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5篇)

发布时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一

【预习要求】:

学生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1.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

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人     ,让人         。

2.面对一个需要骨髓移植的大陆青年,中国台湾青年顾不上

,顾不上            ,依然      ,因为他知道                   ;李博士        走进手术室,冒着

的余震的危险,      地站在手术台旁,          的努力,终于让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                 。这时候,他们的心中唯一想着的是          ,而丝毫没有                 。是大家一起用爱心架起了    ,这一座        ,这座写满爱字的      。

家庭作业:

基础题:

1. 自主积累词语10——20个。

2. 文章哪些描写让你深受感动?请选择两处分别写出让你感动的理由。

选择题:

1.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会是怎样的情景?请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2.课后收集类似课文一样的感人报道,然后讲给同学听。

附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中国台湾            大陆

————————————

青年            钱畅

血脉亲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二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二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现在,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请大家回忆一下,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中国台湾青年为杭州的小钱捐骨髓。

生2: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

师:说得很完整,看来你上节课听讲很认真。

师板书:杭州  中国台湾

二、通读全文,自读自悟

师:孩子们,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这一天,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可他,杭州青年小钱,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是挽救小钱生命的唯一途径。那抽取骨髓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快速读一下课文,看看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抽取骨髓的过程?

学生读书。

师:谁来说一说,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抽取骨髓的过程?

生:3——5自然段。

师:你找得真准!孩子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尤其是那些令我们心中一动的文字,我们最好画下来。现在就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用心体会,等会我们一起交流。

(生读课文3——5自然段)(教师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师:好,同学们读得差不多了。刚才大家读书时专注的神情,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第一个来交流?

生1: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能说说让你感动的理由吗?

生1:因为青年在不知道家人安危的情况下,心里却只想着小钱在等待着他的骨髓救命!

师:是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谁继续读?

生2: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能说说这句话哪儿触动了你的心吗?

生2:此时,余震还在发生,但他们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很感动。

师:说得多好哇!

点评: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再者,设置的两次自由读文,有目标,有梯度,让学生和文本的接触显得充实而有效。

二、精读语段,悟情悟法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都不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这三个自然段,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能做得更好吗?

生:能!

(学生做练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练习题:

请认真阅读文章的第三——五自然段,完成练习题。

1、 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思考: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仍”的意思是          , 此刻,李博士在                          ;此刻,那位中国台湾青年正                         。从他们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                    。

2、 联系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思考:

⑴、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意外?(把有关的句子用——画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此时此刻,怎样做才是安全的?(把有关的句子用……画出来。)

⑵、此时此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沉着”可以换成        ,从“沉着”、“静静地”我们可以体会出                    。

⑶、“一次又一次”、“终于”说明了                    。

想一想,从中国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还有什么呢?

点评:练习设计出彩。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重点。教师紧紧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此刻”和“此时此刻”,使学生从文本出发,深刻体会句子的含义,以及作品所表达的含义。语文教学就应该这样扎扎实实,从关键词语出发,使教学落到实处。新教材的教学,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呢?关键是授予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分析教材,学会把握重点。

三、全班交流,深化提高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播放地震录像),看,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台湾的里氏7.3级的大地震。(画面定格地震惨状图片)看到录像,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1:地震太可怕了!

生2:好恐怖呀!

点评:恰到好处地通过录像资料“中国台湾地震”,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台湾青年是忍受着如何大的痛楚和冒着随时的生命危险,入情入境地帮助学生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出示练习第一题)

师:是啊,多么可怕的大地震。大地震过后,余震不断。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仍”是什么意思?

生:仍是还、继续的意思。

师:回答非常准确!但此刻,李博士在干什么呢?

生: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师:那中国台湾青年此刻在干什么呢?

生: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待李博士来抽取骨髓。

师:从他们的表现中你可以体会出什么呢?

生1:他们在冒着生命危险抽骨髓。

生2:他们不怕危险。

师:是啊,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他们不怕危险。

课件出示第二题

师:那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意外呢?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师: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呢?

生:事情发生得很突然。

生:余震突然就来了!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来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那此时此刻,怎样做才比较安全呢?

生:跑到空旷的地方。

师:但此时此刻,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沉着在这儿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呢?谁来说?

