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优秀8篇】

发布时间:

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 篇一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

| by: 金玉珍 ]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简述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我作了以下设计: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从自己认识的大将军与花木兰身上寻找不同之处,学生能感知到花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英雄;通过师生进行“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一心想着国家并为国效力的可贵之处:

师:现在老师来做木兰的家人,你们是一个个木兰,谁来说服我。

(弓背咳嗽)父亲:“木兰呀,还是让爹这个老头子去吧。你还年轻可不能去送死呀。”

生:爹,你年纪那么大了,又一直在生病。你瞧,我的身体多健康呀!

(伤心地流泪)母亲:“木兰呀,你可不能去呀,战场上都是男子,你怎么抵抗得了他们呢?娘怎么舍得你一个女孩子家上前线去呢?现在,我去跟官府说,咱不去了。”

生:妈妈,你也知道父亲年老多病,弟弟还是个孩子,他们都不能去当兵,但是现在我们的国家一直都在打仗,非常需要人去当兵。虽然我不是男人,但是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您就让我去吧!

弟弟(撒娇):“姐姐,不要去,你去了谁教我念书,谁陪我玩呢?”

生:弟弟,你在家要好好听话,等姐姐征战回来,我们就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

……

教学中我还借助自制课件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勇敢形象;最后引导学生去表演将士们探望身穿女儿装的花木兰的动人一幕,从演中去体会人们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并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 篇二

课题          木兰从军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篇篇让人不忍释卷,浓浓的亲情让我们读来回味无穷。《母亲的恩情》让我们感受到母子间深挚、浓烈的感情,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沉香救母》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沉香,他的一片赤诚感动了天地,也感动了我们。《木兰从军》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我们收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长辈的慈爱,令人赞叹;晚辈的孝顺,让人欣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把识字教学、情感教育融入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之中。二、本课教材简析  《木兰从军》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战事发生,朝廷征兵,“紧急”二字表明了情势需要,刻不容缓。然而父亲年老多病,惟以出征;弟弟年纪幼小,还不够当兵年龄。这是一个尖锐矛盾,难怪木兰看到列有父亲名字的征兵文书,内心“焦急万分”了。二是理应为国分忧和身为女子的矛盾。应征入伍,当兵打仗,在当时是男儿的义务,女孩子家一般留守家园,不在征召之列。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孩子在国家忧患之际,又岂能袖手旁观呢?这无疑是尖锐矛盾。“烈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作者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刻画木兰形象,突出了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了她顾惜老父的孝心、体恤小弟的爱心、为国分忧的忠心,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奇女子的动人形象了。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塑造英雄形象,木兰克服了种种矛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了,她是怎样走向战场,挥戈上阵的呢? 作者详写了她奔赴前线的过程。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表明了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木兰告别了亲人之后,“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这里,精心提炼了一系列动词,“披”一“跨”一“渡”一“过”,揭示了木兰奔赴前线的全过程,表现了木兰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毫不逊色于男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木兰身披战袍,横跨战马,置身于浩浩军列中的英雄形象不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吗? 作者略写了作战情况,只以“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但是木兰不仅没有半途被拖垮,也没有丧于敌手,而且立下赫赫战功,可见她多么坚强不屈,英勇善战,“为国”二字揭示了她的爱国热忱,字里行间不是映现了她驰骋疆场、跃马杀敌的飒爽英姿了吗? 在平静的和平生活中塑造英雄形象:战争结束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木兰又会怎样呢?据古代诗文记载,朝廷要给她“尚书郎”的高官,要给她“百千强”的赏赐,但是木兰一一辞谢,回到故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先写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战袍,穿上心爱的女装。木兰在父老弟幼、国难当头的情势下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她所渴求的还是恢复女装,过上和平生活,与家人聚首一堂,享受天伦之乐。次写将士探望,终于发现了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这固然表现了将士们的惊讶之情,更重要的是隐现了木兰女扮男装,不让须眉,尽管多年征战,并肩作战,可是谁也没有发觉她是姑娘家,木兰的勇敢、机智,岂非不言而喻了吗?战事发生了,木兰披挂上阵,为国分忧;战事结束了,木兰并不居功自傲,回到家乡恢复女装,过上宁静生活——这才是英雄本色!有了这结尾的描写,实际上是为木兰挥戈上阵、克敌制胜的英雄形象添彩增色,给读者以更加完美的感受。三、单元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也掌握了的一定的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儿歌法,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进一步提高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2、本单元新词比较多,可以通过举例、比较、表演或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理解词语。 3、学生对本单元的文章比较感兴趣,但怎样读出感情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采用情景渲染、比赛读、范读、个性化朗读等形式让他们渐渐形成语感。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四、本课学情分析  孩子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乐于表演朗读;孩子的思维也很活跃,有一定的方法基础;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本单元的前三课讲得的都是长辈与晚辈间浓浓的亲情,孩子们通过学习,在朗读中感悟情感,学习知识。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以及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 4、复习部首检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会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六、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绿线内的字,多音字和1个偏旁。理解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七、教学难点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习木兰为国家分忧的品质。八、课前准备教师:1、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2、动画片《花木兰》。 学生:查找有关“花木兰”的资料。九、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让人们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你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个吗?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3、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

