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10篇《科学探究》,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科学探究 篇一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密度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教材从识别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谈起,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引出密度的概念,并鼓励学生通过认识一些物质的密度,解释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密度知识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天平与量筒的使用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2.学龄特点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较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特点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最好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①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②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渗透科学思维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密度的概念是今后学生学习其它力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从知识的角度看,本节的重点问题是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比值定义法”是定义物理概念的重要方法,在其它章节的教材中多次用到比值定义法,如:用路程和时间之比获得物理量“速度”,用压力和受力面积之比获得物理量“压强”,用电压和电流之比获得物理量“电阻”,所以从技能的角度,把方法的培养也作为本节的重点。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不少学生在学习了密度的公式(ρ=)以后,认为物质的密度受质量和体积的影响,忽视了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比值的不变性,即密度的特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授课时对密度概念的得出过于简单,没有让学生体验比值定义的全过程,因此本节的难点是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全班同学的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以下机会:

1.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分析归纳。

2.操作、尝试的机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

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生活中识别物质的各种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进行交流。估计学生找到的方法很多,如颜色、气味、硬度等等,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伊始有了较高的学习情绪。

2.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展示四组图片:金条和铜条,有机玻璃和普通玻璃,银器和不锈钢制品,自来水和海水(可以用盐水代替)。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你识别这些物质呢?结合学生的各种回答,引入识别物质的另一种方法──密度。

·猜想与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进一步思考:如果是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又怎么变化呢?过渡到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铜、铁、铝三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或直尺测出它们的体积,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三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在实验前,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交流与合作

每一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启发学生发表见解,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总结归纳:

①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

在以上归纳的基础上,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评估反思

对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进行思考:

①实验结论与生活经验有没有冲突?

②你是怎样把实验数据和结论联系在一起的?

③实验过程中哪些做法影响着结论的可靠性?

④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⑤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强化了学生对整个探究全过程的体验与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反馈练习

①阅读表格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②sts型。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探究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突出对所研究问题的思考过程:

观察探究抽象应用,使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思路有所把握。

科学探究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2、体验、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像和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弹簧秤、刻度尺、钩码、杆称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次序 师生互动 教学目标

活动1

提问 1、学生谈谈在生活中所了解的杠杆;

2、以生活中的“杠秤”为例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3、提问:(1)用杠秤称东西时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准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

(2)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将处于平衡状态?

(3)杠杆平衡时f1、f2、l1、l2存在什么关系? 1、巩固杠杆的五要素;

2、知道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平衡;

3、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2

猜想 1、由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确定自己的猜想,并想想这样猜想的理由;

2、把自己的猜想和小组交流,统一意见后确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并谈谈这样猜想的理由。 1、培养猜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3

制订计划

设计实验 1、根据问题与自己的猜想,利用桌上的器材,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简单写出实验步骤;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使其更完整;

3、各小组介绍实验方案,教师给予指导并与以肯定。 1、各组均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活动4

进行实验 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选择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循环指导;

2、要求学生将实验中的各项数据如实记录在课本154页的表格中,并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在实验中所遇到或发现的新问题及处理方案;

4、多次测量并检查自己的实验数据。 1、能独立完成各自的实验;

2、会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3、能得出一定的结论。

活动5

交流与合作 1、确定自己的结论与猜想是否一致?

2、和其它组交流所得结论,看看各自的结论是否一致?并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1、会进行交流与合作。

活动6

分析论证 1、各组陈述自己的实验结论及对结论的分析;

2、请具有代表性的组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并概括出自己的结论;

3、实验出真理: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1、各组清晰表达各自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2、确定结论,达成共识。

活动7

巩固与提高 1、完成课本156页2、3、4、5题;

2、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的练习。 1、加深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一、学习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         、        、          、           等

四、探究过程:

活动次序 探究过程

活动1

提问 1、我在生活中所知道的杠杆有       、       、       、        ;

2、以生活中的杠秤为例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3、提问:

(1)用杠秤称东西时必须在            情况下才能准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

(2)杠杆在                          情况下将处于平衡状态?

(3)杠杆平衡时f1、f2、l1、l2存在什么关系?

