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总结(最新9篇)

发布时间: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9篇《语文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认识本课中的8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学写8个字。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和生活中的事例,理解“智慧就是财富”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识字,利用工具书学习多音字。

2、感悟课文,理解课题。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读题。

学习生字:智、慧

二、初读识字。

1、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标记生字。

2、自主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分段接读课文。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识字游戏,针对难字集体想办法,读准音,记清字形。

5、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要求读准读通,读一读有这些词的句子。

三、指导写字。

1、认一认,认读会写字。

2、记一记,看清字形,记住字形。

3、说一说。观察会写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写一写。练写,师巡视指导。

5、评一评。师生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

1、认读会认字,口头组词。写一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构建: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

一、引疑激趣。

读题质疑:为什么说“智慧就是财富”?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理解课文。

1、针对疑问,默读课文。说一说: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细读全文。主人公是怎样清理废料的?他这样做你有什么想法?找一找有关的语句加以说明。结合课文说说你对“智慧就是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3、朗读加深理解。指读、自读、合作读。

4、质疑解疑。联系身边的生活实例提出自己不懂或想探究的问题,一起解疑。

5、回到标题深化理解。谈一谈“智慧就是财富”的理解。

四、延伸。

1、让学生结合生活举例说明“智慧就是财富”。

2、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二

1.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

5.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 第一位田园诗人: 东晋,陶渊明

7.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7. 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

18.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19.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2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21. 岁寒三友: 松 竹 梅

22. 三辅: 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

23. 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25. 中国三大国粹: 京剧 中医 中国画

26.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2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2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29.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 茅盾“蚀“三部曲: 幻灭 动摇 追求

32. 农村三部曲: 春蚕 秋收 残冬

33.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34.《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35.三王: 夏禹 商汤 周公

36. 三山: 蓬莱 方丈 瀛洲

37.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棠棣之花

38. 巴金“爱情“三部曲: 雷 电 雨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3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40. 三代: 夏 商 周

41.三原色:红 绿 蓝

42. 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 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44. 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46. 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47.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48. 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49. 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初中语文知识点(三)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三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

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习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在读清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一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总 分”的方法写一段话的方法。

4、练习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板书课题:18翠鸟

齐读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我们就带着大家的问提,深入学习课文。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3、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予,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课文是怎样把翠鸟“颜色非常鲜艳”讲具体的?

4、课文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6、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一段有几甸话?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每句话讲的什么意思?

(1)“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说明什么?

(2)“尽管……可还是”说明什么?

(3)“苇秆摇晃,水波荡漾”都与翠鸟的哪些动作有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分组讨论:(投影)

(1 )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裸文。

5、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投影)填课文内容填空:

四、学习第三自然殷。

1、齐读第三段。

2、这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喜爱翠鸟?

4、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五、放录象。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六、齐读全文。

七、小结。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六

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nì笑 嗅xiù 膝x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金色花》第4段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国名)文学家,1920xx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纸船》选自《繁星》,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称谓),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七

第一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写字及组词

1 找春天

脱tuō 冻dòng溪 xī棉 mián探 tàn摇 yáo 野yě躲 duǒ解 jiě

脱(脱节、脱身、解脱)

冻(解冻、冷冻、冰冻)

溪(溪水、小溪、溪流)

棉(棉被、棉花、棉衣)

探(打探、探病、探听)

摇(摇头、动摇、摇篮)

野(野外、原野、田野)

躲(躲闪、躲开、躲雨)

解(解除、解放、分解)

2 古诗两首

未wèi追 zhuī店 diàn枯 kū 徐 xú烧 shāo荣 róng菜 cài宿 sù

未(未来、未必、未定)

追(追问、追求、追赶)

店(书店、店面、店员)

枯(枯草、枯叶、枯黄)

徐(徐徐、徐州、姓徐)

烧(烧水、发烧、高烧)

荣(光荣、荣华、荣幸)

菜(白菜、种菜、青菜)

宿(住宿、宿舍、宿愿)

3 笋芽儿

冈gāng 世shì界 jiè 轰hōng笋 sǔn芽 yá 喊hǎn 呼 hū唤 huàn

冈(山冈、井冈山、冈峦)

世(世界、去世、世纪)

界(世界、国界、边界)

轰(轰动、轰炸、轰击)

笋(笋芽、竹笋、春笋)

芽(豆芽、发芽、叶芽)

喊(喊叫、呼喊、哭喊)

呼(呼声、呼叫、呼吸)

唤(呼唤、叫唤、唤醒)

4 小鹿的玫瑰花

弟dì哥 gē骨 gū抽 chōu 拐guǎi 浇jiāo终 zhōng 静jìng 躺tǎng谢 xiè 渐jiàn微 wēi

弟(弟弟、兄弟、表弟)

哥(哥哥、表哥、大哥)

抽(抽水、抽打、抽出)

骨(花骨朵、骨头、骨气)

拐(拐杖、拐卖、拐弯)

浇(浇水、浇花)

终(终于、终点、终生)

静(安静、宁静、冷静)

躺(躺下、平躺、躺椅)

谢(谢谢、感谢、道谢)

渐(渐渐、逐渐、渐变)

微(微笑、轻微、细微)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八

一、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例如:“春天来了。”“我们是少先队员。”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例如:“外宾们游览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例如:“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谈着。”“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二、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改成:凡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例3、我羡慕他。他聪明。改成:我羡慕他聪明。(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如: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三、修饰句子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如: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⑷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⑸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⑴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

⑵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⑶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⑷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⑸不合逻辑。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⑹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⑺形容不当。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九

27.谈笑风声(生)  63.终生(身)受益   99.世外桃园(源)   145.急燥(躁)

28.人情事(世)故  64.名不符(副)实   100.脏(赃)款    146.坐阵(镇)

29.有持(恃)无恐  65.不能自己(已)   101.回(迥)然不同  147.就序(绪)

30.额首(手)称庆  66.姿(恣)意妄为   102.弹(殚)精竭虑 148.九洲(州)

31.旁证(征)博引  67.雄奇俊(峻)拔   103.张惶(皇)失措  149.俏(悄)然

32.饮鸠(鸩)止渴  68.身体姿式(势)   104.泰(淡)然处之  150.峻(竣)工

33.打破记(纪)录  69.了了(寥寥)无几   105.床第(笫)之私 151.编篡(纂)

34.名符(副)其实  70.尤(犹)如猛虎下山 106.老声(生)常谈 152.格(恪)守

35.灸(炙)手可热  71.维(惟)妙维(惟)肖 107.开天劈(辟)地 153.蜇(蛰)伏

36.宁缺勿(毋)滥  72.可望不可及(即)   108.一杯(?)黄土  154.表帅(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