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优秀3篇】

发布时间: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篇一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5.1.2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难点】

①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客观条件的制约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理解:①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运用:能够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明确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⑵能力方面:

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②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⑶觉悟方面:

初步进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要通过重温旧知识给新课作准备,并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教师在肯定同学的回答后,(出示投影或小黑板)请同学思考下,通过这两组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长江洪水的几个数据

年份

最大流量

最高水位

城陵矶

1954年

44500立方米/秒

34.45米

1998年

36800立方米/秒

35.94米

比较

-7700立方米/秒

+1.49米

螺山站

1954年

78800立方米/秒

33.17米

1998年

64400立方米/秒

34.92米

比较

-14400立方米/秒

+1.75米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从两组数字的比较,我们看出:

1998年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小,而最高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1米多,这说明城陵矶、螺山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床淤高了很多。

为什么会淤高呢?联系其他材料可知,那是因为长江上游森林砍伐过度,造成水土流失。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哪一种表现呢?是  第一种。你们已经在通过这两组数字反映的现象来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是不是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了呢?语文课上,讲过《孟子》中的“揠苗助长”的故事。那个宋国人发挥没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结果又如何呢?

讲授新课

1.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首先,人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为什么要探讨今年长江洪灾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前四课学过的内容想一想。(学生讨论、回答)

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比较长江上两个水文站的两组数字,是为了认识长江洪灾的本质和规律,是为了用这些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作指导,有效地预防长江洪水。但是,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容易的,没有今年的洪水,没有这两组数字,没有这沉重的代价,大家就难以取得这个共识。更何况,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的后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通过抽象思维。可见,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是其一。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除去我们刚才讲的,教材第6页最后一段还讲了两点,请同学看一下教材,想一想这三点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第一是从认识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二是从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三讲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三方面合起来,就是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去改造世界,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1. 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那末,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就能如愿以偿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不能。例如长江上游伐木的人,那个“揠苗助长”的宋人,不是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吗?甚至是极大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却不能“如愿以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哪些因素、哪些条件有关?我们上学期讲过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着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样,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着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2.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1)客观因素(板书)

长江上游伐木的人,得到木材,有了经济收益,这是他们的目的;但破坏了环境,造成了水土流失,淤高了河床,却是他们始料所不及的。那个累坏了的宋人,更没想  由于他的努力,造成了禾苗的全部死亡。造成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方面的客观规律,从而违背了客观规律。这是讲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客观规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板书)

是不是认识了客观规律,就可以随心所欲、马到成功了呢?客观因素中还有没有什么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

上学期我们学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事物发展规律也是和条件有关的,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不顾客观条件,一味蛮干,也就违背了客观规律,没有不失败的。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事例吗?(如我们过去那些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所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客观条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板书)

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制约”的只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冒险、蛮干,岂止是“制约”,还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而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则任君驰聘,“随心所欲”。同此,我们可以看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受着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

(2)主观因素(板书)

有哪些主观因素?它们又是怎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请看投影或小黑板。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如何?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霜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究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你们赞成谁的观点呢?为什么?(在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不讨论他们的是非对错,只讲一点,智叟与愚公的观念不同,智叟对移山没有信心,而愚公却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在移山问题上认识不同,两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愚公坚定地去移山,而智叟则要另谋“出路”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愚公”与“智叟”之争。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想和做)中,总要根据自己的立场、观念、知识水平,对自己的能力、条件的认识,对想什么和做什么做出选择:这样想这样做对不对?能不能做到?值不值得做?该不该做?认为对了,值了,能做,该做,才能下定决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想、去做。但是,对于“对不对,值不值,能不能,该不该”的判断,则有赖于人的主观因素。所以,我们要自觉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办成几件事,多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

(按主观因素后面板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板书)

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应该如何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那么,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是否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同学们议论)。

既然“制约”,当然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它妨碍的只是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客观条件的主观随意的冒险蛮干;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没有任何妨碍,反而因为要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利用条件、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从而给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实正如第7页的漫画所揭示的:"人的能动性≠蛮干"。

小结:

这一框我们学习了关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主要讲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什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2.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总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胜利。)

3.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所以,正如教材第10页所说,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复习巩固:

