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的沉浮最新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白鹤梁的沉浮》,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白鹤梁的沉浮》教学反思 篇一

说实话,在教学此篇课文之前,我对“白鹤梁”是一无所知。粗看课题时,眼前冒出一串串的问号:白鹤梁是什么?白鹤梁是怎样沉浮的?它有什么作用?带着许多的问号肃然地读起文章来,哦,原来,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题词。

因此,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文人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它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水库的修建关系到白鹤梁的命运。教学前,以对学生的了解,也应该没有人去看过白鹤梁,教学起来一定会吃力,特别是围绕白鹤梁的保护,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几个保护方案,尤其是第四个方案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这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如果不了解的话对领悟文章的主题有影响)哎,怎么办呢?

这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读得懂又能领悟文章的情感呢?苦思冥想后,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

1、白鹤梁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它的沉浮是指什么?

接着让他们带着思考题读课文的1——4节,要求他们边读边画句子,然后汇报交流,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这让我喜出望外。

然后,我说:“白鹤梁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三峡水库又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鱼和熊掌能兼得吗?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哪些保护方案呢?行不行呢?”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6——20节,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最后带领他们一起简要的理解方案(1)、(2)、(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风趣地把方案归纳为“加罩保护法”“复制粘贴岸边法”“复制粘贴高处法”,就这个说法使学生豁然开朗起来,对这三个方案的利弊他们竟然分析的有条有理、像模像样的。由于较顺利地理解了前面的内容,为第二节课的学习做好了较好的铺垫。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鹤梁的沉浮》优质教案 篇二

二。 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瀚hàn             隘ài             栩xǔ         椭tuǒ

淤yū             涪fú             矍jué           铄shuò               砾lì

潼tóng            驽nú            驷sì            磬qìng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填tián,不读tiān                     刻kè,不读kē           庶shù,不读shǔ

词 语:

栩栩如生: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动活泼得像活的一样。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刻等技艺的精巧。

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首尾呼应:起头的部分和末尾的部分互相照应。

丰姿:与“风姿”同,风度姿态。

盛赞:极力称赞。

震撼:震动,摇撼。

无与伦比:伦比:类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作家简介:

顾工:当代诗人。

相关知识:

(1)介绍长城的知识;                   (2)介绍对联的知识;

(3)有关泸定桥的知识;                (4)有关三峡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了解对联常识。

用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

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3. 思想情感目标

了解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 重点、难点

重点:对联常识。说明的顺序。

难点: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四。 课文分析

1. 《长城赞》

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2. 《我站在铁索桥上》

这是一首现代诗,曾被谱成曲子歌唱。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诗人身临铁索桥所见到的景物:头上“二郎山的云雾”,脚下“大渡河的白浪”。诗意浓,意境美。第二节,跳跃时空,展开回忆,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第三节,诗人的思绪、回忆又回到现实,写了烈士们当年激战过的地方今天已经成为鲜花盛开的地方。第四节,复唱,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全诗感情浓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3. 《白鹤梁的沉浮》

白鹤梁是国家级文物。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

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本文用设问句开头,交待了对白鹤梁命运的关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下去交待了白鹤梁的重要文物价值,然后又写了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设计的三套方案,最后写了葛修润在推翻了前三个方案后所设计的新方案。

本文详写了葛修润谨慎而又全面地对前三个方案的利弊分析,煞费苦心地设计第四套方案,通过他的言行举动,表现了一位科技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

全文详略安排恰切,使文章显得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本文采用了心理、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高尚精神境界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4. 《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文题中已经交待了。

本文开头有特色,转引比利时一家报纸的报导,然后引出说明对象。

简单地交待了兵马俑发现的时间、地点、经过后,从三个方面说明兵马俑的特点。

(1)地下大军:从数量、布局、作用方面说明;

(2)从兵马俑的艺术价值角度说明;

(3)从制作技术方面说明。

全文按着总分顺序(总分顺序归属于逻辑顺序)由外及内地进行说明。这个说明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是科学的。

