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 教案精选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半截蜡烛 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半截蜡烛》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

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⑵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⑶办法巧妙。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

学生初画:

再教育适应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因,可以吗?

学生补充文字:燃吹燃端回拿

点熄重走夺上楼

图上好像还差点什么,再补上半截蜡烛就显得更清楚了,怎么画呢?(注意画出蜡烛长短、烛焰的变化。)

燃吹点燃端夺拿

点熄重新走回上楼

3、引入编排课本剧的程序

瞧!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性。正好,课文后面安排了编排课本剧的作业。(指名读题目)

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先读一读,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4、指导编排的程序

编排课本剧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编写剧本(现成的语文)、物色演员、准备道具。这里,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但要演好语言、动作,还要演好表情,以表现内心的活动,而这一切只有在剧本(课文)中细细地体会。

现在我们就按题目的要求来编排课本剧,为了编排的方便,我们把戏分为三场,分别对应课文第二、三、四段。

三、第一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其他角色该样演?

4、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四、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学生讨论,逐一明确。

3、其他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五、第三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所画的句子,反复品味。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六、指名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七、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讲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半截蜡烛教案 篇二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装有情报)

2、是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半截蜡烛,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请同学浏览课文3-7自然段,完成这道填空:

(在这场战斗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的周旋真可谓是 呀!)

指名答:相机板书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出示课件)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

(1)学习读画

(2)交流:

师:当德军点燃蜡烛后,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呢?

1、指名读: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我们来看看此时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想法。

2、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带着这样的体会,你再读读。

点出重点词 指名读,还有谁来试试

师:是呀!这小小的半截蜡烛关系着一家三口的性命,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吧!

3、带着这样的心理感受,我们再回过来读读刚才画出的那句,指名读,现在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又体会到什么呢?(镇定机智、从容不迫)

抓住哪些词读好?(急忙,轻轻)

(3)引读过渡: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此时大儿子杰克再也坐不住了,他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

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方法学习第5自然段

出示学法指名读:自由读(知情节)

默读(划句子)

品读(说体会)

师:我们在自学时把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二)第五自然段

1、学习自学

2、交流:

1)你划的什么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体会读)

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好吗?还有谁想跟他比比的?指名读

师评:你读得真好!好像杰克一样,内心紧张外表镇定!

2、你还划出哪些句子?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指名读:从这句你又感受到什么?感受这么深刻,你定会读好的,多么深刻的感受啊!你学得真不错!让我们再次聆听你的朗读,分享你朗读的感受。

坐待什么?(机会、厄运)联系上下文,说说即将到来的厄运是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引读: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面对即将到来的厄运小男孩是如此从容 如此镇定,真让人佩服呀!谁再读读这一句?

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气氛的紧张?

烛焰摇,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叙述:是呀!时间每过去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空气中弥漫一股火药味,从微弱的烛光中我们感受到危险迫在眉睫,此时的蜡烛就像是屋子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谁通过朗读紧张的气氛读出来。

评价:读得真好,仿佛把我们带入那种情境中去了。

大儿子杰克与德军的周旋真是惊心动魄呀!让我们再来细细地体会一番吧,你再来读读,过渡:我们似乎听到了伯诺德夫人砰砰的心跳声,这时候小女儿杰奎琳用她的聪明才智保住这半截蜡烛,保住了情报化验为夷,请同学自由读读6。

4、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同桌上先练练

5、指名分角色

6、评价“娇声”

(娇声读好了有什么作用?)

