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案(9篇)

发布时间:

金色草地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轮读)

3、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谁想赞美这美丽的草地。

4、设疑激趣:我们随着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5)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6)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一、二自然段。

(7)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谈话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3)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4)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5)拓展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他通常是上午8点左右逐渐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下午4点左右,温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深夜温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绿色的。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3)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看板书,全班交流。

2、拓展:

(1)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2)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蒲公英》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8、蒲公英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呈现出的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1、文中插图形象生动,反映了文本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

2、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它只有十几厘米高,体内有雪白的乳汁,就像牛奶一样。春天,蒲公英开花了,看上去好像是一朵花,其实是许多小花聚在一起。秋天,花变成了种子,头上长着蓬松的白茸毛。种子成熟以后,随风飘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预习

设计

1、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2、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划词语、标小节号,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和理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查找有关蒲公英的知识点。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4分钟)

1、看图,交流蒲公英知识。

2、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0分钟)

●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看书巩固。

● 预习作业3

1、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 预习作业4

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6分钟)

1、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老师指点再次归纳。

2、铭记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四板块:学习第1自然段(10分钟)

1、读课文。

2、学习单:(1)思考问题:“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2)用“可爱”说一句话。

3、交流

4、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第一板块: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蒲公英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蒲公英(齐读)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 预习作业2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1)“绒”要注意右部的笔画安排,写“降”字要注意右下角的笔画。

(2)“富”上小下大,“惑”是上大下小。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集体闭眼书空。

●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 预习作业4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评价、纠正。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所带来了不同结果。

第四板块: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组织交流讨论:

“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帮助学生了解“花托”的意思,可以借助简笔画或图片。

3、你觉得那洁白的小绒球长得怎么样?你能用“可爱”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

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剩余字。

2、完成《补充》一,《一课一练》一。

作业

设计

★完成《习字册》词语部分

★★完成《补充》1、《一课一练》1-4。

教学内容

8、蒲公英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嘱咐”造句。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感悟出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教学

资源

1、文中插图形象生动,反映了文本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录音磁带。

预习

设计

1、 在感受深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5分钟)

1、 读好第一自然段。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25分钟)

(一)

1、自主学习。(5分钟)

【学习单一】

①太阳公公的话里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画上横线,打上问号。

②自学时间:5分钟。

2、展示。(6分钟)

(1)展示画出的句子。

(2)掌握“嘱咐”的意思,并会造句。

结合插图理解“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二)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习单二】

①第1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沙漠?第2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湖泊?

②自学时间:6分钟。

2、展示。(8分钟)

(1)分角色朗读两颗小种子的话。

(2)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完成句式训练:一颗种子来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另一颗种子来到了银花朵朵的湖泊,()。

第三板块:学习第4自然段。(6分钟)

1、自由读课文。

2、 沙漠的金光闪闪、湖泊的银花朵朵是太阳光的缘故。你们被自己的眼睛骗了,你们不听太阳公公的话,才落得这样的下场,应该听长辈的话。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我们现在才知道那黑黝黝的泥土适合我们生长,是我们生根长叶的地方。我真不该只看漂亮的外表,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第四板块:分角色朗读课文。(4分钟)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第一板块:情境导入

1、小朋友,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蒲公英》。

2、(引读)秋天到了,蒲公英的花瓣……花托上……一阵阵风吹过……在蓝天白云下……

3、多可爱呀!你们想不想成为蒲公英种子?

4、(描述)我们乘着风儿在蓝天白云下飞了起来。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着,飞呀飞呀,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这时,我们往下一看,看到了什么?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2小节

1、过渡:小蒲公英种子们,让我们静静地听,太阳公公还在和我们说话呢!(放录音)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设想:

A理解“嘱咐”并指导造句。平时谁也会亲切地嘱咐你呢?嘱咐些什么呢?

B理解“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结合观察插图理解)

C理解“为什么太阳公公叫我们别落在金光闪闪的沙漠里,也不要落在银花朵朵的湖泊里,而让我们落在黑黝黝的泥土上呢?”

(3)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3小节。

1、过渡:蒲公英种子们,现在你们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想到哪儿去安家了?