本文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用词准确,说明透彻。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吏卒(   ) 黎庶(   ) 巍峨(   ) 峻岭(   )

纵横(   ) 烽垛(   ) 隘口(   ) 锦绣(   )

巡回(   ) 目睹(   ) 塑像(   ) 发掘(   )

弩兵(   ) 驷马(   ) 车千乘(   )     解剖(   )

二。 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隧道         矍烁              过滤              淹埋              b. 严峻         销蚀              涪陵              矗立

c. 欣慰         抵消              凝重              记载              d. 暴露         陈列              迄今              碑林

三。 下面各组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莫名(名称)         偃旗息鼓(放倒)              姿情(放纵)

b. 聊叙(姑且)         声色俱厉(都)           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样子)

c. 偌大(这么)         深恶痛疾(疾病)              坦荡如砾(磨刀石)

d. 业已(事业)         拍案而起(长桌)              秀颀(美丽)

四。 简答

1. 概括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第二节的大意。

2. 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 第三节诗歌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作用是                       。

4. 理解“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这句话的含意。

五。 阅读答问。

(一)亲近长沙(节选)

1长沙,一个历史大遗址。古今城址重合,古今城市中心重合,而且从战国一直延续至今的都市在中国屈指可数。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水陆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郊外,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城郭错落其间。汉代定王台、贾谊故居,唐五代的园林、寺庙,宋代的书院,明代的王府、城阁等古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2杜甫那年有感于长沙的秀丽山河和繁华市景,随口吟唱《清明》:“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齿膝。”在杜甫之后,诗人杜荀鹤、李白、柳宗元、刘长卿、杜牧、李商隐、欧阳修、范成大、杨万里、袁牧……纷纷赶来,“一为迁客去长沙”,美丽的山水让这些文学巨匠们激动不已,按捺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都争着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吟诗作赋。一生忧郁的宋代词人戴复古,一至长沙心情就像春天般愉悦,就泼墨挥毫。连从未到过湖南的明代名臣于谦也写了《壁间画潇湘八景》,为长沙壮色。

3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上谕上,把长沙称作潭州。皇帝金口玉言,长沙就叫潭州了。在这之前,长沙曾叫青阳,《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王统一天下,楚王惊恐之余,答应“献青阳以西”。后来,人们按星宿分野,把与轸宿“长沙星”对应的这块地方叫长沙,或曰“星沙”。长沙还有“万里沙祠”、“沙长如米”、“长沙洲”、“祭祀女神的地方”等说法。每一种说法都能演绎出一段美丽的传说。

4长沙名称的演变,折射出这座古城数千年的沧桑。在尧帝之前,长沙为扬越之地,属古三苗国。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把熊湘封给他的儿子少昊,熊湘即为长沙。炎帝教耕,“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舜帝南巡,“葬在长沙零陵界中”。禹分九州,长沙在荆州境内,至今岳麓山还留有禹碑、禹迹蹊等胜迹。春秋时期长沙被纳入楚国版图,战国时已建城邑,为楚南重镇。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长沙郡名列其中。自此,长沙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治所存世,历代相传。北魏人郦道元在公元520年秋天到了长沙,住月余,在《水经注》中写到了长沙。他的笔下,长沙为商船云集之所,水面广阔,商船云集,人声鼎沸,十分热闹和繁荣。

5而从湖南全境看长沙,清人卞宝第做了很好的描述:“(湖南之地)以长沙一郡为抚治,卫内则资乎衡、宝、岳、常,捍外则恃乎辰、沅、永、靖,(长沙)居中控驭,远驾不劳。”按卞宝第的说法,长沙后来成为湖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很自然的事了。

6三千载春秋几许;三千年云月几许;我要说,感谢三千年的人文给我的长沙辉煌瑰丽的赠予!