四、小结:

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

五、作业

辩一辩,了解故事背景。 篇三

上课一开始,我就介绍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什么参加传递情报的工作,以及选择用蜡烛藏情报的原因。在初步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背景之后,请同学们分别站在正反两方面辩论一下,论证这种用蜡烛藏情报的方法好还是不好,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通过举例、类比、推理等方式从正反两方面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好,因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有的认为不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败露,那时鸡飞蛋打,情报毁掉不要紧,连命都斛丢掉,风险太大。在辩论的基础上,老师顺势指出:正因为它有利也有弊,因此这种方法曾经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故事发生的小背景的过程,为后面理解课文打下了埋伏。

半截蜡烛教案 篇四

知识技能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目标: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导入课题: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板书:半截蜡烛)学生齐读课题。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4、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注意这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人物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小学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 )

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练习册中P58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半截蜡烛教案 篇六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

2、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戏剧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4、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教学难点】

2、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语言特点,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能有感情地演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艺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资料)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二战虽然过去了60多年,但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国家给全世界人民造成的伤害却永远也抹不去。今天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二战德国占领法国期间。(板书:半截蜡烛)组织读课题

2、、课件出示未燃烧的半截蜡烛图,让学生说说“半截蜡烛”有什么作用?

3、过渡小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这硝烟弥漫的年代,这半截蜡烛,这小小的半截蜡烛(指着课件半截蜡烛图)却有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组织自由读课文,完成两个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碰到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2)想想,今天学的课文与学过的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2、交流反馈:

(1)出示难读的词语组织朗读(包括在巡视过程中学生碰到的生字问题)

伯诺德夫人

杰奎琳

德国佬

瞥了一眼

(2)指名说说,与学过的记叙文有什么区别、预设:

①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②整篇课文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③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在课文中有提示,并且加了括号。

④人物的语言前面都写上了名字,让我们明白这些话是谁说的。

(3)小结:你们提到的这些确实和记叙文有着明显的区别,像这样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提示语来推进故事情节,刻画人物的就是剧本。

三、细读感悟

1、组织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性命。)

3、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叮嘱两个孩子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可以把它划下来。

4、出示句子品读:

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1)从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蜡烛的重要?(不惜代价)什么代价?(一切代价,甚至是全家人的生命)如果你是伯诺德夫人,你会对两个孩子怎么说?指名读

(2)提升指导:(再出示未燃烧的半截蜡烛课件,指着蜡烛)同学们,伯诺德夫人家的这半截蜡烛假如被点燃了,那会怎么样?(抽个别说)把他们三个人的想法写下来。

(3)交流讨论、预设:

生1:秘密会暴露

生2:一家三口会被杀害、师:仅仅是一家人吗?、生3:会让更多的家庭灭亡、师:仅仅是家庭吗?、生:奋战的战士

师:会伤及到很多家庭和战士,甚至是整个法国。

想到所有的这些,想到祖国将要面临的灾难,兄妹俩更深刻地记住了妈妈的话——指名读句子。

伯诺德夫人心中再次想起了这句话——齐读

5、过渡引入:这支蜡烛真的被点燃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被悬了起来。他们是怎样奋力保护这半截蜡烛的?

(1)组织说说伯诺德夫人和杰克的保护办法。、预设:

生1:妈妈急忙取出一盏油灯想把燃烧的蜡烛换下来,

生2:妈妈取出油灯向中尉道歉,并说油灯亮些,趁机吹灭了蜡烛。

师:(板书:吹)这一吹还是刚刚结束,德国佬中尉又点燃了蜡烛。假如此时再吹会怎么样?

生1:引起怀疑

生2:会更彻底地搜查、??

师:杰克也想到了这点,于是他——

生:假装天冷,走到桌前准备端起蜡烛去柴房抱柴生火。

师:(板书:端)杰克的这一端并没有停止蜡烛的燃烧。眼看蜡烛被烧尽,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

(2)指导读杰奎琳的语言

课件出示: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杰奎琳这“一端“,“端”成功了吗?为什么能成功?小组讨论交流、预设:

(她的纯洁和可爱博得了司令官的同情和喜爱;她的妈妈和哥哥在前面给了她榜样的示范;当德国佬点燃蜡烛时,妈妈马上吹灭了蜡烛,给蜡烛燃烧到最后争取了时间)

个别读,读出杰奎琳的天真纯洁。(板书:端)