4、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介绍资料                   读题 练习说话,培养思维与说话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小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   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二、初读课文1、故事最早见于北朝民歌《木兰诗》,长300余字,内容写少女木兰代父从军、胜利归来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的女英雄形象。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课文中有许多生字,我先来考考大家掌握了没有。(出示生字卡片) ·名(读音) 将(多音字)    3、师:请你找出文中特别难读的句子,读一读。呆会展示给大家听。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学生开火车读,交流识字的方法       学生指名读,齐读 用课外知识和孩子一起走进课文,过渡自然,引出新课学习。     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启发他们自主识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三、再读课文1、师: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你明白了黑板上哪些词语?还有哪些不明白?(出示:紧急征兵   文书   焦急万分   说服   女扮男装   理应   赫赫战功   昔日) ·学生交流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词语的意思,并且可以把词语放入新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例如“焦急万分”。学生有不会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加以引导。   2、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则什么故事呢? ·教师可以让孩子先说,然后引导孩子说得简练些,然后让其他孩子跟着说说。教师也可以出示关键词语或者填空给孩子以帮助。   3、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了。老师真高兴!我们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 学生边听边思考,集体交流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齐读课文 在认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为体会文章中心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代替了传统教学中教师逐段地给学生讲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学写生字1、将、征、胜、利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2、今天,我们要学写4个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3、请同学们打开习字册,认真读贴,把字写好。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查找部首   学生开火车读,并组词   学生书空,说注意点并书写 学生字时,先了解字的结构,再交流识记的方法和书写时的注意点让学生主动、自主识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学的生字会记得特别牢。五、作业1、完成习字册上生字的书写。 2、找到《花木兰》的音像资料,看一看。 3、学生回家讲讲这个故事。 ※课外拓展:推荐阅读“花木兰”的小故事,以及《木兰辞》。 完成作业 将课内知识有效地拓展到课外,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下自学的积极性,而且以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2课《木兰从军》 (一)认读词语 名字   征兵   父亲    弟弟  胜利   将军      将士      燕山 燕子      渡黄河    披战袍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       替父从军 1、区分多音字。(“将士、将军”和“燕山、燕子”)    2、说说“胜利”的反义词、近义词,并用“胜利”说一句话。 (二)小组合作读课文。    读题   认读词语           读多音字   说一说   读课文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根基。扎扎实实的做好字词教学既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理解、运用字词的能力。   词语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抓住重点词语细细品读过渡:通过读我们知道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      ,那花木兰为什么被称为女将军?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一)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并用横线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 1、讨论交流。 原因一: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紧急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此时花木兰是怎样的心情,从文中找出一个词加以概括。 理解“焦急万分”,指导读出花木兰非常着急的心情。   过渡:花木兰为什么这样焦急?她此时又想到了些什么? 原因二: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不到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2、于是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同学们,在古代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一位女性想上战场为国为家分忧,是根本不可能的,可花木兰做到了,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3、此时此刻你认为花木兰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4、小结:我们正是通过“焦急万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些词语深深地体会到花木兰替父分忧、爱护弟弟、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壮志豪情。   5、让我们用读的方式表达出花木兰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你想知道她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样子吗?请男同学读第三段。 出示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战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干什么去了?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1)、你能通过这些动词短语想象出此时花木兰的样子吗?听老师读,大家大胆的想象一下。  (2)、说说你想象中此刻花木兰的样子。 (3)、出示第一幅插图,说说此时花木兰是一种什么形象?(威武、威风凛凛、英姿飒爽-----)    3、请同学们试着用读的方式表达出花木兰威风凛凛的形象。   4、花木兰在多年的征战中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理解“赫赫战功”这个词的意思。   5、此时你觉得花木兰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6、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好体会一下花将军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飒爽英姿。   7、练习一 照样子填合适的词。 (跨)骏马 黄河燕山战袍军装( )桌子作业       (三)学习第四段 1、过渡:这样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女英雄胜利回乡后是什么样子呢?请女同学读第四段。   2、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花木兰回乡后的样子?你能想象出她的样子吗?   3、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当将士们知道昔日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想的好说的好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关于花木兰的豫剧,请大家听一听。   4、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   5、讨论交流将士们会怎样想、怎样说?   6、指导朗读:采用对比读的方法读出战场上、家中花木兰形象的不同。   完成填空     默读第二段 思考,划线   讨论交流         理解“焦急万分”     想象说话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重点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些词。     说说找找                   指导朗读             男生读第三段           指名读         听后评价老师读的怎样 说一说   看图说话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理解“赫赫战功”       说一说     全班齐读         照样子填合适的词             女生读第四段     文静俊美       看图说一说         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       讨论交流   分男女生读、指名读、读后评价、全班齐读           本环节紧紧抓住花木兰从军前的心理活动,通过对重点词语“焦急万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理解,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一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想象力极其丰富,我首先借助文中的动词短语,启发学生大胆的去想象花木兰的样子,然后出示第一副插图让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图画两厢对照,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妙,最后通过多种形式、层次不同的读创设浓郁的战场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去领略女英雄的飒爽英姿、去体会她的优秀品质。练习的设计是对动词的理解应用,仿照作者去体会用词成功后的喜悦。                                                 此环节通过对比读、说、看、听,让学生更加深了对花木兰的认识,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得以提高。豫剧《花木兰》选段的欣赏,为学生拓宽了学习本课的思路,非常有效的帮助学生去猜想将士们当时的所想所说,更好的体现出了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情诵读  1、出示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小结:战场上的花木兰英勇善战英姿飒爽,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战后的花木兰文静俊美穿上心爱的女装更让将士们刮目相看惊叹不已,你们想记住这位女英雄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示   完成填空           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承载着文章的美、情、景,而读者只有通过理解字词句这些语言符号才能领悟文章的内在含义。在学生最后的深情诵读中,能听出他们对花木兰深深的钦佩之情。四、课堂练习1、写一写你学习《木兰从军》以后的收获。 2、请将这个故事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共享。 3、请同学们继续欣赏豫剧《花木兰》的其他选段,试着学一学自己喜欢的选段。 完成练习 做练习,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体验作出相应的反应或应对。这样就照顾到了全体学生。板书设计女扮男装

