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最新8篇】

发布时间: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篇一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秦统一的条件

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

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

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运用教材的材料作为证据去理解过去,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有效信息去论证问题。

能够轻松地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以突出知识重点。

能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如运用结构图掌握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

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勤于思考。

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

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课件

导入 china的由来:瓷器、支那、秦朝等含义。那么秦朝有哪些成就著称于世呢?学生回答后,强调两点: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就是本课学习的内容。中央集权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利用三幅地图引出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秦统一的条件

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

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

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运用教材的材料作为证据去理解过去,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有效信息去论证问题。

能够轻松地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以突出知识重点。

能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如运用结构图掌握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

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勤于思考。

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

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课件

导入 china的由来:瓷器、支那、秦朝等含义。那么秦朝有哪些成就著称于世呢?学生回答后,强调两点: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就是本课学习的内容。中央集权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利用三幅地图引出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 分析统一的条件(经济发展、民心所向、局部统一、秦国实力)

2、 地图展示灭六国、统一秦王朝的建立

以结构图探究秦怎样来巩固统一?分析割据争霸的原因,由分封制的弊端——制度问题造成,那么为防止割据,巩固统一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创新,引出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要确立这套制度首先从何做起?以音乐、图片烘托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出现,他首创了

1、皇帝制度

问题导学(投影问题)

(1)“皇帝”这一名称是怎样而来?

秦王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皇”字和一“帝”字,组成了“皇帝”这一名号。

(2)赢政为什么重定尊号?

自认为功德无量,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3)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尊君的做法?

要点:朕、制、诏、玺;强调皇帝的与众不同,皇帝独尊。

(4)阅读材料,指出皇帝制度的重要特征。

材料1:“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要点: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这样的皇帝制度有无弊端?学生发言后,如决策失误、政务繁忙等,以材料辅证。

秦始皇统一天下後,政务十分繁忙,《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石”是120斤,这是说秦始皇每天要看120斤(相当于今天的60斤)竹木简写成的官文。皇帝看的公文是经过筛选的,每天要往宫廷送的公文则难以胜数。

秦始皇势必需要助手辅助,引出

2、中央官制。

(1) 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

提出要求,明确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学生自学。

接下来帮秦始皇解决三件事情。

a秦始皇要在全国征发民工修筑长城,谁应来协助:丞相。

b秦始皇要下达一道“焚书”的诏令,有权下达者应是:御史大夫。

c秦朝军权由何人掌管:?(由歧义起疑,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展示中央官制图、同心圆图,分析其最显著的特点:皇权为中心。以此引出

(2)中央官制的作用。

a 维护君主专制

b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两个作用中最主要的是第一点。分析“学思之窗”,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权与皇权这一矛盾,那还有一个什么矛盾?中央与地方。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回到四千多年前的秦朝群臣的一场大辩论。分析本课引言,秦统一之初,群臣围绕什么展开一场讨论?秦始皇最终同意哪一种观点?

3、郡县制:

以官制图讲解本目

(1)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为何说全面推行?)

秦始皇设多少郡?郡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郡下又设县,县以下设置哪些主要行政机构?(历史纵横)结合沛县、江阴县级市例子谈谈。

秦朝在郡县设置的主要官员有哪些?各负何责?

(2)地方官制及职能(举例老百姓到衙门告状先找谁?)

(2) 郡县制的作用 (由官制图: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入手)地方服从中央,地方主要官员的任免权最终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从而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的防止出现割据。这显然不同与哪种制度?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不同,表格展示。

由两制的影响比较,引出一个问题,历史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秦二世而亡。投影材料:“夏商西周封建而延,秦郡专权而促。”秦的短命是不是郡县制惹的祸?学生发言。

最后,以柳宗元话“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展示)秦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权力结构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但最终受制于皇帝——专制主义,这就是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开创的这套政治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补充:也巩固了统一,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除了以上政治方面,还有哪些?历史纵横

强调本课要旨。练习。

1、 分析统一的条件(经济发展、民心所向、局部统一、秦国实力)

2、 地图展示灭六国、统一秦王朝的建立

以结构图探究秦怎样来巩固统一?分析割据争霸的原因,由分封制的弊端——制度问题造成,那么为防止割据,巩固统一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创新,引出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要确立这套制度首先从何做起?以音乐、图片烘托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出现,他首创了

1、皇帝制度

问题导学(投影问题)

(1)“皇帝”这一名称是怎样而来?