1. 本文是从         、         、         等方面来介绍长沙。

2. 文中第2段列举了一大批文学巨匠纷纷以长沙吟诗作赋的事例,这些文学巨匠这样做的原因是                   。

3. 下列名称中不是长沙曾用名的是(    )

a. 潭州                b. 青阳                c. 熊湘                d. 三苗

4. 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采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提出了发展长沙、建设长沙的观点,表达了热爱长沙、亲近长沙的感情。

b. 本文主要通过描绘长沙的美丽景色来抒发作者热爱长沙、亲近长沙的感情。

c. 本文主要通过列举史实、引用史料来表现长沙人文积淀的厚重,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热爱长沙、亲近长沙的感情。

d. 本文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句式整齐,语言通俗,朗朗上口。

(二)

甲: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了19尾石鱼,题刻174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8段,记载了唐代之后共1200余年间72个枯水年份。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记录最早之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惟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乙: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儿大家的吃饭时间,再谈谈白鹤梁的保护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迄今为止,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淹埋的命运。”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1. 甲段文字从表达方式看是                ,乙段文字是                。

2. 甲段文字画线句主要使用          的方法,作用是                      。

3. 甲段中加点字的词语是否可以删去?说说为什么?

4. 解释词语。

栩栩如生:                  责无旁贷:                  矍铄:

5. 乙段主要从        、        、        等方面对葛修润进行了刻画。

6. 说说葛修润“面容极其凝重”的原因是什么?

7. “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失职”这句话表意作用是什么?

8. 概括选文甲的主要内容。

【试题答案】

一。 略

二。 a

三。 b

四。 1. 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英勇情景。

2. 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想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情景,想到了今天这里人们幸福安宁的生活。

3. 对比。突出了变化,表现人们幸福安宁的生活,歌颂了英烈们勇于献身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精神。

4. 含意:写出了人民对英烈的敬畏、热爱、纪念之情。

五。

(一)1. 景观(或市景)名称的演变、历史变迁(或沧桑)、地位。

2. 有感于长沙的秀丽山河和繁华市景(或被……吸引)

3. d

4. c

(二)1. 说明;描写。

2. 列数字,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白鹤梁的珍贵价值。

3. 略。

4. 略。

5. 动作、神态、语言。

6. 想到白鹤梁的未来,作为科技工作者身上肩负的责任。

7. 表现了葛修润作为科技工作者勇于承担责任(为人民、为祖国负责任),热爱文物、热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8. 说明白鹤梁在水文、艺术方面珍贵的价值。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鹤梁的沉浮》优质教案 篇三

《白鹤梁的沉浮》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4、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自觉保护国家文物。

教学重难点:

1、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跟老师一起学

1、白鹤梁水下石梁位于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白鹤仙去,故名。问:“沉浮”指什么?

2、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

3、它经历怎样的命运变迁,人们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快速浏览课文。

4、自读课文。

5、本文用设问句开头,交待了对白鹤梁命运的关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6、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

7、前三个方案有什么弊端?

8、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什么要提出第四个方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教学设计>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9、出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葛修润苦苦思索,寻求原地保护白鹤梁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是艰难的,不仅因为技术难度,而且因为它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因此教学设计>文章采用大量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事件的曲折历程。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10、教学设计>文章标题:“白鹤梁的沉浮”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层含义,是指白鹤梁的存在本身具有的特点:“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形成特殊的长江景观。

另一层含义,则指由于三峡工程的开工,白鹤梁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风貌,这是它的命运的“沉浮”。富有诗意的标题引发悬念,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文物保护的故事?

12、作业:了解更多文物保护的故事。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了解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和制作技术,体会它的重要价值。

4、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自觉保护国家文物。

教学重难点:

1、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和制作技术,体会它的重要价值。

跟老师一起学

1、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

2、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3、读文,初步感知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教学设计>文章脉络。

5、本文开头有特色,转引比利时一家报纸的报导,然后引出说明对象。简单地交待了兵马俑发现的时间、地点、经过后,从三个方面说明兵马俑的特点。

(1)地下大军:从数量、布局、作用方面说明;

资料:兵马俑规模宏大,场面威武,气势上空前绝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三个坑共发掘70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战车、4000余匹陶马、10万多件兵器。坑内出土的剑、矛、戟、弯刀等青铜兵器,虽然埋在土里已有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可谓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2)从兵马俑的艺术价值角度说明;

