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买水(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庄周买水 篇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本文的寓意。

2. 理解文中活用的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的内容。

3. 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4. 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情态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1. 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2. 杂文的语言特点。

3. 分析人物的形象。

4. 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5. 文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 文章较短,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寓意。

2. 抓住人物的语言情态来分析人物形象。

3. 分小组研讨文尾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

一、 师生互致问候。

二、 作业 纠错,导入  新课。

高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秋水》一文,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而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刘征写的《庄周买水》一文,看看现代的河伯们、海神们在作些什么?

刘征,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出示学习目标。

四、 自学指导:

1、 查字典正音:

紧俏  苍颉  九霄云外  车辙  颤抖  甘霖

2、 阅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段落大意。(学生讨论分析、总结,教师引导明确)

明确: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节):退稿后弃文从商,挖塘养鱼。

第二部分(2—12节):庄周买水的过程。

第三部分(13—17节):甘霖欲降,庄周敲桶而歌。

3、 学生思考、讨论:这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它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由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揭露了社会中腐败阴暗的一面:各级官员层层剥皮,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当然,这是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官员下海以权谋私助长了腐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官员将手中权力变为资本这一重大问题概括为庄周买水受阻这一典型情节,使历史人物庄周和神话人物海神若成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寓深刻的道理和鲜明的倾向于寓言之中,又体现了杂文大中取小、以小见大的艺术特点。

4、 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1) 革命的风暴到来,腐败分子将受到惩罚。

(2)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笔法,表现出庄周在经历一段腐败、黑暗现实的磨难后,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欢呼。

(3) 渴望人与人之间少欺骗,多层性的社会到来。……

5、 讨论课后练习三:

提示:此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案,重在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如:这样修改是可以的。“又走了十天十夜”与前文“走了十天十夜”相呼应,使文章显得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到了东海。……共计一百元。”这样修改,说明腐败之风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反腐败已成当务之急。

这样修改不如原文好。通过涸辙之鲋这一典故,形象生动地说明庄周买水的艰辛,也揭示了社会上乱涨价等不正常的现象,对社会危害之大;同时也增加了杂文的文学性和思辨性。

6、 总体品味鉴赏。学生讨论回答: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讨论,明确:

(1) 巧妙的构思,折射出现代生活的面貌。作者借用了与庄周有关的一些事情巧妙的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真实完整的情节。同时作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加以改造、生发,让内容折射现代生活的色彩。

(2) 旧瓶新装。作品中人物穿古人衣服,说现代人的话。如长发披肩的女秘书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

(3) 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五、 针对中等以下学生的自学效果反馈。

六、 归纳总结:这篇寓言式杂文,通过庄周买水所遇到的一连串的问题,深刻地鞭挞了社会上乱涨价、乱收费的不正之风。文笔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七、 布置A类(课堂)作业 :《学与练》32—33页1—7题。

八、 布置B类(课外)作业 :《学与练》33—35页[课内阅读]和[拓展阅读]题。

九、 收A类作业 ,下课,师生互致问候。

庄周买水 篇二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

形式:阅读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文本与庄周原文的改编之处,把握作者对材料的创新设计及构思,进而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2.再读文本,分析并归纳语言特点。

3.摹写,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4.通过学习和写作,初步学会鉴赏与评价流行文学。

教学难点 和重点:作者对文本的创新再创造和寓意的展现。

教学课时:2-3课时,未定

教学步骤 :

一。作者介绍,导入  新课,告诉学生学习任务。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刘征的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

《人民日报》几次评奖,他都获得第一名。

他的杂文有二味:辣味和甜味。辣得令人痛快,甜到心的深处。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是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思考,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今天我们在课堂一起学习他的《庄周买水》,而且希望能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并模仿课文写一篇特立独行的杂文。

二。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用到了几处典故,分析原材料与文本的变化之处,思考体会作者的改编意图,感悟写作意图(文章寓意)。

1.文中典故: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道教掌故之一 ,典出《庄子•齐物论》。根据该书的记载,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後,又觉得自己是庄周。到底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在道家与道门中人看来,不论庄周也好,蝴蝶也,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彼此没有分别,大道也就在心中。