秦王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皇”字和一“帝”字,组成了“皇帝”这一名号。

(2)赢政为什么重定尊号?

自认为功德无量,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3)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尊君的做法?

要点:朕、制、诏、玺;强调皇帝的与众不同,皇帝独尊。

(4)阅读材料,指出皇帝制度的重要特征。

材料1:“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要点: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这样的皇帝制度有无弊端?学生发言后,如决策失误、政务繁忙等,以材料辅证。

秦始皇统一天下後,政务十分繁忙,《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石”是120斤,这是说秦始皇每天要看120斤(相当于今天的60斤)竹木简写成的官文。皇帝看的公文是经过筛选的,每天要往宫廷送的公文则难以胜数。

秦始皇势必需要助手辅助,引出

2、中央官制。

(1) 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

提出要求,明确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学生自学。

接下来帮秦始皇解决三件事情。

a秦始皇要在全国征发民工修筑长城,谁应来协助:丞相。

b秦始皇要下达一道“焚书”的诏令,有权下达者应是:御史大夫。

c秦朝军权由何人掌管:?(由歧义起疑,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展示中央官制图、同心圆图,分析其最显著的特点:皇权为中心。以此引出

(2)中央官制的作用。

a 维护君主专制

b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两个作用中最主要的是第一点。分析“学思之窗”,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权与皇权这一矛盾,那还有一个什么矛盾?中央与地方。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回到四千多年前的秦朝群臣的一场大辩论。分析本课引言,秦统一之初,群臣围绕什么展开一场讨论?秦始皇最终同意哪一种观点?

3、郡县制:

以官制图讲解本目

(1)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为何说全面推行?)

秦始皇设多少郡?郡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郡下又设县,县以下设置哪些主要行政机构?(历史纵横)结合沛县、江阴县级市例子谈谈。

秦朝在郡县设置的主要官员有哪些?各负何责?

(2)地方官制及职能(举例老百姓到衙门告状先找谁?)

(2) 郡县制的作用 (由官制图: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入手)地方服从中央,地方主要官员的任免权最终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从而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的防止出现割据。这显然不同与哪种制度?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不同,表格展示。

由两制的影响比较,引出一个问题,历史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秦二世而亡。投影材料:“夏商西周封建而延,秦郡专权而促。”秦的短命是不是郡县制惹的祸?学生发言。

最后,以柳宗元话“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展示)秦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权力结构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但最终受制于皇帝——专制主义,这就是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开创的这套政治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补充:也巩固了统一,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除了以上政治方面,还有哪些?历史纵横

强调本课要旨。练习。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篇二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把握本单元线索即削夺相权加强皇权,削夺地方权加强中央集权。

2①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媒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运用材料,多媒体等教具,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展示资料提出问题

播放秦始皇歌曲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老歌阵地制作

出示图片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问题:

1从上述史料我们总结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2皇帝制度首创与哪朝?它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3秦始皇还创立了那些政治制度?你能列举出来吗?

第二步探究原因和影响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条件是什么?

2结合史料探讨建立郡县制的必要性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何意义?

3探究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步体验高考巩固练习

例一(08.上海单科20)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再认再现能力。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东汉实行的是郡县制与秦朝相比要晚,明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度。不难得出正确是b项。

例二(08.江苏单科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试题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由籍贯由“齐人”、“鲁人”、“楚人”到“行政区”划分的表面变化所隐含的信息:即由诸侯(或王国)统治向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辖过渡,而这种变化是在由战国后期,尤其是秦国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a、b两项体现不出变化;d项时间相差甚远。

例三(07.广东单科)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题干中“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等信息,不难得出秦朝实行了郡县制这一结论。

例四 (06.上海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答案:a

解析:解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的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具有恒久的意义”,二是“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对此四个备选项,a、b、c、d四项都符合第一个条件,但只有a项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因为秦统一六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篇三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学法指导:

(1)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3)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能分析其作用。认识秦亡于暴政,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一面。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 (利用诗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

《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思考:①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②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的下场?