木兰从军     花将军

胜利归乡   教学反思《木兰从军》是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英雄人物篇。此类文章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情感基点,努力使学生情感步步升级,“点燃情感的火种”。在教学本课地三自然段时,我将教学过程定位于“情感化”目的是使学生不但受到语言文字训练,还使学生体验到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一、设情境,入情感。 讲究导语艺术,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并同时采取录音手段,渲染作战环境,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仿佛把学生带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为理解全文创设情感的空间,同时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作出铺垫。 二、抓词语,现情感。 学生的情感来自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词语的主动探究,为学生情感的升华作好铺垫,并诱导学生借助词语发挥想象体会情感。 三、重朗读,表情感。 多读,就是多朗读,特别是感情朗读,通过朗读,文章中的音韵之妙、节奏之妙、意境之美、情感之美才能体会出来。同时,通过朗读,才能注重品位和积累。朗读应与理解相结合,只有在理解语言文字蕴藏的情感时才能真正发挥朗读的功能。朗读应讲究形式变化,不要使之成为个别学生的舞台,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朗读应指导学生因情自得,让学生按“得”去读。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使感情得到升华。 四、放录像,述情感。   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在于在教学和学习中利用各种视、听感官,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并能带来直观、形象的视、听觉冲击,形成对文章内容的再现,从而强化学生已有的感情,使学生“有感而发”,并通过语言文字地表述,使情感得到升级。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教学时,我努力将孩子引入文本的意境,让孩子们把自己当作花木兰,感受她看到文书的时候,会想些什么,体会到“焦急万分”的心情。同时抓住文本的空白处,让孩子结合当时的情况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自己的家人的让学生根据人物的身份,想象出适合人物特点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当他们共同参与到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体会她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高贵品质。这是对文本语言的拓展性训练,只有当学生把书读活了,才能更好地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 篇三