他们准备到哪儿去安家呢?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把他们说的话找出来。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指名读第1颗种子的话,想想这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沙漠?

(齐读,注意读好感叹号)

(3)齐读第2颗种子的话,想想这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湖泊?那么,这波光粼粼的湖面能给他带来哪些欢乐呢?(学生自己想象说)指名读,齐读。

(4)分角色读。

(5)小蒲公英种子们,看到这两位小伙伴一颗向沙漠飞去了,而另一颗向湖泊飞去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留住?你会怎样劝告他们呢?可是,这两颗种子不听我们的劝告,还是朝着沙漠、湖泊飞去了。

句式训练:一颗种子来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另一颗种子来到了银花朵朵的湖泊,()。

第三板块:学习第4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春天到了,那些小种子们过得怎么样?

2、自由读课文。

3、交流。

4、你们想对落在沙漠、湖泊里的种子说些什么呢?落在沙漠、湖泊里的种子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5、是呀,两颗种子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让我们每一个人得到了一个教训: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者的正确指导。

第四板块: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一课一练》。

2、将课文读给父母听。

作业

设计

★见《补充》2、3、5、《一课一练》5-8。

★★你想对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说些什么呢?写下来。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8、蒲公英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完成部分习题,培养学生认真答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复述课文

难点:完成部分习题

教学

资源

1、学生利用形象生动的插图进行复述。

2、《一课一练》、《补充习题》。

预习

设计

练习复述课文。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述课文(25分钟)

1、学生入神倾听教师的复述。

2、学生介绍复述的方法。

3、学生自由复述。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第二板块:完成作业(15分钟)

1、学生作业

第一板块:复述课文

1、教师配乐复述课文。

2、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个童话故事讲出来?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好方法。

(可抓住每段的重点词语;也可根据故事的叙述顺序:先讲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然后讲了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嘱咐以及蒲公英采取的不同行动,最后讲了落在不同地方的蒲公英种子的不同命运)

3、学生自由复述。

4、 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第二板块:完成作业

1、《一课一练》第8题。

2、《补充习题》第5题。

作业

设计

★搜集种子旅行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排演课本剧。

中班语言蒲公英教案 篇三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让幼儿懂得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能生存、发展和拥有更多的朋友。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张;磁性教具:四只蚂蚁 树叶 小船 一条大青虫 四个小伞兵;蚂蚁头饰数量和幼儿人数一样多;蒲公英、青虫头饰各一个;配乐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蚂蚁”,引出主题。

1、看,它是谁?(小蚂蚁)你们喜欢小蚂蚁吗?

2、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小蚂蚁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和谁?

2、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故事。

讲述过程中提问:

1)小河的对岸住着谁?

2)一阵大风吹来,小蚂蚁坐的树叶小船怎么了?

3)野地里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4)蒲公英是怎样对待小蚂蚁的?

5)小蚂蚁说了些什么?蒲公英妈妈又说了些什么?

6)蒲公英妈妈为什么很感激小蚂蚁?

7)小蚂蚁是怎样回到自己家的?

8)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师生共同讨论。

1)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2)你有没有好朋友?他(她)是谁?为什么她(他)是你的好朋友?

3)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她)是怎么办的?

4)你能把你们之间互相帮助的事情表演出来吗?(请个别幼儿表演)

5)你们得到别人帮助高不高兴?

6)你们帮助了别人以后,心里感觉怎么样?

5、教师小结:

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样我们的身边到处充满爱。

(三)边听故事录音边表演

1、教师介绍。

1)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表演这个故事?

2)我来当蒲公英妈妈,请一个小朋友当大青虫,请其他小朋友当一群可爱的小蚂蚁。

3)每个小蚂蚁都要按照故事里的情节自己创编动作表演出来,看谁演得最好!最后每个小蚂蚁只拿一把小伞飞走。

2、幼儿进行表演,初步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发现幼儿中有关心他人的事迹,要加以表扬。并在班级开展“人人争做小雷锋”的活动,激励幼儿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和集体。

附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在小河的对岸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蚂蚁。一天,小蚂蚁们爬到树叶小船上玩,一阵大风吹过来,把树叶小船吹到了河中。树叶小船载着小蚂蚁们飘来飘去,他们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岸。