资料:秦俑以写实的手法,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率千军万马、吞并六国,威震四海的雄武神威。将军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的前面,像在指挥。他们显得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武士俑目光炯炯,神态严峻,威武刚烈。骑兵俑坚守岗位,坚毅地驾驶着战车,保护着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随时准备将箭发出去。这些陶俑乍看一样,表情不一,神态独特,喜怒哀乐、遐想与沉思都有所表现。陶俑的制作细腻,手艺精湛,每个陶俑的发式、神态、衣服,甚至战袍的扣子,铠甲的编缀都有细微的差异。这在中国雕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3)从制作技术方面说明。

全文按着总分顺序(总分顺序归属于逻辑顺序)由外及内地进行说明。

6、试着给各部分命小标题。

(1)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

(2)艺术高超、栩栩如生

(3)技术精湛、令人惊叹。

7、感悟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1)这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有什么看法?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80分钟)

一、近义词:

温驯(    )                     憨涩(    )     暂时(    )

二、组词

拔(    ) 训(      ) 皱(      ) 卧(      )    娇(      )  燥(      )

拨(    ) 巡(      ) 雏(      ) 熙(      )    骄(      )  躁(      )

波(    ) 驯(      ) 雉(      ) 颐(      )    矫(      )  操(      )

泼(    ) 逊(      ) 椎(      ) 幕(      )    墓(      )  噪 (      )

倚(    ) 绮(      )漪(      ) 慕(      )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将词语补充完整

(   )先(    )后       (    )呼(    )应           (     )漓尽(    )

奇(   )异(    )               惊(    )动(    )     丢(     )弃(    )

2、写出四个带有“马”字的成语。

3、根据情境,按要求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1)只有学会(     )和积累,才能写出好作文。

(2)杭州西湖真美,让人怎么(     )都觉得不够。

(3)妈妈走进卧室,(     )四周,笑着说:“打扫得真干净!”

(4)21路公交车怎么还没来?等车的人们探着身子焦急地(     )。

(5)今天下午我们一同去(     )生病的老师,并祝愿她早日康复。

四、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热爱      酷爱      喜爱

1、全世界人民都(     )和平,反对战争。

平静      清静      安静

2、这是我第一次获奖,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     )。

艰难       艰险

3、冬天,人们顶着西北风骑车,走路太(      )了。

嘱咐      吩咐

4、老师(      )同学们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句子。

1、这是一套内容精致的儿童读物。

2、昨天的数学测试题,我大部分完全做对了。

3、会议室里坐着许多来自各校的不少代表。

4、无论南极多么冰封雪冻,企鹅却在那里快乐地生活。

六、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通顺的一段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    )现在,我总结出了几条经验:要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受;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学设计>文章写完后要多修改。

(    )此后,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写真实的事,作文果然有了进步。

(    )从前,我每作一篇文,都要先找别人的教学设计>文章来参考,自己不动脑筋,作文简直是七拼八凑。

(    )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批着:“不真实。要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事。”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伙伴们,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这真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仙境。

(2)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远近的小村,都笼罩起来了。就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树丛间、田野里,这世界仿佛是在幻觉中。

(3)你吸一口新鲜空气吧,有点儿清凉,有点儿湿润。比城市里那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怎样?你吸个饱吧,会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4)太阳还没有起来,东边的天际是灰暗的,渐渐变成暗红了。天边的云连接着,重叠着。一会儿阳光从云彩的缝隙中,一束束,一缕缕,射向天际,又映红了大地。这时,远处传来大公鸡的报晓。

(5)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不一会儿,像烧红的镰刀,像半只橙红的橘子。一转眼,变成了红色的大气球,静静地依傍着大地。

(6)一瞬间(    )阳光穿过树丛(    )透过晨雾(    )斜斜地(    )密密地洒满了大地(    )拖拉机(    )突突(    )地下地了(    ) 人们三五成群地下地了(    )

(7)伙伴们,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仙境就在我们这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1、给(6)自然段加标点。

