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 子优秀7篇

发布时间:

轮 子 篇一

大班科学教案:轮子变、变、变作者:魏宁    来源: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设计意图]

幼儿对轮子并不陌生,从咿呀学语时的玩具汽车到幼儿园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伴随幼儿成长。但越是熟悉的东西越是容易忽视。种类繁多的轮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以前没有轮子时人们怎么运送物品?轮子是怎样演变来的?幼儿对这些从不注意。因此我设计了《轮子变、变、变》这节教育活动,整节活动都围绕一个 “变”字,幼儿通过玩各种轮子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种类的变化;通过看生动有趣的动画,了解轮子的演变,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以前没有轮子到现在种类繁多的轮子这个变化,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活动目标]

1、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童车、滑板车、旱冰鞋、玩具车、婴儿车等若干。

2、课件、自制轮胎车。  [活动过程]

一、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引起幼儿对轮子的注意。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小朋友,你们好,老师知道今天要和小朋友见面,骑了一辆自行车飞快的赶了过来,小朋友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跑这么快吗?”

“对,因为它有轮子,轮子在哪儿呢?” 请幼儿找一找自行车的轮子。(提醒幼儿注意脚蹬处的齿轮。)      二、 通过和轮子玩具玩游戏,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的作用。

1、 轮子玩具,体验轮子带给来的乐趣,知道生活中常见有轮子的物品。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轮子玩具,大家可以尽情去玩。” 幼儿玩玩具。

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

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上面有轮子?

2、 二次玩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

“刚才有很多小朋友没有玩够,现在再去玩你刚才没完过的,注意观察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行动。”

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尽情发言。

引导幼儿发现轮子的异同。(异:大小不同、材质不同、有的有齿,有的没有齿……同:都是圆的,都能转动。)

3、认识轮子家族的成员——齿轮、滑轮及在生活的应用。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有齿的轮子,(出示齿轮)它的名字叫齿轮。”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幼儿发言。

看课件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样的方法认识滑轮。

4、把能滚动的轮子、有牙齿的轮子、能滑动的轮子送回家。

“轮子玩具在这儿太拥挤了,老师给他们安一个宽敞的家,(出示三张轮子图片)这是辆滚动轮子的家,这是有牙齿的轮子的家,这是能滑动的轮子的家。(依次张贴)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把它们送回家。”

幼儿按照图示将轮子分类。       三、 通过“以前没有轮子”这个问题,了解没有轮子的局限和轮子的演变。

1、 推理想象没有轮子的世界,感受没有轮子的局限。

“刚才小朋友见到了很多轮子,假如生活中没有轮子会怎么样?”

让幼儿充分发言。

2、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看来轮子的作用还真不小,老师告诉你们以前真的没有轮子,那轮子是怎么演变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轮子的故事’。” 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3、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

出示自制轮胎车,开拓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废物利用,用各种废旧轮子做成好玩的玩具。

轮 子 篇二

学习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观察轮子的纹理,学会欣赏 不同的条纹图案。

自由创作压印画,发展视觉 空间能力,锻 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活动准备

轮子纹理不同的玩具车。

水彩、海绵、海  绵盒、图画纸。

活动过程

形式:小组

1. 出示不同的玩具车,鼓励幼儿以不同的方式观察,例如用手触摸轮子、滚动轮子,请幼儿观察轮子上的条纹图案。

2. 向幼儿提问:“用什么办法把玩具车的轮子花纹印在纸上?”

