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6篇】

发布时间: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情怀;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6篇《冬夜读书示子聿》,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目标预设: 篇一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联系具体的事例讲出自己的理解。

3、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冬夜读书示子聿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借诗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其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深刻哲理。

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1、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极力主张的,既关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

2、赋材料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照搬,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赋材料以人文性。如教学伊始,以《示儿》为桥梁唤醒学生对陆游的记忆,继而声情并茂地叙述陆游创作此诗的情境,此时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已幻化成生动的画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急切地期望与文本进行对话。

[设计思路]

我准备采用“通读”、“研读”、“悟读”“拓展”这四部曲来教学。通读: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进而读通古诗;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诗意,再将个人所得与同学小组交流,不懂的问题在组内研究解决,再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同时提出未解之疑,其他同学自由补充,发表见解。悟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置身于诗的意境。深刻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如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通过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诗的认识,从而深化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2、 搜集大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

3、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1、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一幅图,(出示)

2、认识他吗,了解他吗?他就是大诗人陆游,联系本学期学过的《示儿》,谁能说说对她的了解?(指名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如:再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宽,讲一下陆游活了80多岁,写了无数好诗,一生爱国,所写诗大多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流传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著名的多产爱国诗人。)

3、现在我们在来认识一个人,他就是陆游最小的儿子叫-----子聿,“聿”字你怎么记住它呢?

4、现在我们在来看整图,想象陆游和她的小儿子在干什么呢?(教育孩子、叫儿子读书、教育他)

5、这幅图你看懂了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题目你一定理解了,题目叫-----冬夜读书示子聿。板书,齐读。

6、你能结合我们刚才看图的收获,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同时理解“示”的意思。(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有七子,子聿是他的小儿子,54岁时生。题意: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心有所感,写下来教育、训示自己的儿子子聿。)

7、揭示写作背景。

在810年前一个冬日的寒夜,北风呼啸,寒气逼人,陆游却浑然忘我,沉醉书房,啃读诗书。在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涌的激情,文思如泉,一挥而就写出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满怀深情地告诉小儿子子聿做学问的道理。

过渡:那么,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心有何感?想教育儿子什么呢?我们学习了古诗就知道了。

二、自学质疑(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经常采用的一般方法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单概括并出示,请生读一读。

【出示】一诵读 (读通诗文)

二研读?(读懂诗意)

三悟读?(读明诗理)

3、师:现在就请大家根据这些方法来自学古诗。

(1)、多读几遍,试着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2)、看看自己对诗中的字、词、句是否能理解;

(3)、想一想陆游在冬夜读书生发了哪些感想用来教育儿子?把自己知道的在书上写一写。

(4)、老师等待与大家一起分享智慧与喜悦。

三、交流展示

(1)指名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

(2)再读,要求富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和教师针对同学的朗读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4)学生齐读古诗。

?

四、互动探究(研读古诗,悟读明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练读很认真,不仅把古诗读通读顺了,还读得很有感情,真了不起。

请同学们现在拿出学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二两大题预习的成果,哪些你读懂了,你还有那些疑问?待会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预设

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就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

3)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成语故事吗?激励学生简单讲一讲成语背后的故事。     【师板书——孜孜不倦】

每一个成语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4)“古人学问无遗力”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想要做好学问是很艰难的,仅靠一时的孜孜不倦是远远不够的,陆游是怎么告诉他的儿子的?(少壮工夫老始成)

5)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始:才。这一句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6)你由“少壮”到“老”明白了在学习上除了孜孜不倦,还需要什么?(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板书:有所成就】

7)教师小结:确实,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孜孜不倦地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经过长年的努力后才能有所成就。可见做好学问的艰难。

8)这是诗人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师板书——持之以恒】

9)生齐读这两句。

过渡: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要从小下功夫,免得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陆游告诉他儿子做学问要把功夫特别要下在“哪里”?

二、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请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1)“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2)理解“纸上”、“浅”。

3)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4)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5) 结合实例理解

1、纸上谈兵

同学们听过《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吗?出示故事内容

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所以说,这个事例从反面告诉我们,读------

看来,光有书本知识还不行,还要怎样?(板书:亲自实践)

2、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那么,在明代,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出示:

2、他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这个实例从正面告诉我们,读------

5)师小结:从这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实践是多么的重要啊,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可谓——“实践出真知”啊! 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师板书——实践出真知】

6)读了这一句,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叹?

