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二泉映月》有感【3篇】

发布时间: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3篇《听《二泉映月》有感》,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听《二泉映月》有感 篇一

作者:龚晓红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9

《二泉映月》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案例

龚晓红

师:“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请同学联系上下文说说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有哪些?

生:我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水面月光如银,……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一种对家乡美景的热爱。

生:我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一种对生活穷困和疾病折磨的哀怨。

生:我是从这些词句体会到的:……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是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老师,我是从这些词句体会出来的:…….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好。那么,请你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句,体会体会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

【评析】这一片段教学,老师紧扣“积淀已久的情怀”让学生读书,通过读书,再联系上下文来感悟,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同时为理解《二泉映月》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第一范文首页>>>>>>

听《二泉映月》有感 篇二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5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七

埭头小学课堂案例分析反思卡

高年级语文组

姓名

耿建忠

学校

埭头小学

授课班级

五(3)

学科

语文

时间

.3.8

课题

《二泉映月》

课堂教学片段摘录:

[屏显]:

林深叶茂    一泓清泉    中秋之夜    月光如银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似水    静影沉壁

(配有背景音乐)

师:读读这些词,感觉到什么?把8个词语连起来读就有感觉了。

(生自由读词)

生1:我感到周围非常安静。

生2:我感到二泉边很美。

生3:我感到二泉里的水很平静。

师:如果你此时来到二泉边会作何感想?

生1:我会感到二泉真的是很美丽。

生2:我会带着摄影机来把这美丽的景色拍下来。

师:二泉边因为有这令人陶醉的美景,所以成为著名风景区。那么二泉在哪呢?

(介绍二泉的地理位置)

教学评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瞎子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歌颂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发言很精彩,这归功于教师有效的情境渲染和氛围创设,通过多媒体播放二泉边的优美景色,加上动听的音乐,以及教师富有感情的导语,一下子让学生来到了美丽的二泉边,让他们能对原本陌生的事物有了感情,所以在发言时才会有话可说,才会说得精彩。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由引导学生感悟二泉边的美景入手,引发学生认识到相同景色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学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品味,从听、看、想、说、读等多角度地感受阿炳生活的贫困和他苦难的经历,从而懂得正是长期坎坷的经历、苦难的生活等积淀在胸中的种种感情化作了创作的灵感,孕育了这首不朽的名曲,要学习他那种热爱生活、敢于同命运作抗争、矢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课堂上教师那从容、亲切、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加上各种有效的手段,使得学生一下子走进了文本,来到了二泉,看到了阿炳,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多媒体课件中美丽的画面、优美的二胡曲,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一个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引发学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冲动。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愤悱”状态。在交流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场景,多角度、多侧面地发散思维,最终与文本进行深刻的对话,通过朗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评课人:刘芬         时间:XX年3月8日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第一范文首页>>>>>>

听《二泉映月》有感 篇三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2.《二泉映月》是什么?

(1)是一首二胡曲

(2)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3.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把你看到惠山的景色都划下来,好吗?

二、新授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1)学生说:

(2)美还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说

(3)学生说:月光……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同学们看,这就是刚才大家找到的,你们最喜欢哪处风景,你们就放声地去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1)指名读(学生说他的“淙淙”的音没有读准)

老师想请一个学生读“静影沉璧”。老师来读,你们感觉自己看见了什么?

学生说:沉下去的应该是月亮。

(2)还有哪个地方你很喜欢,请你为一个学生来读读

学生读

学生再读其他的话语

(3)你们想看看这惠山的天下第二泉吗?

(4)课件播放,教师语言过渡

4.同学们,美吗?我们一起来通过朗读感受着美美的句子吧

(1)学生读

(2)请大家接着说说惠山和二泉的风景(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3)教师语言过渡;二泉是风景,非常的美。二泉是一首二胡曲,她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吗?

5.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曲给学生欣赏

(1)这曲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啊?

(2)学生说:优美、动听

(3)这优美的曲子是谁创作的呢?(介绍阿炳)

(4)你们能不能通过预习,告诉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吗?

(5)学生说:他看不见东西;阿炳生活中十分坎坷;遭受别人的歧视。

(6)同学们,面对生活困苦,他屈服了吗?

6.课文哪里说他没有屈服呢?请你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1)学生自读,放声读

(2)师生交流,阿炳屈服了吗?

学生说;阿炳对音乐的热爱,他多么希望有一天……

她找对了,还有谁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呢?课件出示

再指名读:……我听出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齐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7.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而他现在能够看见吗?他只能看见什么?

(1)学生说:他十分的寂寞、困苦……

(2)他带着一颗颤抖的心,操着二胡演奏起来。

(3)和着音乐再读课文的四五小节,体会他的心境,看看你们听到什么,看见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8.师生交流:这时阿炳在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对生活的热爱

(1)找到这段话,读一读,看看阿炳究竟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学生读

(3)指名读

(4)还有补充吗?再读

(5)学生再读

9.课件出示:

起初,琴声……恬静而又激荡。

(1)你觉得哪一段旋律最吸引你?指名读,并指导朗读

(2)还有同学希望其他段落的吗?

(3)随着旋律东西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4)学生说自己的理由,音乐起伏

(5)指导学生进行描红(“腾”、“宕”)

(6)起初这一段,谁喜欢,请学生读。(教师点评:你读出了自己的美好感受,再请一个学生来读)

(7)阿炳想通过这个曲子什么呢?

(8)学生说:阿炳想告诉人们他爱那……

(9)学生齐读:“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10.知道阿炳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动人心魄的曲子的呢?

(1)是阿炳的坎坷经历才创作出这样的曲子。

(2)还有他师傅告诉他的话,还有他自己坎坷的经历。

(3)你最喜欢读那一处的声音,就放开声音去好好地读,(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11.但是在那个年代他伤心的哭泣有人聆听吗?他只有将他的一腔感受倾诉给这个茫茫月夜。

(1)月光是如此美好,而他是穷困悲惨,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经历坎坷,热爱音乐,向往光明

(2)此时此刻,你觉得这首二胡曲仅仅是动人吗?

学生说;人人都会经历困难,只要克服就好

这个曲子仅仅是感人吗?

还有一点悲凉、伤心(教师板书)

12.二泉映月是一段坎坷的人生,是一首不朽的乐曲,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让我们再来听听这样的曲子

(1)播放音乐学生听

(2)学生读自己想读的句子

(3)教师随机点评

三、小结

时间虽然到了,但是我们对于阿炳的对于音乐的向往和追求却是难以忘怀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听《二泉映月》有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3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