苏州新区实验小学  屈华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也努力地贯彻着这一理念,深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孩子思维和能力的成效之大。《木兰从军》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我就此文的教学过程谈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收效。

一、“自主”,是教育战略的一次重大转移

《新课标》谈到的“自主”,是指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教育战略的一次重大转移,是从教育根本理念上的一项重大变革,是以教材、教师为本转为以人(学生)为本的一次彻底的教育革命。

“自主、合作、探究”三者,“自主”是前提,也是关键。如果学生没有“自主”,那么“合作、探究”也就无从谈起了。

“自主”,就是还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和选择权。

《木兰从军》的导入我是这样安排的:

师:大家通过预习《木兰从军》,都了解到了些什么啊?

生1: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2:因为北方经常发生战胜,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所以花木兰替父从军。

生3:花木兰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

生4:花木兰征战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

生5:当花木兰换上心爱的女装后,她的战友都惊讶了!

……

看似自由化的交流恰恰是学生自主学习丰收成果的展示。这些收获和课堂所得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是自觉、主动、积极、独立学习的收获,其含金量是最高的。而且,每次交流预习所得,课堂气氛都是极为热烈的。因为,自主预习的收获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成就感、自豪感。竞相想展示一番,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高昂了。

倡导自主学习,就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研究学生身心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二、“合作”,学生个体资源共享的过程

“合作”一定要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是为了追求互助,学生个体资源的共享。没有“自主”为前提,个体的资源就没有积淀和丰厚,“合作”的效应就无法体现。

而且,“合作”仍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是在群体中自主学习。是借助他人的知识、思维、理解来解决自己尚存在的疑惑。

《木兰从军》教学前,学生都有充分的预习,个体的感受和理解都有了基础。鉴此,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就是合作交流,互相解疑:

师:那大家在预习中是否遇到什么问题呢?

生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北方”是哪里啊?我们和谁打仗啊?

生2:古时候,“北方”就是指长城的北面。那里住着匈奴。匈奴一直打我们。我们就是和匈奴打仗。

生3: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生4:因为古时候女人是不可以从军的,被发现了要杀头的。

生5:“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

生6:“赫赫战功”是指功劳很多!

生7:还指功劳很大!

师:说得真好,功劳又大又多,才能说“赫赫战功”多年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被称为——(女英雄)(进入课文)

三、“探究”,就低年级孩子来说未必要探远究深

“探究”是进一步借助扩散思维、创新思维,以求得对文本更深的理解。“学贵有疑”。有疑,是探究的前提条件,也是探究的根本目的。但是,就低年级而言,我认为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阅读的习惯、愿意质疑、会质疑,要比具体地要求学生去“探究”重要得多。

《木兰从军》的教学过程,经过“自主”、“合作”两个阶段,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对花木兰的形象已经大致了解了。为了进一步强化花木兰女英雄的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于是,便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内涵:

师:文中除了“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这三个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使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呢?

生:“我理应为国为家分忧”也是花木兰决定从军的原因。

师:对啊!先前讨论的那三个原因,仅仅是实际情况而已,被迫替父从军;而从“理应为国为家分忧”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花木兰就是想从军,保家卫国。

生2:花木兰认为,从军就是为国为家分忧,是理所当然的,应该的!

师:说得真好。你对“理应”两字读得真透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花木兰真不愧是——

生齐声:一位女英雄。

师:木兰为了要从军,“说服了家人”,她是如何说服家人的呢?

生1:父亲,您年老多病,怎么打得过凶猛的敌人呢?

生2:我虽然是个女子,但是从小就喜欢习武练功,我可有一身高超的武艺哦!

生3:母亲,你不舍得女儿从军,难道就舍得年老多病的父亲去吗?