生交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7)齐读这两句。

2、陆游通过这首诗对儿子讲明了关于做学问的一些道理,谁能来细细道来?

1)学生在组内交流后集体交流。

2)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语重心长、循循善诱、意味深长……)

3)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来读一读诗歌吧。

4)那么,我们再来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

请学生用朗读来表现。

过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诗歌内容顿时立体起来了,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那个冬天的深夜里,陆游正在奋笔疾书。写好后,搁下笔来,情绪激动的他立即叫来小儿子,把他想到的做学问的一番道理告诉全告知子律。他会怎么说呢?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说时如果能注意你的语气和动作就更好了。10、出示填空题。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大诗人陆游坐在书桌前,手捧书本,捋了两下长须,语重心长地对小儿子聿说:“—— 。”

子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明白了—— 。

陆游微微点头,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 “—— 。”

子聿听完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明白了—— 。】

1)请学生说一说。简单评价。

2)建议学生演一演。

学生找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来预演一下。

请生上台表演。

六、迁移运用。

过渡: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今天我们把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学完了,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真正学会了!

1、回顾古诗学法,指名背诵。

工”

3、投影显示:“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功夫

(1)他三天( )就学会游泳。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3)明天有( )再来玩吧!

(4)中国( ),名扬海外。

比较填空后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领会到: “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和心血;“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本事。(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比较法。)

4、投影出示:“我学会,我填空”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陆游通过诗文向儿子讲述了这样几个道理:

(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2)一个既有( ),又有( ?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六、拓展延伸。

1、师:陆游经常通过写诗来教育他的儿子们,比如他的二儿子陆子龙要到吉州去任地方官,他特意写了一首长达52句的诗来为儿子送行。他最疼爱小儿子子聿,冬夜读书有感,写下了八首诗来训示他的小儿子。

出示其余七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指名读一读。

2、除了今天所学到的这首告诉我们做学问的道理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3、赠送学生古人的读书诗以劝勉。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陶渊明  ?

【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                   知

持之以恒                          合一

实践出真知              行

作业超市: 篇三

(一)必选题

1、抄写并背诵古诗;

2、选读《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其它几首。(见附二)

冬夜读书示子聿 篇四

一、我会拼写(34分)。

xiū rǔ  gāngà    dǎo tā    háo bù yóu yù       bēiwēi

(    )(       ) (        ) (               )   (        )

zhāntiānyòu miè shì cháoxiào kāncè pāndēng jīxiào  níjiāng

(       ) (     )(      )(      )(     )(    ) (     )

jīngwěiyí jùngōng  miǎoshì  gāoshānshēnjiàn  xuányáqiàobì

(      )(       )(       )(               ) (           )

二、我会填空。

1.按要求写倒顺词。词义相近(3组):_________________

(本题6分)词义不同(3组):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大风歌》:(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朝________

3.默写《冬夜读书示子聿》。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朝________

4.默写《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朝________

三、我会理解(8分)。(解释《冬夜读书示子聿》和《观书有感》里的字词。)

示:______终:_____无遗力:______始:______

绝知:_____躬行:____鉴:_______徘徊:_____

四、我会感悟(22分)。

1.《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告诉我们:读书做学问要有______、______的精神,还要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既有______,又有______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个道理让我想到了______说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书有感》是用____地手法写出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他用那池水清澈的方塘来比喻______,说明只有______才能______的道理。

五、我会积累。    我还知道一些有关读书的著名诗句。(每写对一句加3分。)

冬夜读书示子聿 篇五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教学片段〕:

师:我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到了很多古诗,也了解了很多诗人。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静夜思》。

生:王之涣的《凉州词》、《登鹳雀楼》。

生:……

师:大家真了不起。(板书:陆游)这位诗人有谁了解吗?

生:我知道,他就是《示儿》的作者。

生:他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大诗人,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

师: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他挥毫写下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近陆游,来学习他的这首诗。(出示诗文)

师:(板书:读通 读懂 读好)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这三个环节来展开学习。你认为每一环节该达到什么要求呢?