③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老师讲解:(西周)周室东迁   分封制、宗法制;→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春秋)→诸侯割据混战→封建经济的发展→(战国)各国纷纷掀起富国强兵改革变法运动,人民渴望统一→秦商鞅变法→秦的统一

给学识展示秦灭六国的示意图以及秦开拓疆土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

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1、“皇帝”名称的由来:(给学生展示材料)

材料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学生:1、皇帝称号来源: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老师:三皇五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据《史记•五帝本纪》注文中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史记•秦始皇本纪》为天皇、地皇、泰皇(即后来俗说的人皇)。还有说是伏羲、女娲、神农(《文选•东都赋》李善注引《春秋•元命苞》)。五帝,按《史记•五帝本纪》注文中一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另一说是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他们都是传说中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特点:(投影显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 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2、特点: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3、本质:(投影显示以下材料)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体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央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1、三公职责:

中央——“三公”: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

“九卿”:指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太仆等。这里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也。“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如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

2、特点:(给学生投影显示示意图)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1)大臣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2)分工协作,彼此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3)国与家同治。

3、作用: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老师:最早在春秋时期设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战国时代,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1)郡——长官郡守:郡,为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全国划36郡。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另设郡尉,负责军务,直接领兵;郡监(也称“监御史”),监察郡之行政,并有牵制郡守的作用。

(2)县——长官县长或县令:郡下辖若干县。县级行政机构由县令(不满万户之县长官称县长)主持政务,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负责司法。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

(3)乡里——基层机构: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详见课本第11页[历史纵横]栏中的材料。乡的长官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里的长官称里正。

秦时,户籍的保存与管理、赋税徭役的征调以及地方军队的基本编制都是以县为单位的。县级机构是秦朝实行统治最重要的一级机构。秦以后,郡制没有保留到封建社会后期,但县制却长期实行。秦朝县制机构管理的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合作探究】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时   代 奴 隶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封位世袭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影   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本课小结:

秦朝统一后,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牢牢地控制过来,从而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的强大和灭亡都有重要影响。

★课堂练习

1、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2、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4、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据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

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

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朝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篇四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

①背景:宗法制、分封制 遭到破坏

②目的:争夺 土地 和 人民

③方式:兼并战争

2、秦朝统一: 前221 年

①秦国先后灭掉了哪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②秦国能统一全国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 日益强大

③秦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 的 中央集权 的 封建 王朝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

①始皇帝的来历: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便从“ 三皇”、“ 五帝 ”中各取一字合为“皇帝”,自称

“ 始皇帝 ”,希望从自己开始,皇位能传承 千万世 。

②皇帝制的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③皇帝制的影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九卿及其职责

丞相:为百官之 首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 政 事。

三公    御史大夫:是副 丞相 ,执掌群臣 奏章 ,下达皇帝 诏令 ,负责监察 百官 。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 军事

三公九卿都由 皇帝 直接任免

②三公九卿的相互关系: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3、决策程序及其作用:

①程序:丞相、御史大夫、诸卿朝议 → 皇帝裁决

②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过程:开始产生(春秋战国)→ 全面推行(秦朝)

2、郡县长官及其产生:

①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

②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令或县长

3、影响:

①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 的控制

②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 政治 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 沿用 ,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郡县长官由 皇帝 任免,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 和巩固 国家统一 。

△随堂练习:《全品》第1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篇五

一、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②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

③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②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2、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体系构建】

前提条件:秦朝的建立和统一

皇帝制度的确立

秦朝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      形成      中央官职:三公九卿制

地方官制: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的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教法学法】

知识梳理 教法学法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至秦朝统一(前提条件)

1.统一的背景:

①西周末年,王室_______。公元_____,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_______。

②春秋时,_________大权旁落,宗法制、_________遭到破坏。各诸侯国相互间进行战争。

2.统一的条件:

