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关的烛光》剧本【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生死攸关的烛光》剧本》,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生死攸关的烛光》剧本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生死攸关之际,母子三人怎么做的,体现出怎么样的品质。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死攸关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人物的表现和品质。

教学过程:

1、播放录像,激qing导课。

同学们,今年是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60周年,在60 多年前,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放录象,请大家看录象。1939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亿人卷入战争长河,9000万人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男女老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自己家园,都加入了为正义而斗争的行列,在法国,人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2、理解生死攸关的含义。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伯瑙德夫人保护的是一份怎么样的情报?绝密,绝密的情报是怎样的情报?。为保护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想了一个怎样巧妙的办法?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听清老师要求,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感受。

6、交流:先看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1)请学生读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出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看看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伯瑙德夫人表现怎么样?抓住“急忙”“轻轻”和说的话,体会镇静和急中生智。

(2)教师过渡:危机似乎过去,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国人又把蜡烛重新点燃,板书,此时房间里气氛会怎么样?(紧张,恐怖)。指名朗读有关句子。结合前文理解“不堪设想”的意思,以及“不堪设想”的后果。

(3)从描写雅克的段落中体会雅克的从容镇定和冷静。

运用刚才抓住重点词语的学习方法去理解文章。

(4)教师小结: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带着这份感动和钦佩把句子再读。教师渲染:蜡烛越来越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蜡烛微弱的烛光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杰奎林挺身而出。她娇声对德国人说:……

(5)重点体会“娇声”一词。杰奎琳利用娇声打动德国军官,唤起他对女儿的思念。指名读杰奎琳的话。

(6)师生合作读: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              ”蜡烛即将熄灭,时间不允许她听故事了,她仰起小脸高兴地说:“               ”杰奎林镇定的把烛台端起来,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7)端起烛台的她会想什么呢?

7、句式训练:

教师: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扣人心弦的战斗中,勇敢机智的一家人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仿照句式说一两句话。

伯脑德夫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儿子雅克……

女儿杰奎琳……

教师总结并板书: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家人都为保护情报站沉着冷静和敌人周旋,这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一度窒息和感动,就让我们共同记住他们,记住这些在二战中为正义而斗争的平凡伟大的人物。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排练成课本剧,可以查阅有关材料。

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剧本 篇二

一、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二、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激发兴趣,设计折线图示把握文章内容。

师:刚才大家谈了自己的感受。我也跟大家有类似的感觉,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一会儿起,一会儿落。是这样吗?

生:是。

师:看,这种感觉像不像咱们医院里检查时的心电图呀?

(学生觉得挺有趣。)

师:大家有没有兴趣把我们阅读时的这种感受用一种类似心电图的方式表现出来?

(学生觉得非常好奇,不少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

师:大家别急,你们画的时候要注意在每一处转折点旁边做好标注。标明了,这一处发生了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心跳”。如果明白了,就开始画吧。

(学生动笔画图。老师巡视,并选择其中五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心跳图”。)

师:很多同学的“心跳图”已经完成,你们可以欣赏一下自己的同桌、或者是周围同学的画的图,互相交流一下。

(许多学生开始互相交换着谈起来。观察到孩子们都已经完成,老师示意学生坐好。)

师: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画的图千奇百怪,各有各的特点。我从中选择了这样几个有代表性的,请他们画在了黑板上。现在,我们请这几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理由又是什么?

(老师请第一个画的女孩子到前面来大家讲解)

生1:我是这样画的,这一点是讲心情很平静;这里是说——是说德国军官进来,是闯进来,点燃了蜡烛。(这个女孩子有些羞涩,老师反复提醒她鼓励她要面向同学们讲述。后来,老师干脆站在女孩子的身后,这回女孩子不用只看着老师讲了。)

师:此时,你是什么心情?

生1:嗯,这时有些紧张了。

师:你说得非常好,就这样接着说。

生1:接下来,伯瑙德夫人点燃了油灯,吹熄了蜡烛,我的心情轻松下来,所以这样画。可是,德国军官又把蜡烛点燃,这时心情又紧张起来。儿子雅克说要生火,拿走了蜡烛,心情又轻松了。可德国军官一手夺回了蜡烛。

师:这时,我们的心提了起来,充满了担心。

生1:最后,小女儿杰奎琳说要上楼睡觉,怕黑,德国军官答应了她,让她拿走了蜡烛。

师:此时,我们终于——

生(七嘴八舌):放心了。

师:是呀,长出了一口气。你看,她这样一画,不但说清楚了心情的变化,同时也帮助我们搞清楚了课文的内容。多了不起!来,用掌声请她回到座位。

师:我们看,黑板上其它几幅图也都有这样的起伏波折。你们觉得哪几幅比较独特,很有创意?

(学生们纷纷表态,认为其中的第三幅、第五幅有创意。)

师: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幅。它特殊在哪里呀?