活动2

猜想 1、我的猜想是:                                           ;

2、猜想的理由:                                             ;

3、和小组交流,统一意见后的猜想是                           ;

4、这样猜想的理由                                           。

活动3

制订计划

设计实验 1、根据问题与自己的猜想,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的仪器来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思考2分钟)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交换意见,使其更完整;

3、简单写出设计方案或实验步骤。

活动4

进行实验 1、选用的器材有:        、        、         、         ;

2、需要测量的数据有:        、        、        、         ;

3、测量时要注意使杠杆在            位置保持平衡;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将实验中的各项数据如实记录在课本154页的表格中

5、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计算;

6、在实验中所遇到或发现的新问题有                             ;

7、处理办法                                                   ;

4、更换力和力臂大小多次测量并检查自己的实验数据。

活动5

交流与合作 1、确定自己的结论与猜想是否一致?                            ;

2、和其它组交流所得结论,看看各自的结论是否一致?            ;

活动6

分析论证 1、各组陈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2、实验出真理:杠杆平衡条件:                                ;

公式;                          。

活动6

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156页2、3、4、5题;

2、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的练习。

科学探究 篇三

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3、 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实验方案的设计三、教学准备小球、斜面、钟表、刻度尺。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器材:斜面、小球、钟表、刻度尺活动的过程和方法:a 。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b 。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 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s-s1t2=t-t1v2=s=t=v全=(2)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3)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中,比较v1、v2得结论。c.实施计划。d.探究结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半段路程小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课本28页1或2选做一题。思考思考听讲操作实验填写数据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诱导,防止秩序混乱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可减少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得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五、板书设计: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记录表格(略)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教案 篇四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常见矿物》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常见矿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角度描述矿石的特点。

2.能根据矿物的不同性质对矿石进行分类。

3.能举例说明每一种分类方法(或标准)的优缺点。

4.能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各种矿物之间的相对硬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矿物。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矿物的条痕。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矿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举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宝石的用途

教学准备:常见矿物、刻刀、 磁铁、无釉瓷片、铜钥匙、铜币、铁钉、玻璃片、砂纸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地球上的岩石大多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矿物是人类生存所需的重要自然资源。关于矿物,你都知道些什么?

2、出示各种常见矿物。

3、讨论:你希望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什么养的工具?采用什么养的方法?怎样记录实验结果?

4、交流。

5、阅读教材:77页

6、提问:怎样观察矿物的颜色?

7、讲解:条痕就是矿物再无釉瓷片上刻划留下的痕迹,是矿物的粉末,能够转为准确地反映矿物的颜色。矿物条痕的颜色与矿物的实际颜色是有一定区别的,条痕的颜色才是矿物的准确颜色。

8、认识摩氏硬度计。

9、分组活动、做好纪录。

10、交流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比较各种矿物的特征。

11、根据对矿物的。观察和实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标准给矿物分类。

12、交流各族的分类标准和结果,比一比谁的分类标准更科学。

13、评价学生和分类活动。

14、讲述:有些矿物经切割和磨光后可制成美丽的宝石,关于宝石你知道些什么?

15、认识一些宝石及其用途。

16、布置作业:搜集宝石及宝石的用途。

附板书:

形状

颜色

光泽

17.常见矿物 条痕

硬度:摩氏硬度计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五

科学意图:

在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知识,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增强活动的开放性、民主性,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幼儿抓住磁场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去研究理解。

材料准备:

一个小盘子,一个塑料袋;一张手工纸,一些铁屑;一根条形磁铁。

实验操作:

1.将磁铁放入塑料袋中,接着在沙堆里搅拌,然后拿出塑料袋放到小盘子里,取出磁铁,铁屑就会掉下来,多次以后就能取得很多铁屑。

2.将磁铁放到手工纸上,在周围均匀地撒上收集到的铁屑,轻轻敲打手工纸,由于磁场的作用,纸上就会出现磁力线的图案了。

指导要点:

教育幼儿不要将磁铁接近手机和手表、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以免损坏这些电子产品。

活动反思:

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六

近段时间,小区断断续续传来狗叫声,小朋友亦谈论小狗,有些说怕,有些说不怕。既然小朋友对狗感兴趣,那就以《狗》来设计活动方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狗的外形特征。