生:可以换成镇定!

师:孩子们,从“沉着地”、“静静地”我们可以体会出什么呢?

生1:他们不怕危险。

生2:为了就小钱,他们不惜付出生命。

……

师:是啊,此时此刻,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挽救小钱的生命。救助小钱生命的力量已经使他们顾不上考虑自己生命的安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孩子们,这就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啊!

出示: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句子)(教师提示重读“沉着地”、“静静地”)

师:从“一次又一次”、“终于”可以读出什么?

生:抽取骨髓很不容易!

师:说得真好!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针头一次又一次地脱落,他们也就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危险。他们是豁出性命去挽救小钱。孩子,们,此时此刻,从中国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还仅仅是骨髓吗?

生:不是!

师:那还有什么呢?

生1:还有爱心!

生2:亲情!

生3:希望!

生4:祝福!

师:是啊,多么崇高的品质!在病魔面前,爱心战胜了一切;时间面前,责任心战胜了一切。于是——

课件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学生接读)

师:骨髓抽出来容易吗?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不容易读出来!

(生读这句话。)

师:骨髓抽出来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带进你的高兴再读这句话。

(生再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请孩子们再轻声读一读课文的3——5自然段。

师:抽完了骨髓,李博士又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开始了奔波。他从花莲到台北,从台北赴香港,再从香港转机到杭州,连续工作了近二十个小时。但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此刻,老师从你的脸上看到了“感动”二字。那么,就让我们把我们的全部感动融入到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吧!

学生齐读第六段。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这让我们提着的那颗心平静了下来。我们为文章美好的结局而感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吧!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师: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的心中,这还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你有更深的体会。

课件出示:这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

生1:这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

生2:这是一座用亲情架设的生命桥。

师板书:爱心、血脉亲情

师:这是一座爱心桥,是一座亲情桥,更是一座神圣的桥。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读课题!(学生读课题。)让我们再用无私的爱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配乐《感恩的心》),课件出示:一年以后的一天早晨,阳光依旧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已经开花,晨风中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教师深情诵读)

生1:谢谢你救了我的生命,让我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生2:谢谢你把我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

生3:我实在是太感谢你了,你是我的再生父母,以前我是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现在,你让我绽放了。

师:孩子们,感谢的话是说不尽的,最好的感谢就是好好活下去!

五、抄写生字,拓展延伸

1、知道写袭、暂,学生抄写两遍。

2、师:这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小钱得救了,

这朵生命之花又重新绽放了。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但是在人们看来,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传下去……

点评:老师饱含激情,倾情的投入,充分发挥了教师语言讲解的作用。慷慨的陈词,入情的倾诉,昂扬的抒发,孕育了一个激情燃烧的课堂,学生渐入其境,深入其境,师生情感共鸣,心灵共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三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理解"辗转"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3,在朗读中理解余震中抽骨髓的艰难历程,感受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设疑激趣

1,指名读题目,我们见过石桥,木桥,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生命桥 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生命桥" 谁和谁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杭州小钱===中国台湾青年)

2,出示中国台湾海峡图,介绍中国台湾背景。同学们,这就是我国的台湾海峡,在他的两旁是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虽然只相隔300千米,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如今依旧不相往来,而且连乘飞机都得从香港转机。但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却在大陆与中国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这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探究,感受生命的脆弱

1,师:请打开书,让我们走进这个发生在杭州和中国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们在读时会格外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它,请放声读,读准读通,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样的事在感动我们。

2,词语反馈,理解

1) 出示词:凋零 含苞 绽放 骨髓 移植

辗转 暂停 身躯

2) "凋零"是什么意思 屏幕中的哪个词正好和它相反 "含苞"是怎样的

这三个词在文中的哪句话里 出示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这3个词语还是在写花吗 自由读,想想这3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含苞"在这指什么 "凋零"呢 "绽放"呢

理解了词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练读,指名读 齐读)

3)但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出示句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你知道"辗转"这个词的意思吗

联系上下文理解:光读这句话还不行,找找前两句话,同学们边听边想这几句话在说什么

想象一下,小钱家人会在哪些地方找骨髓

我们理解了这一点,能将它读出来吗 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三,锁定"感动",深层解读

