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最新7篇

发布时间: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一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教学目标与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和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实现,让学生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史,正确掌握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说明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学会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过程,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的贡献及其外交艺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打破了国际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和遏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高贵品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类比法。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然后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结合收集的材料,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模式为:创设情境一提出问题一观点展现一归纳讨论。

2.本课可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模式为:创设历史情境一师生共同探究一结论与评价。

3.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把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训练学生从史实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可以“背景分析—重点难点突破—能力培养—思想升华”的思路来处理教科书内容,确定课堂结构,以便学生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

本课教学程序框架:

四、教学引入

方法1

故事引入

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引入课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方法2

点题引入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那么,当时的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引入课题。

方法3

故事引入

1950年初夏的一天,一批身经百战的将军奉命来到了中南海怀仁堂,接受一项新任务。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安排,将军聚集在一间小屋里,从窗纸上一个被特意用手指捅开的小洞,观看罗马

尼亚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的外交仪式。外交仪式结束后,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了将军们。毛主席告诉大家:“新中国要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毛主席风趣幽默的话,让将军们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到底什么含义呢?以此导入,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方法4

类比引入

利用多媒体演示历史图片:清政府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得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独立、和平、自主。引入新课。

本课的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课的难点是建国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解决重难点问题时,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演示影视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探究问题;通过类比分析,引导学生解决本课重点;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1

教师在本课设计了类比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比较,调动学生们思考的积极性。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并且得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独立、和平、自主。一切都按设计的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一位同学站起来问:“我国政府为什么首先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这超越了教学设计的范围,但教师如果轻易拒绝探讨,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应如何处理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印两国在西藏地区边界上的一些历史问题,并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中印两国在西藏地区边界上存在哪些分歧?

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师:谁能具体说明呢?

生1:19xx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在中印边界炮制了一条所谓“麦克马洪线”。

生2: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这条边界线。

生3: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以“麦克马洪线”为依据,引起了中印边界纠纷。

师: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这条“麦克马洪线”,我们应该怎么办?怎样正确处理中印关系?

学生们议论纷纷,并进行了自由发言,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结论: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者留下的祸根,中印两国应该和睦相处,通过和平的途径正确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评析】

此案例不拘泥于预先设计的教学活动,而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嘴去说,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取得了“节外生枝”的效果。但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吃透教科书,又要求具有广博的知识面。齐出的:

活动内容2

播放记录片《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

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加强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努力发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又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生: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亚非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讨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师:说得很好,然而,29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遭遇存在着巨大差别,有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和分歧。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我们设想一下会议是否能正常进行呢?

生:不能,帝国主义国家搞破坏。

生:受到美国的干扰,因为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生:会前还受到国民党的破坏。

师:果然,会议出现了不祥的征兆。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应该怎么办?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我们假设几种情景,如果对这些攻击进行反驳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可能出现混乱,谁也说服不了谁。

生: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最后帝国主义国家阴谋得逞。

师:如果不予理睬,你们看行不行?

生:(讨论)

生:不行,我们不能把黑锅背到自己头上,我们是光明磊落的。

生:我们希望与亚非各国发展友好的关系。

师:不错,委曲求全,丧失原则对于中国代表团更是不能接受的。那怎么办呢?(让学生朗读周恩来总理的发言)。

师:周总理的发言引起巨大反响。受到与会国代表的高度赞扬。周总理的发言也反映了他们的共同心声,会议的紧张空气缓和了。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中因势利导扭转了会议的被动局面,推动会议向前发展,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次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和团结,挫败了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精彩的一笔。

【评析】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大家讨论,为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提供了舞台,提供了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也进行了改变,强调参与,强调过程,强调体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

拓展专题

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正确性

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的课外知识,进行拓展研究

材料一: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非常害怕亚非会议,对中国派代表参加极为担心。他们害怕亚非国家的独立自主,害怕亚非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害怕他们的侵略和殖民主义在亚非会议上遭到审判。因此,他们绞尽脑汁,用一系列威胁利诱的办法,为亚非会议的召开设置障碍,当回天无力的时候就转而采用暗中破坏的手法。会前,他们进行了一连串的活动,并计划在开会的过程中进行破坏和捣乱。

(山东友谊书社《国威——中国人民的骄傲》)

材料二:会议伊始,有人主张既要反对殖民主义,又要反对共产主义。有人认为中国同印度、缅甸分别签署发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没什么不对,但不应照搬,甚至认为“和平共处”这个词是共产党发明的,反对采用。还有人对中国的政策表示怀疑,害怕中国对别国搞颠覆活动,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郑重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一声明,顷刻之间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

(山东友谊书社《国威——中国人民的骄傲》)

二、研究方法

1.确立研究课题: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正确性。

2.探究方法: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站查询资料,利用自己找到的资料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3.探究过程:

(1)假设1: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进行反驳。

验证:双方的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会议出现混乱,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

结论:帝国主义的阴谋得逞,因此假设1不成立。

(2)假设2: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表态。

验证:此假设表明了中国默认了这些指责,我们就背上了黑锅,中国代表团肯定会处于被动状态。

结论:会造成亚非国家对中国政策的怀疑,使中国与亚非国家处于对立状态,从而抹杀了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因此假设2不成立。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认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

4.活动总结:请同学们写一篇小论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学习目标

1、掌握: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成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万隆精神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3、归纳:建国初与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美、苏对中国的不同外交态度

三、学习过程

(一)知识网络梳理

外交政策:奉行               政策

外交关系:1949年同        等17个国家建交

时间:       年

内容:

(二)典型例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科技等取得重大成就,回答下列问题:

1、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与多少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 列举周恩来在20世纪50年代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三)达标测试

1、新中国成立的一年里,与多少个国家建交     (   )

a . 17       b.  16      c .15    d.18

2、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3、《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反殖反霸,与亚非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c、一边倒,不屈服                 d、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4、中国为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而提出的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反对殖民主义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互不结盟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d、平等互惠

6、对于万隆亚非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会议

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展现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是在

a.1953年中朝韩美谈判签订停战协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

a.党与党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民族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国际组织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材料分析: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家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申明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材料中“这些原则”指什么?

⑵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

⑶请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

课堂小结

反思:

作业:

15课学案达标测试答案:

1、a   2、d  3、a  4、a  5、a  6、d  7、c  8、c

材料分析: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1953年由周恩来提出

3、 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三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2、从中国政 府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所起的作用中可以看出              (   )

①中国政府热爱和平②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③周恩来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  ④帝国主义势力已不堪一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中国 与哪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越南、柬埔寨   b.泰国、印度    c.印度、缅甸    d.缅甸、泰国

4、我国政府在与哪国政府的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印度    b.印度尼西    c.缅甸    d.越南[来源:学§科§网]

5、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www.chayi5.com)nbsp;      (   )

a.印度   b.缅甸    c.苏 联     d.美国

6、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   )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7、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                                   (   )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

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下列关于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是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的   b.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c.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   d.解决民族争端的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请回答:

⑴上述内容通常被称做什么原则?

⑵上述原则最早提出于哪一年?这项原则是何时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发表的?

⑶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速 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外交的策略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多做工作、有所作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

请回答:

⑴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⑵21世纪的中国外交政策该是怎样的?

三、简答题:

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四、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参加万隆会议的中国代表,面对会议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和对中国的猜忌、敌视和污蔑,将如何准备你的发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c 6、c 7、d 8、b

二、材料分析题

1、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⑵1953年;1954年6月,中国、印度和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发表的。⑶这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⑵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中国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三、简答题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

四、活动与探究

答案符合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即可。本题旨在考查对“ 万隆会议精神”的理解。答案不具惟一性,但必须从召开 会议的宗旨和国际大环境中去考虑。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四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掌    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图解图概括表达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对比鉴别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

讨论探索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爱党情感升华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注意修养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教学难点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1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2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晃,然后笑咪咪地走开。)·教师导入: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 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进行“接龙”活动 ,当堂巩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4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2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4根据74页“动脑筋”: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5指导学生综合71页“导言框”和75页“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完成作业:填充图册第20页。2课本第74页“练一练”:填入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3根据新学案38——40页,梳理[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4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5提醒学生预习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五

【课程导入】

近代中国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外交。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1861年甚至发生了国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怪事:清政府听从列强建议,让美国人蒲安臣代表中国去办理外交!

195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了九人的代表团,代表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第一次登上了联合国讲坛。中国代表的发言,在会场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评论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叩头外交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的真正意志已从自己代表的言语中表现出来了。”新中国书写了哪些新的外交篇章?取得了哪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吗?什么是“万隆精神”呢?

学完这一课,你就会明白以上诸多问题。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新中国建立后,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有人说是因为在朝鲜战场上扬了威,有人说是在日内瓦会议上大露锋芒,有人说是因为“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或不同的意见,请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

2.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请列举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最早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朝鲜  b.苏联  c.越南  d.印度

2.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

a.1953年,中印两国谈判时  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1954年,国际日内瓦会议上 d.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