2、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小狗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难点: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小狗挂图一张。

2、小狗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狗外形特征。

2、出示小狗,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小狗,胆子大的可以抚摸小狗。

3、教师介绍小狗的生活习性。

4、教师提问:

①小狗的外形特征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②小狗的生活习性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③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个别提问)

④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心里所想。

5、引导幼儿用简单动作表现小狗的形状和叫声。

6、让幼儿画小狗形状。

7、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幼儿对小狗的外形特征基本上能理解。

2、幼儿对小狗的生活习性不是很理解。师幼互动不大协调。

3、课堂气氛较活跃。材料准备充分。

4、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5、望辅导老师提出意见,今后有所提升。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小鸡和小鸭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我选择了科学活动《小鸡和小鸭》。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在喜欢小鸡小鸭的基础上,了解其特点的生活习性,并通过模仿、操作,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主要特征。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鸡和小鸭》

2、小鸡和小鸭的家各一个

3、鸭妈妈与鸡妈妈标识各一个

4、小鸡小鸭图片各一张

5、小鸡小鸭的实物图片若干

6、小鸭和小鸡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师播放《小鸡和小鸭》的音乐,提问幼儿刚才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

幼;小鸡和小鸭

二、初步认识小鸡、小鸭的外形

师:小鸭、小鸡玩得正开心,忘记回家。天快黑了,它们的妈妈急坏了,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好么?(出示图标和房子)

师:哪个是小鸡的家,哪个是小鸭子的家?(让幼儿来回答)

师:我们先来瞧瞧小鸡长什么样子?(让幼儿从头至尾观察)

幼:尖尖的嘴巴、短短的脖子、尖尖的爪子(把它送回家)

师:请你学着小鸡的声音把小鸡送回家(叽叽叽)

师:我们再来瞧瞧小鸭子长什么样子?

幼:扁扁的嘴巴、长长的脖子、扁扁的脚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肉连着,连着的这个东西叫做脚蹼。小鸭子是靠它才能划水的。

师:小鸡、小鸭都饿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吃什么食物么?

幼:小米、虫子;小鱼和小虾(出示食物图片让幼儿粘贴)

三、比较小鸡小鸭的不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鸡和小鸭,他们长得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把他们请出来,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哪里长得不一样?

幼:从头至尾一一对比,说出不同(并用身体来模仿小鸭走路)

幼:模仿小鸡的叫声与小鸭的叫声(本领的不同)

四、通过游戏结束活动

师小结:小朋友学得可真像,小鸡、小鸭它们实在太可爱了,我们一定要爱护、关心他们,现在老是给你们准备了头饰,我们和小鸡,小鸭一起去草地上找食物吧!

活动反思:

今天实施了《小鸡和小鸭》这一节科学课。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似乎都意犹未尽,连上卫生间都学着小鸡小鸭走着去,煞是可爱!这一现象也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节课,希望发现其中的亮点找出其中的缺点,取长补短,下一次活动开展的更好!

这节课开始我是以谈话的形式展开的,首先从小朋友的穿着颜色说起,重点说了黄颜色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然后以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兴趣和探索欲望。“有种小动物,黄黄的羽毛……”谜语刚提出,小朋友就纷纷举起小手了。笑笑说是小狗;一凡说是大老;涵涵说是豹,陆言说是狮子,梦梦说是长颈鹿,浩浩说是螃蟹,还有许多小朋友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在小朋友兴趣高昂的时候,我故作有点小失望的样子说:“这只小动物是小小的喔,很可爱……”说在我慢慢的做着动作,“是小鸡,还有小鸭!“震耳的声音齐齐的响起,我瞪大眼睛很惊讶的看着他们,惹来了孩子们天真自豪的一阵欢笑。

接下来我就请小朋友说说小鸡,小鸭的大概外形特征,然后出示图片系统的讲述活动内容。感觉小朋友掌握的差不多时,我们开展了小组的表演比赛。请每一组小朋友站起了边说边表演小鸡和小鸭的外形特征,本领和说话等。别看他们年龄小,但是好胜心却丝毫不小。比赛进行的很激烈,氛围也很浓厚,时而又阵阵鼓掌声和欢笑声。通过这样的形式,也带动了一些平时比较沉默比较内向的孩子,使小朋友不但不都参与了本次活动,而且也加深了课堂内容的印象,相辅相成,效果非常好!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七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瓶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瓶盖游戏。

