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最新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凡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凡卡》 篇一

教材简介:

本文借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叙述了凡卡遭受的种种摧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了沙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文章用插叙的写法,在凡卡写信的过程中,插叙了两件事,把学徒的悲惨生活和他昔日在爷爷

身边的快乐日子进行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将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相结合的写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时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的文章,往往有一种感人的力量,促使你一遍又一遍的读下去。本文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同龄人的遭遇,读来令人同情。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一读。

二、交流讨论,深化提高

1、学习凡卡的信。

(1)默读课文,把稳中写凡卡写信的段落找出来。

(3、8、10、11、12、15、自然段)

(2)指名把凡卡的信段落相连读一读。

(3)自由讨论、交流凡卡在信中主要叙述了哪些情况(思念爷爷  受尽折磨  受不住了  哀求回乡 )

(4)指导有感情朗读凡卡的信。

要求:读出凡卡对生活的凄惨及绝望中的哀求、呼救。

2、学习凡卡的回忆。

(1)写信时,凡卡想起了什么?找出有关段落。

(4、5、6、13、14、自然段)

(2)指名把这些内容读一读

(3)讨论交流:写信时凡卡想起了什么事?

为什么想起这些?

*想起爷爷守夜 写信时,爷爷似乎就在眼前,文中对爷爷的描写,说明爷爷是一个勤劳、乐观慈祥的老人。更加突出凡卡想念爷爷。

*想起乡村冬夜景色 说明乡村冬夜充满了快乐、欢乐,与学徒生活形成对比,更突出了凡卡想念爷爷,想念家乡。

*想起与爷爷砍圣诞树 这段回忆充满了欢乐的情趣,虽然冬天砍树又冷又累,但与这里孤独痛苦的日子相比是那么美好、快乐。

*教师小结:大家理解的很好,凡卡所回忆的生活并不是他感受的那样幸福。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同样是劳动人民的火坑。凡卡之所以认为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美好、快乐、有趣,是因为他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有亲人的疼爱。从而进一步感到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凡卡在莫斯科的生活更加痛苦难熬。

3、学习作者叙述

(1)作者还叙述了哪些内容?

*写信前的担心、害怕。

*寄信后的满足、美梦。

(2)同学们,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

(3)指导有感请朗读最后一段。

*轻声缓慢,让凡卡甜蜜的梦再长一些

三、总结升华

在沙皇时期,像凡卡这样的儿童有许多许多,他们都在忍受着黑暗制度的折磨。

而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主义生活里,应该怎样做呢?

四、拓展延伸

读了课文,你一定对凡卡的悲惨生活非常同情。请你课后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写信前: 担心 害怕

诉说苦难

凡卡  写信时: 哀求回家             生活悲惨

回忆美好生活

寄出信(永远收不到)

写信后: 甜蜜的梦(幻想)

《凡卡》 篇二

[学习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理解信的内容,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2.学习课文插叙和结尾部分的内容,领会其表达作用。

[课前准备]

1.查找契诃夫的资料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4.快速浏览课文,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5.文章按时间顺序,除了写凡卡写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在旁写写你的感受。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4)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四。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

凡卡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品读)

(1)守夜

(2)家乡美丽的夜景

(3)砍圣诞树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7.乡村的生活虽然寒冷,但凡卡拥有着爷爷的关爱;而在城里,九岁的凡卡却要面对毒打和侮辱,饥饿和寒冷,难怪凡卡会在心中苦苦地哀求——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老是哭。”

“亲爱的爷爷,来吧!”

二。放飞想象,展现凡卡未来的命运。

1.凡卡一心想让爷爷带他回乡下去,他的愿望能实现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第17-21自然段。

2.学生想象练笔(任选一题)

(1)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主结束了,但梦总是会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2)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

三。自主探究,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

1.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你感觉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

2.小结归纳。

(1)巧用插叙进行对比

(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3)文章结尾意味深长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凡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 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

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2、人物讲解:

开火车读课文

四、阅读指导。

1、 听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凡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在叙述写信的过程中,插叙了几段回忆,并懂得回忆与当前生活的对比作用。

2、感受凡卡的悲惨生活,懂得旧沙俄社会的黑暗。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回顾时代背景,引入课文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于是,它创作了小说――《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2、检查复习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凡卡给爷爷写信,叙述自己的悲惨遭遇,请示爷爷带他回去。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二、  理清写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

1、读准备写信部分。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得出什么来?(害怕,伤心)

2、读这封信的内容,文中是断续出现的,你能找出来吗?

把它合在一起读一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三、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1、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

2、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我们来归纳一下: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3、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悲伤,痛苦)

4、  理解凡卡想离开城市的迫切心情。

一个9岁的孩子,遭受这样的虐待,他是多么想回到爷爷身边啊!

他是怎样乞求爷爷带他回去的?你觉得哪些语句最会让爷爷动情?找出来读一读。

(是啊,这么小的孩子,多么需要爷爷的保护啊!)

(多么乖巧的孩子,爷爷怎么舍得扔了他呢)

(他多么孤独啊,多么需要爷爷的疼爱啊)

(是啊!爷爷怎么舍得让他受这样的苦啊)

每一句,都会深深地刺痛爷爷的心,我想,爷爷看到这封信,一定会不顾一切地接他回去的。

四、读懂插叙,感受乡下生活的自在,体会其对比作用。

1、理解插叙的内容。

凡卡,他如此向往回到爷爷身边,他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呢?课文通过凡卡的回忆来写的。

凡卡回忆了哪几件事?

指读守夜、砍圣诞树。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如果单独描写回忆的生活,你感觉凡卡的生活如何?为什么?

现在,与凡卡城里的生活对照来看,你又有怎样的感觉?

于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回忆。(快活、欢乐)

一起读一读。

1、比较这两种生活,你们愿意凡卡去过哪种生活,为什么?了解比较的特点与作用。

2、既然我们都愿意凡卡与爷爷在一起生活,那为什么凡卡唯一的亲人要把他送到城里去受苦呢?

3、凡卡的命运注定是不幸的,那么结尾作者安排凡卡做个永不能实现的美梦就必然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在里边,思考讨论寻求答案。

五、阅读结尾,想象凡卡的悲惨结局。

现在我们心里产生怎样的愿望?

凡卡的心里同样充满了这样的愿望。一起读一读凡卡写完信后的表现。

这样的愿望,能实现吗?(除地址还有生活处境)

假如爷爷来了,会怎样对凡卡说?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差异网●www.chayi5.com(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凡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37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