二、读图题

上面两幅历史照片反映的外交事件是什么?请简要说说周恩来在这两次会议上对新中国外交作出的贡献。

【资料:】

1954年4月至7月,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日内瓦出席国际谈判。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使一直不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在事实上不得不认可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了打开外交的新局面,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新中国,中国政府代表团进行了精心准备。4月24日,当头戴黑色宽边礼帽、身着黑色长大衣的周恩来总理走出机舱时,立即成为舆论界关注的焦点。中国代表团全体人员的着装差不多一个样,队伍整齐威武。大批新闻记者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抢拍照片。当日,世界各大报纸都刊登出了自己的报道:“日内瓦来了一连中国军人”,“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连手提箱也都相似……”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以超人的智慧和才能,积极灵活地展开外交。当和西方国家代表团唇枪舌战的时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充满人情味的中国戏剧片成了日内瓦会议场外的热门话题。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感情,周恩来把片名翻译为《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组织放映,并邀请与会的外国代表和新闻记者观看。云集日内瓦的外交官们感慨地说:周恩来不仅用艺术促进了外交,同时也把外交变成了一门艺术。

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的出色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思维拓展】

假如你是建国初期新中国的一位外交官,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出席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面对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没有承认我国,面对许多国家对我国的不了解和怀疑,甚至面对一些别有用心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诬蔑和攻击,你将如何去应对这一复杂的局面呢?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六

§第47讲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识外交政策的含义和性质,明确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能够运用其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各国特别是我国的对外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

(一)外交政策

1、定义: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2、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体现国家利益。

3、外交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二)我国的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指:我国的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

2、内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的含义: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坚持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的主要表现: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威力;决不允许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结盟;处理一切国际总是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绝不干涉别国内政。我国外交政策虽然会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但坚持独立自主这一基本立场是毫不动摇的。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把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因为: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第二,我国外交的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表现: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主张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主张大幅度裁减常规军备;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主张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政治解决地区冲突和国家争端。

(3)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策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相互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 :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发展国家关系和解决国际争端的公认的基本准则;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最起码的要求,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前提条件;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保证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常化,才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4)基本立足点: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共、命运相连,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与第三世界国家有过共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和斗争,今天又面临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任务;都需要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团结是第三世界力量的源,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这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5)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我国的对外开放,就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正确贯彻对外开放政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的尊严;第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第三,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使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参考资料:钱其琛解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五点新内涵

钱其琛副总理日前表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是与时俱进的,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根据时代特点,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新的内涵。第一,平等的观念应成为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基础。第二,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第三,应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第四,应积极提倡多边主义。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加深,任何国家都难以完全凭借自身力量维护安全。第五,应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发展问题依然相当严峻,南北差距仍在拉大,贫困现象更加突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印度和缅甸在一九五四年共同倡导的,并在一九五五年印尼万隆亚非会议上得到充实和发展并走向世界。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针对练习:

1、中国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曾明确表示:“我们不想搞对抗,但也不会为了加入世贸组织而放弃原则,以求得某方面的同意”。这是因为(  B      )

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是我们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③国家性质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④独立自主是我们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据《纽约时报》披露,美国为保持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不惜将自己集团内的西方盟友视为“潜在的敌人”,提出尤其要警惕从欧洲、日本或者其他地方出现与美国抗衡的力量。这说明(   A     )

①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决定因素

③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⑤国际经济旧秩序存在是发达国家相互抗衡的根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3、最近几年,中国台湾当局收买少数国家多次提出所谓中国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对此,中国的态度是严正的,中国台湾根本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  C    )

①联合国是主权国家的组织,中国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

②中国台湾是完全自治的地方行政区域,不能代表国家

③联大决议已从政治、法律和程序上,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④中国台湾的“两国论”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4、对于未来几年的美国战略走向,总统为谁至关重要,但不论谁任总统,具有战略意义的对外政策都会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其政治学原因主要是(A)

A、  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和确定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而美国的国家利益又相对稳定

B、  一国的外交政策总是相对稳定的

C、  一国的国家利益是不变的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他们都生活在美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日在华盛顿说,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和银行前往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投资经商和设立机构,为推动中拉经贸关系发展、促进拉美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5、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和银行前往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投资经商和设立机构,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D)

A、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6、这也体现了我国的国家职能之一是 (B)

A、政治统治的职能

B、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C、捍卫国家的主权

D、社会公共服务

当年俄国伟大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曾预言:“中国的富强有赖于西伯利亚,而西伯利亚的昌盛有待于中国”。俄罗斯的“双头鹰外交政策”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根据材料回答3—4题

7、“中国的富强有赖于西伯利亚,而西伯利亚的昌盛有待于中国”。这主要体现的哲学观点是(B)

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  事物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8、俄罗斯的“双头鹰外交政策”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这主要体现的政治学观点是(D)

A、  国家间利益相悖是摩擦和冲突的根源

B、  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

C、  各国的根本利益趋于相同

D、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和确定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

9、材料1:2003年5月,访问俄罗斯,实现了我国新一代领导人与俄高层首脑会晤。双方在中俄联合声明中确定了今后两国关系的发展框架。普京第二任期将中俄关系置于重要位置,中国视俄罗斯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将一如既往地把对俄关系置于外交优先方向,与俄方共同努力,推动中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2:目前,中俄双方虽然因石油管道合作项目搁浅等在经济合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但并未影响两国整体关系发展。中俄两国关系日臻成熟,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今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周边环境和双方开拓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1)政治学角度谈谈中俄既然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何会在石油管道合作项目搁浅等经济合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又为何中俄关系依然稳定发展?