2.通过几种瓶盖游戏,了解瓶盖的各种用途。

3.通过对瓶盖游戏的探索,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教案准备:

制作的瓶盖乐器(每位幼儿一份)﹑教室的墙面摆放用绳子系好的瓶子若干﹑几种带瓶盖的瓶子﹑起子﹑用瓶盖铺的路﹑小筐若干﹑课件相关磁带。

教案过程:

一﹑每位幼儿手拿瓶盖乐器用不同方法演奏中激发幼儿对活动兴趣。

教师引题:

师: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带来了有趣的瓶盖乐器让我们一起来演奏吧!

1.跟着教师按教师的口令打拍2.随着不同的音乐有节奏的打拍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太棒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咦!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许多瓶子宝宝们现在找不到自己的瓶盖都哭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给瓶宝宝们找合适的瓶盖吧!

(幼儿看好瓶子和手里的瓶盖找出对口的瓶字把瓶盖盖上。)

二﹑观看课件了解不同瓶盖的用途:

(1)观看水壶瓶盖的用途师:小朋友,幼儿园教案你们在哪儿看过这样的瓶子?它要不盖好瓶盖会怎么样?(水壶里的水会变凉的﹑会进很多的灰尘的…)(幼儿通过画面观察开盖以后热水降温的过程。)小结:瓶盖让水壶里的水不进灰尘而且还让瓶子的热水凉的更慢一些。

(2)找出食醋瓶盖的用途师:这里的食醋瓶要是没有瓶盖会怎么样呢?(它的味道很快消失的…)(让幼儿闻一闻用瓶盖盖好保存的食醋和没有瓶盖保存的食醋在味上有什么不同。)小结:不盖瓶盖会跑味道,所以保存时必须要盖好瓶盖。

总结:我们今天看到了瓶盖有很多用途。不盖好瓶盖会撒水﹑瓶子里还会进灰尘﹑喝了这样的水会得病﹑不盖好瓶盖还会使热水很快变凉﹑会使醋很快跑味,所以这些瓶子一定要盖好瓶盖保存。

三﹑幼儿操作中掌握起开瓶盖的各种方法师:

小朋友们这里有很多不同的瓶子宝宝,它们都有不同的方法来起开瓶子的。让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它们都用什么方法来起瓶盖呢?

(幼儿在筐里找自己喜欢的瓶子起盖。了解不同瓶子的起盖方法)﹡放药瓶:手抓凹进去的部位从前面用力拉到最后*玻璃药瓶:手抓瓶盖用力往上拔。

*啤酒瓶:用起子夹住瓶盖往上起。

*饮料瓶:用手掌用力拍打饮料瓶底部后用力扭开瓶盖。

小结:除了我们今天了解的瓶子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瓶子,它们起瓶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四﹑用瓶盖铺好的"瓶盖路"上走路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前面有很长的"瓶盖路",让我们一起来走走吧!

(教师和幼儿在"瓶盖路"上走动,比一比谁走的更稳,更好。)

科学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 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 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知树的多样性。

3、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 挂图18号;幼儿用书。

2、 活动前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树在秋季来临后发生的变化。

3、 事先寻找一块有各种树木的场地。

活动过程

1、 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兰花树、梧桐树。

①提问:你认识这些树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

②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

③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2、 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秋天多美好》第18-19页“各种各样的树”的画面。

①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②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

3、 幼儿进入树林(幼儿园的操场),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各样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①(教师出示几种树叶)提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② 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棵树妈妈的宝宝呢?

③观察树妈妈:这棵树妈妈长什么样?