四、总结交流

在看是平静,实则紧张的气氛中,全家人集中生智,一吹二端蜡烛,用机智巧妙的语言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家人的勇敢和爱国之心。她们的巧妙应对,不仅摆脱了困境,而且挽救了无数个家庭,甚至是拯救了一个国家。剧本中人物的对话,故事的情节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物的特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演一演。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画半截蜡烛,蜡烛外面左边写上“保护”两字,蜡烛里面中间竖排写上“吹、端、端”三个动词,蜡烛右外面写上爱国两字。

《半截蜡烛》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第一教时,就要求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概括得是比较全面的。第二教时,复习主要内容,体现从整体入手。发问,紧扣题目。)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绝密情报的呢?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3节。

(1)自读。想一想:德国军官突然闯进伯诺德夫人家,一个中尉无意中点燃蜡烛。(板书:点燃。)一旦绝密情报暴露,后果不堪设想。这时,伯诺德夫人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提问交流。(板书:吹熄。)追问:为什么两个孩子脸色苍白?

(3)指名朗读,注意读好描写伯诺德夫人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词句。

(4)小结。伯诺德夫人面对这样的危机,巧妙地与德军周旋,保住了蜡烛。

2、讲读第4 —5节。

过渡: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1)指名朗读,思考上面的问题。

(2)提问交流。(板书:端走,夺回。)追问:杰克是个了不起的孩子,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画出描写杰克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自由朗读。

(4)交流。

(5)进一步提问:伯诺德夫人此时心情怎样?

齐读第5节最后两句话,让学生体会高度紧张的气氛。

3、讲读第6 —7节。

过渡: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巧妙化解了危机。

(1)指名朗读。

(2)啊!多危险呀!杰奎琳把半截蜡烛拿上了楼。(板书:拿上楼。)我们要为杰奎琳喝彩!我们应该赞颂她什么呢?

(3)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描写杰奎琳说话语气和样子的句子,领悟她的机智。)

(4)指导朗读。

(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顺教的思路,是对的。这样有利于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阅读每一部分的内容,所设计问题的角度有变化。)

三、总结课文。

1、总结性提问。

(1)伯诺德夫人的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很镇定地与德军周旋呢?

(2)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和精神呢?

2、写作方法提示。

(1)课文为什么要以“半截蜡烛”为题目?

(2)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细致地描写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

(总结,分别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作业。

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篇八

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半截蜡烛仍点燃着。下面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谁?"

生:是大儿子杰克。

师:怎样演好这一角色呢?

生:演好杰克的动作、语言。

生:还要演出他的神情。

师:你们说得真好,知道怎样演戏了。谁来演一演?

(一生慢慢地站起来,露出紧张的样子,快速伸手端起蜡台,大步朝门口走去。)

师:有什么感受?

生:有的动作和神情演得不像。

生:他很紧张、,谎,忙,一下子让敌人看出了破绽。

生:他的神情引起敌人的怀疑。敌人会想,这个小男孩为什么紧张,抢了蜡烛就走,这蜡烛里难道有什么间题?

师:同学们,可见这时把杰克的神情演好,很重要。杰克是怎样的神情呢?

生:从容。

生:镇定。

生:尽管内心紧张,但不露声色。

师:谁再来演一下?

(一生上台演,把"杰克"的"从容"、"镇定"的神情表现出来。)

师:这位"杰克"如何?

生:没有露出破绽,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沽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

生:过不了多久,蜡烛就会烧到金属管的!妈妈已经做了努力,可是没有成功。我该怎么办,总不能坐着等……有了!

生,可恶的法西斯,又把蜡烛抢定7!怎么办?跟他们吵m·吗?不行!妈妈说过;越是危急的关头越耍镇定,不能慌。我要装着没事一样,把蜡烛拿走。

《半截蜡烛》教案 篇九

学情分析

本班级共有37人,学生聪明好学、活泼,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且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开展学习,动手能力强,大胆,敢想敢说,集体荣辱感强。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短小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若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若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若德夫人、杰克、杰奎林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3.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读记本课的“解释”等词语,并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指导朗读。

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旁白。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6、布置任务。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简评:主角演得怎样?(激趣:假如我是当时的总统戴高乐,我一定会为你有这样的好公民而骄傲, 奖你一枚荣誉勋章。)

其它同学演得好吗?(激励:甘当绿叶,演好配角从而反衬出主角的机智、勇敢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怎么没人表扬我呀?说明(老师读得旁白和分角色朗读时的旁白一样吗?