仓颉造字

这算得上是老古话了。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载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这一段简单的对话,对于我国的思想界、哲学界和文学界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后人将他们对话的地方称为“庄惠钓鱼台”,它就在凤阳的临淮镇附近,它位于凤阳县临淮镇南郊老塘湖中,原为濠河边一个高岗。现在是麦田包围中的一个土堆,当地又称为胡大海钓鱼台。相传庄子和惠子以后,胡大海也曾于此垂钓。今天虽然“庄惠钓台”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几乎与荒冢野坟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口就是碑,将一个两千多年来流传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延续到如今,就凭着这一点,钓台便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原本应该理所当然拥有售水权的东海管理人员海若,转手将水倒卖给河伯,河伯又倒手将“水”权,“下放”到濠梁,;一倒——将水价提为原来的十倍,二倒——水价变成原来的五十倍。但水最终却要到东海去领取。《史记》上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倒买倒卖的背后,不就是一个“利”字吗?当然,利从何来?靠“倒买倒卖”,怎样才能称心如意的“倒买倒卖”?当然,只需手中有权,说实话,“利”的靠山是“权”,“弄权”是“牟利”的依据,“牟利”是“弄权”的一种表现方式罢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空间的一小部分就是被这样一些东西填充着。作品也正是着眼于这种“弄权有道”与“谋私有方”的现实,用“故事新编”的方式,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之块垒,起到借古喻今,借古讽今的目的,也是一种喻世名言,醒世恒言吧。

3.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1)革命的风暴到来,腐败分子将受到惩罚。

(2)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笔法,表现出庄周在经历一段腐败、黑暗现实的磨难后,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欢呼。

(3) 渴望人与人之间少欺骗,多层性的社会到来。……

(补充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这个潮流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

三。学习文本的写法,构思仿作的材料和主题。

推荐材料:孔子(孔子办学)

四。总体品味鉴赏文本,学习写作技巧。

1.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文章的叙述有何特点?

文章的叙述很有特点,随处可见作者用心。

庄周要养鱼,必需大量的水。首先,老天大旱,水又十分紧俏,怎么办呢?这时,文笔趋紧。下面庄周决定到东海买水,可谓“智者”。东海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乃绝佳去处,但谁知东海竟然“门上吊着一把大锁”,而且“无货”,连东海都无货——那,何处有啊?无怪乎庄周“几乎哭出来”,文笔为之陡然一紧,但仔细想想——“‘无货’两个大字是后来写上去的,写的是仓颉体,苍劲有力。”不难看出其话中有话的的言外之旨了。眼看走投无路,突然峰回路转,“走来一位西装笔挺的办事员”,前面讲过“门上吊着一把大锁”——分明无人,怎么这么巧(无巧不成书),偏偏就有人来呢?——看来,非无人也,正“守株待兔”呢!果然,指点一二:“听说河伯那里也许有些存项,你快去问问吧。”文笔一松,读者也为庄周稍松一口气。但仔细再想,东海之大尚且无货,小小河伯水从何来?不由又暗地为庄周的买水前景倒吸一口凉气。结果,不出所料,庄周在东海的遭遇,再次上演。好歹到了濠梁,令人惊喜之余,不由被价格吓得半死,这还不算,——钱,你的留下;水,却要到东海去领!领就领吧。费尽周折与磨难,半道所遇暂且不谈,结果秋雨马上就要下来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国际玩笑”啊,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生嘲讽”啊。

可见,文章的叙述绝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跌宕有致,一波三折,耐人寻味的。

2.总体品位文章的情趣所在

(1) 巧妙的构思,折射出现代生活的面貌。作者借用了与庄周有关的一些事情巧妙的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真实完整的情节。同时作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加以改造、生发,让内容折射现代生活的色彩。

(2) 旧瓶新装。作品中人物穿古人衣服,说现代人的话。如长发披肩的女秘书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

(3) 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五。开始摹写。

六。课堂评赏学生仿作。

1.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佳作,要求写好简短的推荐理由。可以是构思特别巧妙的,语言突出的等等,只要有一方面突出就可以推荐。

2.每组代表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评说。

六。小结

当今文坛寓言式杂文出现得比较多,我们不能只看到改编后的好笑,更应该看到改编背后的寓意,这才是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这类文章,应该和香港盛行的“无厘头”文化区别对待,后者是除了好笑别无其他,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是要笑过之后仍有回味、咀嚼的东西。这就是真正的“幽默”。

高考作文,目前为止,还是以话题作文为主,如何在短短的考试时间中出奇制胜,夺得创新发展分呢?我们也可以学学这类“文本新编”的写法,主题、构思、写作技巧也得相应跟上。

庄周买水 篇三

1. 了解本文的寓意。

2. 理解文中活用的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的内容。

3. 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4. 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情态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1. 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2. 杂文的语言特点。

3. 分析人物的形象。

4. 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5. 文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 文章较短,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寓意。

2. 抓住人物的语言情态来分析人物形象。

3. 分小组研讨文尾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

一、 师生互致问候。

二、 作业 纠错,导入  新课。

高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秋水》一文,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而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刘征写的《庄周买水》一文,看看现代的河伯们、海神们在作些什么?