3. 出示水彩、海绵和海绵盒,请幼儿选出喜欢的玩具车,在各色海绵盒中蘸颜色,然后在画纸上按照自己的创作想法,前后、左右推动玩具车,创作轮子画。

4. 完成后,请幼儿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评价

· 会用各种方式观察轮子的纹理。

· 喜欢做压印画,体会创作的乐趣。

轮 子 篇三

目标

1.感知4以内数量,会给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粘贴相应数量的轮子。

2.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统计图表。

2.幼儿事先剪下的轮子,胶水。

过程

1.数数车轮。

——请每个幼儿看统计表,分别数一数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的轮子数量,然后在统计表的右边粘贴相应数量的轮子。

——请幼儿说说车子的名称及其轮子数量。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轮子数量,说说什么车的车轮多,什么车的车轮少。

2.学念儿歌。

——教师借助统计图表,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教师与幼儿互换问答角色,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

——将幼儿分成问、答两组,完整念儿歌一遍。

3.模仿游戏。

——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一只轮子,讨论怎样表现自行车、三轮车、 小汽车、火车等。

——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结伴组合进行模仿游戏。如两人组合模仿自行车,四人组合模仿小汽车,许多人组合模仿火车等。

建议

1.该活动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感知轮子数量与车辆的关系。

2.模仿游戏可充分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主观意愿,及时肯定幼儿的造型创意,如许多人组合模仿大卡车,两人组合模仿摩托车等。

附:轮子歌

一个轮子什么车?

一个轮子独轮车。

两个轮子什么车?

两个轮子自行车。

三个轮子什么车?

三个轮子三轮车。

四个轮子什么车?

四个轮子是汽车。

许多轮子什么车?

许多轮子是火车。

轮 子 篇四

1、 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 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 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 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 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 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 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 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 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 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 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 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

《车轮》

班级:大班

活动目标:1、愿意克服给车轮打孔中遇到的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知道车轮上的孔的大小要与车轴的粗细相符。

3、能使用工具给轮子中心钻孔。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

教师:了解幼儿对工具的使用情况。

幼儿:幼儿已理解半轴与轴的关系。了解简单的钻孔工具和使用方法。

物质材料:各种钻孔的工具。记录表、笔。粘好吸管的“车身”、没有孔的“车轮”,、“轴”、小泡沫。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制作小汽车的材料。

1、看一看,桌上的材料和上次做小汽车的材料一样吗?(车轮没有孔)

2、没有孔怎么办?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教师在集体记录表上记录。

1、可以用什么来为“车轮”打孔?

2、╳╳想到了用起子这样一个工具,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为“车轮”打孔(强调工具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幼儿联系以往经验进行猜想:铅笔、针、打孔机、电钻、毛衣针、剪刀、锥子、铳……。)

轮 子 篇五

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点数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的轮子的数量,并说出总数,并一一对应。

2.在帮助公园停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停车场每位幼儿各一份。

2.经验准备:认识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

活动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参与法。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 师:“今天天气真好,动物朋友们约好了一起去公园玩,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来了哪些小动物呀?”(幼儿大胆猜测)。

2. 出示图片。

师:“你们看看都来了些谁?”(小狗,小猫,小狐狸,长颈鹿)。

二、感知轮子的数量

1. 看图数一数轮子的数量。

师:“今天来了好多的小动物,他们都开着自己的车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开了什么车。”

师:“这个是谁呀?”(小白兔)。

师:“小兔子开了什么车呀?”(一个轮子的车)。

师:“小兔子开来了独轮车。数数看小兔子的车有几个轮子呀?”(一个)。

师:“小兔子开了一个轮子的独轮车。”

2. 依次数一数其他小动物的车。

师:“来看看小狗,小狗开的什么车?”(两个轮子的自行车)。

师:“原来小狗骑了两个轮子的自行车来。”

师:“那小狐狸呢?”(三个轮子的三轮车)。

师:“小狐狸骑了三个轮子的三轮车来。”

师:“那长颈鹿开了什么车呀?”(四个轮子的小汽车)。

师:“长颈鹿开了四个轮子的小汽车来。”

师:“原来小兔子开了一个轮子的独轮车,小狗骑了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小狐狸骑了三个轮子的三轮车,长颈鹿开了四个轮子的小汽车。”

3. 比一比轮子的数量。

师:“那他们这些车子中,哪辆车的轮子最多,哪辆车的轮子最少?”

师:“请你们自己数一数。”

师:“小兔的独轮车轮子最少只有一个,长颈鹿的小汽车轮子最多,有四个。”

师:“你们是不是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的?”