2、选择答案将序号填在句子后的括号里。

a、比喻句  b、排比句  c、拟人句  d、设问句  e、反问句  f、疑问句

(1)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                    (   )

(2)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                (   )

(3)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        (   )

3、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首横线上。

(二)一分钟

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教电话,并与那个渴望成功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当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时,看到班杰明的房子(   )高大宽敞,(   )房间里却乱七八糟,狼籍一片。这景象令青年人颇感意外。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打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说着,他轻轻关上了房门。

很快,一分钟过去了,班杰明打开了房门,并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了客厅。青年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    )摆放得井然有序,(    )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还漾着微波。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既尴尬(gān  gà)又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有向您请教呢……”

“眼前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微笑着,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轻言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眉头紧锁。突然,他大声说,“我懂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只要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 班杰明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连连道谢,开心地走了。

后来,青年人给班杰明写了一封信,感谢班杰明对他的教育。

1、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    )里。

a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          )

b   形容整齐的样子,有秩序。(          )

3、再读一读第2自然段,结合全文选择正确的意思,画“√”。

(1)班杰明的生活习惯不好,总是把房间搞得很乱。(    )

(2)班杰明故意把房间弄乱,以此教育青年人。  (    )

(3)因为工作太忙了,班杰明没有时间收拾房间。 (    )

4、“只要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习作。

题目:_________________,谢谢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一篇记叙文。 ③写出真情实感。

【试题答案】

一、近义词:

温驯 (驯良)  憨涩 (羞涩)     暂时(短暂)

二、组词

拔(    ) 训(      ) 皱(      ) 卧(      )    娇(      )  燥(      )

拨(    ) 巡(      ) 雏(      ) 熙(      )    骄(      )  躁(      )

波(    ) 驯(      ) 雉(      ) 颐(      )    矫(      )  操(      )

泼(    ) 逊(      ) 椎(      ) 幕(  &nbwww差异网.chayi5.差异网comsp;   )    墓(      )  噪 (      )

倚(    ) 绮(      ) 漪(      ) 慕(      )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将词语补充完整

(争)先(恐)后     (前)呼(后)应          (淋)漓尽(致)

奇(花)异(草)   惊(天)动(地)           丢(盔)弃(甲)

2、写出四个带有“马”字的成语。

万马奔腾                      千军万马

一马当先                       兵强马壮

3、根据情境,按要求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1)只有学会(观察)和积累,才能写出好作文。

(2)杭州西湖真美,让人怎么(欣赏)都觉得不够。

(3)妈妈走进卧室,(环视)四周,笑着说:“打扫得真干净!”

(4)21路公交车怎么还没来?等车的人们探着身子焦急地(张望)。

(5)今天下午我们一同去(探望)生病的老师,并祝愿她早日康复。

四、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热爱      酷爱      喜爱

1、全世界人民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平静      清静      安静

2、这是我第一次获奖,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艰难       艰险

3、冬天,人们顶着西北风骑车,走路太(艰难)了。

嘱咐      吩咐

4、老师(嘱咐)同学们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句子。

六、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通顺的一段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4)现在,我总结出了几条经验:要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受;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学设计>文章写完后要多修改。

(3)此后,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写真实的事,作文果然有了进步。

(1)从前,我每作一篇文,都要先找别人的教学设计>文章来参考,自己不动脑筋,作文简直是七拼八凑。

(2)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批着:“不真实。要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事。”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秋天的田野

(1)伙伴们,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这真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仙境。

(2)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远近的小村,都笼罩起来了。就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树丛间、田野里,这世界仿佛是在幻觉中。

(3)你吸一口新鲜空气吧,有点儿清凉,有点儿湿润。比城市里那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怎样?你吸个饱吧,会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4)太阳还没有起来,东边的天际是灰暗的,渐渐变成暗红了。天边的云连接着,重叠着。一会儿阳光从云彩的缝隙中,一束束,一缕缕,射向天际,又映红了大地。这时,远处传来大公鸡的报晓。

(5)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不一会儿,像烧红的镰刀,像半只橙红的橘子。一转眼,变成了红色的大气球,静静地依傍着大地。