过渡:找到骨髓的小钱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同一时刻,身处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自由读3,4,5自然段,课文的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 做做记号多读几遍。

2,交流,出示句3: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l 说说你的想法。

l 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边说边播放地震图片边解说: 1999年9月21日1时47分,在台湾省花莲西南突然发生7.3级大地震,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1305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师:看到这些数字,你最想说的一个词是什么 (恐怖,可怕……)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会不牵挂自己亲人的安危吗 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

l 朗读句子: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这位青年这么坚定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这位青年愿意这么冒着生命危险做手术,是因为——他知道……

引读句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3, 出示句4: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句话为什么打动了你

l 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余震 (大地在颤抖,突然,急,快

面对这样的余震,博士和青年本应怎么做 但现在呢 (指名读句子)

l 想象说话:在这紧张,危险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中国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用心去贴近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同桌说一说,他在想什么。

l 朗读:我们感动于中国台湾青年的爱心,感动于李博士那高尚的医德。让我们用朗读再现李博士与青年的沉着与冷静。

l 引读:为了能让18岁的小钱重新绽放生命之花,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过——利用——终于——.

l 从中国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还是——(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四,再明题意,朗读抒情

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你觉得这座"生命桥"只是连接着生命吗

师: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两岸骨肉同胞,

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

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拓展延伸,表达感激

小钱得救了,小钱康复了,当他的父母告知他海峡对岸那感人的一幕后,小钱凝望着窗外,此时此刻,小钱的内心激动万分,让我们将他的想法诉之笔端。

生命在延续——

小钱苏醒后,得知海峡那头地震中感人的一幕,内心激动万分,他……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11月22日我执教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进行本篇课文的教学时,我考虑到了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当讲则讲。

提到“讲”,有人往往习惯于现“析”等同起来,和“烦琐分析”挂起钩来;有人 认为,“讲”与《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些内容,如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而难以理解的,含义非 常深刻而学生又不易准确把握的,教师怎能不讲?当讲的内容,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地讲。比如本篇课文学生对白血病、骨髓移植了解不多,我在学生查找资料的基础上,也给学生讲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又如课文中有这样 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只让学生读,去体会抽取骨髓的困难,学生似乎不可能 体会深刻,我就通过讲“正常的情况下抽取骨髓还要需要抽10次,而在余震中抽取骨髓也许是十几次二十几次”让学生去体会青年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李博士抽取骨髓的艰辛。“讲”让学生弄明白、悟深刻。

二、创设情境。

夸美扭斯曾经说过:“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津。要可能的 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在感官的跟前。”我们不可能教学哪一部分的内容,就把学生带到相应的真实情境中去,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地创设情境,把理解相 关内容所需要的情境,例如在讲到在余震中抽取骨髓,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通过让学生描述,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帮助他们把握相关内容,感悟内蕴情感。比如讲授李博士时,我出示李政道先生的照片,在处理重点段落时,播放配乐让学生朗读。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诱导学生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学生容易 感悟到文字所承载的深深的情感。

课虽上完了,但是还有很多遗憾,总感觉我的感情很投入,但是学生的感情还不够深入。一直我在引领学生硬进文本。值得骄傲的是,学生课文读得很棒,很有感情,最后谈理解也很好,能从多方面去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东渡小学  赵鸿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一、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病情的严重使他不得不平静。但是对于生的希望,使他不平静的;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静。让学生通过对于“你们猜作者最不愿意用的是哪个词”的思考,引导理解“白血病”、“含苞”“唯有”等词体会小钱的病情严重,骨髓移植对他的重要性。

中国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读这一点的时候,我用“周围的环境能静吗?”和“他的内心能静吗?”两个问题来衬托出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将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读写结合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每一次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 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组织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评,尽量避免一步紧追一步的提问教学法。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朗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通过根据课文内容,把“也”换成其他的连词进行朗读,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在阅读之后,我开始用问题引发学生换位思考: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那个青年吗?通过学生的思考,再让他们写一写中国台湾青年对自己的家人所要说的话,在写话训练中体现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感受中国台湾青年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我适时地补充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讲到“周围的环境不能安静”时,我适时地运用了“5.12” 汶川大地震的现实资源,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地震的可怕,中国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两岸同胞的拳拳爱心就跃然纸上了。让学生初步感受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对理解课题中“生命桥”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骨髓、亲情、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四、不足