刘征,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出示学习目标。

四、 自学指导:

1、 查字典正音:

紧俏  苍颉  九霄云外  车辙  颤抖  甘霖

2、 阅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段落大意。(学生讨论分析、总结,教师引导明确)

明确: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www.chayi5.com》部分(1节):退稿后弃文从商,挖塘养鱼。

第二部分(2—12节):庄周买水的过程。

第三部分(13—17节):甘霖欲降,庄周敲桶而歌。

3、 学生思考、讨论:这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它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由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揭露了社会中腐败阴暗的一面:各级官员层层剥皮,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当然,这是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官员下海以权谋私助长了腐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官员将手中权力变为资本这一重大问题概括为庄周买水受阻这一典型情节,使历史人物庄周和神话人物海神若成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寓深刻的道理和鲜明的倾向于寓言之中,又体现了杂文大中取小、以小见大的艺术特点。

4、 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1) 革命的风暴到来,腐败分子将受到惩罚。

(2)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笔法,表现出庄周在经历一段腐败、黑暗现实的磨难后,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欢呼。

(3) 渴望人与人之间少欺骗,多层性的社会到来。……

5、 讨论课后练习三:

提示:此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案,重在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如:这样修改是可以的。“又走了十天十夜”与前文“走了十天十夜”相呼应,使文章显得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到了东海。……共计一百元。”这样修改,说明腐败之风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反腐败已成当务之急。

这样修改不如原文好。通过涸辙之鲋这一典故,形象生动地说明庄周买水的艰辛,也揭示了社会上乱涨价等不正常的现象,对社会危害之大;同时也增加了杂文的文学性和思辨性。

6、 总体品味鉴赏。学生讨论回答: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讨论,明确:

(1) 巧妙的构思,折射出现代生活的面貌。作者借用了与庄周有关的一些事情巧妙的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真实完整的情节。同时作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加以改造、生发,让内容折射现代生活的色彩。

(2) 旧瓶新装。作品中人物穿古人衣服,说现代人的话。如长发披肩的女秘书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

(3) 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五、 针对中等以下学生的自学效果反馈。

六、 归纳总结:这篇寓言式杂文,通过庄周买水所遇到的一连串的问题,深刻地鞭挞了社会上乱涨价、乱收费的不正之风。文笔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七、 布置A类(课堂)作业 :《学与练》32—33页1—7题。

八、 布置B类(课外)作业 :《学与练》33—35页[课内阅读]和[拓展阅读]题。

九、 收A类作业 ,下课,师生互致问候。

庄周买水 篇四

梁万年

我们读过不少杂文,也读过许多寓言。但把寓言和杂文结合起来的寓言式杂文,还没有读过。今天,我们读与读这样的文章,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读一读,想一想

1、本文的语言特点、行文风格是怎样的?

2、作者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象立论的?

3、作者发表了怎样的意见?

课时安排:一课时

1、走近作者

刘国正,语文教育家,在诗坛上,他以《三戒》《老虎耻告示》《移山逸事》等寓言诗佳作,被推为寓言诗人的头一把交椅。

2、积累字词

呕 u    伫zh     濠h o    俏qi o    苍颉ji ,另读xi     鳃s i    霖l n    鲋f     辙zh     涸h

呕心:费尽心思                  紧俏:商品供不应求

存项:余存的款项              甘霖:久旱后下的雨

霍地:突然地                      油然:云气上升貌

3、把握主旨

本文活用典故,用寓言的形式,鞭挞了社会上有人倒腾物资和商品乱涨价、乱收费的现象,表现百姓的艰难、忧虑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社会风气好转久望不来的强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

4、理清结构

故事依据时间顺序展开。

语段阅读

潮流不可阻挡……挖起鱼塘来了。

1、这一段用了哪些典故?

2、“潮流”指什么?

3、联系下文说说“居然”有什么意味?

庄周揣着提货单,赶着一辆大车……泾流之大…不辩牛马。

1、庄周为什么气恼?

2、描写“实在挪不动了”有什么作用?写车辙里的小鱼,有什么用意?

3、写甘霖欲降和庄周鼓桶而歌有什么作用?

练习二:

故:所以。  贷:借。    诺:应答之声。    邑金:封地上的收入。    忿然:发怒的样子。

作色:变了脸色。    中道:在半路上。    辙: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    鲋:鲫鱼。

何为:做什么。    波臣:海神的臣子。    岂有:有没有。    且:将要。   游:游说。激:引水。

常与:经常在一起的,指水。    无所处:没有地方安身。然:就。曾:简直。索:找。

这段文字,一作涸辙之鲋,一作枯鱼之肆(店铺)。故事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讽刺他小气,但还装着一副慷慨的样子;一层是讽刺他不从实际出发。成语“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庄周买水 篇五

引入:应用题    一百吨水,甲卖一元/吨,乙卖五十元/吨。因搞活动,乙的水打九折出售。问:买谁的更划算?