(2)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

答案:(1)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与推行本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为了谋求和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政策。每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执行过程,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说,国家利益在对外政策的实施中也就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因此,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相互交往、合作与冲突的基本前提与缘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构成了国际合作的基础。而利益不同则是引起国家间磨擦的根源。在当代开放的世界里,主权国家的利益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出现了交叉性和共存性,相互间利益共同之处在不断地增加,因而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就整个国际社会而言,也还存在着国际社会的利益。②中俄有着各自的对外战略利益和战略需求,它们既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即战略共性:维护世界和平,确保大国战略均势,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维护联合国和国际公约权威,遏制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俄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长期睦邻友好,对两国发展经济都至关重要,通过合作,发挥经济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等;又有基于各自民族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战略特性,有各自具体的不同的利益。因此两国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在外交上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和摩擦,但是两国的共同利益又占居绝大部分,因此,两国的关系依然会稳定的发展。

(2)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都相互联系。矛盾的观点,矛盾具有普遍性,中俄两国在经济等一些具体的领域存在着矛盾。同时矛盾也具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要抓重点,要看到中俄两国矛盾中统一性是主要的,对立面是次要的,因此根据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原理,中俄两国依然会稳定发展。发展的观点: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俄两国关系也是在曲折中前进。

10、材料1:在传统的中法关系中,双方立足的重点是战略合作,政治合作要超过经济贸易等其他领域的合作。而此次希拉克在来华前就明确声明“我的中国之行负有重要的经济使命”,还带了300多位法国企业家和50多位商界领袖随访,便是为了扩大与加强同中国的经济贸易。

材料2:外国观察家注意到,中法良好的政治关系,正在使双边经济、产业和技术合作深受其益。希拉克总统此次访华有数以百计的商界人士随行,期间中法两国签署的双边合作协多达20个。法国《费加罗报》说,希拉克总统在中国签了数十亿欧元合同,“一个破纪录的数字”。

材料3、无论在巴黎还是在外省,中国文化年的展览和表演活动都吸引了超过百万的法国民众。仅在闭幕阶段就有近百项活动,法兰西大地再次掀起中国文化的热潮。在敦刻尔克举办的中国节期间,当地人在后港船坞放电影,船舱里搞演出,帐篷里耍杂技,街头看舞蹈,用特有的港口情怀畅快淋漓地享受着中国文化大餐。到博物馆去看《海洋连着中国与欧洲展》的当地居民络绎不绝,到“中国市场”购买特色商品的市民更是踊跃。

(1)材料1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

(2)结合材料谈谈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有什么意义?

答案:(1)材料1主要体现了在不同的时期,矛盾的地位是不同的,主次矛盾会发生变化的,在当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经济领域的合作相对于政治领域的合作其地位在上升,因此,此次希拉克在来华非常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2)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总之,可以促进各国相互交流,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增进友谊。(然后结合材料加以简要分析)

11、材料:国家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布什重申美国政府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中国台湾寻求独立。强调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将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对布什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表示赞赏,指出这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

(1)中国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2)运用有关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道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美关系。

答案:(1)中国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中国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2)从哲学常识角度看,正确处理中美关系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法。第一,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敢于进行斗争,坚持维护和发展自身的利益,又要善于进行斗争,寻求和发展中美双方的共利益。第二,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要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一方面,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另一方面,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中美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七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 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 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 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 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①)

补充完整本课导言中的小故事(由学生讲)

(导入②)

日内瓦会议录相

(导入③)

毛泽东接受罗马尼亚大使递交国书仪式小故事

[讲授新课]

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建国初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说一说]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 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 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比一比]

① 你知道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吗?

② 到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7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得到25个国家的公开承认,你能说出这17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吗?

[材料分析]

(材料)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法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① 以上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现实?

② 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导致了怎样不同的后果?

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比一比]

① 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③ 哪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国家,能用几个动作表示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每组选两名)

[补充]

关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由来

二、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放录相《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

(动脑筋)

① 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 中国代表团此去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 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④ 假设

a、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b、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⑤ 中国代表团是怎样因势利导扭转局面的?

⑥ 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故事会)

同学们讲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小故事

(小品表演)

万隆会议现场报道

采访周恩来总理

(动脑筋)书74页

(补充资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小结]

(谈一谈)

1、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你知道什么是“万隆精神”吗?“万隆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吗?(请举例说明)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3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