虽然整堂课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溶入到朗读中。

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比较欠缺的就是对文本的深入品读。像在本课教学“含苞”这个词的时候,虽然已经涉及到,但是挖的不到位,不够深,没有把“含苞”的本义,引申义,及结合课文很好的理解。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不突出,学生的情感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对于学生的关注和文本的解读还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浙江省宁波市黄鹂小学 贺碧峰

2006年12月8日,我在教研组中上了一堂课,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后,组内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讲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非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1、在教学中,对中心的理解始终蕴涵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在最后的解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指什么,是什么架起了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时候,显得很粗糙。因此我想,如果在这个问题“那涓涓流出的只是中国台湾青年5%的骨髓吗?”的处理中,可以挖得更深一些,花的时间可以更多一些,把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对的爱心都理解得更透彻一些……那在最后的解题中就水到渠成了。

2、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一词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虽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寻找骨髓的艰难,急迫与曲折。但没有点出这个词。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更忽视了这个词的用法。有老师在点评中说到:老师在文本中发现“金子”,告诉学生这是好东西,更应该把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会应用它,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3、我还想在最后添加一份想象写话,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小钱对中国台湾青年、对李博士等人的感激:

说不尽,那份感激

我,

(一个刚满18岁的杭州青年,)

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任阳光普照,桂花飘香,

也无法(尽情绽放)。

因为──(白血病)。

你,

(素昧平生的中国台湾青年),

在罕见的大地震的余震中,

不顾(对生死未卜的家人的牵挂),

不顾(自身的安危),

让那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为了海峡彼岸的(那个充满期待的生命)。

感谢你呀,

(可爱的)青年,

是你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给了我(生的希望──骨髓)。

让我的生命之花(在融融阳光中绽放)。

感谢你们呀,

(可敬的)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

是你们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让我重燃(生命的的火焰),

可以(在金秋八月享受桂花飘香)。

千言万语说不尽(我心中的这份感激)。

让风中的桂花香带去我的祝福:

(好人一生平安!)

设计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按常规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流于苍白,情感会流于肤浅。而让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份以诗形式表达的感激,可以让优美的诗的语言牵引出学生情感的自然流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得到提升;让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份叙事诗,可以让学生学习用简练的语言重叙这个故事的同时,使心中的感悟得到升华。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五

【设计意图】

本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中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冒着生命危险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但感人的事例要借助语言文字向人们传递着感动。本课教学力求把语言文字训练贯穿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和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句子,在品词析句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彼岸、中国台湾、袭击、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教学难点】  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收集一些关于地震、白血病、骨髓移植、李政道博士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抓住小钱和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两个场景来品词析句,从而体会骨髓移植的不容易和对小钱的重要,以及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第二课时:体会李博士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检查读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2)、指导读好难句。

(3)、检查词语意思。

3、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师相机板书。

(3)指导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关键词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完整。

三、 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一)、课件出示图片:中国台湾青年和小钱在同一时刻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情景。明白同一时刻指什么时候?回顾大地震的情景?

(二)、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小钱和中国台湾青年心情不平静?划出有关的句子,边读边体会。

(三)、深入对话,朗读体验小钱的“静”。

1、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小钱的心情不平静?

出示句子: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huàn)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diāo)零的含苞 (bāo)的花朵,唯有骨髓(suǐ )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zhàn)放。

(1)句子中哪三词语经常用来描写花?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指什么?

(2)出示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资料,学生浏览,谈感受。

(3)再读句子,说说小钱当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讨论交流。

(4)指导朗读。

2、小钱心里如此不平静,那他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

(四)、深入对话,朗读体验中国台湾青年的“静”。

(1)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里为什么不平静?

(2)讨论交流,引出句子“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并多次引读这个句子。

(3)你觉得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回扣课题。

1、故事读到这里,对刚上课时提出的两个的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

2、引读课题。

五、作业。

1、除了中国台湾青年,还有哪些人帮助过小钱,他们都做了什么?

2、想像一下,一年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和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口语交际)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            捐献骨髓            同胞

白血病                              余震中

亲情、爱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