生:她画了几处很平很小的波折,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师:哈,这真是很奇怪。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2:我是这样想的。课文前面介绍人物、背景这部分,读起来心情比较平静,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就画了这样一些折线。

师:她很会读书,不仅关注主要情节,还注意了故事的背景。那么,你画的图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能给大家讲讲吗?

生2:好。第一次德国军官点燃蜡烛,我的心情很紧张;第二次再点燃蜡烛,蜡烛已经很短了,就快燃到藏情报的地方了,我的心情更加紧张,所以这一次的折线我画的比刚才稍高一些;而到了第三次,情况就更危急了,所以是最高的。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给她鼓起掌来。)

师:你们看,她把每次不同的感受通过折线的高度表现出来。真是精彩!别急着回去,大家也别只顾鼓掌,仔细看看,有没有谁对她的作品有不同的意见?

生一:我对这一点有疑问。(师示意他走到前面来)这里的一段画得太平又太长。我觉得,这次德国军官是一把将蜡烛夺回,所以不应该有这一段,应该直接画后面。

师:哦?你来读读这段课文,让大家听一听、评一评。

(生读课文相关段落)

生2:我不同意,你看,课文这里不是说雅克拿走了蜡烛,他已经走了几步,而且德国军官虽然是一把夺回了蜡烛,但也经过了一会儿呀!

(看到他们在讲台前争论时认真的样子,同学们都不禁笑起来。)

生一:那时间也没有那么长呀!

师:你们同意谁的意见?看看课文,再看看她的图,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生二:我也认为她这里画的太长了。首先,德国军官从厉声喝道到一把夺回蜡烛用的时间并不长;第二,和她画的前面对人物及背景的介绍比,这一段也显得太长了!

师:看,大家说的有没有道理?

生2:嗯,是有点道理。

师:对。要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这里应该怎么修改一下更合适?

生2:把这部分去掉,把右边向左移。

师:好极了。对别人的意见不盲目听从,但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改正。用掌声请这两位同学回到座位上。

师:刚才大家对这幅图也格外感兴趣。我们先不请图的作者讲,大家先来猜一猜他为什么这样画,然后再请他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他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画的,当事情到了高潮的时候,也就是蜡烛即将熄灭的时候是最高峰,也就是山尖。最后,蜡烛中的情报保护住了,一颗心才放下来,与开始是一样的。

师:嗯,故事有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按照这个顺序,我们的心情越来越紧张,达到一个高潮,最后轻松下来。可是,这中间心情回落的幅度为什么有的长?有的短呢?

生:(短暂的沉默)

师: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他这么画的依据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伯瑙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蜡烛被吹熄了,我们的紧张的心情轻松下来。可是,雅克的做法却马上被德军制止了,我们的心情还没完全放松下来,就又变得紧张了!

生:我也是这样想的,而且这里蜡烛已经越来越短,更接近情报了。所以,这里的线画得更高,表示心情更加紧张!

师:谁是这幅图的作者?(坐在后排的一个男孩子站了起来)大家说了这么多,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生3:(点点头)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

师:看来,大家是英雄所见略同喽。那么,黑板上还有两位同学的作品没有向大家介绍。我想征求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意见,如果你们觉得自己还有刚才几位同学没有提到的独特的见解,如果没有了,我们继续进行下面的环节,好吗?

生4:我还有一点和他们不一样!

师:好,那也请你来讲一讲吧?

生4:我在开始这里多了一个波折的地方,因为当我读到她们一家都在为保护情报工作,而且德军多次搜查了她们的家,我的心情就不禁紧张起来了。

师:嗯,从这里开始就已经开始替她们担心了。是吗?

生4:对。还有最后这里也不一样,我在这里又增加了一个小波折。这是因为,在课文的最后,当小女儿提出上楼怕黑,请求拿蜡烛时,德国军官要给她讲自己女儿的故事。我觉得这里也令我非常紧张。

师:哦?请你给大家读读课文,然后再讲讲你的理解。

生4:(读课文最后一段)大家看,文章最后写了,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可见此时已经非常危急了!如果这里杰奎琳听故事,那么蜡烛就很可能会在她上楼前熄灭,引起德军怀疑。如果不听故事,德国军官不同意并且生气了怎么办?所以我觉得这时也非常令我紧张。然后,小女儿说自己头疼,下次再听,骗过了德国军官。

(班级里自发地响起了掌声)

师:真了不起。你能够从这样细微的情节中感受到其中含着的意思,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掌声代表了大家,包括老师对你的赞赏与钦佩!

师:大家看黑板。其实,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引人入胜,正是因为情节设置的一波三折。古人讲“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这波折能够通过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我们选取两个片段,男女同学比赛来读,看看是不是能够通过朗读再现当时那波澜起伏的斗争场面。

四、指导朗读,进一步深化感受。

五、提炼中心,辨析人物品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法国政府决定为在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地下情报工作者颁发一枚奖章。那么,面对这一家三口,你认为应该把奖章颁发给谁呢?请作出你的选择,并为你选择的人物设计一段颁奖词,来说明颁奖的原因。

六、作业:课外拓展,尝试将课文改编成剧本。

《生死攸关的烛光》剧本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内容“生死攸关、绝妙、厄运”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母子三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语句,体会人物的沉着、机智、勇敢。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2、解题:“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烛光为什么会导致生死攸关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认读词语:盟军  档案  揉皱  灯芯  俘虏   厄运

生死攸关   不堪设想

说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补充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什么地点?都有谁?学生说出,指导读一读地名、人名,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瑙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伯瑙德夫人保护的是一份怎么样的情报?为保护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想了一个怎样绝妙的办法?