①诸侯国进行改革或变法,为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基础;而不断的兼并战争,局部统一,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         ,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

④秦王      的雄才大略。

3.统一的完成:

年,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    。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建立后,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建立至高无上的       ;二是在中央实行             ;三是地方上实行         。

1.皇帝制度的建立:

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初并天下后,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以_________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_________”。

②皇帝的权力:总揽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_________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____为凭据,并由_________控制、发给。

③皇帝制的特点:

a.         ——权利不可转移

b.         ——地位不可僭越

c.         ——扩大权威

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

官 职      职    权 中心 影  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3.地方政治制度的建立:郡县制

①实施:秦统一后,采纳了______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_________郡,由        直辖,郡下设县。

②建立地方官僚机构: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        ,对下督责         。郡守定期向______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_______或(_______),主要任务是         ,管理财政、_______、________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③意义: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______  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对秦朝: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

②对后世:奠定了中国                  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     ,且不断              。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消极方面:

皇帝专权——激化了阶级矛盾——爆发农民起义——秦朝土崩瓦解,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英雄》的相关片段,向学生展示秦统一后的气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课前准备

教师: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掌握秦朝制度建立的有关史实。指导学生搜集秦始皇的资料,激发兴趣,以便探究讨论。

合作探究:

1、皇帝制度的本质与影响是什么?

2、指导学生阅读p10历史纵横、了解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和作用。

3、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点

4、比较西周,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5、p11学习延伸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3.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

4.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两方面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2.指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和分阶段评价的方法,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引导学生比较秦朝郡县制和西周分封制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对这两大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

4.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引导学生对秦始皇的功过展开辩论。

课堂小结: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史上不断上演,专制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巩固拓展】

一、选择题

1.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   )

a.兼并了六国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与三皇五帝的本质区别是 (   )

a.三皇五帝是部落联盟首领,他是奴隶制的国王

b.三皇五帝是奴隶制的皇帝,他是封建制的皇帝

c.三皇五帝是神化了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是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

d.三皇五帝只能是局部政权的君主,他是统一政权的君主

3.秦朝时中央官制中为虚设的官职是   (   )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 卫尉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5.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6.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7.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   )

a.御史大夫       b.县令           c.丞相            d.郡守

8.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   )

a.改国王为皇帝                      b.建立中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   )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请回答:

(1)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2)秦朝中央集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3)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12.【历史法庭】秦始皇的功过

原告:秦统一后的平民百姓

被告:秦始皇

案情:被告被控于bc221年统一 天下后,在十五年统治期间,残暴不仁,奴役百姓,实在是一个暴君

被告人自辨: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陪审团:全体学生

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断案。

三、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个中心问题,对教材进行了整合,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易于形成知识体系,从总体上把握该问题。此外,通过提供材料和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着重探究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影响”等问题,效果较好。只是有一部分同学对“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理解还是不到位,可在下节课的讲解中进一步加以说明。

附:知识梳理的参考答案: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至秦朝统一(前提条件)

1.①衰微,前770年,东周;

②周天子,分封制;

2.③商鞅变法

④嬴政

3.公元前221年,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秦朝;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1.①皇帝,始皇帝;

②皇帝,虎符,皇帝

③皇权世袭,皇权至上,皇权独尊

2.

官 职      职    权 中心 影  响

丞  相 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

皇权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集权于皇帝。

御史大夫 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书,监察百官

太  尉

(虚设)

管理全国军务

3.①李斯,36,中央政府;

②郡守,中央命令,所属各县,丞相。县令(县长),治理民众,司法,诉讼;

③地方

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两千多年政治制度,沿用,加强和完善;

【巩固拓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a  5.b  6.c  7.b  8.c  9.d  10.b

二、非选择题

11.(1)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中央是三公诸卿制;地方是郡县制;

(3)君主专制: 彼此牵制,完全听命于皇帝;三公诸卿只是皇帝的助手。

12.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有功亦有过,功大于过。

其“功”主要表现在:

(1)结束长期分裂和混战局面,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

(2)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基础)。

(3)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秦始皇的“过”主要表现在:

(1)推行暴政,压迫人民,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埋下了秦亡的祸根。

(2)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文化发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篇六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习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问题1:归纳秦统一全国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原因。

问题2:秦王赢政为了显示自己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和至高无上的地位,首创了皇帝制度,请说明“皇帝”称号的来历和皇帝所拥有的权力,并说明这项制度的特点。

问题3:秦始皇在战国官制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请说出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问题4:秦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种什么制度?