(6)一瞬间(,)阳光穿过树丛(,)透过晨雾(,)斜斜地(、)密密地洒满了大地(。)拖拉机(“)突突(”)地下地了( 。) 人们三五成群地下地了(。)

(7)伙伴们,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仙境就在我们这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1、给(6)自然段加标点。

2、选择答案将序号填在句子后的括号里。

a、比喻句  b、排比句  c、拟人句  d、设问句  e、反问句  f、疑问句

(1)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                    (e)

(2)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                (d)

(3)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        (a)

3、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首横线上。

(二)一分钟

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教电话,并与那个渴望成功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当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时,看到班杰明的房子(虽然)高大宽敞,(但是)房间里却乱七八糟,狼籍一片。这景象令青年人颇感意外。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打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说着,他轻轻关上了房门。

很快,一分钟过去了,班杰明打开了房门,并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了客厅。青年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不但)摆放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还漾着微波。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既尴尬(gān  gà)又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有向您请教呢……”

“眼前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微笑着,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轻言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眉头紧锁。突然,他大声说,“我懂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只要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 班杰明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连连道谢,开心地走了。

后来,青年人给班杰明写了一封信,感谢班杰明对他的教育。

1、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    )里。

a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若有所思)

b   形容整齐的样子,有秩序。(井然有序 )

3、再读一读第2自然段,结合全文选择正确的意思,画“√”。

(1)班杰明的生活习惯不好,总是把房间搞得很乱。(    )

(2)班杰明故意把房间弄乱,以此教育青年人。  (√)

(3)因为工作太忙了,班杰明没有时间收拾房间。 (    )

4、“只要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分钟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不要小看一分钟,因为人生是由无数的一分钟构成的。不随意浪费一分钟,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我们完成的事情会更多,人生才会有意义。

八、习作。

题目:_________________,谢谢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一篇记叙文。 ③写出真情实感。

白鹤梁的沉浮 篇四

白鹤梁

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白鹤梁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峡工程建成后,白鹤梁将被淹没,国家已于1993年立项,拟将其建为大型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又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来为世所重视。它既是长江枯水位的历史记录,又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鱼)”之意。因此,古人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石刻题记。

白鹤梁

在涪陵城北靠近南岸,长江与乌江汇合口上游约一公里处的水间,有一道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砂石梁。此梁洪水时隐没在水中,枯水时露出水面,水越枯,露越多。这就是名扬中外,被誉为世界水文奇观的“白鹤梁题刻”,1988年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阻澜隔浪的屏障,使距南岸100米内的江水,除洪水季节外,平时水波不兴,明彻如镜,故有“鉴湖”之称。从前涪陵城的八个景观中,有“鉴湖渔笛”、“白鹤时鸣”两景,就因此处常有渔舟活动,白鹤栖息于石梁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述:“白鹤滩,尔朱真人修炼于此,乘鹤仙去。”民间传说一个名叫尔朱的道人,炼丹出售,因要价太高,得罪了合州(今重庆合川)太守,太守令人将尔朱囚入竹笼,抛入江中,顺流而下,至涪州(今涪陵)白鹤云集的石梁,被渔人救起,两人结为好友,一日饮酒醉后,尔朱乘白鹤化仙而去。这便是白鹤梁之由来。

由于常年受到江水浪潮冲刷,石梁形成了上中下三段,被誉为水下碑林的“白鹤梁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上。据考察逐段编号登记,白鹤梁共有题刻174段,有姓名可考者300余人,留下了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现代1200余年的史迹。特别是点缀在碑林中的18尾石鱼,以唐代刻鱼鱼腹高程推算,历代有确定尺寸记录低于137.86m的题记共有15段,其中唐代1段、宋代8段、元代2段、明代2段、清代2段。白鹤梁所记载的1200多年的枯水水文情况,忠实地记录了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1200余年间74个枯水年份的水位,系统的反映了长江中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的规律。白鹤梁题刻堪称“长江古代水文站”,可说是“世界水文资料的宝库”。水利专家们据以上研究推算,得出长江枯水水位和洪水发生的周期,为长江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为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成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动工兴建,提供了确切可靠的科学依据,可见“白鹤梁题刻”科学价值之高。