教材第33页练习中第一题之 l、2。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第一框的理论归宿,也是认识论的重要理论之一,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要重视发挥人的自身能力,即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除了要了解本课的基本观点之外,重点要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关系。2、能力方面:着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3、觉悟方面:初步进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从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首先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是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才能区别于唯心主义对主观能动性的夸大与机械唯物主义对它的否定。其次,这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要顺利进行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2、难点:“客观条件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认识和利用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按形而上学的思维习惯,制约就意味着纯粹的“限制”看不到限制中所存在的自由。四、教学方法:

本框可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事例论证法解决理论重点与难点,尤其是难点的突破,更要选取典型事例证明,另外,应运用多媒体手段强化效果。五、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多媒体播放“三峡水库”建设的一系列技术、实践难关的图片或画面,提出问题:“这些技术,实践难关的突破靠什么?从而引导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通过举例说明:得出第一个原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板书)]在此,选取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南联盟等,以及其他的一些外交政策。比如,对中国台湾问题、反恐问题双重标准,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这些眼花僚乱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即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然后再由事例引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第二个原因:[2、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板书)]这儿,我们再用三峡水库的事例进行分析,我们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来修建的。教师提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会不会一帆风顺呢,由此引出第三个问题: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3、战胜困难、挫折和失败(板书)] 在此,可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并从中引出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由学生讨论,一个人的决心、意志、干劲对于成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通过过渡引出下一个问题。[二、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板书)],由学生讨论得出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客观因素,所以,要想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1、按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板书)]这里从两个层次分析:第一个层次,从质上讲,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上讲,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第二个层次: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更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此,可举三大领域的事例来说明。只有从实际条件出发,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客观条件之外,我们还要[2、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板书)]这里关键讲如何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从而加强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总结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并用练习来巩固知识。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3、战胜困难、挫折和失败 二、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按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出发    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篇三

教学目标 :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初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

(1)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   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教学设计构思: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事理结合的方法,从事中引出道理,用道理去分析事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模式上,采用导与学相结合,以学为主,师生共同讨论,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这首歌里面有这样语言: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

我们面对人生中的起落、好运、歹运怎么办?(发挥主观能动性)

生:(略)

师总结:是的,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讲授新课]

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一)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教师归纳。(板书)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精神状态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的。

(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条件出发:(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板书)(这是本框

的重点,是唯物论、辩证法在认识论中的运用)

关于二者的关系有这样几种观点:

一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否认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夸大主观能动性;二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只看到了客观决定主观,不能理解主观能动性在受制约的同时,仍然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这都是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先看例子:

师问:1958年(大跃进)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可谓

“干劲冲天”但为什么当时的经济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呢?

教师归纳:当时我国脱离了国情,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尽管我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效果不大,甚至没有取得积极的效果,这说明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效果的性质上来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效果的量上来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有时会“事半功倍”,有时会“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几种错误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的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板书)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某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该地区人民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

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的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的分析,该地区人民认识到本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请同学们讨论: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略)

教师分析:客观条件同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受二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与人们所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现实的客观条件的制约。

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与一事物相联系的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认识和改造事物,就必须用一定的条件作用于该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这句话既表达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又表达了规律和条件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制约性)因此,客观条件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客观条件虽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的,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这些客观条件,既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我们应该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抑制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

反对几种错误观点: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小结]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我们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页结束,总结归纳:主观因素包括那些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师分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机能,但不等于说主观能动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形成的、增强的。这些不断增强的因素,就成为制约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以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和利益出发点等。积累的主观因素制约着“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会增添新的主观因素,这些不同的主观因素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不同的影响。

邓小平的一生可以用“三起三落”来概括。但邓小平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对前途的乐观和自信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他的坚强意志来源于何处?

生:(略)

师总结: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对祖国、对人民那种深沉的爱,支撑起邓小平的坚强意志。这说明利益出发点问题是制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主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具体怎么做呢?)学习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总结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略)

根据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的、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练习]

1.有些菜农在蔬菜大棚中安装了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段水,向上进行喷灌,向下滴灌,既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电源、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说明 ( A )

A.人们能自觉的创造条件,改变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方式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人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    ( C )

A.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B.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C.既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5 37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