指名读课文

学生默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3、这支小小的蜡烛,这微弱的烛光已经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紧密相连,那么,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表现情况危急的语句,认真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指导朗读,读出紧张、恐怖的气氛。范读。

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画出描写伯德瑙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并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抽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并相机板书。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下。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

《生死攸关的烛光》剧本 篇四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死攸关、绝妙、从容、镇定。

2、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行为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都可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2、解题:“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烛光为什么会导致生死攸关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3、 学生质疑问难。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一起去体会体会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已经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生死攸关——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绝妙——非常美妙,非常巧妙。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镇定——不慌张,沉着。

3、指名轮流读课文,抽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是如何想办法保住情报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到,这支小小的蜡烛,这微弱的烛光已经和伯诺德夫人一家紧密相连,更与受德国侵略的法国这个国家生死攸关。那么,为了保住这生死攸关的烛光,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并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2、抽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并相机板书。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下。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

3、伯诺德夫人为了换蜡烛,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找出“连忙”、“轻轻”、“吹”等词语,体会夫人的机智和勇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自学4~7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文中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哪些行为中,体会出他们的机智和勇敢?

(抓住“慢慢”、“从容”、“娇声地”、“镇定”等词语,认真体会。)

5、课文的题目是“生死攸关的烛光”,读过全文,你认为从哪些语言可以体会到“生死攸关”,请同学们用“——”勾出来,并反复朗读、体会。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个故事,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像伯诺德夫人那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下课之后,你们还可以通过上网、进阅览室等途径,阅读这样的英雄故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今天一样,被他们的英雄行为所感动,那么,希望你们把受感动的故事讲给全班的同学听,好吗?

板书设计: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蜡烛熄灭

——保住情报机智勇敢

《生死攸关的烛光》剧本 篇五

《生死攸关的烛光》剧本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地点:法国,伯瑙德夫人家中

人物:伯瑙德夫人家中

雅克(伯瑙德夫人的儿子)

杰奎琳(伯瑙德夫人的女儿)

三个德国军官(一个少校,两个中尉)

(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的吹着。伯瑙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

在桌前的伯瑙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写有秘密情报的小纸条塞进蜡烛的烛台里。)

伯瑙德夫人: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

杰奎琳(一边嚼着糖果,一边天真的问):妈妈,这是什么啊?

伯瑙德夫人(面容严肃):非常重要的一个秘密,亲爱的,所以对谁也不能讲。

雅克:我知道,在下星期二米德叔叔来之前,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对吧?

(有点得意的看了他妹妹一眼)

杰奎琳(嘟起了嘴):我当然也知道。米德叔叔最喜欢我了,今天他还给我带糖果来着。可是妈妈,

米德叔叔为什么穿着德国佬的衣服呢?

(伯瑙德夫人这时已经把那半截蜡烛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最显眼的餐桌上。)

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有些事情以后再给你们慢慢解释。现在你们俩个要好好记着:这枝蜡烛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

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雅克(像个男子汉似的挺挺胸脯):放心吧,妈妈。

杰奎琳(点点头):妈妈,我懂。我真讨厌德国佬。

伯瑙德夫人(凝视着烛台喃喃自语):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过了不久,嘭嘭嘭嘭,一阵粗暴的敲门声,三个的德国军官例行检查来了。)

伯瑙德夫人:先生,天冷,来喝杯热茶吧。

中尉甲:好黑的屋子,为什么不点蜡烛呢?(点燃了那个藏有秘密情报的蜡烛)

(一瞬间,伯瑙德一家人的心揪紧了。)

伯瑙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盏灯亮些。可以把这个

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

中尉甲(不耐烦地):晚上这么黑,多点支蜡烛也好嘛。(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更

亮了一些,不是吗?

(仿佛忽然安静下来,能听到钟摆滴滴嗒嗒的声音)

雅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气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升个火吧。

中尉乙(厉声):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雅克无奈地去柴房,下)

伯瑙德夫人(不动声色的慢慢说道):先生,要知道,柴房里很黑……

中尉乙(瞥了她一眼,不满地):夫人,在自己家里,应该相信您的儿子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那了如指

掌的小柴房。难道他会从柴房抱出一窝兔子吗?

(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跟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少校:(看看她那粉嘟嘟的小脸蛋。笑了):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

儿,和你一样可爱。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

实在太困了。

少校;那么,晚安,小姑娘。

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伯瑙德夫人(温柔地):晚安,亲爱的。

(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去,在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生死攸关的烛光》剧本》,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37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