令人敬佩的是,古人铭刻的石鱼水标和现代水文站测量水位升降的原理相同。用固定水标系统观测江河的水位变化,至今不足百年历史,而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白鹤梁上镌刻的石鱼,就起到测量水位变化的作用了,这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和聪明才智的体现。

“白鹤梁题刻”不仅很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而且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可说是书、艺、文三绝,美不胜收,100多段文字题刻共三万多字,既有古今官员,文人墨客的手迹,又有名不见经传的无名氏题字,所刻的字体,篆、隶、行、草、楷诸体皆备,虞(世南)、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各派书体并呈。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元府庚辰涪翁来”(黄庭坚被贬涪州自号“涪翁”)七个字,笔笔凝炼,洒脱雄健,格外引人注目。各派书法家的题刻,有的遒劲,有的刚健,有的隽秀,有的飘逸,有的纤细秀丽,古朴厚重,各有特色。线雕的白鹤,昂首独立,振翅欲飞,潇洒豪放,形象逼真。线雕鲤鱼,一前一后,前者口含莲花,后者口含灵芝,呈溯江而上的游动姿势,生动活泼。还有多尾围绕“石鱼出水光丰年”的民谣,反复论证了“石鱼现,果大稔”的历史事实。有的题刻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明代涪州大守黄寿诗云:“时平鸾凤见,石没亦是丰;时乎见,石出亦是凶。”明人严某的诗则认为“石鱼随出没,民安即是丰”。明代张献,刘永良等人的联句观点更深:“鱼出不节用,年丰难为丰;鱼没知节用,年凶未必凶。造化存乎人,丰凶岂无踪。神官俭且廉,小子心当同。”这些颇有水平,意境新颖的哲理诗,强调了节俭和为官清廉的重要性,读后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白鹤梁的沉浮 篇五

潮涨潮落,朝朝暮暮。冬季露面、汛期隐藏的“国宝”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正式蓄水发电后,将永远淹没在水下30米深处。记者最近采访时了解到,沉没的白鹤梁并不影响游客参观,它将被请入特制的“水下宫殿”,人们可以随时通过水下通道,在涛涛江水之下尽情端详它的“芳容”。

站在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十里长堤上,望着波涛滚滚的江面,涪陵区博物馆馆长黄德建非常激动。他与之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白鹤梁,就将永远沉没在靠近大堤的江水中,这是三峡库区唯一一个水下原址保护的文物。

白鹤梁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西侧的一段天然石梁,长1600米、宽15米左右,以15度斜角倾向江心北岸。从唐朝以来,沿岸群众在这里记录汛期水位,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刻赋,留下了大量的水文题刻,保存了长江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和水文价值,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今年枯水时节,记者曾经在这里看到,自西向东伸展的石梁上,题刻分东西两段,它们依形就势,体量各异,大者两米见方,小者长宽不足盈尺。据介绍,专家在这里发现了165段题刻,汇集了唐朝以后1200年间300多名书法家的书法精品,颜、柳、苏、黄、赵体皆有,篆、隶、楷、行、草书悉备,是名副其实的“水下碑林”。

黄德建告诉记者,三峡成库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下。从1993年起国家开始组织数十位院士、专家来到这里,为保护白鹤梁出谋划策。

“水下保护方案来之不易。”谈起这项保护工程,重庆市峡江文物保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祖林感慨万千。据他介绍,仅拿到桌面上经过专家论证的保护方案就有四种:天津大学1994年提出的“水下博物馆”方案;长江水利委员会1998年提出的水下淹没、陆上复制方案;国务院三建委黄真理博士提出的岸边复制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教授2000年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据介绍,目前前三种方案都被否定,国家文物局认可的第四种方案,是在白鹤梁上修建一座巨大的钢筋混泥土容器,再将清水注入容器,使容器内外压力平衡。同时从岸边修建两条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绕题刻一周,不仅方便游客参观,还可以充分发挥题刻的学术研究价值,把题刻的保护、研究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白鹤梁题刻本体保护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已经竣工,水下交通廊道和循环系统等7个专题研究项目的中间成果已于今年8月通过专家评审,其余4个专题研究也将在9月完成。他说,保护工程今年年底就开始实施,2005年全部完工,2006年开始试运行。