经过解答发现,买甲的更划算,但买水人偏偏买了乙的水,这是为什么?还要从庄周买水说起。(在屏幕上打出课题)

正课: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结构,在屏幕上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把图表做成环形,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若处的尴尬与无奈。(几个环节分别注明:1、庄周买水;2、海神若/一元一吨;3、河伯女秘书/十元一吨;4、吴主任/五十元一吨;5、提货票。最后的箭头指向2。)结构拉清楚后很容易理解后面的问题。

接下来老师问:为什么庄周无法直接从若那里提水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我给出的答案是第10、12自然段,也就是吴主任说的两段话,不知道这样牵强否?或者该把问题变一变,更容易得到这个答案?)

让学生读一遍这两段,然后提出其中几句:1、提货单尽管卖来卖去……哪里有水呢?2、不错,这么一转悠……生财有道嘛!就是买主吃点亏。问:如果你是买主,在经历了那么一圈却得到提货单,又听到吴主任这样说,会不会生气?(我的答案是:会生气)

问: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我的答案是:是若大人的支持,他们官官相护或者强者欺辱弱者。[复杂啊,本来我想直接引出官官相护或者强者玩弄欺辱弱者的观点,结果绕了这么大的圈子且言不达意,没经验好烦~])因为最终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们几个卖水的,至于买水的人吃亏不吃亏可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以上的意思,在课文中还有多处描写,请找出来加以讨论。(我的答案:有三人对庄周态度的对比,有第二、六、七字自然段的话。分析都指向这篇文章的主题。然后阐明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这里旨在分析文章语言]

问:文章结尾更深刻犀利,套用了典故。(讲典故)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改写结尾,再把他们的结尾同本文相比,再次凸显文章语言特色以及文章主旨。

总结: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主旨。

庄周买水 篇六

【学习目标】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flash《庄周买水》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高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秋水》一文,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而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刘征写的《庄周买水》一文,看看现代的河伯们、海神们在作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

刘征,可是语文有着很大的关联啊,我们的语文教材的顾问就有他。他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刘征的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人民日报》几次评奖,他都获得第一名。他的杂文他二味:啦味和甜味。辣得令人痛快,甜到心的深处。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是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思考,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三、读课文,走进文本

梳理思路;文中几个典故;初步感悟典故寓意。

四、典故赏析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道教掌故之一 ,典出《庄子•齐物论》。根据该书的记载,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後,又觉得自己是庄周 。 到底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在道家与道门中人看来,不论庄周也好,蝴蝶也,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彼此没有分别,大道也就在心中。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载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这一段简单的对话,对于我国的思想界、哲学界和文学界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五、探究文章寓意

提问:庄周为什么买水?怎样买的水?

看一张环形图,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若处的尴尬与无奈。

提问:假如庄周买100吨水,钱都被谁赚去?为什么东海有水不直接卖?这简单的问题连庄周都疑惑了。  提问:《史记》上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

明确:是若大人的支持,他们官官相护或者强者欺辱弱者。因为最终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们几个卖水的,至于买水的人吃亏不吃亏可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至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本文的寓意——

提问:寓言诗人拉•封丹认为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即从所述故事中读出

道理,请大家想想,这篇寓言式杂文 有什么寓意。

明确:由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揭露了社会中腐败阴暗的一面:各级官员层层剥皮,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当然,这是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官员下海以权谋私助长了腐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官员将手中权力变为资本这一重大问题概括为庄周买水受阻这一典型情节,使历史人物庄周和神话人物海神若成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寓深刻的道理和鲜明的倾向于寓言之中,又体现了杂文大中取小、以小见大的艺术特点。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合作质疑

同学们是语文学习的研究生,对本文你发现什么新问题?有什么需要同学们一起探讨的?

预设问题:

1.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庄周见到枯辙之鱼后的神情?

3.作者说“无货”两字写的是苍颉体,苍劲有力,有何用意?

4.庄子的呕心之作《南华经》只征订了三本,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师生讨论、发言、总结:

七、总体品味鉴赏。

学生讨论回答:

1.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本文如何使人物形象鲜明?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本文主人公庄周和历史上的  庄周形象有何不同?与这一形象对比又有何作用?

明确:历史上的庄周洒脱、豪放、飘逸,而本文却对这一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饱学之士在物欲横流环境下为谋生养鱼买水处处受骗受折磨。一个原先的精神巨人,现在却只能如没头苍蝇,不知何处能有个结局,心中只有茫然、彷徨、无奈与劳累。     对庄周形象的重新塑造,尖锐地讽刺官倒等不良现象,使文章中心更加鲜明,讽刺性更加彰显。

八、布置作业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庄周买水》,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