野地里长着一棵蒲公英,翠绿的叶子,淡黄的花朵,美丽极了。夜里,她听到附近传来哭声,仔细一看,是十几只又冷又饿的小蚂蚁。蒲公英召唤小蚂蚁来到身边,她用叶子为他们搭起小房子,用奶一般的叶汁喂饱他们,哄他们睡觉。天亮了,小蚂蚁们快活地喊:“谢谢您救了我们,蒲公英妈妈。”蒲公英妈妈笑莹莹地说,“我会想办法送你们回家的。”它们在蒲公英的叶子下高兴地生活着。

一天,小蚂蚁们听到了蒲公英妈妈的叫声,他们看到有条大青虫正在咬她的叶子呢。小蚂蚁们向大青虫发起进攻。大青虫又痒又疼,掉下来死去了。蒲公英妈妈感动极了。

蒲公英妈妈的黄花谢了,长出了洁白的绒球。她告诉小蚂蚁们:“这就是我的娃娃们。你们赶快爬上绒球,一人抱住一把小伞。”小蚂蚁们急忙爬了上去。这时一阵大风刮来,小伞带着蚂蚁飞呀飞呀,又飞到了小河对面,飞到了它们自己的家。

小伞在小蚂蚁的家园里生根发芽,这下小蚂蚁和蒲公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蒲公英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第一课时

一、介绍蒲公英

1你们喜欢植物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6页,看看题目左边的图上,那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2自读第一自然段。谁能从课文下面的图中指住蒲公英、花托、绒球和小降落伞?在读的过程中划出生字词。

(1)学习生字词:花托(tuo):花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花梗顶端长花的部分。

(2)绒(rong)球 降(jiang)落伞:本来指凭借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体从空中缓慢下降着陆的伞状装置。课文指蒲公英种子。

3介绍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冬至春初时抽花茎,顶端生一头状花序,开黄色舌状花,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果实成熟时样子像一个白色绒球,有毛的果实可随风飘散。生于路旁、田野、山坡。产于全国各地。别名 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采制 春至秋季花初开时连根挖出,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味 性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乳痈、瘰疬、疔疮肿毒、咽痛、肺痈、肠痈、目赤、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了解有关蒲公英的更多资料。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自学生字词。

嘱咐 记住 表面 沙漠 迷惑 湖泊 黑黝黝

借助拼音认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嘱咐、记住:结合实际理解:表面黑黝黝

沙漠:地面完全被沙子所覆盖,缺少流水。气候干燥,植物稀少的地区。

湖泊: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

迷惑:辨不清施肥,摸不着头脑。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生字词:瞧 (看)百万富翁(拥有百万家财的有钱的人) 波光粼粼(在阳光照耀下,水面银光闪闪的样子。粼粼:形容水清澈)

3小组自学生字,注意笔画和笔顺。

4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思考每段的主要内容:

①蒲公英的花瓣落了,绒球变成了许多小降落伞,在空中飘荡;

②太阳公公对小降落伞的指导

③小降落伞的选择

④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

试着划分部分,这是篇寓言故事,可分“开端——发展——结局”三部分。

三、作业。

⒈描红。⒉复习生字词 3练读课文,体会语气和神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⒈指名读课文。说说大意:花瓣落,风吹过,“伞”儿飘

⒉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⒊指导朗读。指图

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差异网www.chayi5.com差异网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⑶理解词语。

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

⑷指导朗读。

参考《备课手册》P116

3自由读第3自然段。

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地说法?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指导用蔑视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颗种子认为哪儿有意思?它为什么认为那儿有意思?

理解“百万富翁”

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来读2、3两句话。

②出示图片。

指名读句子:“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欢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

请同学讨论另外一颗种子为什么要落到湖面去。

(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这句话。)

③指名有感情读两颗种子的对话。

4她们的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4自然段。

说说几种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理解竞相开放和装点

②自由地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③思考:由蒲公英种子的不同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蒲公英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用绘画来表现蒲公英种子飞翔的样子,体验绘画的乐趣。

2、能保持画面的整洁,并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蒲公英

2、范画:蒲公英

3、幼儿用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蒲公英,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观察图片进行讲述)

二、引导幼儿想象讲述。

1。教师: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被风一吹会怎么样呢?