生4:弟弟,你快快长大,在家要替姐姐好好孝顺父母。

……

师:是啊!花木兰为了要替父从军,想出了好多理由去说服家人,真不愧是——

生齐声:一位女英雄。

师:花木兰征战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真不愧是——

生齐声:一位女英雄。

萨特有一句经典名言: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新课标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木兰从军》的教学过程,我就是尽可能地履行这一理念的。

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 篇四

【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

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准生字,认识“病”的偏旁,学习写几个生字。

3理解课文第二节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曾学到过很多有名的人物,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

看图:(一)你们认识他吗?(花木兰)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_________的花木兰

那她呢?(花木兰)你也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一个人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花木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了解多少,愿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她的形象还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12课

出示课题: 12 木兰从军,   (板书课题)   齐读

解题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花木兰为什么要参加军队,当兵打仗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花木兰的传奇故事。

二 、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检查

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 )同桌互读

(4)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5) 完成《补充习题》的第一项。

3. 检查读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读后评议。

4.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三、 精读课文1—2小节

1.小朋友,看,这位就是花木兰,看着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威风凛凛  神气 英姿飒爽)

课文中人们称花木兰是一位-------?(板书  女英雄)

2.小朋友,英雄是了不起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指生读句,(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再齐读。

3.默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4.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国忧 经常战争

家忧 父病弟幼

5.指导朗读,体会木兰的焦急。

6.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

分忧

7.木兰想到什么办法分忧呢?(女扮男装)

8. 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那木兰会怎样说服家人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小组讨论)

9.课堂表演:师分别扮演木兰的家人,学生来做木兰说服家人。

10. 学到这,你想说什么呢?齐读第二小节。

11.完成《补充习题》的第四项。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3.指导书写,学生临写。

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 篇五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

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

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战事发生,朝廷征兵,“紧急”二字表明了情势需要,刻不容缓。然而父亲年老多病,惟以出征;弟弟年纪幼小,还不够当兵年龄。这是一个尖锐矛盾,难怪木兰看到列有父亲名字的征兵文书,内心“焦急万分”了。

二是理应为国分忧和身为女子的矛盾。应征入伍,当兵打仗,在当时是男儿的义务,女孩子家一般留守家园,不在征召之列。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孩子在国家忧患之际,又岂能袖手旁观呢?这无疑是尖锐矛盾。

“烈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作者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刻画木兰形象,突出了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了她顾惜老父的孝心、体恤小弟的爱心、为国分忧的忠心,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奇女子的动人形象了。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塑造英雄形象

木兰克服了种种矛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了,她是怎样走向战场,挥戈上阵的呢?

作者详写了她奔赴前线的过程。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表明了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木兰告别了亲人之后,“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这里,精心提炼了一系列动词,“披”→“跨”→“渡”→“过”,揭示了木兰奔赴前线的全过程,表现了木兰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毫不逊色于男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木兰身披战袍,横跨战马,置身于浩浩军列中的英雄形象不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吗?

作者略写了作战情况,只以“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但是木兰不仅没有半途被拖垮,也没有丧于敌手,而且立下赫赫战功,可见她多么坚强不屈,英勇善战,“为国”二字揭示了她的爱国热忱,字里行间不是映现了她驰骋疆场、跃马杀敌的飒爽英姿了吗?

在平静的和平生活中塑造英雄形象

战争结束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木兰又会怎样呢?据古代诗文记载,朝廷要给她“尚书郎”的高官,要给她“百千强”的赏赐,但是木兰一一辞谢,回到故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这样描写的:

先写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战袍,穿上心爱的女装。木兰在父老弟幼、国难当头的情势下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她所渴求的还是恢复女装,过上和平生活,与家人聚首一堂,享受天伦之乐。

次写将士探望,终于发现了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这固然表现了将士们的惊讶之情,更重要的是隐现了木兰女扮男装,不让须眉,尽管多年征战,并肩作战,可是谁也没有发觉她是姑娘家,木兰的勇敢、机智,岂非不言而喻了吗?

战事发生了,木兰披挂上阵,为国分忧;战事结束了,木兰并不居功自傲,回到家乡恢复女装,过上宁静生活——这才是英雄本色!有了这结尾的描写,实际上是为木兰挥戈上阵、克敌制胜的英雄形象添彩增色,给读者以更加完美的感受。

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工整书写。

2、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木兰爱家爱国无比勇敢的性格特点。

3、初步感知,揣摩、渗透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工整书写;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木兰爱家爱国无比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揣摩、渗透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花木兰生活的时代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木兰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木兰是我国古代的女英雄。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一组以木兰从军为主题的生活中的相关熟知物品,激发学生对花木兰这位众人熟知的女英雄的好奇与期待,期待着走进人物的精彩故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