白鹤梁的沉浮 篇六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熟读课文,更深入的了解白鹤梁。3、          抓住句中的重点词句,体会科技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方案。教学重、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

学 案 预习任务a类: 1、         查阅资料,搜集白鹤梁资料。 2、         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3、         针对文中字词,自编习题。 4、         初读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5、         初读课文,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6、         精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白鹤梁的样子及他的题刻有什么价值? (2)文物工作者提出了那些方案?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堂检测: 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保护环境) 教   案 一、导入。 1、导语。 2、交流有关白鹤梁的资料。 二、小组交流预习任务2、3、4、5 三、全班交流。 预习任务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预习任务4    一人说,众人补充。 预习任务5 指名说,并说出理由,教师相机纠正。 四、精读课文,交流任务6 1、样子    2小节   读    价值    4小节   读 2、四种方案 (一)水下博物馆方案 (二)岸上博物馆方案 (三)修复、加固、复制 (四)“无压容器”保护 体会:对它的重视,想保护好。 3最让你感动的是谁?为什么?(找句子,谈体会) 4、小结 五、课堂检测。 六、总结全文。

白鹤梁的沉浮 篇七

教学目标:

1.情感:感受我国科技工作者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感悟他们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对事业不懈追求的高尚精神境界。

2.能力: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概括总结段意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知识: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心理,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的运用,重点理解,感受保护白鹤梁的相关具体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的生字,新词,培养准确快速地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受我国科技工作者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介绍白鹤梁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白鹤梁的沉浮

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你们心里就会猜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情呢 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白鹤梁的资料。

2.课件出示,介绍白鹤梁的相关资料。

3.解题:"白鹤梁的沉浮"中的"沉浮"指什么

二,教学新课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扫除文字障碍。

2.再次品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对白鹤梁的保护,因为白鹤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共同研究设计了三套方案,最终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实验,在否定了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

(2)本文写作的思路是什么呢 (白鹤梁具有的重要文物价值,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设计的三套方案。重点写了葛修润在推翻了前三个方案后所设计的新方案。)

3.深入研究课文,具体分析。

(1)文章开头是如何写的,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白鹤梁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的保护单位

(让学生在课文中自找答案并标出来,指名分别朗读。)

(3)为了保护白鹤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

保护白鹤梁的方案

优越性

弊端

1

水下博物馆方案

方便人们参观

暴露在空气中,难度大,花费高。

2

岸上博物馆方案

简单可行,所需资金少

复制品的价值,不能与本体相提并论

3

比较理想的方案

长久留存

会被淤埋掉

4

运用"无压容器"的原理修建充水的透明壳体

长久保护,方便参观,花费少。

(4)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和前三种方案比较,最后一种利用"无压容器"的原理修建充水的透明壳体的方案是最佳方案。那么这个最佳方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5)最佳方案的提出是因为葛修润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有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的精神,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的呢 (从书中找描写心理,神态,语言等方面的句子。)

小结:本文采用了心理,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事件的曲折历程,表现了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4.讨论交流,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作业:预习《秦始皇陵兵马俑》.

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关注白鹤梁——设计方案——确定方案——保护白鹤梁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鹤梁的沉浮》优质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白鹤梁是国家级文物。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重点介绍白鹤梁。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叙述的。

第二课时

五、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小组学习

(1)白鹤梁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人们为了寻找、保护白鹤梁做了哪些事?

(3)白鹤梁经过了怎样的沉浮过程?

2、讨论交流

3、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从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两方面谈感受)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5、摘抄课文中描写白鹤梁沉浮的有关句子。

六、总结

那么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野生动物会有如此幸运呢?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相遇→探寻、发现→保护、繁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白鹤梁的沉浮》,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38432