2。蒲公英非常喜欢旅行,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儿去旅行,

它们在空中飞呀飞,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3。小朋友想不想把蒲公英的种子在旅行的时候看到的景色画下来呢?

三、示范画蒲公英种子

教师:画的时候,蒲公英飞翔的种子画在纸的什么地方?

看到的景色又要画在什么地方呢?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指导幼儿先画朝各个方向飞的种子,再画地面上的景色,注意画面的整洁。

合理安排画面。

五、展示幼儿作品。

1。鼓励幼儿与同伴讲一讲自己画的蒲公英种子旅行的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画的故事。

蒲公英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拓印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感受拓印作画的乐趣,发展幼儿美术创作力和表现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蒲公英生长视频。

2、深蓝色卡纸、圆形毛刷、白色颜料、蜡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蒲公英吗?它是长什么样子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PPT)

1、播放PPT课件,观察蒲公英图片,知道蒲公英的形状。

2、观看在线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三、教师讲解需注意的事项

1、提醒幼儿的构图,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

2、画完之后把刷子放到指定的地方进行清洗。

四、幼儿创作,教师一旁观察指导。

五、作品评析。

活动反思:

"蒲公英"这个名字说出来,孩子们都有点懵,但在观看图片的时候,有部分幼儿发现自己看过这种植物,然后兴致勃勃的说着自己所知道的。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孩子们很认真,但我发现,下载下来的视频不是很完整,没有风吹过后,蒲公英被吹散来,蒲公英的种子飞向大地的这一段,如果有这一段的话,孩子们可能对它的生长过程了解的更透彻。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去创作,但在同伴之间进行合作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有些孩子孩子有些迷茫,不知该去找谁进行合作,需要老师一个个的去帮助他找小伙伴,最后还是很不错的完成了《蒲公英》创作。通过这个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不是很强,需要多多引导。

蒲公英教案 篇七

设计思路:

幼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蒲公英也是其中一种、记得童年时对蒲公英就很好奇、它们看起来毛茸茸的、一碰,一吹,那绒球就会分散、如同降落伞,又似羽毛般轻盈、我们认为相比较其他的植物来说蒲公英对幼儿的吸引力会大一些、除了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外、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活动的延伸、从蒲公英生长的特性来表现律动,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和感受乐曲旋律,能按老师的提示表演舞蹈。

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像带,录像机

2、四色绒球,,每种个6个、(视本班情况而定),让幼儿戴在手腕上,同色的为一组、

3、幼儿知道蒲公英的外形和播种形式,并且能看懂简单的舞蹈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拿出盒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啊?

请一名幼儿将盒子打开,拿出蒲公英、

二、指导

1、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请幼儿上来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录像(草地上蒲公英在风中摇摆,风吹过来,蒲公英种子飘走了)看完后请幼儿说一说用动作怎么去表现、

4、教师将有特点的动作提取出来,让创编的幼儿在教师哼唱曲调的伴奏下有节奏的做动作、并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5、让幼儿各自看一下自己绒球的颜色,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朵蒲公英、

6、全体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

7、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起来表演给幼儿看、

8、教师朗诵故事,让幼儿听音乐完整表演一次、

9、教师根据幼儿反应,将幼儿最喜欢的`,最精彩的动作再次抽取出来,让幼儿反复练习,并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10、幼儿再次完整随音乐练习、活动结束、

朗诵内容:

这是一个有太阳的下午,风轻轻的吹着、很轻,很轻、突然,风大了起来,蒲公英宝宝离开了妈妈,跟着风婆婆,飞呀飞呀,刚要落到草地上,又有一阵风吹来、蒲公英宝宝又飞了起来,飞呀飞呀,飞的高高的、咦?风停了,蒲公英宝宝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的从空中往下落、有的落在了池塘边,有的落在了柳树下,有的落在了花丛中、下雨了下雨了、蒲公英宝宝张开小嘴开心的喝着水、渐渐的,蒲公英宝宝长大了,个子越长越高,越长越高、有的和他们的妈妈长的一样高,有的长的更高、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开花了、身上长出了许多蒲公英宝宝,他们也做妈妈拉!(自创)