【合作探究、能力提高】

1.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归纳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并结合这些内容及其特点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了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

【知识网络】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    )

a.继承了秦国王位 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统一天下 d.修建万里长城

2.秦统一后,“朕”掌握了中华民族、国家、政府的最高权力。“朕”是指(    )

a.皇帝 b.王朝 c.丞相 d.御史大夫

3.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4.秦朝中央官职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5.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6.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了地方势力

7.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课堂反馈意见】: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篇七

一课题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秦朝疆域图和教材内容,说出诸侯争霸的原因、秦统一的条件过程。

2记住:秦统一全国的时间。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重要概念。

3归纳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目的、特点、实质。

4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历史地图《秦朝疆域图》等,培养学生借助地图片了解历史的能力。

2 通过归纳总结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提高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利用历史资料和绘制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至高无上的皇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正确认识理解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四 技术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放映记录片“跨越时空的文明(vcd)第六集秦皇汉武”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有关秦朝的知识,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时有所了解。刚才播放的记录片,对秦始皇及秦朝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有简短的介绍,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对秦朝及后世的影响如何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回顾初中学习过内容和准备好学习资料,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新课学习

1知识点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

1 诸侯争霸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秦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原因、简单经     过、统一的时间、都城?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问题、阅读教材,结合秦朝疆域图和教材内容,思考诸侯争霸的原因、秦统一的条件过程;回答问题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交流

教师活动:给出评价;拓展知识。

2知识点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

1 皇帝制度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征?

2秦朝中央官制有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3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绘出中央官制的结构图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始皇帝的由来、特征;中央官制的构成及分工影响;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中央官制的构成及分工;展示学习成果:绘制好的结构图。

教师活动:补充材料题。

1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 根据材料二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 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 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答案提示:

(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3)皇位世袭。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请回答:

(1)      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2)      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什么?

(3)      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

(1)设置王国。

(2)分封诸侯国将重蹈覆辙,诸侯割据。推行郡县制度。

(3)秦统一后不久。秦统一后建立什么样的行政体制,关系到秦朝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3知识点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

1什么叫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有什么不同

2地方官制的构成、影响?

3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活动:给出中央集权制度完整示意图

重点讲解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影响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构建本部分的知识体系

六延伸拓展

教师活动:结合材料题扩展延伸知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迁批评蒙恬说:“吾迫北地,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湮谷,通直道,固轻百姓矣。”

材料二:据民间传说:“在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南方有一个名叫范杞梁的人,被抓去北方修筑长城。他的妻子孟姜女日夜思念,决心到遥远的北方去寻找丈夫。她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修筑长城的地方。但是她的丈夫已经死了,而且被埋在长城里面。孟姜女非常悲痛,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感天动地,长城竟然倒塌了。”

——引自《秦始皇大传》

材料三:长城修筑后,汉代贾谊曾评价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引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它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光荣,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弱的不出击。由于它的庞大和悠久。它还把自诩自大和自欺欺人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民族的心灵上。呵,长城,我们为什么还要讴歌你呢?

——引自《河殇》

请回答:

(1)      材料一司马迁实际是对秦的什么做法进行批评?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      材料三说明了长城的修筑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4)      材料四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5)      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长城?

