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精选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五至九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诗句,引出主线。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说起这个课题,我们得先来看看古人的这句诗句,出示:儿童不知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一起来读一读。意思是说——同学回答。

3、但我们伟大的文学家冰心奶奶却将这句诗句作了改动,变成了——齐读: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意思是——

二、理清文章线索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冰心奶奶跟随着儿童去了哪些地方找春天呢?

2、同学回答

同学回答 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玉澜堂。

三、走进春光,感受春天的生机。

1、现在,就让我们随同着冰心奶奶的足迹,一起走进这五彩斑斓的春天吧!请快速阅读课文,把文中描写春天景象的小节找出来。(板书:春光)

2、找到了吗?指名回答并出示: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读书要细细读细细品,请自身读,读出你的感觉来。

4、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同学自由回答)(假如回答到:眼前一亮)就请你来读,读出眼前一亮的感觉。大家注意他的眼神。再重来一次。

( 看到了吗?他的眼睛猛然一睁,瞬间来了神光。到底是什么一下子让你的眼睛闪亮?请往下读,看你能不能读得使老师和同学都心头一震,眼睛一亮。)

5、 哪些词语让你的眼睛也突然一亮?交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花的多(密密层层等),读出花的美(像喷花的飞泉……)“那几株大海棠树(读出了树大),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读出了花多、花艳)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一气呵成,读出了动感,读出了力度,一下子亮化了听者的视觉)

“像喷花的飞泉”,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读书时,在脑海中能出现画面,那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指名读,齐读。

6、这如飞泉般的海棠花,它向我们喷发出了——它的美丽,它的活力,它的生机,它的鼎盛时代。

7、难怪我们的冰心奶奶也情不自禁地赞叹——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丰满……

8、激情朗读:同学们,让我们随着冰心奶奶,踏着春的节拍,再来喷发一下。齐读。

三、走近儿童,感受儿童的活力。

1、春光,竟会这样的丰满,这样的烂漫!这么美丽的春光冰心奶奶是跟谁走才看到的呢?(儿童)

2、是呀,是冰心奶奶只捡儿童多处行才看到的如此斑斓的春光,那文章中哪些地方写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读读课文,找一找。

3、同学交流;

①出示第一段。

(1)你从哪些字里行间看出了儿童的多?(成百上千是什么意思?嚷嚷是指一个人说话?两个、三个?挤、飞涌、一群接着一群)

(2)是呀,此时的儿童如同一位位小天使源源不时地从魔术匣子中飞出来。来,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多。

(3)同学们,这段语言文字除了让你感受到儿童的多,你还能感受到什么?(同学自由发言)

(4)没错,儿童朝气蓬勃,充溢了生机和活力。他们是春天的使者。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他们如同海棠树一般将蕴藏的力量和精神尽情释放。一起读。(出示第四小节并齐读)

(5)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第一小节,你一定会有另外的感觉。(齐读第一小节)

②你还能从哪儿看出冰心奶奶他们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出示“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

( 师:为什么这一句能看出来冰心奶奶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呢?生:我是从“涌流”和“挤”看出来的。说得对。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迎就是小朋友们往这边来,我往那边走,面对面地走。你找得非常准,说得也很好,能不能读一读?同学读一遍)

假如不到位,指导:感情没有读出来。谁能再读,让我们感受到儿童很多很多?(指名另一生读这一句)对呀,她读时什么词强调了呢?“挤”“迎”。“涌流”。大家一起来。

假如很到位:说的这么好,你能来读一读吗?你们感受到了人流如潮了吗?就像他这样,一起读。

③还有什么句子可以看出冰心只拣儿童多的地方行走?

出示:“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小朋友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师:说说你的理由。(从“总和一群一群的小朋友撞个满怀”看出来的。)

师: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 撞个满怀”,来, 齐读一遍。“总”和“一群一群”要强调。(生齐读)

④你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呢?出示第三段。

同学讲述理由

(1) 座无虚席是什么意思?(指坐的地方都没有了。)来,把这个词读一读。

(2) 出示:一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出太阳的气息。(齐读,指名读:来,喷发出你的气息来)

(3)冰心奶奶由衷地赞叹这群可爱的天使,说他们身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其实,她的意思是说,在这群可爱小朋友的身上喷发着什么?(喷发出春天的生机,喷发出生命的活力,儿童的朝气,光明和希望……)

6、总结:儿童和春光一样喷发着激q情和活力,喷发着精神和力量。

7、 你现在知道了吗,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了吧?

(儿童象征着春天,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丰满,最烂漫,春天就在儿童身上,春天是儿童的,儿童多处就是春,儿童就是祖国的春天。)

8、所以冰心奶奶说——出示齐读:花也和儿童一样……

9、引读:所以,当你春游的时候,请记住——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走近冰心,感受其“博爱”。

1、你对冰心奶奶有什么样的了解?(板书:爱春天,爱儿童)其实在课文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位慈祥的老人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生活对儿童的热爱。你能从文中的语句来说明吗?

2、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小朋友,我们就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特殊的爱的情感,走近冰心……

3、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看出冰心爱儿童,我们再看一首冰心写的短诗,指名读。

这首诗写的是兄妹俩在戏水,哥哥摔了一跤,就提醒妹妹,可妹妹居然也想摔那么一跤。你从这首诗中看出了什么?

4、对,正如刚才同学说的那样,冰心奶奶有一颗不老的童心。请再看一首冰心奶奶写的诗歌。出示《纸船——寄母亲》师深情朗诵。

师:同学们,你听出来了吗,这首充溢悠悠深情的小诗,寄托着——(冰心对她母亲无尽的爱)。

5、师:爱,是冰心作品的核心,爱儿童,爱母亲,爱星星、爱大海、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辽阔、深邃、温馨、广博……

6、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音乐响起来),我们国家的另一位百岁老人巴金对冰心的评价。

7、同学们,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多去读一些冰心奶奶的文章,相信你一定会收益匪浅。

最后,让我们牢牢记住冰心的世纪遗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自学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自学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5 3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