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动作:(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重点提示:娇声。理解。(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6、挑选两组表演。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7、简评。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

七、课堂练习、

一、读课文,联生活费上下文完成以下习题。

1、以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是涂音,打“√”。

反而( r ěr)   暴露(l  lu)   厉声喝(hē  h)道   即(j  j)时

2、文中“代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是(    )句,将它改成陈述句:

3、“蜡烛的秘密”假如暴露,会有什么后果?(      )[多选]

a、情报站会遭破坏  b、屋里漆黑一片  c、伯诺德一家五口将被杀害

4、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        、        、        的品质。

a、镇定  b、勇敢 c、沉着   d、机智  e、机警 f、顽强

二、基础知识。

1、按照汉语拼音字母表顺序,先将下列字母重新排列,再写出相应的大写字母。

e    q   i    d   r    j   l    n

大写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写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不能重复。

(1)(      )一趟     (2)(      )一遍     (3)(      )一把

(4)(      )一眼     (5)(      )一句     (6)(      )一遭

3、先补充成语,再按要求分类。(10分)

神机(    )算    自私自(    )   斗志(    )扬

阴(    )诡计    滔滔不(    )   (    )头丧气

舍(    )为人    口若(    )河

①褒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贬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字成词并按要求分类

喜上(      )(      )飞色舞  横(      )怒目 双(      )紧锁

愁(      )苦脸 (      )开眼笑 扬(      )吐气 双(      )倒竖

表喜悦之情:          、             表得意之态:          、

喻忧愁之神:          、             发怒的样子:          、

八、布置作业、

1. 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2. 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3.仿照剧本的文学特点,尝试写一个短小的剧本。内容自拟。

九、相关资料:《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十二册自读课文第三篇课文。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可分为四段。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十、自问自答:关于半截蜡烛的问题中的“它”是什么意思?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1.加双引号的"它"指的是,所在句子的描写说明了。1.烛光   , 伯诺德夫人内心的恐惧

2.请在这段话中画出一处描写人物的动作或神态或语文或心理活动的语句,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体会。

3.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环境险恶,内心恐惧,无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 篇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王雅洁老师精心设计的《半截蜡烛》的第一课时教学。课堂中,教者以人为本,以读为主,重在引导,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给听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引导他们从读中质疑,读中释疑,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如:上课伊始,教者出示“半截蜡烛”的图片,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阅读欲望一下子提高了,教师用一些鼓励的话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读出个人感受,读后有所想,有所为,把自己的感悟、理解逐步变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好准备,整个课堂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王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了她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如教学中,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者让学生从文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学习,还可以离开座位和你最信任的小伙伴讨论交流。学生情绪很高,讨论得很激烈,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合作学习。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中让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写一句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话,学生各抒己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者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转变角色,重在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并根据学情,加以引导、点拔。在《半截蜡烛》的教学中,王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用充分赏识、激励的话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获得成功喜悦。如“你太了聪明了!”、“你真了不起!”、“你把心沉到课文中读,一边读,一边写写画画,真会读书!”……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去赞美学生,表扬学生,象春雨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一节好课的设计,要求教者既要钻研教材,又要吃透学生,以新《课标》为导向,让课堂充满活力,体现人文情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王老师在这一节课上,精心准备了好长时间,反复推敲、思考、试上,今天终于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有些环节上,设计还可以更优化。如在指导学生读“杰克”这一段内容时,教者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有关词句多读,体会杰克从容、机智,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在学生汇报交流学习心得时,可按学生汇报内容先贴出人物画像,这样学生的兴趣容易集中到这一段内容中。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落实‘读’,读的方式要多,读的面积要大,读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由于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以上是我对王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的一点认识,如有不足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半截蜡烛 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7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