答案提示

(1)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2)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

(3)防止了匈奴南下进攻,保护了中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

(4)不正确。因为它夸大了长城的消极作用而忽视了长城的积极作用。

(5)积极性: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长城对抵御匈奴南下,保护中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性: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七巩固练习

1、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提示:(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专制成为封建国家的权力中心。(2)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军国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3)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本质:以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为中心。

2、秦始皇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对秦朝的影响:(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3)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使人民困苦不堪。对后世: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八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和郡县制是一整套的完整的国家政治管理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在次后两千多年的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并不断得到完善。但它有自己不可消除的弊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对这种制度有更全面的了解认识。

九板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

一诸侯争霸与秦的统一

二 中央集权的形成

1皇帝制度

2 中央官制

3郡县制度

三 作用与影响

1对秦朝的作用与影响

2 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篇八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考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点搜索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商朝的政治制度②分封制的内容、作用③宗法制的内容、作用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的统一②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③秦朝的中央官制④秦朝的郡县制⑤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的神秘色彩。

①将统治者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

②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

2、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的集中

3、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权力的高度集中。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4、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要点名师精解】

1、分封制和宗法制不同点及相互关系

【点析】

分 封 制 宗 法 制

不同点 含义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

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 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 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

关系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典例1】: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黄帝时期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解析】:“封建”是中国传统典籍固有的词汇,它的本意是“封邦建国”、“封土建藩”,“封爵建藩”,秦汉以降至晚清的中国传统文献,基本上沿用了这个意义。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封邦建国,以藩屏周。”之说。

【答案】:b。

【典例2】: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一份家谱。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民间家族重视修订家谱主要是因为

①宗法制的传统影响②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③分封制的影响

④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是选定法,即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错误的,顺藤摸瓜,找到正确选项。家谱的出现与分封制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即可。

【答案】:d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点析】

①实行王位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②以宗法制为核心。

③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血缘和部族色彩。

④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⑤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这些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典例】: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解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

【答案】:d

3.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点析】

(1)皇帝制:秦王赢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  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郡、县属于皇帝直接控制的地方政权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无独立特权。郡县制推行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能;制定细密、严苛的秦法,秦法成为赢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典例】: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皇位继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郡县制  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解析】:“世卿世禄”制度即世官制,②③的长官都是有皇帝任免;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打破世袭制。

【答案】:a

4.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点析】

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秦始皇创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皇帝的命令通过中央政府官员,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直达百姓,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典例】:“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可以

①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②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③管理辖区行政事务④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的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制度下,官员不能世袭。所以,可以排除带④的选项。

【答案】:c

5.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点析】

(1)巩固统一:随着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国力增强。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平越族,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秦统一后,秦始皇颁布通行全国的秦法,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移民边疆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2)影响深远: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负面影响: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典例】: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和地主土地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需要。

【答案】:d

【感悟高考真题】

1.(•广东高考)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答案:a.

2.(•全国1高考)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解析】: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西周的封国有:燕齐鲁卫晋宋楚等。a河南的简称是豫,河北的简称是冀;b湖南的简称是湘,湖北的简称是鄂;d广东的简称是粤;广西的简称是桂。其简称都不是源自西周封国国名。c山东的简称是鲁,山西的简称是晋,其简称都是源自西周封国国名。

答案:c

3.(•安徽高考)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 “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答案:c

4.(•全国1高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秦朝用废封建、行郡县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只是一家一姓的财产,却是从秦朝开始的。秦始皇时期百姓仍是封君的属民a是错的。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与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有矛盾。制度法令的统一不能体现天下为公,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c是错的。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体现了共同管理天下。

答案:d

5.(•福建高考)《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

【解析】:材料说明,同姓宗族子弟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这一时期著名的姬姓封国有晋、卫、鲁等,

也说明西周时期分封制带有鲜明的宗族色彩。获取并理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答案:b。

6.  (•山东高考)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此题难度为易,考查提炼单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 “外人“、“自己人”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答案:c

7.(•重庆高考)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解析】:d 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思想文化,而采取了禁私学、焚书坑儒等极端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d

8. (•福建高考)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xx年--公元前2xx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世纪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的第一位(三位数时)或第一二位(四位数时)加1即为世纪纪年的,如本题是2加1为公元三世纪,本题还要注意,公元前的纪年数字是倒数的,即本题06—xx年是晚期。

答案:d

9.(•上海高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试题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分封制是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拱卫王室。材料中的“封建”是“分封建制”、“封邦建国”的意思, “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答案:a。