④游戏“摸摸××跑回来”,巩固对各种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如“摸摸桂花树跑回来”,让幼儿跑去,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4、 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教室,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5、 绘画:我眼中的树。

①幼儿绘画。

②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科学探究 篇九

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

2、 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3、 学会电流表测串联电路,及其在并联电路中的连接。

4、 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和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中电流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能力。知道类比理解物理概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教学难点】

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用器材:“pz220—40”电灯一只,插座一个,教学用电流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实验室用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1号电池3节,导线若干、学生用电流表,各种电流表挂图

学生实验:小灯泡两只,1号电池3节,导线若干、学生用电流表、开关一个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授

【教学过程】

一、电流

[复习提问] (1)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

[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做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将“pz220—40”的白炽灯接入照明电路中,闭合和断开开关时,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灯泡发光),让学生摸一摸灯泡壁,有什么感觉?(感到发热)。

[讲述]当灯泡中有电流通过的时候,灯丝发热,且热得发光。这种现象就是电流的热效应和光效应。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判定电流的存在,能不能判定电流的大小呢?

[演示实验]将额定电压是2.5伏的小灯泡先后接到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上,观察灯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说明原因。

由以上两个实验可见:电流越大,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越多,灯也越亮。

怎样表示电流的大小呢?

我们知道,水管中的水流有大小,水流大,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多;水流小,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少。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导体中有电流时,就有电荷在导线中移动。

[总结]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越多,即电量越多,电流就越大。

[学生自学]加油站,了解电荷量

[教师讲述](2)物理学中用电流强度( i )表示电流的强弱(大小)。把1秒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q),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引导学生类比以前学过的速度、密度等物理量得出电流强度的定义式

定义式:电流强度=电量/时间        ※  i=q/t

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1a =1c/s。

1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如果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1c,那么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a。

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

1安=1000ma,1ma=1000μa。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

[反馈练习]

(1)变换单位:300ma=____a=____μa。

(2)电流的国际单位是    ;0.5a的物理意义是            。

(3)关于电流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流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荷越多,电流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越多,电流越大

d、通电时间越短,电流越大

(4)有甲、乙两条导线。10s内通过甲导线某横截面的电量是40c,20s内通过乙导线某横截面的电量是60c。哪条导线中的电流大?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

[提出问题]不同的电路和用电器中的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怎样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教师讲授]在刚才的实验中,灯的亮度随着电池的增多而增加,电流也随之增大,但是,根据灯的亮度并不能确定流过灯的电流的具体数值。而测量电流有专门的仪表——电流表。

(出示几种电流表挂图:教学电流表、学生电流表、毫安表、微安表及灵敏电流表)电流表的种类很多。如有学生实验用的电流表和教学演示用的电流表。从电流表的测量范围和使用的单位来分:有安培表、毫安表、微安表和灵敏电流表(介绍它们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使用电流表之前,先要了解电流表。

让学生观察学生用电流表,提醒学生先回忆刻度尺、弹簧秤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回答教材图p55——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1)——(5)条。

[教师小结]电流表的示数

(1)使用前,先要观察:确认是否是电流表;零刻线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值。

(2)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最小刻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

(3)学生电流表有两个量程:量程3a时最小刻度0.1a,量程0.6a时,最小刻度是0.02a。

[提出问题]怎样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

(采用边讲授、边演示的教学方法,并利用书上的图p55 图13—37加以说明。)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利用幻灯,将一只灯泡、开关、电源和电流表的模拟元件放在投影幻灯的平台上,用粗线代表导线,边讲边连接)

②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入,从“” ”接线柱流出。(说明不这样做的后果,引起同学注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说明超过电流表量程的后果)

首先估计被测电路中的电流,选择合适的量程;在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要先用大量程,并且试触(强调试触时动作要快)。同时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1) 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2) 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3) 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4) 指针反方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应根据情况给予改正后,才能正式接通电源。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说明后果)

[反馈练习]

1、 p58作业1。

2、 在1题基础上变形:若接“+”、“0.6”两接线柱,电流表的读数为0.5a时,指针位置不变,接“+”、“3”两接线柱,电流表的读数为       。

3、 关于电流表的使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电流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b、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电流表,负接线柱流出

c、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d、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上

4、 p58作业2。

三、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1、情景设置、激智启疑

[教师演示]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灯泡就会发光。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并联电路电流值之间什么关系呢?

