树人这样种树的原因吧!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人

不规律 时间

浇水的量

(心中有数)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 篇二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学会9个生字,掌握“枯萎”、“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等词语。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和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情意目标

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蕴含意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义。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用中积累。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种树的话都明白吗?齐读。

2、 情境,加深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你们就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满意的答复吗?

A、 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后悔吗?(不后悔。我之所以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才能长成百年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枯萎了也没什么后悔的。)

B、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

二、 主动探究,悟道理。

1、 种树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数;似乎懒懒散散,

实则从从容容。种树人的用心良苦没有白费,现在读课文最后三节。

2、 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我”从种树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3、 着重理解:“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不确定”是指什么?

(2)同学们知道哪些在艰苦环境中自主自强的人的事例吗?或者生活在温室里,经不起风雨的人的故事吗?请你联系知道的人、事、物,谈一谈。

(3)“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主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4、 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1) 提示:A、从自己的求知和生活自立情况谈;

B、 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谈;

C、 从家庭教育情况谈;

D、 从转变观念,教育改革方面谈。

(2)要求:A、紧密结合自己学习本课懂得的道理谈;

B、开拓思路,从不同方面思考回答;

C、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三、 总结拓展

同学们列举的事例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呀,小小的种子深埋地下,为了生存,它掀翻土壤,奋力向上,终于沐浴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身患重残的张海迪大姐姐身残志坚,在逆境中奋斗,在困境中成长,她的人生收获累累硕果……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人要主动地接受生活的考验和磨练、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自立自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牢牢地抓住它,去拼搏,去奋斗,去赢得生命的辉煌。[_第一范文网收集_+}

四、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后,试着写感受。

五、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 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喜欢,为什么?

2、 同桌互读互背互评。

3、 班内背,教师给予鼓励。

4、 课外练习,向父母谈谈这位种树人育苗的做法和他所讲的道理,听一听父母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一)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 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能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二)桃花心木

树——————————人

拼命扎根 自立自强

汲水生长 学会生存

经受风雨 经受磨练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实录 篇三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上完了,回头想想,这节课上得不赖。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检查朗读——自学生字——归纳主要内容”。在每个环节里,我都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回顾实施过程为:

一、 检查朗读

因为课文是双休日布置学生回家预习的,从书本上的阅读批注可以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绝大多数的学生只在重点句段选了一二处,简要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与《匆匆》一课相比,读得并不认真,所以在检查朗读这个环节,我特意多加了几分钟。

“谁准备好了,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谁先举手,我就叫谁,读得正确流利的加二分,读得有感情的加三分,并让学生下去写在黑板上的小组积分栏里。原本寥寥无几的举手,因了这加分的诱惑,逐渐多了起来。原本我是想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多读的,但他们并不举手,我就只能叫那些学 习好的学生,现在想想倒也不坏,好学生读一遍,他们在心里也跟着读了一遍,把自己没有把握的 地方听会了,就有信心举手了。等到第一遍课文读完之后,再读第二遍的时候,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加分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能读出自己理解的 段落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读第十四自然段,你读完了我读,我读完了他读,特别是学习靠后的朱晓东同学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感情,我给他加了十分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学生都举手想要展示自己的朗读和理解,看着那一张张热情的小脸,我想,孔主任提倡的“争先恐后读课文”的场面,我做到了。反思学生所以热情的原因,加分的诱惑有之,老师的鼓励有之,读到一定时候教室 里那特殊的“读”的气场的感染亦有之。这个环节我对自己、对学生都非常满意。

二、 自学生字

一共五个生字,采取小组合作自学发现需要注意的地方,指名到黑板挑写的流程,提问到的小组不参与板演,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

三、 归纳主要内容

有难度的问题,没有采取小组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默读、思考,然后指名回答问题。在听取两个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导学生梳理怎样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小有收获。还应该展示一下批注做得好的同学的课本,不能仅仅加分了事。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实录 篇四

在开学以来,我学习了一篇富有特色的文章,名叫《桃花心木》。读了后,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一定的教育性。可真是学无止境,意在言外啊!里面主要描述了种桃花心木的人,让树苗自己找水源,克服依赖性,学习独立自主精神。想到这,我情不自禁地记起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哎……真不该。

“糟糕了,明天是星期一,就轮到我值日了,那谁来叫我起床呢?”我逼于无奈地说。生病了的妈妈昏头昏脑地说:“不用担心,我还能支持叫你起床吧!”听后,我才好好松一口气,并且若无其事地上床睡觉。这时,我心里想:虽然我这样依赖生病的妈妈,是很残忍无良的。但是,我从来也不是一个自强的孩子,只好处处依赖他人了。想完,我又继续睡觉了。今天一大早,天色微明,晓雾弥漫,我睡眼朦胧地睁开来,发现妈妈还没有来叫醒我,“难道时间还没到”我半信半疑地走出客厅,看看时间。顿时,惊讶的7点钟出现在我的眼前,比我昨晚预料的时间多了一大截。这时,我健步如飞地跑回房间,并且镊手镊脚地穿好衣服,打扮了一下。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跑往学校。要奔跑的一路上,我心里想:为什么妈妈会忘记来叫醒我的呢?难道她……我心里出现了许多个问号,想着要解决。不知不觉已经7:15分了,我连忙跑回学校,放下书包,把作业交得妥妥当当。这时,我拿起扫把,大步流星地来到值日地方去清洁……好不容易熬过了艰难时刻,我把肮脏的地方清洗干净了,正准备回教室。但经过其它教室时,知道已经7点半时,我心里想:这回一定惨了,这个时间通常全班同学都回来了,而且班主任黄老师已经到达教室,检查同学们的早读情况,都是我不好,处处依赖别人。于是,我提心吊胆,六神无主地走回教室,就听见了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在我耳边回响。我还看见黄老师坐在讲台上批改作业,他微笑地看了我一下,便再继续工作。我放心地坐下位子,认真地读起书来。

“铃铃铃……”下课了,我的伙伴亲切地对我说:“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桃花心木》这文章吗?里面教育了我们一个道理,要学会独立自主,锻炼出一颗自强自立的心。所以,你不应该处处依赖别人,这样只会令你永远也长不大!”她的一番话,使我觉悟了。便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独立能力的小孩子。这时,我心里想:对了,我不能事事依赖着别人,应该要锻炼出坚强独立的心。所以,经过这次的教训,我再也不会把自己的工作交托给别人去干,努力实践自己的事自己做。

虽然我明白了做人要自立的道理。但是,我怎么也不明白我的好朋友会知道我这次是依赖别人,去干我的事情呢?可能她是我真正知心的朋友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桃花心木》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