10.(•广东高考)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

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解析】图片所示是叶氏宗祠牌匾。祠即宗祠, “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

祠,内有旁文记载着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可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

法制。因此,选b宗法制符合题意。直接读取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相联系挂钩。

答案:b。

11.(•上海高考)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把握,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是秦朝,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考点精题精练】:

一、 选择题:

1. (•福建省莆田市高三模拟)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

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选a “封建社会”的概念自近代引入中国的,但是在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同时材料中又进一步提到了“周天子”。

2. 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

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解析】:选d。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

3.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

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解析】:选c。 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皇帝姓赵,自然把赵姓排在首位了。

4.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模拟)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

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推恩令”,目的是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使王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还采取有:“附益之法”(不许诸侯招结宾客,限制他们的活动,不准参与政事);“酎金夺爵”(zhòu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汉武帝借口贡金斤两成色不足等,废掉了一些侯国)等。

5. 西周初,层层封授的五级封国与附庸国疆土情况如下:一、公国:50平方公里,如齐、鲁。二、

侯国:35平方公里,如晋。三、伯国:35平方公里,如申。四、子国:25平方公里,如黄、罗、祝、邾。五、男国:25平方公里,如许。六、附庸:不足25平方公里,如萧。如此世代分封下去,到了东周:

a.出现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及财产的战争      b.导致了诸候国在数量上越来越多

c.加强了等级制度并不断巩固统治秩序      d.树立了周王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

【解析】:选a。bcd项说法有误,东周时期出现了诸侯兼并,大国兼并小国,数量越来越少。cd项,东周时期周王的统治逐渐瓦解。

6.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网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选d 。 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皇储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

7.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

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解析】:选a。 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的。他也是朝中大臣,所以他是不可能反对中央集权的。

8.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

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诸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行省制度是在元朝设置的,排除①选项。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三公诸卿制度,发展了郡县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a项。

9.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

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可以①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②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③管理辖区行政事务④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的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制度下,官员不能世袭。所以,可以排除带④的选项。

10. 读右图,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有关说明错误的是

a.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

b.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

c.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d.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秦朝疆域图

【解析】:选d。 公元前221年嬴政并吞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确立了以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央集权制度。d项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是指夏朝的建立。

11.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

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解析】:选d。材料中“天子独以印称玺”“群臣莫敢用”说明皇帝的权威性,百姓不得随意使用。acb说法有误。

12.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

证,称为虎符。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请结合铭文判断,属于秦朝的是

a.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十世纪b.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

c.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d.与张掖(古代郡名,在河西走廊中部)太守为虎符

【解析】:选c。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思是:调兵用的虎符,右边那一半在皇帝手中,左边那一半在阳陵郡守那里这是秦朝“阳陵虎符”上的铭文。

13.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行“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

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可知咸阳的基本布局是:以咸阳宫为中心,形成众星拱辰的格局,这体现了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故选c项。a项中的皇位世袭,b项中的“神灵”,d项中的“神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14.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

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直至今日仍有遗存。a项随着秦亡而消失,b、c两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而告终结,故选d项。

15. 美丽的家乡余姚,其名称来历有多种说法:有主张是“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的,有认为

是因为“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的,也有提出是由于“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的,又有“盖余姚为余暨、余杭之比,皆越之方言,犹称于越,句吴也”的观点。对上述说法解读不正确的是

a.系古越语地名  b.因山川而得名  c.因置古县城而有此名  d.和人名有关

【解析】:选c。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前两个说法是“人名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为“山川说”,最后一种是“方言说”。另:余姚置县是在秦朝(一说汉代),与名称无关。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贾宜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三:

材料四: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各重千石”;“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实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由图(一)和图(三)各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秦是如何实现由图(二)到图(三)变化的?(2分)

(2)根据材料材料二,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3分)

(3)材料三、四所显示的这些事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时能实现么?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请简要阐述一下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6分)

答案:(1)分封制和郡县制(1分);分封制瓦解,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弱兼并的局面(1分);统一六国、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岭南、设立郡县等。

(2) 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3)不能;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等等。

(4)积极: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等

消极: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末农民起义)

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

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37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