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开国大典》教案 篇一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况。2.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说,通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3.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3.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修改所列提纲。

三、精读课文,分步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先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准备做填空练习: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有,有,估计总数。会场在。主席台设在。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况。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后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②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③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快速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让学生掌握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再细读这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接着,通过回忆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动人场面。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3)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

3.学习课文第三段。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使学生掌握阅兵式的程序。“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是、。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4.学习课文第四段。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段,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动人的情景的。然后抓装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天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后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

5.学习课文第五段。先齐读这段课文。然后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6.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综合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3.做课后“思考·练习”4。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要求背诵的段落。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握11个生字,理解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2、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2、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请大家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3、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中写到指名朗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小结:,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毛泽东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啊,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请你摘抄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句子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我感受,我们应该写:(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情)

《开国大典》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抄写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

1、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

1、制作相关课件;

2、从课外书籍或网络中查找有关开国大典的课件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部分词意,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开国大典”就是创建国家时举行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扫清字词障碍,对课文内容有个基本了解)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 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2、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感受“大典”。

(在这一部分,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感受“大典”的盛况)

1、练习分段:

⑴ 学生默读思考,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 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2、合作研读,体会情境(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1)假如你是一名记者,或是一名群众,当时的哪一个场景让你终生难忘?

(2)根据选项,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在组内说说当时的情景。

(在这一环节,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体现尊重学生、唤醒、激励学生参与意识,追求有序、有情、有效、有趣课堂。)

(四)总结全文

1、评价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况;

2、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出示学习任务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同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段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自学时间8---12分钟,视学生自学情况而定)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并相机参与部分讨论)

四、检测学情 (分四个部分)

㈠、出示填空练习题,巩固第一部分的学习内容。

{{{(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 年 月 日在 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 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小环节,即1、理脉络;2、说内容;3、抓重点语句,具体就是)

1、请学生默读第二部分,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

2、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3.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1)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排比:在这段话中,有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2)请学生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对比句) (第一组句子)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出示这组句子,意在通过重点词的分析比较,让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我出示的第二组句子就是……)

a、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通过这组句子的对比,意在让学生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4.指导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人民群众那种(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

5.根据板书练习背诵第七自然段。

㈢、精读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㈣、精读第四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也是设计了三个小环节,1、划一划;2、读一读;3、通过换词语的方法体会句子意思,具体就是)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其中一句是: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让学生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㈤、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五、课堂训练

1、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以及场面描写的方法,可以抄录有关句子,然后模仿写一写。

2.让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

3、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视时间而定,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完成)

附板书设计:

会场布置

毛主席出现

大典盛况

开国大典 { 宣告成立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同学分工协作,以各种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作品清楚地,有特色、有感情地介绍给大家。

2、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同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谈谈自己的独立见解。

3、通过讲讲研究专题的目的、过程、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师:学习了《开国大典》后,同学们颇有感触,为此,我们进行了拓展阅读,制定了《共和国诞生》这样一个主题学习。在主题学习中,同学们广泛阅读,认真思考,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演示文稿。老师从网上看了你们的作品,觉得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评论家。今天,我们不妨成立一个文学沙龙,畅谈一下你的想法。

二、展示作品

师:在前面三个过程的学习中,老师了解到有许多同学对国旗非常喜欢,现在哪一组能把自己研究的有关共和国诞生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呢?

1、请小组展示作品:

师:哪个小组研究的主题与他们不一样?谈谈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

请小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研究这个主题?谈完后再进行展示。(4~5个)

师:刚才同学们的展示,使大家受益非浅。从大家的展示中学到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老师相信在大家研究的过程中,看到网上那么多的文章,一定有所感想,哪个小组能谈谈你们的想法?

2、请小组谈谈研究的感触:

师:从同学们的作品、研究后的感触,老师可以感觉到大家对共和国的诞生有种特殊的情感,你能不能用一段话来表达一下此时的心情呢?

三、反思学习过程

师: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在各方面有所收获,也有所想法,现在小组先讨论一下,等一会儿请同学谈谈。

四、小组评价

五、集中评价

讨论整个活动的收获与不足。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动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开国大典)读一读,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把你所了解的告诉大家;若不明白,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2.指名说。

二、自学读文

1.初读课文,你觉得该完成哪些要求?(指名说)

2.出示要求:

自学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把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划出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用“”)

3.学生自学,并拿起笔来圈圈划划。

三、检查

1.通过自学,你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了吗?对照自学要求,一项一项讨论。(指名说)

1)挑几个容易写错的词写一写。再默写下列词:

诞生协商瞻仰检阅率领排山倒海吹拂

(互相检查、批改;纠正错别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2)提出较难读的句、段;(指名读)

同桌比读,并用☆△表示你的评价。

2.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1)文中解释课题的是哪句话?

2)还读懂了什么?(指名继续说)

①从参加的人及人数,看出什么?读一读(隆重、盛大)

②会场的布置觉得怎样?读一读(庄重、肃穆)

③群众老远赶来,那么早赶来,说明什么?读一读(热情高涨、激动、兴奋)

3.还有吗?(板书: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1)看板书,对照课文,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按以上顺序分段。

(板书:1——45——1011——1314——15)

分段时,文中有些句子已经帮我们起到了提示作用,你找到了吗?(指名说)

3)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自由说,指名说)

四、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呢?(指名说)

2.启示下堂课内容:这样隆重、盛大的开国大典,你想不想参加?好,下堂课,让我们也跟随群众的队伍,走进会场,去感受那一份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作业:作业本第1、2题。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开国大典》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3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