1、 自由读课文。自行检查字音、句子的朗读情况。

2、 出示生词:指名读,齐读,检查多音字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避免了日常教学的老套路,从学生的已预习状态入手,客观地从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出发。首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自我检查,检查预习的完成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教师进行相应的预习情况检查,落实教学基础目标的达成,避免了一些重复、形式的环节。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导入课文。

【设计意图】以木兰忧思的插图,来导入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只有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明确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代表的含义。进而,理解木兰对家人的担忧,对国家人民的怜悯,更好地体会英雄的伟大人格——爱国爱家。

2.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3.联系图片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征兵”的含义。

4.指导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对于木兰从军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所限,文中的“征兵”“文书”以及“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等一系列的词句还存在着疑惑或者似懂非懂。而且这些词句和社会背景,正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社会的深层次原因,是必须让学生了解的。教学中,应该紧扣学生的感性体验,来促进理解、体会,所以从《木兰从军》连环画中截取的一系列的彩图,以图助学,解决学生在时空上难以逾越的障碍,让学生透过图画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学生通过图和教师的介绍来清晰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征兵”、“文书”等词语的含义。

出示:“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紧扣词句,体会木兰是个爱家爱国的人。

5.想象: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

6.过渡: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文章句段的阅读,明确木兰对家人(父亲、弟弟)的爱,对国家、人民的爱,以及自己从军的巨大决心。同时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感性体验,讨论表演如果你就是木兰怎样说服家人。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出示黄河、燕山图,引导学生了解木兰的勇敢。

2、 指导朗读。

3、 找动词,体会,加动作朗读。

4、 结合文本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练习朗读。

5、 比较句子:初步体验作者句式、语言的精妙。

6、 简要了解木兰的英勇善战,理解“赫赫战功”。

7、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学生的感性体验角度出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感悟、体验:第一层次:形象感悟——勇敢善战,利用形象的图片再现黄河和燕山的气势以及木兰英勇杀敌的壮观场面,引导学生体会出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第二层次:朗读展现——通过紧扣文中的动词,加动作朗读;相同句式渐强朗读,朗读中感悟;第三层次:初品语言精妙——安排两组句式的比较,让学生比较中谈自己的直观感受,以自己的朦胧体验,来初步品味文章的精妙语言,为高年段写作方法、表达效果的体会做好铺垫、润湿,初步对一些写作方法渗透。四、学习生字。

1.学习新部首“病字旁”。

2.学习“病”,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描红,临写。

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 篇七

《木兰从军》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

二,复习巩固:

1.选出正确的读音:

将士(jiāng jiàng) 燕山(yān yàn)

将军(jiāng jiàng) 燕子(yān yàn)

华山(huà huá) 中华(huà huá)

朝阳(zhāo cháo)东升 朝廷(zhāo cháo)

2.认读词语:

将士 英雄 朝廷 紧急 征兵 出征

胜利 惊讶 焦急万分 年老多病 替父从军

三,解析课题:

1.给出"从"字三个义项,让学生选择。

从:①跟随 ②顺从,听从 ③从事,参加

2.解释课题(木兰参加军队)

四,精讲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花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

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分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你来读一下。

"理应"是什么意思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从大家的声音中,老师只能感受到她一点点的爱国,再读一遍。

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a, 自由读。 b,指名读。

师: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依然决定替父从军。其中又经过不少的曲折,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呢

请大家 展开想象,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 (老师扮演木兰的家人,学生扮演木兰来说)

学习第三自然段; 花木兰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a, 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你从中会发现什么 .(动词很多。)

b,老师认为这个"渡"字用得非常好,谁来说"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c,从水的这岸渡到水的另一岸。

d,"渡"还可以用在哪里

e,渡江,渡河,渡船,渡口,摆渡,过渡,飞渡。

f,还真不少呢!因为是水里过。所以"渡"是左边是三点水,知道了吗

师: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请大家来夸夸她。(自由读)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音乐,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滚滚。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过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因为热爱祖国,让我们跟随音乐,再次感受这位英勇的女英雄吧!

c, 配乐诵读。

(从感觉形象入手,通过观看录像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军的艰辛,感悟花木兰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

学习第四段 花木兰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女英雄。说出你的理由来。

学生读第四段

师:指导读 (太让人惊讶了!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

a,自由读 b,男女生分读

总结全文

文静俊美的女英雄为国分忧,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五,指导背诵:

你们愿意赞一赞这位女英雄吗 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谁来告诉大家你平时怎样来背诵的 (学生自由发言)(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

