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多做数学题有助于我们数学成绩的提高,对我们思维的拓展也有大大的益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列方程解应用题》,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一

教学内容:第八册P98~99例3、例4及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相关题目。

教学要求:1、使学生学会应用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用列方

程的方法解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和求另一速度的应用

题,进一步认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等

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1、创设情境,解答复习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好吗?看的时候注意他们是怎么走的。

你看懂了吗?用手势演示他们是怎么走的。你能根据这段动画编一道应用题吗?指名回答,并出示应用题:

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55米,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问:这道题目是什么问题?已知什么?求什么?你会解答吗?

学生解答在自备本上,然后交流解题思路。

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小强走的路程+小军走的路程=总路程

(65+55)×4.5                65×4.5+55×4.5

2、改编应用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求出的问题,不改变题意,你能把它改编成求时间或者求速度的应用题吗?先自己改编,再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编题。一一出示3道题目: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55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多少米?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小军每分钟走55米,小强每分钟走多少米?

结合提问每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二、解题探究

1、我们就先来看求时间的这道吧。

(1)在时间不知道的情况下,你能根据这两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吗?

(2)学生解答在作业 本上。

(3)交流解答过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方程的?

板书:解:设经过X分钟两人相遇。

(65+55)X=540         65X+55X=540

结合板书提问:65+55表示什么?再乘X表示什么?65X,55X分别表示什么?加起来表示什么?

(4)可以怎样检验呢?指名回答。写答句。

2、师:我们根据这两个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解答了求时间的题目,这两道又是求什么的?你会用同样的方法解答吗?

(1)同桌两人商量好各选一题解答,解答后说给同桌听听,你是怎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2)交流解答过程,说说列式及依据。

板书:解:设小军每分钟走X米。

(65+X)×4.5=540         65×4.5X+4.5X=540

解:设小强每分钟走X米。

(55+X)×4.5=540         55×4.5X+4.5X=540

3、根据这两个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我们又解答了求速度的题目。现在请你观察比较这4道题目,你有什么发现?(每道题的数量关系都是一样的,都是根据题目中基本的数量关系来列式的)

4、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你能给这节课起个课题吗?指答后板书课题:。

你觉得行程问题一般可以怎么解答呢?

三、尝试练习

1、练一练

(1)P98~99,先读题,再任选一题解答,另一题只要列式。

(2)学生交流解答过程,列式的依据,师板书列式。

师:看来列方程不仅能解答行程问题,也能解答生活中一些问题。

2、练习二十二第4题

这题又是关于什么的?你会解答吗?

学生列方程,交流解题思路,师板书方程。

3、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行程问题都是怎么走的?行程问题中还有怎么走的?用手演示。它们能用方程来解答吗?

出示练习:只列方程,不计算。

(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铺铁路,16天共铺2144米。甲队每天铺70米,乙队每天铺多少米?

解:设乙队每天铺X米。

(2)妈妈去超市买了3千克苹果和2千克橙子,共花了19.6元。苹果每千克4.8元,橙子每千克多少元?

解:设橙子每千克X元。

(3)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一个码头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船每小时行23.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21.5   千米。航行几小时后两船相距315千米?

解:设航行X小时后两船相距315千米。

学生在作业 本上列出方程,再交流列式和思路,师板书出方程。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想一想

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正确的?

两地相距4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3小时后两人相距10千米。已知甲每小时行5.5千米,那么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1)(5.5 +X)×3=10                  (          )

(2)5.5×3+3X=40-10                  (          )

(3)40-3X-5.5×3=10                  (          )

(4)5.5×3+3X=40                      (          )

(5)3X+3×5.5+10=40                  (          )

学生讨论并一一判断。

2、先提出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解答出来。

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放学时同时从校门口骑车出发,相背而行。男同学每分钟骑75米,女同学每分钟骑65米,          ,          。

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二

列方程解 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学生会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比 的3倍多15

2.比 的4倍少2

3.2个 与34的和

4.5个 与0.6的3倍的差

(二)解答复习题

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

23×3+15

=69+15

=84(人)

答:合唱队有84人。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  新课(改复习为例4)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比较: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这句话没有变;

不同点:复习题已知舞蹈队人数求合唱队人数,

例4是已知合唱队人数求舞蹈队人数。

2.教师说明:例4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师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教学例4

1.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2.看图思考:舞蹈队人数和合唱队人数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舞蹈队人数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队人数。

(根据: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

4.列方程解答

教师板书

解:设舞蹈队有 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5.思考: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或 )

引导:例题的方法最简单,解题时要用简单的方法解。

(三)变式练习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人数的4倍少8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感想?

四、巩固练习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图书室有文艺书180本,比科技书的2倍多20本,科技书 本。

2.养鸡厂养母鸡400只,比公鸡的2倍少40只,公鸡 只。

(二)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多少只?

(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多少厘米?

五、课后作业 

(一)地球绕太阳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要用多少天?

(二)买3枝钢笔比买5枝圆珠笔要多花0.9元。每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6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钱?

六、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4.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解:设舞蹈队有 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教案点评:

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本节主要训练学生掌握根据题目所给的不同条件,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众多的等量关系中找出最佳思路,使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三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教材简析:这节课内容主要教学用形如ax+_b=c的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关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 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 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4、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5、 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要求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

6、 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7、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1)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2)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二、巩固练习

1、 做练一练: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 做练习一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么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 做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 做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的。

三、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4、5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解:设小雁塔的高度是x米。

2x-22=64

2x-22+22=64+22

2x=86

x=43

答:小雁塔的高度是43米。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教学后记: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给孩子们复习了五年级下的解方程,学生对于解方程的格式已学会,解这类稍复杂的方程也很快能接受,所以在教学时我花了一些时间在让孩子找一找,说说应用题的等量关系上,交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围绕“这道题讲了哪几个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让学生说说。一堂课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不足之处:由于对解这类方程的方法格式强调不够,有少数学生解答时格式不规范。进行了个别辅导。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列方程解应用题》,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6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