舞蹈结构(建议):

第一段:戴同色绒球的蒲公英宝宝们在一起,围成几个圈、

第二段:蒲公英宝宝分散开、

第三段:重新组合成若干朵蒲公英(自由组合,一人,两人,三人、、、每朵人数不限)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蒲公英》 篇八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天暖和了,许多花都开了。树林里,花丛中,经常看到小蜜蜂等很多小虫子。特别是在我们农村,蜜蜂更是到处可见。在孩子们的心中,小蜜蜂的形象一直是勤劳可爱的。在外面玩的时候,很多孩子会去追捉蜜蜂,还会有调皮的孩子去捅蜂窝。这些行为都非常危险,因此有必要让幼儿知道招惹蜜蜂会带来危险,了解一些被蜂蛰后的急救常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招惹、捕捉蜜蜂,简单了解被蛰后的急救方法。

2、了解几种常见的有危险的小虫子,知道躲避它们。

活动准备:

1、故事《生气的小蜜蜂》。

2、课件。

3、故事挂图。

4、音乐《春天》。

5、蜜蜂、蝴蝶、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生气的小蜜蜂》,了解招惹蜜蜂带来的危险。

1、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并提问:小蜜蜂为什么要蛰三个小朋友?看到蜜蜂后怎么办?遇到成群的蜜蜂追过来怎么办?

2、(出示挂图《遇到蜜蜂怎么办》)教师结合挂图小结:看到蜜蜂应该尽量避开,千万别去招惹它们。遇到成群的蜜蜂应该赶快跑开躲避。如果来不及,就用衣服或其它东西遮住头、脸等外露部位,并迅速蹲下。千万不要大喊大叫,扑打蜜蜂,这样会激怒蜜蜂,引来更猛烈的袭击。

二、了解一些被蜂蛰后的急救常识。

提问:如果被蜜蜂蛰伤后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总结兰兰妈妈的做法:如果被蜜蜂蛰了,一定要赶紧拔出毒刺,用肥皂清洗伤口,必要的时候要到医院治疗。

三、了解几种常见的有危险的小虫子。

1、(播放课件)教师结合画面分别介绍蜜蜂、马峰、黄蜂,引导幼儿观看蜂刺,了解各种蜂蜇人时,毒液就会被注入人体,使人皮肤红肿,产生水泡,甚至会中毒死亡。蜜蜂蛰人后也会马上死去,所以它们不会轻易哲人。马峰、黄蜂的攻击力很强,被它们蛰到非常危险,千万不要去招惹它们,更不要去捅它们的蜂巢。

2、(播放课件)教师结合画面分别介绍蜘蛛、蜈蚣等小虫子。很多蜘蛛、蜈蚣等小虫子也会带来危险,不能用手去碰,要远离它们。

四、我们到野外去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在野外游玩时,千万不要在靠近蜂巢的地方,更不要去捅蜂窝;尽量穿上长袖衣服、并戴上帽子;万一被蛰,不要哭,不要用手去抓被蛰的部位,要赶快找大人帮忙。

五、和幼儿一起扮演蜜蜂、蝴蝶、小白兔,跟随音乐《春天》出去做游戏。

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扮演小蜜蜂、蝴蝶、小白兔,唱起歌,跳起舞,出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太集中,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节活动课我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其中,并结合挂图集中幼儿注意力。通过看课件了解其它常见危险的小虫子,加深幼儿对本节活动内容的印象。在最后,我选了和本节活动季节有关的表演来结束活动,使本节活动课更加丰富多彩。

蒲公英教案 篇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4个字。自主积累词汇。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识字。

2、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幻灯片,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

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注意蒲、荚这两个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第二自然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

3、蒲公英的种子

吹上了天、害怕

小伞兵、飞呀飞、放松

躺在地上、高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课文内容。

2、复习会认字。

3、学习会写字。

二、教学重点

写好每个字。

三、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把字写美观。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1、自主选择喜欢地段落背诵。

2、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口头组词。

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学习会写字。

巩固认读。

指导学生书写。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时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4、在听写本上听写这8个生字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蒲公英》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