2、开放思想、大胆猜想

[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猜想:

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

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

小组4: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靠近电源两极比较大,中间比较小。因为我们的两只灯泡一开始靠近负极的比较亮,把它们互换位置后,靠近正极的又比较亮。

同学们一下子提出这么多的猜想,哪种猜想正确呢?实验是检验对否的最好方法。

3、设计方案、合作交流

[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有的组提出测两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甲灯之间的电流;②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有的组提出测三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电灯甲之间的电流;②电灯甲和电灯乙之间的电流;③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通过讨论,大多数组认为测三个点的电流较好。(下面电路图中的a、b、c点)

对于用几个电流表去测量选定的三个点,有的组认为同时用三个较好,测一次就能同时看出各点的电流是否相同;有的组认为用一个较好,理由是:不同的电流表测量时可能有误差,同一处的电流用不同的电流表测量结果也可能稍有不同。

[师生讨论交流]结论就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测a、b、c三点的电流。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教师提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电流表,把实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填写在下面的实验记录中,并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记下来。

试验次数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请大家分别分析一下实验数据,然后作出结论。

生: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 = i1 = i2)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多数同学的实验做得很准,向你们的大胆猜测和成功的验证表示祝贺!其他同学的敢于猜想,敢于发表意见,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的猜测和实验,我们来猜测和探究并联电路电流之间的关系。(重复以上五个教学程序)

生: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 = i1 = i2)

师:同学们,我们再想一想我们的实验中还有哪些问题存在?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或要吸取的教训,好不好?

师:换用不同的灯泡再做实验或者把三个、四个灯泡串联起来,多测几个点的电流,看一看各点的电流是否都相等?

经过同学们的多次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 = i1 = i2 = i3 = …… = in))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 = i1 + i2 +i3 +……+ in)

6、评估交流、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本节课,大家还存在什么疑问和还想知道的问题呢?

7、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电流,学会了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

的电流值,并且知道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学习用类比法研究物理问题:用水流作比喻:一条水管内,通过各处的水流

大小都相等;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跟管内的水流相似,处处相等。水管内通过干流的水流大小等于各支流的水流大小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跟干流、支流之间的水流关系相似,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练习题]:

1、有一种节日彩灯,是串联着的20只小灯泡,已知通过第一只灯的电流是

200ma,通过第20只灯的电流是多少?

2、p58作业3。

3、如p58图13-43所示的电路中,已知只闭合开关s1时插头中的电流是1.4a;若将s1、s2都闭合时插头中的电流是3.4a。那么通过电吹风和电热丝的电流各是多少?

4、图1是三只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的一部分,若用一只电流表   测量通过b点的电流强度,则应该将b点处的电路______,把电流表的正接线柱与______灯相连接,负接线柱与______灯相连接。在5s内通过a点处的电量为6c,那么通过b点的电流强度为______a,电流表的量程应选用______量程。

5、如图2所示,用电流表测量l1中的电流,四幅图中,哪一幅是正确的

6、在图3所示电路中,如果电流表示数1.2a,通过l1的电流强度是0.7a,则流过    灯泡l2的电流强度是______a。

7、根据图4(1)所示的电路图,将图1(2)中的实物用铅笔线(或钢笔线)连接起来。如果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安,a2的示数为0.3安,那么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各是多大?干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8、如图5所示,要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怎么办?

图5

【板书设计】

一、 电流强度

1、用电流强度( i )表示电流的大小。

2、定义:把1秒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q),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3、单位: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a)。1a=1c/s。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

1、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

2、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3、使用方法:要领:“三要、一不、四清”

三、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 = i1 = 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 = i1 + i2)

【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赏雪的快乐。

2、通过撕纸,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3、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雪花

2、趣味练习:贴雪花

3、图片:雪景

4、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活动。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礼物?

二、展开

1、感受雪花,欣赏优美的雪景(图片)

告诉幼儿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特征。

2、欣赏故事《冬爷爷的礼物》

提问:

(1)冬天来了,莹莹来到花园里,发现有什么变化?

(2)冬爷爷送给莹莹的礼物是什么?

(3)雪花是什么样的?

3、组织幼儿布置冬天的环境,放音乐。

(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洒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场景。

4、趣味练习:贴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数字贴出相应数字的雪花。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雪的变化,并体验和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感觉。

三、结束

欣赏故事《下雪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科学探究》,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