三、帮助小动物们停车

1. 出示黑猫警长。

师:“你们看来了谁呀?(黑猫警长)你们听听黑猫警长想要和我们说什么。”

师:“黑猫警长告诉我们不能乱停车,要我们把车子停停好。”

2. 有秩序的停车。

师:“小动物们听了黑猫警长的话,准备去把自己的车子停到公园的停车场里,可是他们遇到了困难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

师:“看看停车场的管理员有没有给我们什么提示呀?”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地上有轮子是不是?”

师:“我们来一起数一数,第一个车位里有几个轮子呀?”

师:“有几个?那我们应该停谁的车进去呀?”

师:“要停小兔子的独轮车进去对不对?”

3.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师:“现在请你们帮着小动物把车停一停吧。”

师:“停的时候看仔细啦,不可以停错哦,不然会被管理员拖走的。”

四、集体指导

1. 集体指导。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把小动物们的车都停好呀?”

师:“看来你们都停好了,那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停的?”

师:“那我们一起来停一下好不好?”

师:“老师请小朋友上来停一下看看,是不是应该这么停。”

2. 幼儿自己纠正。

师:“老师已经帮小动物停好了,你们呢?”

师:“看看你们停的和老师停的一不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快快改一下吧。”

师:“小动物们谢谢你们帮他们停车,天已经晚了,他们要回家了,我们也开着我们的小火车回班级吧。”

轮 子 篇六

一、课文说明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对轮子作用的研究,引导学生知道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本课与《车》一课组成本册的“机械”教学单元,对学生进行人类认识、利用、改造自然的思想教育。

本课能力训练的重点是,继续向学生渗透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练习;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对事物归纳、概括的能力。

本课的编写思路是:先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进行分析,提出研究课题,然后通过对比实验及实验的分析,得出结论。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建立概念。最后再回到实际生活中,用实验研究得到的理论去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事例,从而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课文出示了两组对比图,提出“用哪种方法好”的问题。每一组图都画出了两种工作方法,其中一种是使用轮子工作的。究竟用哪种方法好?学生实际生活中是有经验的,通过对这两种工作方法的分析,引导学生指出利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为了验证使用轮子是否省力,教学自然地导入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试一试哪种方法省力?课文安排了一组对比实验:在桌面上用手指推一块砖头,第一种方法直接推,第二种方法在砖头下垫上几根铅笔推,试一试哪种方法省力?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得出使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的结论。

第三部分,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说一说哪些物体安装了轮子?有什么好处?课文出示了几件装有轮子的物品,它们是医用小车、行李小车、缝纫机、皮转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照图找出这些物品轮子的位置,并分析其作用。

二、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利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

2.向学生渗透对比实验的方法,并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课文第一部分的挂图或幻灯片。

2.实验用重物(砖或书等)。

3.圆杆铅笔,每组四枝。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挂图(或幻灯片)。(出示第一部分的挂图或幻灯片。)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讨论用哪种方法好

提问:请你说说用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讨论:当学生指出用安有轮子的皮箱和用小车推粮食这两种方法好,可以省力时,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

提问:为什么这两种方法可以省力?

(引导学生指出这两种方法都使用了轮子。)

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根据平常的经验,都认为使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用轮子工作真的可以省力吗?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轮子。(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使用轮子工作能省力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①找块整砖头,放在桌面上,用小拇指推一推,砖动没动,小拇指有何感觉。

②将砖头下面垫上几根铅笔,再用小拇指推一推,砖头动没动,小拇指有何感觉。

(2)学生分组实验。不垫铅笔和垫铅笔的方法各做l——2次。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分析实验结果。

讨论:

比一比方法1与方法2有什么不同?

方法1和方法2哪种方法省力?

观察:砖头下边垫的铅笔像什么?