好!大家的方法真多,今天老师为大家再提供一种背书的方法,动词串连----------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动词连成一条线,就很容易把内容记住。比如,第四段中(木兰)回乡,脱,穿上,(将士们)探望,发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a,自由背 b,指名背

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巩固理解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复习字词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2课《木兰从军》 (板题、读题)

(一)认读词语

名字  征兵  父亲  弟弟  胜利   将军       将士       燕山       燕子      渡黄河    披战袍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       替父从军

1、区分多音字。(“将士、将军”和“燕山、燕子”)

2、说说“胜利”的反义词、进义词,并用“胜利”说一句话。

(二)小组合作读课文。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根基。扎扎实实的做好字词教学既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理解、运用字词的能力。)

二、抓住重点词语细细品读

过渡:通过读我们知道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那花木兰为什么被称为女将军?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一)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并用横线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

1、讨论交流。

原因一: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紧急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此时花木兰是怎样的心情,从文中找出一个词加以概括。

理解“焦急万分”,指导读出花木兰非常着急的心情。

过渡:花木兰为什么这样焦急?她此时又想到了些什么?

原因二: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不到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2、于是他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同学们在古代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一位女性想上战场为国为家分忧是根本不可能的,可花木兰做到了,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重点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些词。

4、此时此刻你认为花木兰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从文中哪些可以看出。

5、老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正是通过“焦急万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些词语深深地体会到花木兰替父分忧、爱护弟弟、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壮志豪情。

6、指导朗读。让我们用读的方式表达出花木兰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花木兰从军前的心理活动,通过对重点词语“焦急万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理解,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你想知道她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样子吗?请男同学读第三段。

出示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战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干什么去了?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1)、你能通过这些动词短语想象出此时花木兰的样子吗?听老师读,大家大胆的想象一下。(听后评价老师读的怎样。)

(2)、说说你想象中此刻花木兰的样子。

(3)、出示第一幅插图,说说此时花木兰是一种什么形象?(威武、威风凛凛、英姿飒爽-----)

3、请同学们试着用读的方式表达出花木兰威风凛凛的形象。(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4、花木兰在多年的征战中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理解“赫赫战功”这个词的意思。

5、此时你觉得花木兰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6、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好体会一下花将军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飒爽英姿。

7、出示练习一

照样子填合适的词。

(跨)骏马 ( )黄河 ( )燕山 ( )战袍 ( )军装 (  )桌子( )作业

(设计意图:一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想象力极其丰富,我首先借助文中的动词短语,启发学生大胆的去想象花木兰的样子,然后出示第一副插图让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图画两厢对照,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妙,最后通过多种形式、层次不同的读创设浓郁的战场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去领略女英雄的飒爽英姿、去体会她的优秀品质。练习的设计是对动词的理解应用,仿照作者去体会用词成功后的喜悦。)

(三)学习第四段

1、过渡:这样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女英雄胜利回乡后是什么样子呢?请女同学读第四段。

2、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花木兰回乡后的样子?(文静俊美)你能想象出她的样子吗?

3、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当将士们知道昔日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想的好说的好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关于花木兰的豫剧,请大家听一听。

4、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

5、讨论交流将士们会怎样想、怎样说?

6、指导朗读:采用对比读的方法读出战场上、家中花木兰形象的不同。(分男女生读、指名读、读后评价、全班齐读)

(此环节通过对比读、说、看、听,让学生更加深了对花木兰的认识,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得以提高。豫剧《花木兰》选段的欣赏,为学生拓宽了学习本课的思路,非常有效的帮助学生去猜想将士们当时的所想所说,更好的体现出了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情诵读

1、出示练习二

填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老师小结:战场上的花木兰英勇善战英姿飒爽,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战后的花木兰文静俊美穿上心爱的女装更让将士们刮目相看惊叹不已,你们想记住这位女英雄吗?请齐声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承载着文章的美、情、景,而读者只有通过理解字词句这些语言符号才能领悟文章的内在含义。在学生最后的深情诵读中,能听出他们对花木兰深深的钦佩之情。)

四、作业超市

1、写一写你学习《木兰从军》以后的收获。

2、请将这个故事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共享。

3、请同学们继续欣赏豫剧《花木兰》的其他选段,试着学一学自己喜欢的选段。

五、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爱国爱家

替父从军

赫赫战功    尊老爱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3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