生:我认为读通就是把诗文读准确。

师:是啊,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帮助我们。

生:读懂就是弄懂诗的意思,明白它讲的道理。

生: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请组内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师:对。解决不了的疑问,可以在交流时提出,请全班同学帮忙解决。

生:读好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吟诵诗文,读出诗的意境。

师:讲得真好!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吧。

(各小组开始自主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做法,“用教材”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教学行为。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我恰当地用老教材,落实了新理念:

1、赋材料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指教者的创造性加工,赋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学习者。在教学伊始,先向学生介绍陆游,充满地告诉他们: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此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不只是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与文本进行对话。

2、还课堂给学生,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时设计了“读通”、“读懂”、“读好”三个环节。1、读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2、读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诗意,再将个人所得与小组同学交流,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研究解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同时提出未解决之疑难,其他各组学生自由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3、读好。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诵,置身于诗的意境。

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

冬夜读书示子聿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导入

1.由学生背诵《示儿》导入。

这首古诗是谁写的?板书:(宋代)陆游

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诗人呢?

是的。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流传于今的有9000余首,是古代诗人作品流传于今最多的一位诗人。陆游在创作上成就是辉煌的,经验是丰富的,可他从不满足。他认为从事诗歌创作是不能靠小聪明在文字上做游戏,而是要下苦功夫才行的。陆游85岁那年冬天病倒在床上,告诫儿子们说:无论子孙们的才分如何,都要让他们读书。要学习古人的高风亮节,不媚权贵,不干利禄,不污大节,廉洁自守,处处谨慎,时刻想着报效祖国。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出示诗文)

理解诗题《冬夜读书示子聿》

“示”什么意思?(结合看图、组词来理解)

(出示:示:指示、训示)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子聿教育他。那他教育儿子些什么?

二、学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

1.多读几遍,看看自己了解了诗中的哪些字、词、句,甚至整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把自己知道的写在书中。 不懂的标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2.交流学习成果:

a.检查:读通古诗

b.出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用尽全力。”“竭尽全力。”“做什么事竭尽全力?”师追问。“做学问。” “做学问不遗余力,就是怎样地读书?”“认真地读书,勤奋地读书。”“孜孜不倦地读书。”“谁读书孜孜不倦?”“古人。”“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故事吗?”“我知道‘凿壁偷光’的故事。”“还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韦编三绝”……(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

“少壮工夫老始成”,始:才,说明读书除了勤奋还需怎么样?(是啊,真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说做学问的艰难)

小结: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

指名读前两句,齐读。

过渡: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

c.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小结: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明理: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板书)

指名读后两句,齐读。

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夜读书时的感想,也可以说是一种灵感,请问,他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和他的儿子说这些呢?走进陆游,走入他的内心想一想他当时是怎么想的。(预设一些学生见解)

a:陆游想到自己就是这样从小饱读诗书,现在才能成为一个诗人、有学问的人,所以,他想把他的经验告诉儿子,让他也成为有用的人,成为栋梁之才。

b:也许他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在认真地研究书本知识,他怕他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所以,提醒他的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还要把透彻地了解书本知识和亲自时间结合起来。

c:也许陆游小时侯有些贪玩,现在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已经是饱学之士,可他总觉得自己还非常浅薄。所以,他想提醒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要认真读书,长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也许那个冬夜里陆游在读书时突然碰到一个困惑,他想马上去调查和实践,可是一时没有这个条件,他很难受,于是想到“绝知此事要躬行”, chayi5.com 来告诉自己的儿子这个读书的好方法。

……

4.同学们的想象使诗歌更加立体起来,丰满起来,我们就好象看见在那个冬天的深夜里,陆游正在奋笔疾书。他叫来自己的儿子,把他想到的告诉他的儿子。他会怎么说呢?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说时如果能注意你的语气和态度就更好了。

5.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训示他儿子时的态度。

(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 ……)

6.两人一组,演一演。点评。(一个冬天的夜晚,诗人陆游在教小儿子子聿读书。读着读着,他觉得有些道理要跟儿子讲明。于是,他语重心长地说:“儿啊,古人读书都是不遗余力的。读书贵在持之以恒。青少年时期花的功夫,要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呀。但是光读书也是不行的,因为纸上得来的终究是很浅薄的,要想深入透彻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呀!”)

7.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来读一读诗歌吧。

8.评读。

9.背诵。

三、巩固古诗

今天我们把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学完了,相信你有不小的收获。

(出示)《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2)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

四、拓展延伸

1.除了今天所学到的这首告诉我们做学问的道理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2.赠送名言、警句来劝勉同学热爱读书。(写书签、赠书签)

(陶渊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发愤读书,都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少年!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做学问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有学问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