组长再做方法2的实验,其余同学观察砖头下铅笔的运动。实验后启发学生指出滚动的铅笔像一个个轮子。

(5)教师小结:垫在砖头下边的铅笔就好像是轮子,使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

3.指导学生讨论生活中轮子的应用

提问:学习了应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的知识,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安装了轮子,它们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充分发言)

讨论:依次出示课文中的图,讨论这些物体安装的轮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

巩固

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轮 子 篇七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6~p17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点: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需要几个轮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的内容。教材创设“需要几个轮子”的问题情境,探索三轮车的数量与它们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填表表示探索的结果;再根据表中的数量关系,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这个过程是要学生经历的。学生已有学习5和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个5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3个3个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教材特别强调了“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此外,还要注意到练习的安排,不仅要包括新学内容,还要包括前面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巩固和应用。

chayi5.com 差异网…学生在探索车辆与车轮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时难以直观操作,所以笔者把教材中“试一试”的第一题“摆一摆、说一说”调整到填表之前,并改成“画一画、说一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评析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

1.画一画、说一说。

师:你们能在这张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用小圆圈表示三轮车的轮子,请同学们来画一画。

师: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评析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填一填,议一议。

师:“填一填”,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师:“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师: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全班汇报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两点:①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②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评析用表格表示数值的对应关系,具有直观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值对应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培养数感。)

3、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师: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然后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师: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请想想,你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向大家介绍。

(在全班介绍交流时,特别要提倡或肯定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的方法。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

(评析强调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记忆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巩固应用。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师:现在用“练一练”的第3题,(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这个故事的教育性不仅仅体现在其中所包含的现实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淘气诚实、不贪小便宜的好品质,更值得大家学习。故事最重要的情节是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及意义后,再让小组合作解决淘气买书时遇到的数学问题:淘气买书应付多少钱?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评析“数学故事”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学科本位,加强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数学故事的情节之中,是实现新课程多元目标的一项举措。)

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重在激励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回家后,要做两件事:①把3的乘法口诀背给爸爸妈妈听;②把今天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考考他们知道不知道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评析低年级不布置笔头练习作业,但要把课堂学习自然地延伸到课后,教师可以恰当地布置一些家庭学习任务,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了解、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或反馈给老师。)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在全班同学交流“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能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 “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可是班上的中等生——陈佳锋同学却持反对意见:“老师,不要这么麻烦,把它背下来就可以了。乘法口诀太简单了,暑假的时候我就会背了。”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背了起来。同学们像着了迷似地静静地听着,还不知不觉地鼓起掌来。而我却在思考:他能背得这么熟、记得这么牢,但会用吗?于是我接着说:“佳锋,你能背得这么熟,老师为你高兴!老师想与你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如我说三七,你能很快地说出二十一吗?”我说“三六”,他想了一会儿才说“十八”;我说“三九”,他又想了一会儿才说“二十七”……看着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插嘴了:“老师,他背得熟,但回答太慢了。”“为什么回答太慢呢?什么原因?”这个问题不仅引起学生的思索,也引起我的思考。后来佳锋同学自己说出了答案,他每次都是从“一三得三”开始背的。这难道不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吗?

为什么学生会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呢?课后,我与佳锋同学又进行了一次交流,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知识本身的原因。由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便于孩子们朗读,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们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较差,就片面地增加课外练习,如让孩子抄加法表、减法表、乘法口诀表等等。三是教师教学的原因。有的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受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为了让学生记熟记牢,对孩子的指导有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倾向。四是评价导向的原因。当学生记得牢、背得熟的时候,有的老师经常提倡孩子们给予表扬。这样的评价虽然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树立学习信心,但也无意识地强化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

面对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其次,应该让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防止简单、机械、单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发展与创新。最后,在评价中应该倡导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记忆,让学生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

案例点评:

本〖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由于主情境图“需要几个轮子”没有以直观的“三轮车”展示,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于是教师对原教材进行了改编,即把“试一试”中第一题“摆一摆、说一说”改成“画一画、说一说”,并移到“填一填”的前面进行教学,这样调整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探究几辆三轮车与几个轮子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其中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学生利用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口诀的记忆。这些教学环节都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3.练一练第3题,设计成同桌的两次“过河”比赛,有创意。每个学生独立口算8题,在评价同桌时又口算了8题,他们的口算练习一题也没少,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与评价的意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轮 子》,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3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